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衰竭造成昏迷患者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本院自2014年11月~2016年9月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8人和对照组58人。两组都给予由急诊医护在院前接诊第一时间立即给予机械通气呼吸机治疗,研究组给予针灸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率恢复、自主呼吸恢复例数、复苏成功患者。结果研究组恢复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本院自2014年11月~2016年9月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16例对比研究,实施针灸辅助治疗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远高于常规治疗患者,值得我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给予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行心肺复苏的84例心脏骤停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对比两组急救效果和心脏复苏效果,分析复苏3h后两组患者的动脉压、心率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接诊至胸外心脏按压时间、接诊至心电图检查时间、接诊至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复苏成功率(88.10%)、自主呼吸恢复率(73.81%)、自主循环恢复率(66.67%)和存活率(95.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压、心率、PO2均高于对照组,PCO2和pH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的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急救效果提高,自主呼吸恢复等心肺复苏效果好,动脉压、心率及血气指标改善,康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院前急救中应用气管插管或球囊辅助呼吸的急救效果,为心搏骤停患者早期心肺复苏辅助呼吸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120急诊接诊的147例心搏骤停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通气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球囊组(球囊辅助呼吸,74例)和插管组(气管插管辅助呼吸,73例),比较两组患者建立通气一次性成功率、建立通气时间、复苏成功率、复苏后的血氧饱和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球囊组患者一次性通气成功率为100.0%;插管组患者一次性通气成功率为97.26%,两组患者的一次性通气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患者通气建立时间显著短于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通气复苏开始5 min时的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18.92%)略高于插管组(15.07%)。球囊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0.0%)显著低于插管组(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管插管和球囊辅助呼吸均是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有效通气方法,后者通气建立时间短,更符合心搏骤停紧急、快速的院前急救要求,应用安全性高,可优先考虑使用,以早期有效开通气道,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衰造成昏迷患者苏醒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本院自2014年11月~2016年8月的急性心衰患者11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都给予由急诊医护在院前接诊给予呼吸机加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针灸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率恢复、呼吸恢复例数、复苏成功患者。结果研究组恢复情况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提高高,纠纷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对比研究,实施针灸辅助治疗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远高于常规治疗患者,患者家属满意度提高高,纠纷率降低。值得我院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杨琳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883-4885
目的 探讨影响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急诊科行心肺复苏的148例老年患者资料,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将其分为心肺复苏成功组与失败组,比较两组之间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病因、复苏药物、电击除颤、气管插管等相关因素的差别.结果 148例老年心肺复苏患者,23例复苏成功,125例失败,复苏成功率15.5%.两组之间CPR开始时间(从心搏骤停至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肾上腺素用量、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胺碘酮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老年患者CPR成功率较低,普及全社会急救意识、尽早识别心搏骤停、及早CPR、及早气管插管和及早电击复律等,是提高急诊老年患者CPR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喉罩人工呼吸支持对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复苏后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病例资料,按照患者接受不同呼吸支持,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面罩吸氧+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实施喉罩人工呼吸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后的临床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复苏后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SpO_2上升时间、插管所需时间、气道有效开放时间、瞳孔由大变小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苏前比较,观察组复苏成功后2h、6h的SpO_2、PaO_2值均明显升高,且较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的SpO_2、PaO_2值高,组内不同时间点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后2h、6h的MAP、CVP值均较复苏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段的MAP、CVP值,组内不同时间点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苏综合征发生率、死亡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人工呼吸支持能有效改善心肺复苏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复苏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可作为理想的心肺复苏人工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Glidoscope视频喉镜气管插管和直接喉镜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及其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 48例心肺复苏患者按其就诊顺序分为视频喉镜组及直接喉镜组,记录每例患者插管所用时间、患者1次吃插管成功率、记录每例患者因配合气管插管胸外按压中断时间、插管成功2、5、10分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数值及恢复自主循环例数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使用视频喉镜组明显缩短平均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提高、由插管所造成的按压中断明显减少、视频喉镜组插管成功2、5、10分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平均数值明显高于直接喉镜组、恢复自主循环例数视频喉镜组明显多于直接喉镜组。结论视频喉镜在心肺复苏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危重患者进行预吸氧后行气管插管,观察其对患者复苏效果与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待心肺复苏、呼吸支持治疗的ICU患者(其收治时间是2018年1月-2019年6月),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即刻给予其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给予面罩-机械通气后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与7 d病死率。对比出院患者出院3个月后脑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与7 d病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存活出院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预吸氧后行气管插管,可提升早期开放气道有效性,及时改善其脑缺氧情况,提升患者存活率,并且有利于降低其致残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梗死(心梗)大鼠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心梗无药组,心梗喂药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5只大鼠。采用气管插管,结扎冠状动脉(冠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心梗模型。窒息法制作大鼠心肺复苏模型。结果:①自主循环恢复率:心梗无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下降;心梗喂药组与心梗无药组比较增高;②大鼠夹闭气管前心率:心梗无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夹闭气管前心率增高,心梗喂药组与心梗无药组比较夹闭气管前心率明显降低。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③肾上腺素用量:假手术组、心梗无药组、心梗喂药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开始复苏至复苏成功时间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实验室指标:三组实验大鼠复苏成功者较未成功者的动脉氧分压均升高,其中假手术组和心梗无药组成功者血钾离子浓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实验大鼠复苏成功者血钾离子浓度(5.9±0.7)mmol/L。结论: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提高心梗大鼠心肺复苏成功率。心肺复苏中血钾离子浓度持续增高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面罩与插管联合在急诊抢救老年心肺复苏的疗效。方法纳入老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依据心肺复苏时给氧气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气管插管联合面罩给氧)及对照组(面罩给氧)。共计纳入观察组43例,对照组44例。分析两组抢救效果、患者系统性应激及炎症反应情况。结果抢救1 h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急诊抢救老年心肺复苏中,面罩与插管联合法比单独面罩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按压指导仪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113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院前急救使用心肺复苏按压指导仪;对照组使用人工按压心肺复苏。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血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均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存活时间24 h的患者分别为33.3%(19/57)、16.1%(9/56),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康复出院的患者构成比分别为28.1%(16/57)、8.9%(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收缩压分别为(93.5±2.3)mm Hg、(75.6±1.9)mm Hg,舒张压(63.5±2.4)mm Hg、(50.6±2.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心肺复苏相比,心肺复苏按压指导仪更加贴合患者呼吸、心跳节律,可缩短心肺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提高复苏成功率,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更多机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紧急气管插管治疗急诊重症监护室(ICU)脑血管意外呼吸心跳骤停的复苏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ICU 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脑血管意外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行气管插管的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min)和对照组(>6min)。观察组患者即刻插管治疗,对照组患者难度插管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和出院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且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紧急气管插管能够有效提升急诊ICU脑血管意外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面罩联合插管在急诊科院前和院内抢救老年心肺复苏患者的疗效。方法老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126例随机分成面罩联合插管组、插管组和面罩组,比较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动脉血压、自主循环恢复、心肺复苏和存活情况。结果经过急救后,3组间经皮SaO2和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显著(P<0.05),面罩联合插管组经皮SaO2和平均动脉压均高于插管组和面罩组(P<0.05);面罩联合插管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心肺复苏率和存活率分别为78.6%、45.2%和33.3%,均显著高于插管组和面罩组(P<0.05)。结论急诊科院前和院内采取面罩联合插管进行老年心肺复苏安全有效,有助于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减少伤亡,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诊室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骤停的应用及有效性。方法:106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行徒手心肺复苏治疗,研究组行心肺复苏机治疗,比较2组心肺复苏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心功能指标[羟丁酸脱氢酶(HBDH)、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自主呼吸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有效率与成功率、并发症。结果:心肺复苏前,2组动脉血气指标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心肺复苏后,研究组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肺复苏前,2组心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心肺复苏后,研究组HBDH、m-AST、CK-MB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心肺复苏有效率、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骤停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的临床效果值得肯定,抢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84例作为分析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人工徒手心肺复苏,分析组患者采取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复苏有效率与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分析组患者心肺复苏有效15例,有效率为35.71%,对照组心肺复苏有效7例,有效率为16.67%,分析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肺复苏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的患者采取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具有较高的复苏成功率,可有效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2例心脏骤停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复苏,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反馈技术。观察两组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频率、正确率、滞留率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成功率、复苏成功用时、24 h存活率。同时观察两组复苏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频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液酸碱度(pH)]、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施救人员疲劳程度。结果:观察组按压深度、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滞留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按压频率、ROSC率、心肺复苏成功率、24 h存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MAP、PaO2、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气管插管和心脏电除颤的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和心脏电除颤的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cPR)的影响。方法将109例急诊心肺复苏病人,随机分为选择顺序复苏组(A组,55例),常规CPR复苏程序组(B组,54例),对两组复苏成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牌号。结果选择顺序复苏组CPR成功28例(50.9%),高于传统的常规复苏组11例(20.3%),P〉0.05。结论气管插管和心脏电除颤随病因不同而作出顺序选择时机,能大大提高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内科》2020,(3)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治疗仪应用于ICU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入住我院ICU的气管插管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观察组患者停用呼吸机(脱机)后序贯采用AIRVO 2型呼吸湿化治疗仪给氧治疗,对照组患者脱机后继续给予中心供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脱机2 h内的拔管成功率和拔管后24 h内重插管率;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成功后次日6时的呼吸频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24 h内的吸痰次数、痰液黏稠度、排痰能力及舒适度评分量表(B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脱机后2 h内的拔管成功率(81.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后24 h内的重插管率(1.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成功后次日6时,观察组患者的SpO_2和Pa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24 h内观察组患者的吸痰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排痰能力显著强于对照组,B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流量湿化治疗仪可提高ICU气管插管治疗患者脱机后2 h内的拔管成功率,降低患者拔管后24 h内的重插管率,明显提高患者的SpO_2和PaO_2,降低痰液黏稠度,增强患者的排痰能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在心肺复苏重建人工气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4例心肺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例)首先采用传统面罩方式加压给氧,然后行气管插管;观察组(n=例)采用喉罩建立人工气道。观察两组患者SpO2上升时间、一次置入成功例数、置入时间、胃内容物误吸例数和自主循环恢复例数等。结果观察组喉罩一次置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置入时间和SpO2上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内容物误吸率和自主循环恢复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喉罩通气在心肺复苏重建人工气道中具有置入快捷方便、对患者心血管刺激较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救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心脏骤停救治中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采用心肺复苏机,对比两组长时间与短时间复苏患者复苏时间、复苏成功率及复苏后乳酸值。结果两组短时间与长时间复苏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复苏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长时间复苏患者,对照组复苏后乳酸值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采用心肺复苏机心肺复苏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减低血乳酸值,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