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1例P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6例,给予阿魏酸钠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进行右心导管检查及6 min步行距离检测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均能降低PH患者平均肺动脉压及肺血管阻力(P<0.05),提高心脏指数(P<0.05),增加6 min步行距离,其中联合两种药物较之单一用药更能降低肺动脉压力(P<0.05),增加6 min步行距离(P<0.05),疗效进一步增强。结论阿魏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治疗PH患者,是一种相对经济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阿托伐他汀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西地那非、阿托伐他汀和西地那非联合治疗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5例PA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组)、西地那非(西地那非组)、阿托伐他汀和西地那非联合(联合药物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右心导管检查及6 min步行距离(6MWT)检测治疗效果.结果:3组治疗均能降低PAH患者肺血管阻力(P<0.05),西地那非组及联合药物组可以降低肺动脉压力(P<0.05),提高心脏指数(P<0.05 ),增加6MWT,其中联合2种药物较之单一用药更能降低肺动脉压力(P<0.05),增加6MWT(P<0.05),疗效进一步增强.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西地那非能有效治疗PAH患者,是一种相对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黄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国产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肺动脉高压(PAH)的疗效。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43例PAH患者(包括先天性体肺分流导致的PAH 25例,特发性PAH 12例,结缔组织病相关的PAH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国产阿托伐他汀钙组(A组,21例)及常规治疗组(2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A组加用国产阿托伐他汀钙20 mg/d。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患者右心导管所测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P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超声心动图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1)A组治疗6个月后MPAP(78.48±14.56)mm Hg、PCWP(10.67±6.82)mmHg,均较治疗前[MPAP(78.71±12.25)mm Hg,PCWP(11.81±8.12)mm Hg]及常规治疗组6个月时[MPAP(78.91±13.72)mmHg,PCWP(10.81±7.26)mm Hg]有所降低(P>0.05)。(2)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两组均有所延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6个月后(416.62±16.70)m,治疗前为(412.90±18.59)m(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415.81±24.90)m,治疗前为(412.14±16.47)m。(3)所有病人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肌肉痛、肌酶及转氨酶升高等)。结论国产阿托伐他汀钙治疗6个月能使PAH患者MPAP、PCWP有所下降,此结果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治疗观察时间过短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慢性不可治愈的疾病,近10年来其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靶向药物治疗费用昂贵,不良反应多,亟待需要新药物的出现。阿托伐他汀以其不良反应小、药价低廉等优点将有望成为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有效药物。现将肺动脉高压定义、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阿托伐他汀多效性等方面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炎症因子及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100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肺功能及肺动脉压力的变化。结果治疗12及24周后,观察组比对照组IL-8、hs-CRP水平、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P0.05),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之比(FEV_1/FVC)明显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显著降低慢阻肺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等肺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超声心电图诊断的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心力衰竭、改善肺动脉压力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持续治疗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肺动脉压力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和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继发性肺动脉高压,能够更好地降低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取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患者128例,以患者入院编号末位为偶数者作为观察组,奇数者作为对照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压力(PH)、6分钟步行距离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PH、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H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患者PH。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4月在我院风湿科住院并诊断为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47例,将其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24例和安慰剂组23例。他汀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治疗。在试验开始时、治疗6个月时测量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右室前后径、肺动脉收缩压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NT-proBNP、肺动脉收缩压、血压、右室前后径、心率及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他汀治疗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安慰剂组、NT-proBNP和胆固醇水平低于安慰剂组(P0.05);两组肺动脉收缩压、血压、右室前后径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可以提高患者活动耐量,降低其NT-proBNP水平,但对其右室前后径及肺动脉压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者,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作为主要治疗药物,研究组采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为主要的治疗药物,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措施采取之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疗效表现为有效的患者人数有40例,是总研究人数的66.7%,研究组患者治疗疗效表现为有效的人数有58例,是总研究人数的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的疗效。方法对62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脂与血压变化。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其血脂与血压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疗效非常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而缺血性心脏病是CHF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我院应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则在氨氯地平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血压和血脂情况、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压和血脂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伴高血脂有着显著的疗效,能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实验研究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由脱氢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的比格犬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组:阿托伐他汀组n=7(2mg/kg野百合碱+2mg/kg阿托伐他汀);野百合碱组n=5(2mg/kg野百合碱组+安慰剂);正常对照组n=6(溶剂0.1ml/kg二甲基酰胺组+安慰剂);药物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小动脉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蛋白表达;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肺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前体-1(preproET-1)、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组犬的肺动脉压力,右心室收缩压,肺动脉收缩压,肺血管阻力较野百合碱组明显下降(P<0.05),而心输出量明显升高(P<0.05),并接近正常对照组。肺组织preproET-1mRNA、IL-1βmRNA、TNF-αmRNA、VEGF mRNA转录水平在阿托伐他汀组显著低于野百合碱组(P<0.05);eNOS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的肺动脉高压(PAH)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阿托伐他汀对COPD合并PAH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我科稳定期单纯性COPD患者(40例),COPD合并PAH患者(45例)血清及呼出气冷凝液(EBC)标本,并常规行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6分钟步行距离(6MWD)、肝肾功能检测.乳胶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及EBC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EBC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将稳定期COPD合并PAH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6个月后观察两组的肺动脉压力、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6MWD、肝肾功能、血清及EBC中hs-CRP、TNF-α水平.结果 与单纯性COPD组相比,COPD合并PAH组PaO2、6MWD明显降低(P值均<0.05),血清及EBC中hs-CRP、TNF-α水平明显增高(P值均<0.05),且PaO2、6MWD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呈负相关(r=-0.472,P<0.05;r=-0.435,P<0.05),血清及EBC中hs-CRP、TNF-α均与PASP呈正相关(r=0.350~0.598,P值均<0.05),6个月后,治疗组PASP力比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aO2、6MWD比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及EBC中hs-CRP、TNF-α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及肺脏局部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COPD继发的PAH形成过程.阿托伐他汀可降低COPD合并PAH患者肺动脉压力,改善动脉血氧分压及运动耐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全身及肺脏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冠心病治疗中分别应用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两种他汀类药物,比较其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两组基础治疗方案相同,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3例使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43例使用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的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TG、TC、LDL-C检测值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IL-6、hs-CRP水平以及颈动脉IMT均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阿托伐他汀比较,在冠心病治疗中应用瑞舒伐他汀可获得更为理想的调脂、抗炎效果,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3月-2014年7月所收治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6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分数以及6min步行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86例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计算有效率.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比浊法、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血浆hs-CRP、NT-proBNP,做心电图测量P波离散度(P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高于对照组的76.7% (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hs-CRP及Pd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效果较好,能改善心肌功能,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2例,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C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CIM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头晕、胃肠不适、皮疹、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改善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缩小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