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TR-Band气囊压迫止血的减压方案及压迫时间。方法 PCI组术后均予以TR-Band气囊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PCI组于术后4小时减压,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8h(A组)、10h(B组)、12h(C组)、16h(D组)后解除气囊,观察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结果四个亚组比较,可见术后8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率仍较高4例(13.3%),10h后2例(6.67%)有下降(P0.05),但直至12h方显著下降至1例(3.33%)(P0.05),与16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1例(3.33%)一致(P0.05)。结论 PCI组TR-Band气囊压迫后减压时间4h,每隔2h抽出2ml,共3次,术后12h解除气囊即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TR-Band气囊压迫止血的减压方案及压迫时间。方法 PCI组术后均予以TR-Band气囊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PCI组于术后4小时减压,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8h(A组)、10h(B组)、12h(C组)、16h(D组)后解除气囊,观察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结果四个亚组比较,可见术后8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率仍较高4例(13.3%),10h后2例(6.67%)有下降(P0.05),但直至12h方显著下降至1例(3.33%)(P0.05),与16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1例(3.33%)一致(P0.05)。结论 PCI组TR-Band气囊压迫后减压时间4h,每隔2h抽出2ml,共3次,术后12h解除气囊即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在冠心病介入诊治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185例在我科接受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其中97例采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止血(观察组),88例采用纱布绷带压迫止血(对照组),对患者术后局部渗血、皮下血肿、发绀情况、迷走神经反射及自我舒适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皮下血肿及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渗血、手指发绀与肿胀及患者舒适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止血操作简便、全透明结构、可调节性强、止血效果较好、舒适度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宜于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弹力加压型桡动脉止血器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住院经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患者80例,其中40例应用弹力加压型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作为观察组,40例应用传统的纱布绷带压迫止血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方法的操作流程,患者舒适度,手部、前臂肿胀、麻木、青紫情况。结果弹力加压型止血器组与传统方法比较,操作流程上耗时少,简单方便,患者舒适度优于传导方法;手部肿胀、麻木、青紫现象明显少于传统纱布绷带组。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弹力加压止血器安全舒适,操作方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elix压迫器用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压迫止血与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1组(160例)、观察2组(202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Helix压迫器分别压迫止血2小时和4小时,对照组采用弹力胶布加压包扎法压迫止血,比较各组止血的效果及舒适度。结果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的一次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4.00%、98.75%、99.01%;对照组手部胀痛、出血血肿、皮肤破损坏死、桡动脉急性闭塞等并发症均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1组比较,虽然观察2组在一次止血成功率上有所提高,但是手部发绀、血肿、胀痛感、皮肤皮损、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也随之增多,观察组舒适度要高于对照组。结论 "Helix"压迫器用于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效果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舒适度高,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压迫时间以2小时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弹力加压型桡动脉止血器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0月一2010年7月住院经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患者80例,其中40例应用弹力加压型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作为观察组,40例应用传统的纱布绷带压迫止血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方法的操作流程,患者舒适度,手部、前臂肿胀、麻木、青紫情况。结果:弹力加压型止血器组与传统方法比较,操作流程上耗时少,简单方便,患者舒适度优于传寻方法(P〈0.05),手部肿胀、麻木、青紫现象明显少于传统纱布绷带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弹力加压止血器安全舒适,操作方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邱雁飞  梁妙玲  王小恒 《内科》2013,8(4):393-394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最佳卧床时间。方法将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7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局部穿刺部位“8”字形绷带加压包扎压迫止血24h,分别制动4h和12h,分别卧床12h和24h。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的发生率及烦躁、腰酸背痛、食欲、失眠、排尿困难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烦躁、腰酸背痛、无食欲、失眠、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在局部穿刺部位“8”字形绷带加压包扎的前提下,制动时间为4h,卧床时间12h是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壳聚糖止血敷料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止血、预防穿刺血管并发症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8~10月,连续入选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20例,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入壳聚糖止血敷料加压止血组(壳聚糖组)、桡动脉专用止血器组(对照组),每组各110例。主要研究终点为住院期间术后桡动脉血管并发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桡动脉压迫止血时间、患者舒适度。结果壳聚糖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比11.8%,P=0.023)。壳聚糖组压迫止血总时间较对照组短[(222.5±46.1)min比(291.5±45.6)min,P<0.001],术后患者舒适度壳聚糖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壳聚糖止血敷料进行穿刺点的压迫止血减少了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且可显著缩短止血操作时间。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内科》2020,(3)
目的探讨"创口贴"式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介入导管室行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环绕式绷带包扎法压迫止血,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创可贴"式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压迫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止血效果、术后4 h的手掌肿胀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皮下瘀斑、迷走神经反射、皮肤完整性受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桡动脉闭塞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次止血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1次止血成功率为8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 h的手掌肿胀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皮下瘀斑、迷走神经反射、皮肤完整性受损及术后1个月桡动脉闭塞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创口贴"式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手掌的肿胀程度,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使用螺旋式和气囊式两种桡动脉压迫器的止血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近2年来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400例患者,螺旋压迫器组、气囊压迫器组各200例,对单纯行冠脉造影者使用5F动脉鞘,而行PCI者根据情况使用6F动脉鞘。对两组患者的初次止血的成功率、肢体肿胀程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初次止血成功率及手掌肿胀程度并无差异,螺旋式压迫器组前臂肿胀的发生率高于气囊式压迫器组,但其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气囊式压迫器组。结论 :两种压迫器均可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但在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各具优势和不足,尚有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敷手方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穿刺部位并发症进行干预,评价敷手方减少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18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治疗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加压止血,观察组在术后常规加压止血的基础上使用敷手方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术后穿刺部位出现淤斑、血肿、张力性水疱、假性动脉瘤等主要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27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敷手方可以预防和减少经桡动脉行PCI治疗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R-Band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的单人操作技巧.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患者300例,术后立即拔管,应用TR-Band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压迫止血.全部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连接注射器和air导管后,左手固定注射器和air导管的连接处,右手拔鞘管,需要借助腹部力量推送注射器活塞;观察组150例,连接注射器和air导管后,不固定注射器和air导管的连接处,左手食指、中指和拇指握注射器注气(推针式),右手拔管.结果 不固定注射器和air导管连接处,注气过程中,注射器和air导管不会自动脱离,不影响止血效果.结论 观察组应用推针式注气,整个操作过程更简单快捷,且动作轻柔,受到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解除的最佳时间以减少止血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100例患者按止血减压时间分成A、B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术后止血效果及压迫止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减压时间和患者的皮肤损害程度均少于B组。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压迫止血2h后逐渐减压的方法止血效果确切,皮肤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含壳聚糖一次性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止血、预防穿刺血管并发症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连续入选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患者1760例,按照术后止血方法分为壳聚糖组880例和对照组880例,观察住院期间术后桡动脉血管并发症、桡动脉压迫止血时间和患者舒适度。结果 壳聚糖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 vs 19.1%,p<0.01),壳聚糖组压迫止血时间较对照组短(245.8±36.7min VS 502.6±124.6min,p<0.01),术后患者舒适度壳聚糖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含壳聚糖一次性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有助于减少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显著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在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llen试验正常,并经桡动脉径路行介入治疗的2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2组:常规组(绷带加压包扎,170例)和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110例),分别观察止血效果、止血耗时、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手部肿胀和局部组织坏死情况等。结果常规组止血效果为100%,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为9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初始成功压迫止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显著长于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分别为(14.5±5.7)min比(2.2±0.8)min,(9.7±4.3)h比(3.1±1.2)h,均为P0.01];常规组手部肿胀率明显高于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20%比10.9%,P0.05);两种方法对手远端m供均无影响(均为P0.05);常规组术后假性动脉瘤的发生低于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0.6%比2.7%,P0.05),但无需特殊处理,两组均无压迫处局部皮肤缺血坏死、严重出血、动静脉瘘及皮肤破溃感染发生。结论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止血贴与止血气囊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影患者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6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60例,根据止血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80例。A组患者采用止血贴进行止血,B组患者采用止血气囊进行止血;两组患者均于造影后6~8 h解除。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压迫时间、住院时间、疼痛发生率、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穿刺点压迫时间、住院时间、疼痛发生率、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压迫点皮肤损伤及压疮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压迫背侧皮肤损伤及压疮、急性桡动脉闭塞、出血及血肿、拔管迷走神经反射、皮下瘀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贴与止血气囊对经桡动冠状动脉影患者的止血效果相似,但与止血贴相比,止血气囊所致压迫点皮肤损伤及压疮发生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缩短压迫器止血时间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术应用T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止血器的患者术后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6月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术应用TRBand止血器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解压时间,实验组依据文献缩短解压时间,观察患者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术后疼痛、麻木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皮肤并发症、肿胀及手腕活动能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循证结果有计划的缩短压迫器止血时间,可以规范临床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气囊式与旋压式压迫器的止血效果、并发症、患者的舒适程度,找出两种压迫器的优缺点及适用人群。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且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200例,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气囊压迫器组和旋压式压迫器组各100例。对比两组压迫器压迫时有无出血;术后1h患者心率、左上肢血压、术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SpO_2);患者呼叫次数;患者的不舒适感受;撤除桡动脉压迫器后局部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SpO_2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每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两种压迫器均有较高的止血成功率和较低的血管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但气囊止血器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优于旋压式止血器组。  相似文献   

19.
林陶玉  程青虹 《山东医药》2012,52(43):63-64
目的观察对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桡动脉闭塞(RAO)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将609例同期于我院行经桡动脉PCI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16例和常规组293例,两组均采用传统操作步骤行经桡动脉PCI,其中干预组对鞘管、导管型号选择及肝素用量、鞘管留置时间、桡动脉压迫器止血方法等进行改良,同时对桡动脉搏动减弱者于解除包扎后徒手持续压迫同侧尺动脉约1 h。观察两组肝素用量、桡动脉鞘外径、造影导管外径及桡动脉搏动情况、术后不适(疼痛、肢体麻木及肢体肿胀)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肝素用量显著大于常规组,桡动脉鞘外径及造影导管外径均显著小于常规组(P=0.000);干预组桡动脉减弱及RAO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分别<0.05及0.01),术后疼痛、肢体麻木、肢体肿胀不适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常规组(P均<0.01)。结论通过合理选择鞘管、导管,应用足量肝素、减少鞘管留置时间,改善桡动脉压迫器止血、减压方法,及对桡动脉搏动减弱者适时实施尺动脉压迫等措施,可降低患者RAO发生率、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检查与治疗(TRI)术后常规弹力绷带加压止血、专用桡动脉板式止血器和气囊加压式止血器3种方法在止血效果、预防穿刺血管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将连续入选行TRI的3000例患者随机分入常规弹力绷带加压止血组(ER组)、板式止血器组(TB组)和气囊加压式止血器组(TR组),最终合格入选研究的患者ER组963例,TB组976例,TR组971例.入选标准:Allen试验阳性;初次行TRI;成功置入6 F桡动脉鞘管.主要研究终点为住院期间术后桡动脉血管并发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桡动脉止血时间、纤维组织增生情况、患者舒适度.结果 ER组、TB组、TR组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7%、10.6%、10.7%,P=0.262).3组桡动脉闭塞发生率总体存在差异(P=0.049),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女性、低体重、手术时间、穿刺次数是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与ER组比较,TB组、TR组止血时间较短[(274±57)min、(265±61)min比(332±54)min,均P<0.001],术后穿刺部位纤维硬结发生率较低(8.8%、7.9%比13.6%,均P<0.001).术后患者舒适度TB组、TR组明显优于ER组(均P<0.001).结论 常规弹力绷带和桡动脉专用止血器械均安全有效,但后者止血时间更短、患者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