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BNP)及糖类抗原125(CA125)的变化.方法 3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浆BNP、CA125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血浆BNP及CA125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血浆BNP及CA125呈正相关(P<0.05).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BNP及CA125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联合检测血浆BNP及CA125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筛选指标,并可用于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评价心力衰竭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是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归宿,已对全人类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的"金三角",虽然在过去的20年内心力衰竭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心力衰竭患者5年病死率仍高达50%。沙库巴曲缬沙坦属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是一种新型心力衰竭治疗药物,并有望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石"。本文对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指南推荐意见进行了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对该药的认识及心力衰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心力衰竭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中脑利钠肽(BNP)以及糖类抗原125(CA125)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50例,予抗心力衰竭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每位病人检测血清BNP及CA125进行,分析两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6周后,病人血清中的BNP及CA125两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予抗心力衰竭治疗前,病人BNP及CA125呈现正相关性(P0.05),病人心功能亦有显著改善。结论抗心力衰竭治疗能显著降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BNP及CA125水平,BNP与CA125可作为评价心力衰竭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晚期严重阶段,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也有了很大的进展.2005年9月,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推出了最新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该指南全面、客观地评估了现有的心力衰竭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措施,既涵盖了最新循证医学结果,又包括心力衰竭专家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目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最好的指导性文献.  相似文献   

5.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利尿治疗时低钠血症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利尿治疗时低钠血症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对6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常规利尿治疗时出现低钠血症的27例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对62例60岁以下的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常规利尿治疗进行对比。结果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常规利尿治疗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且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出现低钠血症时症状不典型者较多。结论心力衰竭治疗中低钠血症的发生与年龄有关,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率较高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AF)和心力衰竭(HF)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流行病,两者在危险因素及病理生理机制方面极为相似。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症状重,预后差,住院率增高,研究显示心力衰竭患者的心房颤动年发病率约为57%,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力衰竭年发病率约为37%。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目的是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存率。随着新型治疗药物的出现、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及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新型技术的发展,给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患者带来了新的转机。本文从血栓预防、心室率控制及器械治疗等方面综述了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顽固性心力衰竭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患者虽经合理、优化治疗但预后仍较差。为攻克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难题,国内外医学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已从传统的单纯药物治疗发展为联合用药、机械辅助及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治疗模式,且药物治疗方面也研发出很多新方法。本文就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研究表明,心力衰竭的发生与离子缺陷、炎症和重构、心肌肥厚等密切相关,同时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新型生物标志物及新型治疗药物的出现、植入性心脏装置、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和心脏康复治疗等。本文对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提高临床心力衰竭诊治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期荐读     
<正>在过去20年内,虽然心力衰竭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心力衰竭患者5年病死率仍高达50%,且17%~45%的患者会在发病1年内再次入院,2%~17%的患者会在住院期间死亡。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该药的研发及应用是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方面取得的一个突破性进展,其有望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石"。本期"前沿进展"栏目中程小兵等综述了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指南推荐意见,这对提高临床医生对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认识及心力衰竭治疗水平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05年9月底,ACC/AHA推出了最新的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该文全面、客观地评估了现有的心力衰竭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措施,详尽介绍重要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事项,既涵盖最新循证医学结果,又包括治疗心力衰竭专家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目前治疗心力衰竭最好的纲领性文件,值得广大的心血管医生深入学习及领会。本文简要介绍该指南中有关治疗的主要内容。新版的指南继续沿用将患者分为心脏病易患期(A期,将来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A期)、有器质性心脏病无心力衰竭症状期(B期)、有症状心力衰竭期(C期)和顽固性终末期心力衰竭期(D期)。…  相似文献   

11.
心力衰竭是一种机制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对心力衰竭病生理机制的深入认识提示脑啡肽酶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脑啡肽酶抑制为心力衰竭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证据。目前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射血分数减少心力衰竭中的治疗取得了较大进步,而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2016年美国及欧洲心力衰竭指南已将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作为治疗慢性射血分数减少心力衰竭的推荐药物。本文将对心力衰竭与脑啡肽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2月,2014中国心力衰竭防治指南正式发布,新指南囊括心力衰竭治疗的四大主题:心力衰竭诊断和检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及心力衰竭综合治疗和随访管理。在以下方面做了重要修改:(1)醛固酮拮抗剂适用人群扩大至所有伴有症状(NYHA分级Ⅱ~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2)推荐应用单纯减慢心率的药物伊伐布雷定;(3)增加了急性心力衰竭的内容;(4)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相似文献   

13.
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4例慢性心力衰竭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慢性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两组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变化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6-MWD、心房纤颤转复率、室性心动过速消除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心律失常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是最新研发出的心力衰竭治疗药物。多项临床研究显示ARNI可以改善症状、改善预后,降低心力衰竭死亡率,最新欧美心力衰竭指南也均推荐其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 EF)的治疗。本文就ARNI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历程及展望做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
引  言  10年来心力衰竭的治疗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的治疗不仅旨在改善心力衰竭症状,而且更着于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延缓其进展。  心力衰竭并非仅局限于心脏本身,它还涉及机体对心功能障碍的一系列反应。这些反应包括周围循环变化、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和细胞因子活化、骨骼肌结构及功能异常、肺功能改变以及水钠潴留。  心力衰竭的治疗是多方面的,包括一般处理、药物治疗、器械(装置)及外科干预。它们并非对每一个心力衰竭病人都适应。对于心力衰竭的处理并无统一的方法,治疗需个体化。在欧洲各国,心力衰竭的治疗上存在…  相似文献   

16.
2023年8月25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针对2021年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了重点更新, 包括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管理、心力衰竭合并症及心力衰竭的预防。该文将对这些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表现,其发病率及致死率显著上升,不仅要重视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本身的治疗,更要重视其早期预防和远期预后。康复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康复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长期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能明显提高病人的健康水平。从运动疗法与药物辅助疗法两方面综述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方案,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发病率逐年升高。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的研究逐渐增加,但病人生存质量及再住院率等并未改善。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的优势。林谦教授基于中医气血理论的学术思想及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使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并在多年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慢性心力衰竭者,分为倍他乐克治疗组(试验组)48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2例.观察两组疗效及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2%,优于对照组;心搏出量、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距离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虽然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的药物治疗使心力衰竭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近年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上的重大进展.但是研究表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仍有约30%的心力衰竭患者对心脏再同步化无反应.现综述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反应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并简要讨论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反应的可能机制及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