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振荡通气对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体会,观察此方法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来我院治疗的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具体方法是将50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儿通气模式是高频振荡通气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对照组患儿通气模式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对比两组患儿在通气1h、12h以及24h后的血气情况,并注意是否有并发症出现。结果通过对比后发现,实验组患儿再通气1h时,血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CO2明显下降;但是在通气12h以及24h后,血PaO2和PCO2水平与对照组相差不大。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对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高效,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茶碱治疗联合水囊式鸟巢俯卧位护理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停呼吸机治疗后呼吸支持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50例NRDS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25例),停呼吸机治疗后采用氧气疗法支持呼吸;一组为观察组(25例),按医嘱用氨茶碱治疗联合应用水囊鸟巢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其体温、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均比对照组稳定,发生呼吸暂停患儿减少对照组40%,观察组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氨茶碱治疗联合水囊式鸟巢俯卧位护理用于NRDS停呼吸机辅助呼吸后的呼吸支持更优于常规氧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12 h治疗两组患儿均有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 h后治疗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率5%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对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的新生儿实施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的新生儿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模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呼吸机治疗;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对治疗组患儿实施呼吸机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接受呼吸机治疗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症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呼吸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对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的新生儿实施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足月新生儿8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机械通气进行之劳,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恢复时间为(3.14±1.22)h、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01.24±22.61)h、住院时间为(11.54±3.27)d,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且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加速患儿症状恢复,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而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产前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产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7例患儿采用产前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产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33例患儿仅采用产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呼吸机参数高浓度氧持续时间和最高MAP水平。结果实验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都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呼吸机参数高浓度氧持续时间和最高MAP水平都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产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最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毅  贺元平 《安徽医药》2015,(6):1125-1127
目的:研究INSURE技术(气管插管)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入院的7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36例患儿采用INSURE技术治疗呼吸窘迫。对照组36例患儿采用常频通气(CMV)。比较两组患儿在呼吸功能、用氧时间上机后合并症及转归的情况。结果治疗后48 h 实验组患儿氧合指数相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患儿氧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且实验组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发生气胸、颅内出血、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INSURE 技术能够更好地改善NRDS患儿呼吸氧合功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并缩短了用氧时间,较CMV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呼吸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呼吸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和治疗24h后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分析及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4h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两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H值、PaO2、PaCO2及SaO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6.67%(3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2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吸痰、吸氧、机械通气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采用PS制剂气管内给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6 h观察组的血气分析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临床收治的6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单纯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气血分析等。结果观察组患儿用药6h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血气pH、P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明显,能快速、有效、完全地改善肺氧合功能,可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景艳 《淮海医药》2010,28(1):48-49
目的提高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足月新生儿中呼吸窘迫综合征24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时间为娩出后0-14 h。本组24例患者通过合理的辅助通气治疗,23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住院时间6-27 d。男女比率为18∶7(OR2.14)。结论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时间窗宽,辅助通气时间长,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率高。早期发现,经及时、合理的辅助通气,多数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氨溴索联合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出生日期进行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氨溴索联合CPAP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俯卧位机械通气(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入我院行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分成三组,治疗1组采用PS联合PPV,治疗2组仅采用PPV,对照组仅采用仰卧位机械通气,三组患儿其他治疗方法相同。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护,分别在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30 min、机械通气6 h、机械通气24 h监测患儿血气分析指标,了解患儿动脉血PaO2、PaCO2,以及各阶段呼吸机的平均气道压(MAP)、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详细记录患儿用机时间、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三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阶段血气分析、呼吸机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阶段血气分析、呼吸机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用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组与对照组治疗24 h后血气分析、呼吸机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和对照组用机时间、平均住院日、并发症VAP和VIL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对照组用机时间、平均住院日、并发症VAP和VIL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械通气能有效治疗NRDS,PPV优于仰卧位机械通气,PS联合PPV治疗NRDS能有效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提高NRDS患儿的存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9,(18):110-112
目的观察无创高频通气(NHFV)应用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撤机后呼吸支持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行有创高频震荡通气的42例NRDS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拔管后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辅助通气,实验组拔管后采用NHFV辅助通气。比较两组患儿的撤机成功率、呼吸暂停发生例次、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呼吸暂停发生例次及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HFV作为NRDS患儿撤机后提供的呼吸支持模式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患儿撤机成功率,减少治疗过程中呼吸暂停例次,有效控制PaCO_2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7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儿均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6 h后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干预1周后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胸、鼻黏膜损伤等]发生情况。结果干预6 h后,两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本组干预前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本组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SpO2(95.97±2.64)%、PaO2(86.30±14.76)mm Hg(1 mm Hg=0.133 kP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2±2.20)%、(68.75±12.30)mm Hg,PaCO2(38.20±3.13)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53±3.88)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2.82±0.24)d、住院时间(15.56±1.3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20±0.48)、(23.65±1.2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再辅以综合护理干预能更好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182-185
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对照组患儿给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科学评估两种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24h后,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儿PaCO_2低于对照组,pH值、PaO_2、PaO_2/FiO_2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氧疗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可明显减少呼吸窘迫症状,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安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的发生呼吸困难的早产儿60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均给予固尔苏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儿给药后6、24、48 h时,PaO2:、PaCO2、pH的检测结果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组患儿呼吸窘迫的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儿呼吸窘迫的发生率为43.33%,治疗组患儿的呼吸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随着胎龄的增加,患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例逐渐下降(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频震荡呼吸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25例和观察组(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组)25例,然后将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进行分别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血气分析结果改善幅度也大于对照组新生儿,P均<0.05,两组治疗后的统计结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频震荡呼吸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对于患儿的血气分析方面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71例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经过患儿家长同意后,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5例)和联合组(36例),对照组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24 h后的血气指标。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血气状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缓解患儿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血气指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高剂量与低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8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低剂量盐酸氨溴索,观察组给予高剂量盐酸氨溴索。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血氧分压(PaO2)、氧和指数(PaO2/Fi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