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冠脉搭桥术的远期效果取决于术后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本文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法观察用抗血小板治疗对维持冠脉搭桥术后移植血管通畅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12家协作医院自1983年6月~1986年7月的772例做过选择性冠脉搭桥术的男性病人。所有病人随机分为五组,各组的治疗是:1)阿司匹林325mg 1次/日;2)阿司匹林325mg 3次/日;3)阿司匹林325  相似文献   

2.
单支开放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支开放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即刻效果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9月至2001年5月43例未能做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单支开放冠状动脉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即刻效果,以及随访一年以上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结果 43例患者中40例成功地进行了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近期症状明显缓解;住院期间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猝死,均为血管急性闭塞所致.34例患者随访1年以上,其中长期症状缓解24例,再发心绞痛8例,心肌梗死1例,心功能恶化1例(PTCA未成功者);冠脉造影证实再狭窄8例,新病变1例,2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5例重复PTCA,1例行激光心肌打孔术.结论对于不能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单支冠脉开放患者,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症状,保护心脏功能.但并发症和远期再狭窄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部分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不适合行PC]的患者行急诊冠脉溶栓术后再行急诊或择期冠脉搭桥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例AMI急诊冠脉溶栓后行急诊或择期冠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中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并达到TIMIⅡ~Ⅲ级血流10例,TIMIⅢ级血流9例,TIMIⅡ级血流1例。2例应用血栓抽吸装置抽吸血栓后达到TIMIⅢ级血流。2例行急诊冠脉搭桥术,10例行择期冠脉搭桥术。结论对于部分急诊不适合行PCI术的AMI患者,先行急诊冠脉溶栓术,然后根据病情及冠脉病变特点行急诊或择期冠脉搭桥术,是一种比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Park  DW  Yun  SC  Lee  SW  唐卉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5)
已有研究比较了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脉搭桥术(CABG)的疗效,但对于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的患者接受PCI植入药物涂层支架(DES)或接受CABG治疗超过1年的远期结果还未见评价。韩国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该研究共纳入3042例患多支冠脉病变的病人,其中接受PCI植入DES组1547例,接受CABG组1495例。主要终点为所有原因引起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冠脉搭桥术后联用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冠脉搭桥术治疗,术后给予联用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血小板聚集程度,同时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观察并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花生四烯酸(AA)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血管通畅率为98.4%,术后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1%。结论冠脉搭桥术后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7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取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 ,利用CTS胸骨牵开器和固定器、冠状动脉分流器等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结果  7例手术均成功 ,无死亡病例 ,术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随访 2~ 15个月 ,所有患者心绞痛均消失。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微创、安全、经济 ,适宜单、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及高龄、心功能不全、伴合并症等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共选择 8例均无冠脉搭桥术史的左主干病变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术 ,其中左主干近中段病变 5例 ,远段分叉病变 3例 ,其中 2例的左室射血分数 <4 0 % ,总结分析其临床、左主干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 :左主干支架术的成功率为 10 0 % ,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率 <10 % ,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如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外科冠脉搭桥术或死亡等。术后随访 5~ 15 (10± 3.5 )个月 ,无一例死亡。临床心绞痛复发 1例 ,重复冠脉造影证明为前降支的新生病变所致 ;2例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了 15 %以上 ;5例复查了冠脉造影 ,其中 4例的原支架内基本无再狭窄 ;1例有 30 %再狭窄 (为前述症状复发的患者 )。结论 :支架置入术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疗效显著 ,是值得考虑的治疗手段 ;正确的病例选择和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导致死亡人数逐渐增多。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我科于2 0 0 1至2 0 0 3年共行CABG术117例,其中术后应用合贝爽治疗控制血压,降低心率的6 3例,现将其疗效总结如下。一般资料6 3例患者中,男性4 8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5 2岁,平均年龄6 5 2岁。心功能Ⅰ~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 0 4 2~0 73。术前有高血压者5 6例。全组均采用全身麻醉,4 7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16例行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术中搭桥1~4根,平均2…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药物球囊在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中治疗小血管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心脏医学部住院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8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球囊(DCB)治疗组和切割球囊(CBA)治疗组,DCB组应用药物球囊扩张治疗靶病变,CBA组应用切割球囊治疗靶病变,分析比较两组术中即刻效果及远期预后。结果术前两组间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中两组间均无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急性血栓事件发生;两组病变血管最小内径(MLD)在术前及术后即刻均无显著差异,随访造影的MLD在DCB组明显优于CBA组(P0.05);随访期间无死亡、非致死性心梗、血运重建病例。结论在冠脉小血管病变治疗中,药物球囊与切割球囊治疗相比,即刻效果相似,但远期疗效药物球囊更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已经有了改变。为了证明此种变化,作者分析1981年的1586例和1987年的1513例单作冠脉搭桥术的两组病人术前术后变量,它们是术后近期病患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决定因素。1987年  相似文献   

11.
谢亨清  陈洪  郭敏 《山东医药》2010,50(30):77-78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57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例因恶性心律失常、室颤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安全、效果好,但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探讨预防及治疗术后新发房颤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总结2010-2014年我院行非体外冠脉搭桥术患者135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新发房颤分为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分别对各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率为24.44%(33例),房颤组患者年龄、术前合并心梗、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术后氧分压、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钾离子水平、住院天数等较非房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术前合并心梗、术后低氧血症、左房舒末内径增大为术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非体外冠脉搭桥术后新发房颤会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PC支架治疗小直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手术成功率、术后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方法 观察我院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5月 4 5例小血管 (血管直径 <2 8mm)患者冠心病患者植入PC支架的手术成功率、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随访 1个月至 3年 ,其中 2 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复查。结果 手术成功率 10 0 % ,支架全部顺利置入。血管狭窄率由 (82± 10 ) %改善至术后的 (0± 5 ) % (直径法 )。术后 30d随访 ,1例支架内 5 0 %狭窄。 1例术后第 2 2天因急性左心衰死亡。术后 6个月随访 38例。 1例支架完全闭塞 ,1例原支架内及近远端多发性狭窄 ,考虑合并其他血管病变 ,给予搭桥术。 35例随访时间 3年。完全无症状 2 6例。 2例随访过程中支架内狭窄 ,1例术后第 2年因心血管事件死亡。术后第 3年 ,有 2 8例在行冠脉造影复查 ,PC支架植入的 30处 ,6处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狭窄 >5 0 % ) ,2例出现支架近端狭窄。冠脉造影再狭窄率为 2 6 6 7% ,总再狭窄率为 2 5 5 %。结论 小血管PC支架术手术成功率高 ,术后即刻效果好 ,术后远期生存率较高 ,再狭窄率接近大血管 >3 0mm普通裸支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91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双侧颈动脉无病变或轻度狭窄,58例)和观察组(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70%,33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围术期、术后1年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围术期、术后1年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论证皮瓣搭桥术+高压氧辅助治疗为肢体远端烧伤感染创面暴露肌腱部位处置的最优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8650部队医院2001年8月—2010年8月所接收的手、足背及指、趾局部烧伤后创面感染患者137例,分别实施皮瓣搭桥术、点状植皮术和自然愈合,观察疗效。同时将100例接受皮瓣搭桥术后的患者根据不同手术部位及是否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分成4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采取皮瓣搭桥术+高压氧治疗者,术后创面愈合快,瘢痕不明显,愈后关节活动度大,远期效果好。采取点状植皮术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慢,部分肌腱与新生皮下组织粘连,愈后留有明显网状瘢痕,关节功能受限。自然愈合组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延迟,且皮下组织与肌腱严重粘连,瘢痕面积大,关节功能完全丧失。结论对于肢体远端烧伤感染创面暴露肌腱,感染消除后应及早实施皮瓣搭桥术,同时最好在24h内配合高压氧治疗。这样有利于创面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瘢痕生成,增大关节部位活动度,从而提高烧伤患者治愈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高龄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冠脉搭桥术高龄患者(>70岁)30例,其中14例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16例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测定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点呼吸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含量(CaO2)和术后氧合指数(OI),呼吸机支持时间,气管插管拔除后24h内自主呼吸频率和呼吸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CaO2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OI相应时点较术前显著增高。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术后各时点CaO2明显高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组(P<0.05),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术后各时点的OI值均显著低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组(P<0.05),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呼吸机支持时间较短(P<0.05),气管插管拔除后自主呼吸频率较平稳(P<0.05)。结论大于70岁患者行冠脉搭桥术其呼吸功能均受影响,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优点较多,更适合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7.
<正>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外科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桥血管狭窄或闭塞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冠脉搭桥术后常需要随访检查,但因选择性血管造影为有创性检查,操作复杂,费用较高,患者不易接受。双源CT的问世对冠脉搭桥术后桥血管准确诊断提供一种无创检查方法,本文收集74例双源CT冠脉搭桥术后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属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内科治疗无效者的主要方法,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与疗效直接有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运重建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血运重建与否的近斯与远期疗效.方法对分别进行冠脉介入(PCI)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的1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年龄≥75岁的患者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结果从近期疗效看,CABG组的院内死亡率最高,与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从远期疗效看,没有进行血运重建的药物治疗组的远期心源性死亡率最高,为26.1%,(P<0.05),将三组分别进行比较,PCI组远期死亡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26),CABG组低于药物治疗组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8),而PCI组与CABG组的远期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危的,高龄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以从早期的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尤其是冠脉介入治疗中获益,减少远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术患者中应用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抽签法对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的3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术患者实施分组,每组纳入患者15例,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使用延续护理干预,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术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2 hPG、FPG、LVEF、SF-36、6-MWT对比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参照组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术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2 hPG、FPG、LVEF、SF-36、6-MWT对比护理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延续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术患者中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