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降脂灵分散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阴虚血滞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10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给予降脂灵分散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以及血脂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降脂灵分散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二者联合应用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57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组4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日)、B组39例(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日;依折麦布10mg/次,1次/日)、C组38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次,1次/日;依折麦布10mg/次,1次/日)、D组4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次,1次/日),随访6个月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结果 治疗6个月后B组、C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斑块最大厚度(Tmax)、斑块最大面积(Smax)与A组、D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较单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采取阿昔莫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脂血症并颈动脉斑块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片组(对照组,39例)和阿昔莫司+阿托伐他汀钙片组(试验组,39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口服,每晚1次;试验组给予阿昔莫司0.25g,口服,每日3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口服,每晚1次。两组患者的疗程都是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硬化斑块指数(AI)。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MT、颈动脉斑块面积、A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IMT、颈动脉斑块面积、AI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DL-C水平明显提升,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昔莫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评价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68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1次/d,连续1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IMT、斑块数,比较不稳定斑块数、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IMT、斑块积分、不稳定板块数、PI和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有效的反应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IMT、斑块以及血流动力学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90例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n=30),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30),对照组(n=30),共观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3组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计算斑块面积。结果治疗6个月后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对TC,TG,LDL降低,颈动脉IMT及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减少均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男性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及降脂疗效。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20mg,共16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10mg、20mg均能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10mg组治疗后(1.23 0.19)mm比治疗前(1.48 0.26)mm,P<0.05;20mg组治疗后(1.03 0.2)mm比治疗前(1.46 0.23)mm,P<0.05],降低TC、TG、LDL-C水平(P<0.05),升高HDL-C水平。与10mg阿托伐他汀组比较,20mg阿托伐他汀能更进一步降低TC、LDL-C和升高HDL-C水平(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塞的作用。方法:1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晚),高剂量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晚),观察两组脑梗塞的发生率。结果:高剂量他汀组脑梗塞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剂量他汀组(1.43%∶8.57%,P〈0.05),1年内两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具有调控血脂,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的作用,20mg/晚剂量较10mg/晚剂量有更低的脑梗塞发生率,且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脑梗死中的作用以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1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晚20mg,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片,每晚10mg。观察使用不同他汀片治疗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结果使用不同他汀片治疗一年中脑梗死发生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5);一年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10,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具有较强稳定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减少了脑梗死的发生,而且在长期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肝功能出现异常的发生率要低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晚),高剂量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30mg/晚).结果:高剂量他汀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剂量他汀组(1.43‰:8.57‰,P<0.05);1年内两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具有稳定动脉粥样斑块,调控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的作用,30mg/晚剂量较20mg/晚剂量有更低的脑梗死发生率,且副作用未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服用中药汤剂"化痰祛瘀方"并配合西药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面积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面积均明显缩小(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化痰祛瘀法可有效降低病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及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方法 将6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和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对照组仅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6月、12月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程度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6月后2组颈动脉斑块大小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稳定性斑块数目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月后2组斑块大小、稳定性斑块数目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2组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通过调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抑制血小板活化,缩小或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长时间服用可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男性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及降脂疗效.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20 mg,共16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10 mg、20 mg均能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10 mg组:治疗后(1.23 0.19)mm比治疗前(1.48 0.26)mm,P<0.05;20 mg组:治疗后(1.03 0.2)mm比治疗前(1.46 0.23)mm,P<0.05],降低TC、TG、LDL-C水平(P<0.05),升高HDL-C水平.与10 mg阿托伐他汀组比较,20 mg阿托伐他汀能更进一步降低TC、LDL-C和升高HDL-C水平(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组、阿托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组,对照组仅给予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其余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CRP、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阿司匹林组、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CIMT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CRP、CIMT及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均〈0.05)。结论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CRP水平,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且两者联合应用效果好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常规对症治疗,给予两组患者抗凝剂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钙口服;观察组患者阿托伐他汀钙片+盐酸小檗碱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并以超声监测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接近(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总TC、TG、LDL-C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薄,不稳定斑块减少(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不稳定斑块减少情况比对照组改善更多(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且对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和增强其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普罗布考片500 mg/次,2次/d)和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各60例,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12个月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血脂[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IMT、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LDL-C、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患者颈动脉IMT、LDL-C、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间内,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普罗布考可有效减少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降低血LDLC、TC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作用。方法: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普伐他汀组(给予普伐他汀钠片20mg/d),分别比较不同他汀片治疗后脑梗塞和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结果:治疗两年内,阿托伐他汀组脑梗塞发生率明显低于普伐他汀组(3.9%比15.7%,P〈0.05),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普伐他汀组(13.7%比2.0%,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较普伐他汀具有较强的调控血脂,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脑梗塞发生率较低,但是在长期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要高于普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方法收集2006年7月—2008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药物干预组(A组,40例)及非他汀药物干预组(B组,40例)。并设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C组,40例)。A组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1次/日,疗程16周。B组采用饮食控制,加强体育运动,减轻体重等方法。干预8周后,观察血脂及血浆hs-CRP的变化,8周、16周后复查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A组与B组两组间血浆血脂、hs-CRP水平无明显差异。两组血浆、血脂、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A组血浆血脂、hs-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干预8周时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无明显改变,16周后药物干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变小,易损斑块减少。结论他汀类药物在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中不仅有降脂的作用,还有降低血浆hs-CRP起到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从而起到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有斑块形成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1次/每晚;对照组52例,不服降脂药,只给予阿司匹林100mg,1次/每晚,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大小。结果 6个月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减轻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快步运动对动脉粥样斑块逆转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他汀组和联合组。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北京阿乐)口服,联合组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口服基础上联合快步运动(4~5天/周),随访2年。采用颈部血管超声评估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稳定斑块率来评估斑块逆转效果。结果联合组在降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方面优于他汀组。联合组对颈动脉斑块IMT、最大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及提高稳定斑块率方面优于他汀组。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快步有氧运动能够降低LDLC、TC、TG水平,提高HDLC的水平及功能,增加斑块稳定性,具有逆转斑块的作用,且随着时间延长,抗动脉硬化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对阿托伐他汀在颈动脉粥样斑块治疗中的增效作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并发高脂血症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者186例。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银杏叶片组予以银杏叶片+饮食控制或服用烟酸等,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银杏叶片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同时予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均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及血脂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银杏叶组及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分别为0.712 mm+0.060 mm vs 0.952 mm+0.060 mm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度密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P0.05),银杏叶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改变。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降低血脂,而银杏叶片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