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统计近几年来我院2 180例次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ADR)的病例,通过查阅临床上ADR报告,寻找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2180例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有39例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问题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仍有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管理和临床监测,坚持合理用药,是用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黄剑辉 《内科》2012,7(3):288-28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2011年在我院治疗发生的145例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4例),占总数的26.2%;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有122例,占84.13%;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ADR最多,占总例的58.62%,其次为中药注射剂,生物制品。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正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2009年6月收集的200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122例,占6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30例,占65%);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80例,占40%)。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那坡县中医院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药注射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中药注射剂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药学干预。比较两组用药合理性、住院费用、中药注射剂费用、用药频度(DDD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配伍禁忌、联合用药、药物疗程、药物用法用量及药物适应证方面,观察组的合理用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中药注射剂费用及药品DDD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学干预能够提高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率,减少治疗费用,提高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上报的122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122例不良反应中,84例(68.85%)在患者不合理用药时出现,38例(31.15%)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过程中,因为其他原因而导致的不良反应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2.40,P0.05)。122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中男85例(69.67%);多于女37例(30.33%)。不同年龄段都有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60岁的老年患者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大,而10岁的儿童发生率最低。双黄连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占18.85%(23/122),其次为痰热清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分别占13.93%(17/122)和12.30%(15/122);参麦注射液和喜炎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0.66%。本组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心悸、胸闷、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等。结论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众多,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控工作,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及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状况,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应用的中药注射剂的用量、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品种数、用药金额和应用频率均逐年增长。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临床应用逐年增加,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基本合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不可忽视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24例心脑血管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对124例心脑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报告类型、涉及患者性别与年龄、药品类别与剂型、所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4例心脑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中,一般药物不良反应87例(70.2%),新药物不良反应37例(29.8%),46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占83.06%;以化学药、注射剂为主,分别占82.26%、89.52%;涉及的器官系统损害主要为神经系统及皮肤、附件损害,分别占37.9%、31.45%。结论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心脑血管类药物,密切监测中老年人用药,尽量减少注射剂的使用,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分析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并针对不良反应提出预防措施。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药物、临床用药和患者自身体质三个方面。结论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进行处理,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9.
中药不良反应162例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中药药性平和,使用安全但由于目前中药剂型,品种增多,临床应用的日趋广泛,致使近年来中药制剂产生不良反应病例增多,从上报的1497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分析其中162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其严重情况,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中医中药的发展对于我们这个药品仿制大国是一个希望也是前途,但在中药制剂剂型的改变中药物成分是否发生变化;药物毒性是否增加;人体对中药制剂新剂型的适应情况都在临床应用中慢慢显现出来。经过长时间的应用,一些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前六期涉及24个化药品种、8个中药品种和含马兜铃酸类中药品种。其中一些含有关木通、马兜铃、青木香成分的中药制剂,能够引起严重的肾脏损伤的不良反应;另据报道清开灵注射液能够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壮骨关节丸能够引起严重肝损伤的不良反应;葛根素注射剂能够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的严重不良反应;莲必治注射液能够引起严重急性肾损伤的不良反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王小如  王海凌 《山东医药》2007,47(14):86-86
2006年入夏以来,我院共发生各类药品不良反应147例,其中注射剂引起者110例,现分析原因并探讨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01~2011-06收集到的1 39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93例ADR报告中,共计1 666例次药品引起ADR,涉及品种211种,其中约5%涉及2种以上药物联用。其中抗微生物类药的ADR发生率最高(860例次,占51.62%),其次为营养支持及能量代谢药(150例,占9%);发生ADR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1 211例,占86.93%);药物剂型中以注射剂为主(1 518例次,占91.1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760例,占54.56%),其次为全身性和消化系统。ADR转归中,1 389例ADR治愈或好转,2例出现后遗症,死亡2例。结论 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需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程光文  曾婧  毛宗福 《山东医药》2010,50(39):98-99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双黄连提供指导。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68例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剂患者的完整住院病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性别及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合并用药为双黄连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医师生应充分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注意合理应用,以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服用双黄连注射剂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服用双黄连的剂量、用药时间、年龄,及与其他药物一起服用等情况。结果男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用药时间5~6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患者在服用双黄连注射剂时,超量服用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在服用双黄连注射剂时,同时服用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与性别、用药时间的长短、超量服用、合并药物等有关,医护人员一定要根据双黄连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叮嘱患者服用双黄连注射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和天然药的单方及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多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其中某些品种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显示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中药注射刺在原料、工艺、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应朋等系列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因此常给病人造成不良反应,甚至严重后果。现就文献报道及我们在临床中所接触到,易引起脑血管疾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几种常用中药注射剂进行分析及对策思考,以引起重视,避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注射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的特点,证明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能够显著地降低不良发应的发生。方法分别选取该院在2011年2月—2012年12月和2013年2月—2014年12月使用中药注射液糖尿病患者各213例,即为对照组与试验组,统计、归纳两组发生不良反应报告,探究产生不良反应的病因等。结果在对照组选取的213例使用中药注射液患者中,有69人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32.39%;而实验组的213例患者中,21人出现不良反应,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归纳与总结,查出不良反应的成因以及特点,进而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护理策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加替沙星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特点、发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集的有关加替沙星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报告4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加替沙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均有一定的关系,其临床表现以心悸、胸闷最为多见;做好用药前评估、合理选择剂型和剂量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临床使用加替沙星时,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事件。  相似文献   

18.
尽管中药注射剂对常见病、某些西药难治的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也表明,其与西药合理联合使用在心脑血管病中可显示中医药治病特色,提高临床疗效.但也不得不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另一弊端,即由其广泛应用所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在日益增多,发生死亡的病例也屡有报道[1],因此医护人员应高度关注,从源头生药选择、生产流程、质量检验、临床适应证、全程护理、输注观察等多方面注意.现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18年12月WHO发布了《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8年)》,对既往推荐的化疗方案进行了多项更新。其中对长程治疗方案进行药品选择时不再优先考虑选用二线注射剂,主张全口服抗结核药品,弱化了二线注射剂的作用;而对9~12个月标准短程治疗方案,则建议运用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并且需要每日使用注射剂药品至少4个月,强调了二线注射剂的作用。基于此,笔者就我国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常用的二线注射剂药品的种类及一般选药原则、耐药机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地位变化等问题进行论述和说明,期望进一步加强对二线抗结核药品注射剂的认识并使其得到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正>中药注射剂因其起效快,作用迅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中药辨证施治的特点,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但是,越来越多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却大大限制了其应用。一直以来,药品安全问题无论在中外都受到密切关注。从上世纪60年代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到2004年默克公司将已经上市5年的镇痛药罗非昔布(万络,长期使用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危险)主动撤市,药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药物警戒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对此起到了巨大作用。因此,应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