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福平加异菸肼治疗肺结核最有效,副作用少,但费用昂贵。作者拟用较便宜的乙胺丁醇代替利福平,故分别选择了两组活动性肺结者患者(每组63例)进行观察。乙胺丁醇加异菸肼组63例、男43例(平均年龄53岁),女20例(平均年龄36岁),其中有空洞者30例共62个空洞(直径小于2.5厘米者40个,2.5~5厘米18个,大于5厘米者4个);利福平加异菸肼组63例,男44例(平均年龄43岁),女19例(平均年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普遍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简称肼、利、乙)三药配伍治疗肺结核。现将我院用肼、利、乙三药每日或间歇空腹顿服治疗肺结核病184例出现的副反应作一分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治疗分组:Ⅰ组为肼0.6~0.9克,利0.45~0.6克,乙0.75~1.0克,每天早餐前1小时一次顿眼,共12例;Ⅱ组为肼0.3~0.4克,利0.45~0.6克,乙0.75~1.0克,每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肺结核短程疗法中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按近似于病人使用的药物血浓度,系统地观查了这些药物单一的和联合的在试管内杀菌作用。采用液体Tween-白蛋白培养基,以对数期培养的结核菌(H 37 Rv在第4天和为7天平均减少的活菌数为指标。在单一药物中,链霉素杀菌作用最高,利福平和异烟肼次之,至于乙胺丁醇杀菌作用最小,且至少在接触药物4天后才出现杀菌作用。在两药联合中,链霉素和异烟肼、异烟肼和乙胺丁醇、链霉素和利福平有协同作用或附加作用;异烟肼和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之间互无作用;利福平和乙胺丁醇、  相似文献   

4.
利福平和吡嗪酰胺,与INH、链霉素或乙胺丁醇一道,构成了对结核病治疗中所提倡的药物方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业已建议采用这两个药物作为结核病短程化学治疗的一部分。因此,本研究承担起评价两药同时给予时,吡嗪酰胺对利福平动力学的影响。 在一项随机化的、交迭法的、单一剂量的研究中,未经治疗的16名肺结核病人,经过过夜的禁食后,给予利福平450mg+INH 300mg(研究A组)或利福平450mg+INH300mg+吡嗪酰胺1500mg(研究B组)。为检测血清中利福平于0.5、2、4、6、和8小时进行血样采集。各种药物动力学的参数(利福平的Cmax、Tmax、t1/2、Kel、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Vd和Cpl)均予以计算。 已经观察到,研究A组利福平的浓度于6小时(P<0.01)、8小时(P<0.05),与研究B组相反,明显地较高,而于0.5、2和4小时的血清中利福平浓度没有显著差异。AUC和Cpl也有显著差异。与研究B组相比,研究A组的AUC较高(P<0.05),而Cpl较低(P<0.02)。 从以上数据可见,在用利福平治疗的病人中合并给予吡嗪酰胺,利福平的AUC减少,而它的廓清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对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三药过敏一例李桂宾邱丽华高兴云患者男性,75岁。1995年8月因咳嗽、咳痰1个月,在外院诊为肺结核,并给予异烟肼0.3g、利福平0.45g、乙胺丁醇0.75g、链霉素0.75g每日各1次,治疗1个月后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剧...  相似文献   

6.
7.
据Medscape.com 12月15报道(原载Clin Infect Dis 2004;39:1764—1775)。使用间断剂量和密切监测。发现用利福平/吡嗪酰胺(RZ)治疗隐性肺结核(TB)感染存在肝细胞毒性的高危险。  相似文献   

8.
随着结核病的细菌学发展,近十多年来吡嗪酰胺的临床应用受到普遍重视,为进一步探索其临床价值,现将我所1982年以来住院强化治疗病例做一回顾性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来源与方法选例标准一、住院三个月以上,二、入院时痰涂片阳性,且摄有后前位全胸片,三、出院时均有痰、X线胸片、肝功能复查结果者。根据病人化疗方案之异同,将其归并为四类对比分析:即S(K)HRZ、S(K)HDZ和S(K)HR、S(K)HD,试图比较  相似文献   

9.
吡嗪酰胺与利福平联合治疗HIV(-)结核感染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西班牙四个城市9家公共卫生治疗中心.目的:比较2个月利福平+吡嗪酰胺(2RZ)与6个月异烟肼(6H)治疗潜伏结核感染(LTBI),评估其效益及安全性.设计:对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HIV(-)接触者进行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比较研究.结果:352例中接受6H者199例,2RZ者153例;6H组及2RZ组治疗完成率各为73%及71%(P=0.73).因肝毒性反应(AST或ALT>5倍正常上限值(ULN))而中断治疗者,2RZ组为10%,6H组为2.5%(P=0.007).2RZ组肝毒性反应高于期望发生率,因而未到期即终止了研究.停止治疗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是RZ方案只应用于不适用其它治疗方案者,且需有强化观察肝功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结核病化疗中,利福平+异烟肼(RH)方案中加入此嗪酰胺(Z)可使灭菌效果提高,并可将疗程由9个月缩短至6个月,甚至少于8个月。Z仅在酸性环境有活性,故只对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一部分细菌起作用,而对结核空洞壁中性环境中的大量细菌不起作用。当RHZ合用时,如H原始耐药,则大量中性环境中的细菌,仅接受R的作用,从而很易产生耐R的突变菌株。为了避免这一突变,通常需在开始治疗阶段加用第4种药,即乙胺丁醇(E)或链霉素(S)。许多国家所用的简化治疗方案常不包括E或S,仅用RHZ治疗,实践证明效果良好,故设想Z可能有预防耐R茵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995年-2003年我院收治了因结核病化学治疗导致的药物性肝炎患者81例,其中男64例,女17例;年龄43.64±15.77岁,全部患者抗结核化疗前肝功能检测均正常,无输血史,无HIV感染,除抗结核药外无接触肝毒性物质.HBsAg阳性39例占48%(39/81),HBsAg阴性42例占52%(42/81).2例患者有长期酗酒史.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1686例肺结核,脊柱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病人进行了短化的临床研究,并总结其对肝脏的毒性反应。病人年龄:肺结核病人12岁以上,结脑1—12岁,脊柱结核年龄不限。化疗方案及肝毒性反应脊柱结核:Ⅰ组97例病人用根治术和6RH_7(R 10-15mg/kg 体重,H 6mg/kg、最大量300mg)治疗,发生黄疸17例(18%);Ⅱ组194例只用6RH_7(剂量同前)治疗,发生黄疸20例(10%),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为了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并改善他们的营养状态,有人曾建议在进食的同时服用抗结核药(这可以减少与吡嗪酰胺有关的呕吐)。然而食物有可能降低经口给与的利福平和异烟肼的生物利用度。目的和方法;在27名结核病病人(男性15,女性12)进行了三重交叉药代动力学研究以比较不进食(对照)和进食高碳水化合物(CHO)或高脂质(LIPID)饮食情况下利福平、异烟肼和吡嗪酰胺的生物利用度。结果:CHO饮食降低了异烟肼的生物利用度。测得的最高药物浓度(Cm)减少了20%(P=0.0002)。8小时内的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8)减少了19%(P=0.01)。CHO饮食使利福平达到最高浓度(Tmax)的时间延长了21%(P=0.03)。LIPID饮食使异烟肼的Cm降低了9%(P=0.03)。每次吃饭的个体病人的生物利用度与不进食的对照的生物利用度进行了比较。Cm或AUC8下降超过20%被认为有显著意义。占很大比率的病人中(33-56%),异烟肼和利福平的生物利用度都因进食而有所下降。结论:同时进食对药物治疗结核病可能有重大的不良影响。认为药物与饮食同时服用可取的观点是可疑的。  相似文献   

14.
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病是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慢性传染病。自20世纪80年代起,结核疫情再次抬头。2001—2003年问以及近期我国传染病监测结果显示,结核病发病人数一直居各种传染病的首位,我国结核病疫情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全国约有5.5亿人感染结核病菌,约450万人患结核病,200万人是开放性结核病,每年因结核死亡的人数达13万。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总耐药率为27.8%,初始耐药率和获得耐药率分别为18.6%和46.5%,耐多药率为10.7%,其中初始和获得性耐多药率分别为7.6%和17.1%。耐药结核病逐年增多,尤其是多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成为抗结核治疗的难点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受到关注。因此,各国在开发新药的过程中对耐药机制的研究就成为一个重要方面。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为在分子水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关节痛是南印度病人对吡嗪酰胺(PZA)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但作者观察到在同时服利福平(RFP)的病人中,关节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已知RFP是肝微粒体酶的诱导剂,影响着许多药物的生物降解。为此,作者研究了RFP对PZA降解的影响及对PZA引起尿酸尿排泄改变的影响。第一项研究是对接受含PZA或PZA+RFP方案每日治疗的结核病人,测定服药后直至11小时的一系列血清PZA和尿酸浓度,以及服药后直至11 1/2小时的尿PZA、吡嗪酸和尿酸浓度。第二项研究是对6例健康志愿者测定24小时中RFP、PZA单纯剂量及两药联合对肾清除尿酸的作用。第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服PZA加或不加服RFP的病人中,PZA的血清浓度和肾清除率相同,提示RFP对PZA的代谢和排泄没有影响。两项研究均显示单服PZA肾脏对尿酸和吡嗪酸的排泄比服PZA和RFP的明显减少,表明尿酸的肾脏排泄受到PZA的抑制。两项研究还证实,在有或者没有PZA的情况下,RFP  相似文献   

16.
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耐药性的噬菌体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快速测定乙胺丁醇 (EMB)耐药性 ,并探讨其在结核分枝杆菌 (MTB)EMB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测定 10 2株MTB临床分离株EMB耐药性 ,并与绝对浓度法结果进行比较 ,对不符合的菌株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噬菌体法测定 10 2株MTB临床分离株EMB敏感 82株、耐药 2 0株 ,绝对浓度法敏感 77株、耐药 2 5株 ;二法测定均为敏感 74株、耐药 17株。噬菌体法与绝对浓度法测定EMB耐药性结果相符 91株 ,符合率 89.2 % ;不符 11株 ,不符合率 10 .8%。11株两种测定方法结果不符的菌株中 ,7株(6 3.6 % )噬菌体法与MIC测定结果相符合 (5株噬菌体法敏感、绝对浓度法耐药 ,2株噬菌体法耐药、绝对浓度法敏感 )。结论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测定EMB耐药性只需 3d时间 ,操作简便 ,不需特殊仪器设备 ,可作为MTB的EMB耐药性快速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吡嗪酰胺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法 11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肺结核未合并糖尿病患者118例为对照组。对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严重程度及相关因素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两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重度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临床症状出现率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有显著差异<0.05。结论吡嗪酰胺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时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且重度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亦高,发生时间早,关节症状出现率高、症状消失时间长。提示临床上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尿酸变化及临床症状变化,以便及时处理,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结核病是一种可累及骨骼、关节、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全身多个器官的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引起,最常见的为肺结核,经呼吸道传播,对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4]。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短程抗结核化疗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临床治疗结核病的一线方案,但利福平和异烟肼肝脏毒性较强,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患者肝功能异常[5]。天晴甘平,即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主要成份是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乙胺丁醇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视神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分别于服用乙胺丁醇前、后对患者视功能进行评价,并比较不同剂量组的视损害情况。结果有9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神经损害表现,且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视功能损害更为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胺丁醇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视神经功能可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0.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历史最悠久的疾病之一,近年来耐药结核病呈上升趋势.乙胺丁醇是治疗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重要药物,但是随着该药的长时间使用,其耐药情况逐步出现,目前已有大量报道.为此笔者综述了乙胺丁醇分子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