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的检查,随后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共计人数30例,其就诊时间在2018年8月-2019年8月。随后按照数字排列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结果通过对一般组和观察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比较,其中一般组中心肌缺血检出率为66.67%。一般组中心律失常检出率为60.0%。观察组中心肌缺血检出率为86.67%。观察组中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0.0%。观察组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出率优于一般组。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统计分析两种检查方法下患者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情况、心律失常类型.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下患者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86例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5月,均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检查结果 .结果 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出人数与常规心电图检出情况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能较好检查出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情况,便于医师及时给予药物干预治疗,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AECG)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共收集AECG检测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行3导联AECG归为3导联组(40例),行12导联AECG者归为12导联组(40例),将同期行常规心电图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观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室性及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左右束阻滞房室阻滞检出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12导联组分析时间较3导联组长,ST段抬高及ST段压低检出率较3导联组高;12导联组房性逸搏、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上速、心房颤动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2导联AECG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检出率高于常规心动图和3导联AECG,有利于心律失常分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20例患者,均是于2017年6月-2020年5月在我院中接受老年冠心病治疗的患者,随意分两组,其中包含1组与2组,前者有患者60例,应用新型诊断方式,后者有患者60例,应用传统诊断方式,对比1组与2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房室传导阻...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在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引起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1],严重者引起心肌梗死,并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性猝死[2].有典型心绞痛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依靠发作时心电图(ECG)ST-T的改变诊断并不困难[3],但是因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不能及时记录到ECG的变化,常规ECG容易漏诊.12导联动态心电仪是一种可以长时间无间断记录和收集资料分析患者心脏电生理活动的检测仪器,已成为临床心血管疾患无创性检查的重要电子仪器[4].本文通过收集常规ECG与动态ECG在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资料,对比分析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两种检测方法对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肌缺血阳性的检出率为95例(86.4%),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9例(80.9%),高于常规心电检测结果的62例(56.4%)和53例(48.2%),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可及早发现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对其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展开动态心电图技术的意义。方法研究筛选71例因冠心病、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进入我院的老年患者,选择动态心电图技术对其进行诊断,重点观察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心肌缺血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71例患者接受专业检查后,发现58例(81.69%)存在心肌缺血问题,其中有症状的患者共20例(34.48%),而无症状的患者共有38例(65.52%)。此外,55例患者(77.46%)存在心律失常问题。结论对于患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专业诊断工作中,通过展开动态心电图技术,可实现对其心律失常情况及其心肌缺血情况的及早判断,防止出现误诊现象或者漏诊现象,以充分改善转归。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研究12导联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分别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方式检测心肌缺血与心肌失常的检出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76.6%显著高于对照组42.0%且观察组心律失常各项检测指标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正>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1〕。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其创伤大、成本高且存在一定风险,因此无法普及〔2〕。近年来,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临床冠心病诊断过程中显现出了明显的优势〔3〕。本研究分析了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及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  相似文献   

11.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者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 对 2 5 6例老年患者 (A组 )和 2 4 0例中年患者 (B组 )的动态心电图 (DCG)进行对比。结果 A组除白天最慢心率外 ,其余各项心率均低于B组 (P <0 0 0 5 ) ,A组各种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 ,尤其是复杂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 (P<0 0 0 5 ) ,伴有心肌缺血和左室功能障碍者 ,其室性心律失常 (VAR )的总发生率和Ⅲ级以上VA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肌缺血和左室功能正常者 (P <0 0 0 5 )。结论 老年冠心病者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随年龄而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09年9月我院确诊的1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Holter记录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常规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47例(29.4%),Holter检出心肌缺血103例(64.8%),缺血性ST段改变506阵次,其中SMI 351阵次(69.4%),有症状心肌缺血155阵次(30.6%);SMI的发作具有昼夜规律性,在凌晨6:00~12:00发作频率最高;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在ST段下移幅度及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SMI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有症状心肌缺血组高。结论老年人的SMI发生率较高,Holter能及早检出SMI的存在,因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生的可能机理及与冠心病预后关系。方法:分析100例老年冠心病患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资料。结果:发生缺血性ST段改变335次,SMI有75例,占75%。SMI发作有昼夜规律,受检查中81%有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占56%。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颇高。因它无症状易被忽视,预后不乐观,应定期监测,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14.
伴或不伴症状的心肌缺血是老年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之一 ,而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 (SMI) ,因患者无明显症状而易为病人和医师所忽视。本文收集我院 1994年 2月~ 1999年 10月确诊冠心病的 10 2例老年患者 ,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 ,了解其SMI发作特征 ,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4年 2月~ 1999年 10月间 10 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心病诊断依据 1980年全国内科学会建议 ,采用WHO的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ECG和其他检查确诊。其中男 73例 ,女 2 9例 ,年龄60~ 79( 64 .2± 4.6)岁。采用美国H…  相似文献   

15.
<正> 作者自1993年1月至1994年6月,从住院和门诊患者中筛选出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50例,男46例,女4例,年龄60~79岁,平均65.5岁。50例均经临床实验检查符合冠心病,其中1例合并脑梗塞,2例合并肺心病。在动态心电图(DCG)检测之前,50例均作了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作者采用"3个1"的标准:即ST段呈水平或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进行临床分析,监测135例冠心病者心肌缺血发生阵次、每次缺血发作时间和ST段最大压低,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无痛性心肌缺血(SMI)92例,占68.1%;伴典型心绞痛12例,占8.8%;心肌缺血发作时,快频率依赖者86例,占63.7%。昼夜发作规律为6:00—12:00发生最高,检出694阵次占57.9%。结论DCG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种类、时间、数量与日常活动的关系、变化规律以及药效可进行详细的观察,是监测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病人86例,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各类型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并观察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分布情况。结果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频率最高时间均为06:00~12:00,其次为12:00~18:00。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室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的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及成对期前收缩、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相比于常规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DCG)应用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老年CHD患者临床资料依据CHD分类分为观察组(心绞痛)45例(稳定型心绞痛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及对照组(无症状心肌缺血)40例。两组均接受DCG及常规心电图(ECG)检查。结果两组DCG在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成对及短阵室上速等心律失常的诊断率均显著高于ECG(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窦性心搏RR间期(SDNN)显著低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3.494,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以SDNN<100 ms为诊断截点值,SDNN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敏感性为82.22%,特异性为75.00%,曲线下面积为0.86。结论相对于ECG,DCG可提高老年CHD心律失常的诊断率,且对稳定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冠心病(CIID)心律失常与患者年龄、发生时间的关系。方法:对200例60岁以上CHD有心律失常者作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①心律失常发生率100%;②>70岁者较<70岁者发生率明显增高,两组比较,除房性期前收缩(PAS)无差异(P>0.05),余者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