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间治疗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明显有效29例,一般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治疗有效率94.0%;对照组50例,明显有效19例,一般有效17例,无效14例,总治疗有效率72.0%,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体内钡条剩余数量上,观察组50例,治疗之前平均体内钡条剩余(8.02±0.90)条,治疗之后平均钡条剩余(2.33±0.21)条;对照组50例,治疗之前体内钡条平均剩余(9.34±0.12)条,治疗之后体内钡条平均剩余(4.77±1.32)条。观察组患者体内钡条剩余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采用温针灸的治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在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PGS根据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其中以急性为常见。急性PGS发生在术后开始进食的1~2d内或饮食由流质向半流质过渡时。患者多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慢性胃瘫的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PGS,可发生在术后数周、数月甚至数年。胃镜和X线检查的主要表现为胃液潴留、胃无蠕动或蠕动减弱,吻合口水肿、慢性炎症,造影剂在胃内潴留,但部分造影剂或胃镜仍能通过吻合口,不存在消化道机械性梗阻。  相似文献   

3.
胃轻瘫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0 引言胃轻瘫综合征患者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祛除诱发因素及给予合理的饮食外,还应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促胃肠动力药为主,也可以应用生长抑素衍生物、缩胆囊素受体拮抗剂等.非药物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胃电起搏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吗丁林)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动力改善情况。方法选择伴有早饱、餐后上腹饱胀、恶心、发作性干呕、呕吐的病人50例,经胃镜检查无胃部器质性病变,采用实时超声法确诊的胃排空患者38例,纳入研究对象,给予吗丁林20mg口服,30min后观察胃半排时间(t1/2)。结果给予吗丁林后,胃半排时间明显缩短,说明吗丁林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胃轻瘫病人的胃动力情况。结论吗丁林作为胃动力药物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胃动力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于正规内科治疗无效的胃轻瘫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本研究旨在探讨胃起搏对胃轻瘫患者的胃肌电活动、胃排空功能及症状的影响。病人与方法 9例(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19~48岁,平均37岁)严重胃轻瘫患者参加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有胃排空延迟并靠空肠饲管(Jtube)提供营养。患者经腹腔镜放置Jtube时于胃大弯侧的浆膜层自胃体部至幽门方向植入4对28号心脏起搏导线。最近胃体部的一对导线用作发送电刺激,其余的用来记录胃肌电活动情况。研究步骤包括四个方面内容:①病人住院期间进行暂时性胃起搏,以确定其对胃肌电活动的影响;②胃起…  相似文献   

6.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其主要特点为术后胃排空延迟,其发病机制与手术方式、术后感染及患者情绪等相关。诊断主要以术后出现胃潴留,且排除消化系统机械性梗阻及其他能导致胃动力下降的疾病或药物等。治疗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包括持续胃肠减压、维持内环境稳定、肠内营养、促动力药物、中医中药治疗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半夏泻心汤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治疗的患有糖尿病胃轻瘫疾病的患者52例进行研究,随后进行分组,床位号为单号的患者作为常规药物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而床位号为双号的患者作为中医治疗组,采取半夏泻心汤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和血糖水平.结果 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伴胃出口梗阻的病例于胃迷走神经切除加引流术后50%发生慢性胃瀦留,用各种非手术或手术方法治疗均无效,最后需作全胃或近全胃切除才能解除症状。本文报告8例,主要介绍近全胃切除术前胃排空试验、术后测压法空肠运动功能试验和随访的结果。8例(女7例、男1例)年龄31~59岁。首次手术为:迷切加BⅡ胃空肠吻合5例,迷切加BI2例,壁细胞迷切加幽门成形1例。术后胃瀦留,用促动力药和多次(0~3次)手术治疗。手术种类为:重作BⅡ,改BⅠ或BⅡ为Roux-en-Y,改幽门成形为幽门窦切除加  相似文献   

9.
胃术后胃瘫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术后胃瘫的护理。方法对8例胃术后胃瘫病人的治疗护理观察分析。结果 胃术后胃瘫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疗和护理也是综合性的,目前尚无肯定的有效方法。我们给予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留置胃管、温盐水洗胃及针灸等。发现温盐水洗胃和针灸有利于病人的恢复。结论 胃术后胃瘫的恢复较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护理时应细心、耐心,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密切观察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温盐水洗胃和针灸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胃轻瘫(Gastroparesis)系指在无机械性梗阻的情况下,出现以胃腔内容物向十二指肠传送障碍所致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综台征。其症状的出现通常与胃排空延迟有关,主要包括早饱、恶心、呕吐、腹痛、餐后腹胀等。若不考虑胃轻瘫的基础病因,这些症状并无特异性,且类似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肠易激综合征(IBS)、甚至机械性梗阻等疾病的有关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中的腧穴应用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5年7月有关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针灸主穴进行统计,计算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经络使用频率、所有腧穴的使用频次,分析其针刺部位分布情况。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有44篇,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涉及的主穴共89个,以百会、太冲、神门、内关、印堂、合谷、三阴交、神庭、四神聪、水沟、心俞、足三里、膻中等腧穴使用频次位居前10,其中心包经的使用率最高,针刺部位选择,以头面部取穴居多。结论目前临床医生多选用百会、太冲、神门、内关四大腧穴,注重头面部腧穴的运用,多倾向于从脑神、心神、肝等方面治疗脑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达50%~76%,主要表现为胃排空延缓,临床可见厌食、恶心、早饱、呕吐、腹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血糖的控制.目前DG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自主神经病变、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DGP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基础治疗、血糖控制、药物治疗、营养支持、胃电起搏、手术及心理治疗等.本文就上述治疗方法在DGP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胃轻瘫综合征的中医中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中医理论认为,中医脾胃病,即西医所谓的胃轻瘫,是由于胃失和降,肠失传化,雍塞为病,进而气机上逆,肠道阻滞,气道不宣,气机阻遏,引起胃饱胀痛等消化不良症状.近年来,有关中药与胃肠运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已取得不小进展,为胃轻瘫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胃轻瘫的实质是胃排空延缓.业已证实,很多中药理气药或方剂具有促进胃  相似文献   

14.
胃轻瘫(Gastroparesis)系指在无机械性梗阻的情况下,出现以胃腔内容物向十二指肠传送障碍所致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综合征。其症状的出现通常与胃排空延迟有关,主要包括早饱、恶心、呕吐、腹痛、餐后腹胀等。若不考虑胃轻瘫的基础病因,这些症状并无特异性,且类似于消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慢性合并症之一,除具有糖尿病本身固有的症状外,兼有早饱、餐后上腹部饱胀、恶心、发作性干呕或呕吐、大便异常等消化系统反应的症状。DGP不仅发生在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当中,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也可并发此病。糖尿病患者当中,约1/3~1/2的病人合并有胃轻瘫。DGP的治疗,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一般应配合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临床上较常用西药有胃复安、红霉素、吗丁啉、西沙必利等,但其疗效不稳定,尤其是在停药之后容易复发。我们在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基础上,观察了莫沙比利配合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继发于自主神经病变的一种常见临床综合征。促动力型药物用于其治疗。西沙必利是新的促动力型制剂,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胆碱能系统,影响整个胃肠道的运动活性,对有胃排空延迟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改善液相和固相胃排空。本文是对西沙必利的更进一步研究。材料与方法:10例DGP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21~73岁,平均39.7岁,患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史>6个月,患者均经内镜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粪石,  相似文献   

17.
重度胃轻瘫是对常规治疗胃轻瘫药物无效、需进行营养支持以及频繁需要急诊住院治疗的难治性胃轻瘫.对于重度胃轻瘫治疗方式选择一直是临床医师所面临的难题,国内外也少见对重度胃轻瘫治疗的文献报道,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有限的相关重度胃轻瘫治疗文献,系统阐述了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其他方式治疗重度胃轻瘫的研究进展,并对重度胃轻瘫治疗方式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美国胃肠病杂志》刊发《胃轻瘫临床管理指南》,指南定义胃轻瘫必须符合:具有胃轻瘫症状、排除幽门部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出口梗阻、确诊胃排空延迟三个条件,推荐以营养治疗为主,药物及其他疗法为辅的治疗原则。回顾分析针对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研究始于1937年,Ferroir通过X线观察到糖尿病患者胃动力减弱、胃排空延迟及胰岛素可以减轻胃动力  相似文献   

19.
胃轻瘫(DG)约50%合并1型和2型糖尿病。血糖大范围波动对胃动力有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全胃肠道动力障碍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据报道,此病可能与糖尿病导致的自主神经(又称植物神经)损害有关,特别是迷走神经的损伤可降低胃肠消化功能,还与肠肌间神经丛和肠粘膜下神经丛的变性坏死有关。另外,糖尿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本身就可以直接影响到胃肠道的运动功能,使30%~65%的患者胃张力降低,胃排空减慢,特别是吃固体食物时更加明显。当患有糖尿病胃轻瘫时,患者常感觉烧心、厌食、恶心、呕吐、早饱、腹胀和便秘。有时患者也可能出现腹泻,并且腹泻和便秘可以交替出现,特点为夜间阵发性大量腹泻或清晨腹泻,这可能与小肠功能紊乱有关。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时还可以减慢胆道的运动,使胆汁排出减慢,胆汁淤积。最近研究发现,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在吃固体和液体食物时,胃排空都比正常人要慢,而固体食物比液体食物更早出现排空延迟,是最早和最灵敏的糖尿病胃轻瘫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