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胸心外76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受试者分为观察组(38例,行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和对照组(38例,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于术前及出院前,对患者心功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心功能Ⅰ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CHD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是一种安全、简便、微创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在婴儿室间隔缺损(VSD)治疗效果及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科1岁以下26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婴儿行食道超声引导下小切口VSD经胸封堵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儿中,25例患者封堵成功,一例术中置入封堵器后出现主动脉瓣轻度返流而转外科修补手术,封堵成功率为96.15%,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痊愈出院,无死亡,与同期行体外循环下直视VSD修补手术的1岁以下39例患儿对比,手术时间(81.50±13.53 vs 129.62±29.23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94.55±102.94 vs 655.41±370.37min)、术后引流量(59.12±20.10 vs 93.54±27.22ml)、术后住院时间(9.68±2.81 vs 11.03±1.99d),经胸封堵组无输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66个月,平均随访34.76±24.55个月,生长发育良好,如正常同龄儿童。2例术后早期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在半年随访已恢复,无新发主动脉瓣或三尖瓣返流,无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儿室间隔缺损,与同期常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VSD修补术比较,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中长期随访效果好,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全世界首选的微创外科修补治疗方法.超声介导是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最重要的技术环节.目前,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是最常用的超声介导方法,另外,经胸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腔内超声也在运用.现试从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及心腔内超声的影像学特点、检查安全性,及并发症、检查费用等方面对上述三种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经胸与经皮封堵治疗,分析术前及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对比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为选择微创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经微创手术封堵的患者,根据接受的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经胸组患者接受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经皮组患者接受放射线引导下经皮导管封堵。根据术前、术后的心脏超声、心电图、胸X线片检查结果,收集患者年龄、体质量、住院时间、费用、缺损直径、使用封堵器直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15例。经胸组161例,经皮组154例。两组患者的房间隔缺损直径及使用封堵器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胸组封堵失败3例,经皮组封堵失败1例,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年龄、体质量,经胸组小于经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费用经胸组低于经皮组(P0.05),手术时长及住院天数经胸组长于经皮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经胸组胸腔积液、气胸及肺部炎症明显高于经皮组(P0.05),但是残余分流、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心包积液、瓣膜反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封堵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且术后恢复快。经胸小切口封堵术也可有效、安全的封堵房间隔缺损,而且在年龄、体质量上有更广泛的适应范围,更易于开展,但是在胸腔积液、气胸及肺部炎症发生率较高是其存在的问题,应恰当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外科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外科封堵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2例为研究组,同期行体外循环下修补治疗患者53例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术前及出院前均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患者心脏结构功能进行评价,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全部手术成功,均无死亡和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研究组手术时间(72.69±6.14)min、术中出血量(29.96±5.99)ml、输血比例(1.92%)、呼吸机辅助时间(132.70±13.21)min、ICU停留时间(11.85±1.43)h、住院时间(6.83±0.49)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0.50±3.53)min、(112.80±11.93)ml、(28.30%)、(217.20±19.02)min、(20.60±0.71)h、(8.34±0.39)d(P<0.01).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32.69%)也明显低于对照组(90.57%),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6、12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检查示,52例患者封堵器均位置良好,未见残余分流及血栓形成,心电图也未见严重心律失常.结论 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外科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易操作、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外科微创一站式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临床经验,并观察不同微创技术的早中期随访结果。 方法 2004年10月到2012年10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共行外科微创一站式治疗ASD 254例,男85例,女169例,中位年龄32岁(2-60岁),其中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导管封堵组(经皮封堵组)8例,非体外循环微创经胸封堵组(经胸封堵组)163例,胸腔镜辅助体外循环下修补组(胸腔镜组)83例,对比分析三组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结果 经皮封堵组、经胸封堵组和胸腔镜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100%,97.59%。无围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无大量残余分流。胸腔镜组的术后出血量及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均P<0.05)。随访中位数114个月(54~156个月),1例二次手术。临床心功能I-II级。2例迟发性肺动脉高压。三组术后出现残余分流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x2=0.335, P=0.563)。 结论 外科微创一站式治疗ASD安全有效,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抽脓并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从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肝脓肿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例,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针单纯抽吸治疗,观察组28例,给予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抽脓并置管引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脓肿腔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一次性治愈率及疼痛减弱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36%);观察组疼痛减弱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脓肿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抽脓并置管引流的创伤小、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是临床上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外科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外科封堵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2例为研究组,同期行体外循环下修补治疗患者53例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术前及出院前均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患者心脏结构功能进行评价,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全部手术成功,均无死亡和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研究组手术时间(72.69±6.14)min、术中出血量(29.96±5.99)ml、输血比例(1.92%)、呼吸机辅助时间(132.70±13.21)min、ICU停留时间(11.85±1.43)h、住院时间(6.83±0.49)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0.50±3.53)min、(112.80±11.93)ml、(28.30%)、(217.20±19.02)min、(20.60±0.71)h、(8.34±0.39)d,P<0.01。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32.69%)也明显低于对照组(90.57%),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6、12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检查示,52例患者封堵器均位置良好,未见残余分流及血栓形成,心电图也未见严重心律失常。结论 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外科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易操作、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治疗是儿科心脏病、超声影像、麻醉、体外循环和重症监护等多学科协同合作的治疗系统,适时的手术干预是治疗VSD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VSD的方法主要包括:体外循环下修补术、心导管介入封堵术以及食管超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术等三大类.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VSD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及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至12月间通过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及 TEE 筛选的行介入封堵(91例)及外科微创封堵(43例)治疗的134例成人(>15岁)单纯继发孔 ASD 患者为研究对象,介入组患者术中行 TTE 监护,外科微创组患者术中行 TEE 监护。对术前 TTE 和 TEE 相关参数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ASD 缺损径的 TEE 测值均显著大于 TTE 测值(P 均<0.01),最大缺损径的 TEE 测值均显著大于 TTE 测值[(19.8±5.2)mm 比(18.7±4.9)mm],P <0.01;最大缺损径的 TTE 测值与封堵器大小间相关性(介入组 r=0.926,外科微创组 r=0.215)均低于 TEE (介入组 r=0.965,外科微创组 r=0.627),P 均<0.01。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的大小评估优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应作为成人房间隔缺损封堵患者术前筛查的常规检查,在外科微创封堵房间隔缺损中作为实时监测引导、即刻评价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经胸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指征与术中与术后的开展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论述,同时对超声心动图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从而对经胸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进展进行探析,以期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提高有利依据,提供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术后护理干预方法,提高护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封堵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封堵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中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护理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有效率,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外科修补术与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先天性VSD患者1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外科修补术,观察组患者采用介入封堵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前和术后3个月心功能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输血量为(461.5±59.8)ml,机械通气时间为(22.1±5.9)min,体外循环者所占比例为100%(81/81);观察组患者术中无需输血及行机械通气、体外循环。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修补术和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VSD的成功率及对心功能的改善效果相似,但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患者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安全性较高,缺损直径为3~15 mm的先天性VSD患者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微创经胸室间隔缺损(VSD)封堵的经验,探讨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3年10月简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的室间隔缺损患者62例,男性28例,女性34例,年龄2~57岁。所有患者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下由右心室表面荷包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结果封堵成功61例,1例因置入后主动脉瓣返流明显加重,改为体外循环。随访12个月,无封堵器移位、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溶血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4例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均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或TTE监测下引导房间隔封堵器释放。所有患者于封堵术后3天、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TTE及心电图检查。结果 34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包积液,通过心包置管引流后积液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消失,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所有患者在术后3天、1个月、3个月复查TTE及心电图,均未发生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等情况。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ASD封堵术避免放射线,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微创非体外循环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疗效与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已确诊房间隔缺损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住院平均时间、疗效、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死亡率为3.57%、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均高于观察组的0%,10.7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29%高于对照组的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技术创面小,患者手术恢复更快,能够减少炎症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优于体外循环封堵术。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儿童年龄组占主要比例,是导致儿童时期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既往进行经体外循环外科手术、经胸微创手术治疗,因外科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手术费用高等原因限制其应用。随着心导管介入术的发展,X射线透视下经皮导管介入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辐射对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损害不容忽视。近年来,国内外通过临床试验肯定了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导管介入治疗单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现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数字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2例,观察组行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正中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早期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输血率、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胸部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创伤小,术后更易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科微创封堵对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自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采用外科微创封堵技术,经胸骨旁小切口进胸,在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在心房内释放房间隔封堵器封堵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观察手术效果并对这些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观察,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高,无手术死亡,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右心室及肺动脉内径明显缩小,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三尖瓣反流明显减轻.结论 外科微创封堵治疗伴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对肺癌患者靶向治疗过程中深静脉血栓形成、情绪状态与遵医行为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靶向治疗肺癌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服务。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水平变化情况、遵医行为、患者满意度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肺癌患者靶向治疗过程中应用基于FTS理念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绪状态与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