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相关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PD患者133例(PD组),健康体检者51例(对照组),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和多导睡眠图监测2组的睡眠情况。PD组又根据睡眠情况分为睡眠障碍组75例,无睡眠障碍组58例。PD组给予Hoehn-Yahr分期、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2(PDSS-2)、8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8)、慢性疼痛评估,以观察PD相关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组PSQI、ESS、觉醒次数、N1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明显增加,慢波睡眠明显减少[(8.87±8.68)%vs(15.10±8.57)%,P=0.003]。睡眠障碍组Hoehn-Yahr分期、PDSS-2、ESS、HAMD-17、HAMA-14、慢性疼痛、PDQ-8评分较无睡眠障碍组明显增高(P<0.05,P<0.01)。Hoehn-Yahr分期、HAMD-17评分和疼痛是P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伴有睡眠障碍的PD患者昼间思睡更严重,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更多的伴发疼痛且生活质量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EuroQol五维调查问卷(EQ-5D)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帕金森病患者52例,采用EQ-5D、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c rating scale,UPDRS)、Hoehn-Yahr(H-Y)分级、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帕金森病各评定量表间相关分析显示,失眠(r=-0.519)、UPDRSⅠ(r=-0.568)、UPDRSⅡ(r=-0.705)、UPDRSⅢ(r=-0.760)、UPDRSⅣ(r=-0.571)、HAMD(r=-0.669)、HAMA(r=-0.549)、H-Y分级(r=-0.694)、PDSS(r=1.000)、病程(r=-0.640)、文化程度(r=0.293)与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有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EQ-5D指数因素有UPDRSⅠ、UPDRSⅢ、HAMD、HAMA和PDSS,其中UPDRSⅠ、UPDRSⅢ、HAMA和HAMD与EQ-5D指数呈负相关(P<0.05,P<0.01);PDSS与EQ-5D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EQ-5D适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研究,临床医师在重视帕金森病患者的诊断和运动症状治疗前提下,还应重视患者睡眠、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尽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止颤汤对帕金森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帕金森睡眠障碍患者6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止颤汤治疗,2周后逐渐将原西药按个体需量减量,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予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嗜睡量表(ESS)、汉密尔顿抑郁评价量表(HAMD)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PDSS、ESS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 中药止颤汤对帕金森患者的睡眠障碍及白天嗜睡状况有改善作用,再加用心理疏导治疗,对帕金森患者的抑郁状况亦有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老年PD病人认知障碍与夜间睡眠及呼吸暂停低通气的关系.方法 共纳入425例≥60岁的老年PD病人.采用UPDRS第三部分(UPDRS-Ⅲ)、Hoehn-Yahr分期(H-Y分期)、非运动症状量表(NMS)、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MoCA等评估...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记忆障碍与抑郁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记忆障碍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记忆量表(C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检查40例PD患者及36名健康对照者的记忆功能及情感状态,并进行比较。结果PD组记忆的各项分测验成绩、记忆商(MQ)及MMS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D病例中抑郁组与非抑郁组记忆比较,抑郁组无意义图形再认低于非抑郁组(P0.05),抑郁组其他各项分测验、MQ及MMSE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1)。结论PD患者有明显记忆障碍,其记忆障碍与抑郁情绪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高压氧舱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修订Hoehn-Yahr(H-Y)分级≤3级且合并睡眠障碍的PD患者60例,根据治疗随机分为3组,20例普拉克索组;20例高压氧舱组;20例普拉克索联合高压氧舱治疗(联合)组,疗程均为2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行全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及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统一PD评定量表运动检查(UPDRS-Ⅲ)及H-Y分级评分。结果与普拉克索组和高压氧舱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PQSI[(4.35±1.21)分vs(6.87±1.82)分和(6.53±1.67)分]、ESS降低[(2.18±3.51)分vs(5.62±4.32)分和(5.15±3.95)分],卧床时间[(501.24±76.92)min vs(421.38±69.82)min和(410.25±58.47)min]、总睡眠时间升高[(259.12±138.33)min vs(213.21±152.24)min和(215.39±149.55)min],3组睡眠效率、睡眠中觉醒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UPDRS-Ⅲ评分、H-Y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高压氧舱治疗P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时,在提高睡眠效率、合理改善睡眠结构等方面有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535例PD患者先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测,并分为睡眠障碍组249例和非睡眠障碍组286例。分别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分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MDS)、疲劳严重度量表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等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睡眠障碍组较非睡眠障碍组更易出现便秘(67.5%vs 48.3%)、疲劳(79.1%vs 44.4%)、嗅觉减退(35.7%vs 23.8%)、排尿障碍(50.6%vs 11.5%)、头晕(45.4%vs 26.9%)等症状(P<0.01);睡眠障碍组各量表评分高于非睡眠障碍组[HMDS评分(16.96±10.57)分vs(9.77±7.55)分、UPDRS-Ⅰ(2.59±2.05)分vs(1.56±1.47)分、UPDRS-Ⅱ(11.27±5.81)分vs(8.63±4.51)分、UPDRS-Ⅲ(23.30±12.87)分vs(19.02±11.37)分、UPDRS总分(42.35±20.80)分vs(32.83±17.33)分,P<0.01]。2组患者Hoehn-Yahr分级、MMSE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且其他非运动症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便秘、疲劳、抑郁、排尿障碍、头晕、UPDRS-Ⅲ是PD患者伴发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睡眠障碍是PD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其与便秘、疲劳、抑郁、排尿障碍、头晕等非运动症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08年4月至2009年8月139例PD患者首先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MDS)进行评测并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别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hen-Yahr分级、疲劳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等对两组患者进行评测比较。并进一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帕金森病患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139例PD患者中有74例出现抑郁症状,占53.2%。抑郁组患者较非抑郁组更易出现睡眠障碍(50%对15.4%)、疲劳症状(68.9%对30.8%);抑郁组患者Hoehn-Yahr分期(2.1±0.8)及UPDRSⅠ(3.01±1.49)、UPDRSⅡ(11.89±5.89)、UPDRSⅢ(25.5±13.9)评分高于非抑郁组相应评分(1.8±0.7,1.32±1.00,8.83±3.62,17.5±9.6),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病程、MMSE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抑郁组患者在便秘、皮脂溢、流涎、嗅觉减退、幻觉等非运动症状方面与非抑郁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睡眠障碍、疲劳、UPDRSⅠ与UPDRSⅢ评分是PD患者伴发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抑郁是PD常见非运动症状,与睡眠障碍、疲劳等非运动症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6例PD患者(PD组)和9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QSI)、爱泼沃斯思睡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有63.54%的PD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差,睡眠质量差者病程长、Hoehn和Yahr(H&Y)分期高、统一PD评定量表-运动检查(UPDRS-Ⅲ)指数高、左旋多巴的应用和剂量大以及抑郁发生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睡眠质量与H&Y分期、UPDRS-Ⅲ评分、左旋多巴的应用和剂量显著相关。有梦魇的PD患者H&Y分期高、UPDRS-Ⅲ评分高以及服用苯海索剂量大。PD患者有日间过度思睡者年龄大、病程长、H&Y分期高、UPDRS-Ⅲ指数高、PQSI分值高以及左旋多巴的剂量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日间过度思睡与H&Y分期、UPDRS-Ⅲ评分以及PQSI分值显著相关。结论PD患者的睡眠状况与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抗PD药物的使用和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质量及分析影响PD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PD睡眠量表(PDSS)、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以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对49例PD患者和4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对照者的睡眠状况及临床特点进行评估。结果 P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5.31%(32/49),PD患者的睡眠障碍主要变现为失眠。夜间多尿在导致失眠的原因中最为常见,其发生率为40.82%(20/49例)。患者PDSS评分与患者性别、年龄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病程以及多巴胺剂量有关(均P<0.05)。(NSD)组(UPDRS)Ⅱ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ADL)量表评分低于SD组(P<0.05)。结论 PD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睡眠障碍,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夜间多尿以及睡眠行为障碍。PD患者睡眠障碍,主要与患者病情病程长短、严重程度以及多巴胺药物剂量有关,而与年龄以及性别无关。SD可以影响P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帕金森病(PD)患者日间过度嗜睡(EDS)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将264例原发性PD患者分为EDS组(ESS评分≥10分)130例与无EDS组(ESS评分<10分)134例,并对所有患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夜间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与无EDS组比较,EDS组年龄偏大,男性较多,病程较长,Hoehn-Yahr(H-Y)分级、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不宁腿综合征(RLS)、疲劳、淡漠、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均增高,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及吡贝地尔的使用率均增高,左旋多巴等效剂量、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Ⅲ评分均显著增高,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EDS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及分项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习惯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均明显高于无EDS组(均P<0.01),EDS组PD睡眠量表(PDSS)总分及条目8、9、14、15得分均明显低于无EDS组(均P<0.05)。ESS分值与左旋多巴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多导睡眠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睡眠结构和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0例PD患者(PD组)和3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ic,PSG)监测。结果两组患者总睡眠时间无明显差异,深睡眠均较少;PD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总觉醒时间长、睡眠潜伏期长,睡眠效率下降,总非快速眼动睡眠比例下降,觉醒比例增加(P<0.05)。PD组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有入睡困难、片断睡眠、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但PD组患者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周期性腿动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PD组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差,伴发睡眠障碍较对照组常见。提示PSG对了解PD患者睡眠结构和睡眠障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认知功能障碍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PD中较常见的非运动症状,给患者及其照料者带来沉重负担。我们对帕金森认知障碍(PD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PDCI)与RBD的相关性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病人睡眠障碍(SD)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3例PD病人,根据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分为SD组和非睡眠障碍(NSD)组,记录所有病人人口统计学资料,采用PSQI量表评价睡眠情况,同时使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Y分级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日间思睡量表(ESS)、疲劳严重量表(FSS)、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帕金森生活质量问卷(PDQ-39)量表评价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结果 PD病人SD发生率为67.74%;SD主要临床表现为实际睡眠时间的减少、入睡时间的延长、睡眠质量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越长及H-Y分数量表、UPDRS、PDQ-39、NMSS、ESS、FSS评分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结论 SD在PD病人中较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实际睡眠时间减少、入睡时间延长、睡眠质量差,PD严重程度可能影响病人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认知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对PD认知功能障碍的受损范围和程度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在PD的病程管理中十分重要。本文就现今用于PD认知障碍的相关神经心理学量表及各自特点作一综述,以期有助于PD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PD痴呆(dementia associated with PD,PD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对早期帕金森病(PD)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2例合并抑郁症的早期PD病人及20例无抑郁症状的早期PD病人,分别作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对2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统一帕金森病评分表第三部分(UPDRS-Ⅲ)、Hoehn-Yahr分期、简易智能检查量表(MMSE)、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数字广度(DST)、数字符号替换测验(DSST)、动物流畅性测验(AFT)、连线测验(TMT)、画钟测验(CDT)和Stroop色词测验(CWT)测评并比较。结果抑郁组与非抑郁组间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2±2.30)分比(28.00±1.59)分,P0.05]。2组间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2±2.30)分比(28.00±1.59)分,P0.05],而DST倒背、DSST、CDT、Stroop干扰量(SIE)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5±0.74)分比(4.10±0.97)分;(17.64±7.92)分比(25.00±10.21)分;(3.23±0.69)分比(3.68±0.57)分;(52.33±27.43)分比(34.06±15.24)分,P0.05],TMT、AFT、CWT-C耗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度抑郁组与非抑郁组间各项认知测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抑郁加重早期PD病人的注意、工作记忆、视觉运动协调性、视空间、抑制控制等与执行功能有关的多个认知功能领域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帕宁方对帕金森病(PD)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美多巴治疗,治疗组加服帕宁方,疗程均为12周。通过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比较两组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PDSS1、2、3、6、10、11、13、14、15评分及总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帕宁方联合美多巴治疗可以明显改善PD患者睡眠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表达水平与帕金森病(P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PD门诊就诊的45例患者为PD组,并以同期年龄、性别和受教育水平与PD患者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9例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浆Netrin-1水平,采用Hoehn-Yahr(H-Y)分级量表,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PD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嗅觉减退量表(HRS),PD睡眠量表(PDSS),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紊乱筛查量表(RRBDS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自主神经症状评定量表(SCOPA-AUT)评估PD患者症状。采用ROC曲线分析Netrin-1诊断PD的价值。结果 PD组Netrin-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27.7(77.7~183.2)ng/L vs 316.0(131.3~837.1)ng/L,P=0.010]。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Netrin-1诊断PD的曲线下面积为0.723(95%CI:0.607~0.843,P=0.001)。PD患者血浆Netrin-1水平与H-Y分级、NMSS评分、HRS评分、RBDSQ评分和SCOPA-AUT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UPDRS-Ⅰ评分、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HAM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PDSS评分、MMSE评分和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PD患者血浆Netrin-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可以作为诊断PD的实验室参考指标之一。但在PD患者中,其表达水平与PD运动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可提示疾病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正>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期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除运动症状外,有相当多的患者出现情感障碍,其中抑郁被认为是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近年有文献报道,抑郁症状在PD早期即出现,甚至先于运动症状,并严重影响PD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视PD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及早认识、预防和治疗抑郁,应成为当前PD诊治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NMS)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65例PD患者经高频r TMS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评分量表评分、NMS发生率评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P300检测、睡眠状况(PDSS)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程度(SCOPA-AUT)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PD患者UPDRS评分显著降低(P均0.01),HAMA、HAMD评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而MMSE量表评分较治疗前的显著增高(P0.01);P300潜伏期(PL)较治疗前缩短,波幅(Amp)较治疗前增高(P均0.01);NMSQuest评分明显下降(P0.05),SCOPA-AUT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PDSS评分均有所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尿频尿急及四肢发冷症状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感觉异常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幻觉的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治疗前后出汗、口干、流涎、便秘、体位性低血压、性功能障碍及多梦、嗜睡患者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频r TMS治疗可明显改善PD患者的多数NMS,尤其以焦虑、抑郁改善最为显著,也可改善认知功能及感觉异常的症状,此种效果可延续到治疗后1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