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16例怀疑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儿,平均年龄5.94岁(1个月至13岁),所有病例CT血管造影资料采用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以外科手术的结果为标准,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6例病例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其中心内型3例。心上型及心下型各1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11例。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100%(16/16);心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7.5%(14/16);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75%(12/16)。多层螺旋CT对心内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有6例未能清楚显示,而心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均能明确诊断。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准确及可行的,可部分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特点,提高MSCTA对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观察异位引流静脉的位置、形态及合并的心脏畸形,并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8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中包括心上型8例,心内型2例,心下型4例,混合型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无创并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CT血管成像(CTA)和经胸心动超声(TTE)对先天性心脏病伴随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A检查和3D后处理的4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病人,观察异位引流肺静脉的位置、形态及其异位连接(心腔或静脉),以手术或心导管造影所见为参考标准,评价CTA、TTE检查诊断的准确性,分析合并的心脏大血管畸形。结果 41例病人中,30例完全性APVC和11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CTA诊断的准确率均为100%。TTE检查的准确率为88.9%,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组准确率分别为93.3%和72.7%。单纯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1例;复杂性20例,合并心脏大血管畸形包括:肺动脉狭窄或闭锁9例,室间隔缺损6例,房间隔缺损2例,单心室5例,右室双出口2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心房内脏异构6例,大动脉异位4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1例,右肺动脉缺如1例。异位肺静脉发育不良:2例肺静脉狭窄,4例共汇发育不良,2例右肺三支肺静脉。CTA检查均明确显示,TTE未明确显示。结论 CTA评价APVC的价值优于TTE,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5例TAPVC患者,其中1例心上型患者行左心房共同静脉吻合;1例心内型患者将房间隔缺损扩大,应用补片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隔至左心房;3例混合型患者中有2例垂直静脉与左心耳吻合,补片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共同腔隔至左心房,1例扩大房间隔缺损后行心包片补片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隔至左心房。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年,心功能基本正常。结论:TAPVC患者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手术,正确认识肺静脉复杂的解剖,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肺静脉流入左心房足够宽畅,避免狭窄。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用日本东芝SSH65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诊断1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室间隔缺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图像特征,评价超声心动图对APVC的诊断价值,分析漏、误诊的原因,提高超声心动图技术对APVC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经心外科手术明确为APVC的2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儿中,超声诊断符合18例(81.8%);超声误诊2例、漏诊2例(18.2%),其中2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前超声心动图误诊为房间隔缺损;漏诊的2例患者中,一例漏诊共同肺静脉干梗阻,合并畸形中,1例漏诊动脉导管未闭。22例患儿均合并其他心血管系统畸形。结论 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诊断APVC,但容易漏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探讨心脏静脉异常连接的种类、手术方式及其结果来总结经验教训。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本科近30年的手术病例中有关心脏静脉异常连接的76份病例,按心脏术中发现的静脉异常连接的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37例,34例痊愈;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6例,12例痊愈;完全性腔静脉异位引流2例,无死亡;双上腔静脉16例,10例痊愈;下腔静脉回流异常5例,4例痊愈。结论心脏静脉异常连接种类繁多,术前充分了解、术中探查对术中的处理有帮助。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与双上腔静脉常与其他畸形尤其是复杂心脏畸形合并存在,处理不能遗忘。完全性腔静脉异位引流入左房为临床中罕见病例,超高速CT对诊断帮助最大。  相似文献   

8.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7):668-67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异位引流入上腔静脉的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SAPVC)的漏诊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例均经CT和(或)手术证实且矫治成功的SAPVC异位引流入上腔静脉的超声心动图特征,评估术前和术后上腔静脉内径、血流速度、汇入位置及合并畸形,分析其诊断准确率及漏诊和误诊率。结果:19例SAPVC(14例部分型、3例完全型和2例混合型)的异位肺静脉开口于上腔静脉,超声确诊9例(47.37%)、漏诊7例(36.84%)、误诊3例(15.78%)。肺静脉变异支数共13例(12例5支、1例7支),其变异率为68.42%,且汇入上腔静脉的部位多见近心段。16例合并简单先天性心脏病,3例合并主动脉缩窄、永存左上腔、二叶式主动脉瓣等心内畸形。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容易漏诊或误诊异位引流入上腔静脉的SAPVC。全面扫查胸骨旁、剑突下及胸骨上窝上腔静脉长轴观察有无异常静脉血流汇入上腔静脉,加强伪像、正常或异常心内结构鉴别及联合CT可降低漏、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左房顶部径路矫治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体会。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经左房顶部径路矫治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2-13(7.00±3.85)岁,在全麻体外循环下经左房顶部径路进行矫治。结果均治愈出院,随访0.5~2.5年,生长发育良好,无心律失常和吻合口狭窄。结论经左房顶部径路矫治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方便,显露好,减少心律失常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文重点观察小儿三房心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并对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方法  3 5例三房心患者全部行超声心动检查 ,16例行心导管和 /或造影检查 ,3 1例经手术治疗。结果  3 5例患者超声心动图确诊 2 4例 ,误诊 11例病例 ,其中 6例误诊为肺静脉异位引流。结论 三房心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易被误诊、漏诊 ,在诊断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与肺静脉异位引流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的外科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12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10例心上型横切右心房和左心房后壁,行肺总静脉与左心房后壁吻合,2例心内型切开ASD与冠状静脉窦口之间的残余房间隔壁,自体心包补片将肺静脉开口与冠状静脉窦隔入左心房.结果患者均手术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至3年,恢复良好,心功能明显提高.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术前正确诊断,术中吻合口应足够大,避免狭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内脏异位综合征患者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前的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TCPC的内脏异位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左心房异构(多脾综合征)20例,右心房异构(无脾综合征)12例。收集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以及手术和临床资料。结果:内脏异位综合征患者心脏位置异常比例为50.0%,多脾综合征及无脾综合征患者单心室分别为12例(60.0%)和9例(75.0%);2例(10.0%)多脾综合征患者存在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33.3%)无脾综合征患者发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内脏异位综合征患者经常合并体静脉异位引流,8例(40.0%)多脾综合征患者下腔静脉肝段缺如;10例(50.0%)多脾综合征及5例(41.7%)无脾综合征患者存在肝静脉异位引流。12例患者行分期手术,全部患者均行TCPC。结论:内脏异位综合征患者心内畸形及体静脉、肺静脉连接复杂,TCPC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对指导治疗作用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总结67例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本中心共完成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手术67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1例;手术中位年龄12 d(1~28 d);手术平均体质量(3.2±0.5)kg(2.1~4.5 kg)。Darling分型:心上型30例,心内型7例,心下型29例,混合型1例。合并卵圆孔未闭18例,合并继发孔房间隔缺损49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9例,术前肺静脉梗阻50例(74.6%)。全部患儿均在全麻中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6例(9.0%)。随访59例,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6个月~7年)。术后肺静脉梗阻5例(8.5%)。4例吻合口狭窄行吻合口扩大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肺静脉开口及分支狭窄采用sutureless技术,术后死于低心排。余患儿发育良好。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自然预后差,应尽早手术。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治疗早期结果满意,术后肺静脉梗阻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TAPVC患儿,均经手术证实诊断,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TAPVC的符合率。结果手术确诊TAPVC为心上型12例、心内型5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4例。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TAPVC为中心上型12例、心内型5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3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对TAPVC的正确诊断率为100%,回流途径准确诊断率90.9%(1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内型TAPVC,共同肺静脉通过冠状静脉窦引流入右房,手术结果为心上合并心内型TAPVC。1例超声提示心上型TAPVC,垂直静脉经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术中见双侧垂直静脉汇入上腔静脉)。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正确地诊断和评估TAPVC。  相似文献   

15.
介入性心脏声学造影对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价值的探讨夏伟,王玉玮,杨兴季房间隔缺损(ASD)常伴发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局限性较大,误诊及漏诊率较高。本研究旨在探索新的诊断技术以提高ASD伴PAPVC术...  相似文献   

16.
肺静脉异位引流畸形的超声诊断和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分析12例肺静脉异位引流畸形的超声资料与手术结果:术前超声明确诊断仅3例,漏诊9例。漏诊的主要原因一是经胸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肺静脉显示的局限性;二是操作者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和声像图表现认识不足。文中提出了该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性表现和一些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7.
42例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我院共完成4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治疗,男33例,女9例,年龄18天~3岁,平均(4.3±3.2)月,体重3.2~11kg,平均(5.4±1.2)kg。心上型27例,心内型10例,心下型3例,混合型2例。所有患者均由超声心动图确诊,11例行心导管检查,3例心下型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6例心上型采用左心房顶部入路。结果:死亡4例,死亡率9.52%(3例心上型围术期死亡,1例心内型术后1年因肺静脉回流梗阻死亡)。3例心下型无死亡。心律失常7例中,6例为心上型双心房横切口,1例为心内型。随访39例,随访时间1月~10年,存活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可由超声心动图确诊,必要时辅以心导管检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新生儿及婴儿期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心上法矫治心上型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2月至2004年11月,应用改良手术方法纠治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报告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经手术证实的TAPVC患儿4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声像图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病例中,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为心上型22例,心内型18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4例。超声心动图对肺静脉回流部位诊断的准确率达97.8%,对回流途径诊断准确率达93.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TAPVC诊断的准确率高,对TAPVC的分型诊断及回流部位变异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D)的手术方法 ,评价其效果。方法 :本组患者 2 9例 ,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心上型采用心房横断法 ,应用补片扩大左房 ;心内型及混合型采用扩大房间隔缺损 ,用大补片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隔至左房 ;混合型上腔静脉用心包补片加宽。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出院时心功能 1级。随访 (2 2 /2 9例 ) 3~ 15年 ,心功能均正常。结论 :按 TAPVD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 TAPVD的外科治疗只要诊断明确、手术方法得当、术后严密监护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