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治疗的10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未合并心力衰竭组65例,合并心力衰竭组35例,分析心力衰竭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合并心力衰竭组患者年龄和冠心病、糖尿病、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瓣膜性心脏病占比均高于未合并心力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糖尿病、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瓣膜性心脏病均为导致老年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结论冠心病、糖尿病、呼吸衰竭等为导致老年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在救治该疾病患者时应综合考虑其相关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心力衰竭(心衰)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 方法:检测62例心衰合并SAS、62例单纯心衰患者及41例对照者的血清HMGB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同时评估患者的左室结构和功能.多元回归分析心衰合并SAS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心衰患者血清HMGB1、hsCRP和NT-proBNP,左房径、左室收缩末和舒张末径较对照组增加,而射血分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心衰合并SAS患者的血清HMGB1、hsCRP水平又高于单纯性心衰患者.心衰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左室收缩末和舒张末内径、NT-proBNP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MGB1是心衰合并SA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心衰合并SAS时血清HMGB1升高显著,且HMGB1是心衰合并SA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青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在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异常及其影响因素并评估规范化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12月间于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8~44岁初次诊断为A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资料。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患者年龄、性别、出院诊断、Killip分级等一般临床资料及高血压、糖尿史、肥胖、吸烟、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传统危险因素和心脏超声检查中LVEF。结果 共纳入青年初发AMI患者1466例,其中男性1418例(96.7%),平均年龄(38.9±4.7)岁。LVEF平均水平(58.1±8.7)%,1247例(85.1%)患者LVEF≥50%;174例(11.9%)患者LVEF介于40%~49%;45例(3.1%)患者LVEF<40%。347例(23.7%)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其中1.7%(25/1466)为LVEF减低的心衰(LVEF<40%),16.0%(253/1466)为LVEF保留的心衰(LVEF≥50%),4.7%(69/1466)为LVEF中间值的心衰(LVEF 40%~49%)。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我们应用福辛普利和地尔硫联合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 6 7例 ,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 12 2例 ,其中男71例、女 5 1例 ,平均年龄 (6 6 .5± 2 .3)岁。原发病为冠心病 98例 ,高心病 2 4例 ;合并房早 5 0例 ,室早 2 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87例。均符合第三届全国心力衰竭会议通过的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标准 ,心衰分级按 NYHA分级标准为 2~ 4级。患者均有左心功能不全症状 ,左室内径无扩大 ,两肺不同程度淤血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L VEF5 0 %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6 7例和对照组 5 5…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成年人群中,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约为0.9%,其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占50%以上~([1])。HFpEF患者的治疗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拟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介绍HFpEF的治疗研究进展。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分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50%;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LVEF 40%~49%;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LVEF40%。对于HFpEF患者的治疗,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主要针对症状、心血管基础疾病合并症、危险因素等,采取综合性治疗手段~([2])。  相似文献   

6.
SAVE(The Survival and Ventricular Enlarge-ment)试验表明,AMI后一般人群使用ACEI能改善存活者左室收缩功能。本文介绍ccP(cooperativeCardiovascular Project)研究,旨在进一步验证无A—cEI禁忌的AMI后老年患者,是否亦适用该药改善左室收缩功能不全。 5453例AMI后老年对象,年龄≥65岁。先期剔除院前服过ACEI及院内被迫停药者。均在无AcEI禁忌条件下(疾病终末期、转移瘤、老年痴呆、血肌酐≥3.0mg/dl、主动脉瓣狭窄及对AcEI过敏者),使用了 AcEI。其中同时监测了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以分析左室收缩功能者共3528例。并根据LVEF结果将后者分为LVEF≤40%,提示存在左室收缩功能小全的1228例;和>40%认为无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2300例。若LVEF≤40%,又无A—CEI禁忌者,视为ACEI理想受试对象;如LVEF≤40%且伴有心衰,同时也无ACEI禁忌证者,为A-  相似文献   

7.
老年冠心病在心力衰竭病因中占左室收缩功能不良的2/3。而临床上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因为左室收缩功能损伤合并心功能不全比例甚至更高。国外研究证实缬沙坦能明显降低各种原因病死率及病残率,明显延缓心力衰竭进展,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和心衰症状特征。本文观察了坎地沙坦在老年冠心病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s LOX)-1水平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7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进一步分为有心力衰竭组44例和无心力衰竭组42例。对入选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s LOX-1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s LOX-1水平、LVEDD、LVESD、IVST及LVPW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LVEF和LVF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中s LOX-1水平与LVEDD和LVESD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LVFS和LVEF呈负相关关系(P0.01)。有心力衰竭组血清s LOX-1水平较无心力衰竭组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 LOX-1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检测s LOX-1水平可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室功能,s LOX-1水平升高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片联合体外反搏对老年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6例,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57)和对照组(n=19)。2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抗心衰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及气囊式体外反搏治疗。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治疗6个月内的房颤及急性心衰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LVESD和LVEDD水平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NT-proBNP和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和6MW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房颤及急性心衰发生率和房颤负荷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片联合体外反搏可有效改善老年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衰标志物的水平,降低房颤及急性心衰发生率,是治疗老年房颤合并心衰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用于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1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6例,均采取常规治疗心力衰竭后,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口服,并观察两组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及左心结构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D)、左心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9.5%高于对照组的88.6%,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用于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尿肽(NT-proBNP)水平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01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观察组死亡和存活患者临床资料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Ⅳ级比例明显高于存活患者,而左室射血分数(LEVF)明显低于存活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LVEF和NYHA分级是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联合心脏标志物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2例,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分为Ⅰ级组10例,Ⅱ级组15例,Ⅲ级组38例,Ⅳ级组29例。另收集同期非心力衰竭且不合并其他脏器功能异常者30例为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容积及左室射血分数;并根据左室重构、充盈、收缩情况,瓣膜因素,肺动脉高压进行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采集空腹肘静脉血4 ml,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型脑钠肽(BN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计算CK-MB/CK(B/K)比值。随访1年,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为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组。结果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力衰竭超声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力衰竭超声指数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NP、CK-MB、B/K明显高于对照组,CK明显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老年T2DM患者78例为T2DM组;T2DM合并心功能不全[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Ⅰ~Ⅱ级]78例为T2DM+轻心力衰竭组;T2DM合并心功能不全(NYHA分级Ⅲ~Ⅳ级)78例为T2DM+重心力衰竭组;健康人群7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T2DM组与对照组糖脂代谢相关指标、3组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相关指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NLR、PLR,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升高,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明显降低(P<0.01)。T2DM组、T2DM+轻心衰组和T2DM+重心衰组3组间HbA1c、FINS水平及HOMA-IR、LVEF、NLR、P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VEF在3组间呈逐渐降低趋势,NLR和PLR在3组间呈逐渐增大趋势(P<0.05,P<0.01)。NLR、PLR与T2DM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LVEF与T2DM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结论 NLR、PLR越高,老年T2DM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可能性就越大,且心功能不全分级越高,NLR和PLR亦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同步性差异,分析窦性心律慢性心衰患者心电图、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双室收缩差异的发生率、双室收缩差异的预测指标、双室收缩不同步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2例慢性心衰患者为观察组,NYHA分级Ⅱ~Ⅲ级,均符合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男16例,女6例,平均年龄59.11±16.01岁。对照组16例,男13例,女3例,平均年龄54.81±9.16岁。首先进行心电图检查,获得QRS间期、P-R间期。再进行平衡状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检查,获得左、右心室射血分数及其他功能参数,在相位直方图上计算左右心室的相角程(PS)、半高宽。结果二组间心电图参数QRS间期、P-R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位相分析中PS半高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不同(P<0.01)。慢性心衰患者PS与LVEF(r=-0.709,P<0.001)呈明显负相关;PS与心电图QRS间期无明显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310,P>0.05)。观察组,77%的患者存在室间不同步收缩,其与无室间不同步收缩患者相比,左、右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患者室间不同步收缩与LVEF(r=-0.55,P<0.05)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与心电图的QRS间期无明显相关关系(r=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磷酸果糖在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洋地黄、呋塞米以及卡托普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二磷酸果糖输液泵静脉滴注,70 mg/(kg·min),治疗5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45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显效率60.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显效36例,有效率27例,无效12例,显效率48.0%,总有效率为82.7%。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参数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每搏输出量(SV)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LVEF和LVESD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磷酸果糖可显著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据统计,美国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简称心衰)患者已逾500万,每年新增50万[1].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出院诊断是CHF,也是反复住院的最常见病因[2].美国对这部分患者花费了巨额的医药费,每年需280~500亿美元.近20年来的流行病学表明,CHF中至少50%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正常,CHF的症状是由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所致[3].据估计,我国单纯性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至少400万.65岁以上患DHF的老年入死亡率与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相似,每年约15%.过去20多年SHF的生存率明显上升,DHF的生存率却没有改变[4],DHF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5].……  相似文献   

17.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9):805-809
目的:对比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对于导管消融或者药物治疗下,节律控制的成功率以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依据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将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分为A组(无器质性心脏病)和B组(有器质性心脏病)。每组进一步细分药物治疗组(A1、B1组)和射频消融组(A2、B2组)。分别比较各组心衰加重住院率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A组和B组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LVEF的提升优于药物治疗组。A2和B2组因心衰加重住院率(1.1%∶8.7%,P=0.047)、LVEF[(19.9±9.8)%∶(10.1±7.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束时A2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B2组(86%∶62%,P0.001)。结论:房颤心衰患者导管消融疗效优于药物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房颤并心衰的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获益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心丸、曲美他嗪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给予利心丸治疗,各组的治疗时间均为3月。治疗后评价各组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各组病人心脏功能[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一般心血管指标[心胸比、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舒张压及心率]。观察病人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0.0%及9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后LVESD、LADD、LVEDD、心胸比、NYHA分级、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病人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心丸、曲美他嗪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射血分数水平的晚期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晚期ISR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0年8月至2017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晚期ISR合并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共96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为LVEF下降组9例(LVEF40%)、LVEF中间值组24例(LVEF 40%~49%)和LVEF正常组63例(LVEF≥50%)。比较3组间的临床基线资料和检查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LVEF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间左心房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径和左心室舒张末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3组间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距离末次介入时间、入院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峰值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VEF下降组ISR患者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起病的比例显著高于LVEF中间值和正常组(44.4%比12.5%和12.7%,P=0.0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可作为预测晚期ISR合并心脏收缩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38,95%CI:1.166~7.407,P=0.022)。结论合并心脏收缩功能减退的晚期ISR患者多以STEMI起病,NT-pro BNP峰值水平更高,既往介入病程更长,病情也更重。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可作为预测晚期ISR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减退的临床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以急性左心衰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以及左心衰竭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20例以急性左心衰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功能(NYHA)变化,分析急性左心衰竭发生原因。结果 20例中16例(80%)为无痛性AMI,17例为非ST段抬高型,2例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示,LVEF<40%7例,LVEF≥40%13例。随诊8例患者,半年死亡2例,均合并糖尿病。结论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多为非ST段抬高型AMI,多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冠心病致病因素,心力衰竭发生机制多为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