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心律失常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因急性心肌梗死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的心律失常特点以及处理策略。方法观察209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在不同的干预血管: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中的发生机会。结果20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中共出现86例心律失常,其中右冠状动脉病变27例,左前降支病变44例,左回旋支病变18例,共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4例,共出现室性心律失常51例。结论右冠状动脉病变的病人术中发生的窦性心动过缓比其他血管病变多;室性心律失常在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多见:应积极防治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的各种严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约1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 临床上将其定义为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 冠状动脉栓塞是其主要病因之一。该文报告1例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Bentall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栓塞致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与中间支分叉处均可见大量血栓, 予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溶栓、术后积极抗栓治疗。该文总结其可能病因、诊断依据及诊疗过程, 以期为临床诊治类似病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运动致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运动致ST段抬高在非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共有4601例患者接受了运动平板试验,其中有15例非心肌梗死患者出现ST段抬高,对这1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例(3.2‰)运动致ST段抬高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40-75岁。单支病变者6例(40%),2支病变者6例(40%),3支病变者3例(20%);12例(80%)累及前降支,1例(6.6%)累及左主干,7例累及右冠状动脉,在累及前降支及左主干13例患者中有8例为重度狭窄病变(狭窄程度为90%-100%),所有ST段抬高的导联均与病变血管的供血部位一致。结论 运动致ST段抬高在非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率非常低,多因冠状动脉有严重的固定性狭窄,特别是前降支,可根据出现ST段抬高的导联判断缺血心肌的部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呈“镜象“的心电图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166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改变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发现,发生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时,伴有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者比不伴有ST段压低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为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发生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时,伴有下壁导联ST段压低者较无ST改变者梗死相关动脉左前降支近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但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和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提示下壁急性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者下壁心肌梗死范围可能较大,或合并存在左前降支和多支冠状动脉的病变,且并发症较多;前壁急性心肌梗死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者可能多为左前降支近端病变,早期再灌注治疗将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5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分析,总结其发病特征。方法5例患者分别是:青霉素过敏与肾上腺素应用致急性心肌梗死;电击伤心肺复苏后广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感染性休克低血压状态,纠正后心肌广泛损伤;一氧化碳中毒后广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腹泻脱水后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结果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冠状动脉的急性缺血与患者的全身血流状况有关,是全身缺血的一部分。不具有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抗凝和扩容治疗有效,积极治疗原发病是纠正患者心肌缺血的有效措施。病因纠正后,急性心肌梗死恢复快,病程短,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结论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殊类型,缺血发生于不存在或轻微动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临床特征不典型,如原发病救治成功,心肌梗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导致相邻正常冠状动脉发生急性血栓闭塞的经过。方法1例患者在前降支行PCI时,造成正常左回旋支内急性血栓闭塞。另1例在行左回旋支PCI时,造成正常前降支内急性血栓闭塞。结果1例患者因发生前降支和回旋支急性闭塞,产生心室颤动而死亡。另1例对前降支新发血栓行PCI等抢救成功。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靶血管行PCI时,可导致血栓逆行栓塞其相邻的正常血管,造成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故在操作中注意技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特点、发病规律、发病机制、并发症及有效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17例治愈出院,5例发展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7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脑梗死、心肌损害、肺内感染,死亡1例。结论轻中度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经积极治疗均可痊愈出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致心脑急慢性损害,可发生迟发脑病,且以上大多都存在于中重度病人中,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者应积极救治,到医院接受及时、系统、足程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2004-03-2009-0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共收治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新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9例,其中1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多体位投照观察病变特点,明确梗死相关动脉.并根据主要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的支数,分为左主干病变,单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结果:14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提示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单支病变1例,2支病变3例,3支病变8例,左主干加3支病变2例.梗死相关动脉12例为左冠状动脉,闭塞部位1例在左主干;9例在左前降支近段,其中4例提供侧支至右冠状动脉远段,2例提供侧支至左回旋支远段;1例在左前降支中段,右冠状动脉变异,开口于闭塞远段;1例在左回旋支近段,提供侧支至右冠状动脉.2例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闭塞部位1例在近段,为优势型;1例在中段,远段提供侧支至左前降支之第一间隔支.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新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多为多支多处重度狭窄,梗死相关动脉供血范围较广,分别或同时累及第一间隔支动脉、房室结动脉,间接提示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比较分析3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CRBBB患者和371例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事件、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CRBBB患者年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53.7%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00%有前降支病变,85%为多支病变,溶栓和介入治疗后生存率达68.6%。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CRBBB患者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血管病变多为伴前降支病变的多支病变,早期溶栓和介入治疗可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产BuMA支架在年龄>75岁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10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行PCI术的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支架选择分为BuMA组50例,EXCEL组50例,出院后3、6、9、12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随访期间心绞痛复查、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出血事件,并于术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2组病变血管在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及随访期间,BuMA组有4例心绞痛复发,ECXEL组有3例心绞痛复发,PCI术后12个月95例(5例患者未复查,但未发生心绞痛)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原支架内未见狭窄,BuMA组3例、ECXEL组2例出现支架内轻度增生。2组均无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迟发性支架内血栓形成。2组心绞痛复发、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BuMA支架应用于年龄>75岁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9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变血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变血管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6月9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特征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单独右冠状动脉病变8例(9%),单独左前降支病变3例(3%),单独左回旋支病变1例(1%),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病变13例(14%),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病变5例(5%),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病变55例(60%),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病变6例(7%),左主干+三支病变1例(1%)。结论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变血管以右冠状动脉为主,目前以多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左主干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复习我院2年内246例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均为男性,年龄36~83岁,所有患者无论是否存在心源性休克,均立即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在其支持下尽早接受急诊造影检查.结果:7例患者心电图均存在aVR导联ST段抬高(≥0.05 mV),5例患者同时存在V1 -V6导联ST段抬高及新出现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其中4例入院时即存在严重心源性休克,6例急诊置入支架,另1例仅行球囊扩张,并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期间死亡3例(42.9%),存活患者4例均完成1年随访.其中2例于1月随访时对其LAD进行PCI,1例于3月随访时进行了LAD和LCX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左主干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所致的AM I患者急性期病死率高;根据心电图和临床特点早期识别梗死部位,早期评估,并且无论是否出现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早期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在其支持下尽早再灌注治疗,加强术后监护,提高随访质量,可以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前降支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该文报道1例青年男性因急性前壁及下壁心肌梗死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其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前降支近段,为右冠状动脉起源处之前的左前降支近段发生痉挛导致的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频高能超声溶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闭塞相关血管或“罪犯”血管血栓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ACS患者26例,其中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19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例;左前降支闭塞 10 例,左冠状动脉闭塞 4 例,右冠状动脉闭塞5例。超声溶栓后对闭塞相关血管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结果 超声溶栓后,闭塞相关血管前向血流达心肌梗死溶栓试验3 级 19 例,开通 19 例,开通率为 73%(19/26),其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成功率最高。超声溶栓成功患者胸痛能完全缓解,心电图ST段下降50%以上,但术后残余狭窄平均为(73±11)%。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6例,残余狭窄降至(13±7)%(P<0. 05)。在超声溶栓中,7例出现并发症。 结论 低频高能超声可有效、安全溶解闭塞相关血管血栓,对富含血栓的病变可进行超声溶栓,可作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互补手段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普及,冠心病患者得到了及时诊治,但是仍有部分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血管无明显狭窄,目前认为冠状动脉痉挛参与到非阻塞型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1])。本文报道了1例典型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冠状动脉痉挛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栓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血栓脱落至冠状动脉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严重出血、其余部位栓塞事件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结果患者年龄(63±15)岁。5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患者,1例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例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患者心电图均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前壁心肌梗死6例,下壁心肌梗死2例。7例合并心房颤动(87.5%,7/8)。所有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栓塞,其中5例行血栓抽吸术,3例行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术。院内随访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栓塞死亡1例,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87.5%(6/7),其余患者未再出现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结论血栓栓塞导致心肌梗死发生于血栓形成高危人群,均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期使用血栓抽吸术尽早开通冠状动脉,术后予以规范的抗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35例心肌桥心电图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桥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心电图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中35例心肌桥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的特点。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的检出率为1%,均位于左前降支,其中1级狭窄5例,2级狭窄12例,3级狭窄18例,16例病人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样改变。金部病例均有临床症状,23例有心电图ST-T改变,运动试验阳性8例,可疑阳性5例,3例病人出现与相关心肌桥无关的下壁心肌梗死。16例病人随访0.5~3年,无1例发生与相关血管有关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和急性心衰。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 (心肌桥 )的特征和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 (IH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 2 398例患者 ,其中共检出心肌桥 2 2例。结果 心肌桥检出率为 0 92 % ;心肌桥最常出现在左前降支 ;心肌桥段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是最主要征象 :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 5 4 5 % ;有心肌桥患者临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结论 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是心肌桥最主要征象 ;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梗死相关动脉(IRA)完全闭塞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入选症状发作24 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且IRA完全闭塞的急性NSTEMI患者42例,IRA位于前降支10例,左回旋支1 8例,右冠状动脉12例和中间支2例。分析IRA位于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和前降支的临床特点。结果与IRA位于非左回旋支系统比较,IRA位于左回旋支侧支循环良好比例少,冠状动脉造影前症状持续发作始终无明显减轻比例更高(P<0.05);IRA位于左回旋支主支血管的近段或中段侧支循环不良比例多(P<0.05)。与IRA位于非右冠状动脉系统比较,IRA位于右冠状动脉的非胸痛症状比例增多(P<0.05)。与IRA位于非前降支系统比较,IRA位于前降支患者T波倒置>0.2 mV比例增多(P<0.01)。结论位于不同部位的IRA完全闭塞的NSTEMI患者存在不同的临床特点;易被常规导联心电图漏诊的左回旋支闭塞,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7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罪犯血管不同分为左前降支组51例、左回旋支组27例、右冠状动脉组39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ST段回落〉70%的梗死相关导联数、TIMI血流分级、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左回旋支组和右冠状动脉组比较,左前降支组术后ST段完全回落的梗死相关导联数和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P〈0.05),心源性死亡率及总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左前降支病变者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更缓慢、左心功能不全更严重、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