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处坠落伤抢救成功1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 ,18岁 ,学生 ,2 0 0 1年 12月 16日上午 10时从 15层楼跳下 ,半小时后 ,急救车送我院急诊抢救。查体 :神志淡漠、呼吸 2 0次 /min、脉搏 130次 /min ,血压 8/ 6kPa ,双眼青紫 ,口、鼻及外耳道有血性液渗出 ,双侧瞳孔不等大 ,右侧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 ,右上肢、左大腿及双踝畸形 ,腹肌紧张 ,腹腔穿刺有少许不凝血。尿中大量红细胞、头颅CT及X线片示多处骨折。诊断 :严重多发伤 ,①失血性休克。②颅脑损伤 ,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③肺部挫伤。④腹部脏器伤。⑤全身多处骨折 (右肱骨干骨折 ,双足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2.
高空坠落伤是指人们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从高处坠落,受到高速的冲击力,使人体组织和器官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而引起的损伤[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逐渐增多,高空坠落伤也逐渐成为常见损伤的一种[2]。患者的受伤程度与坠落高度、年龄、体重、落地姿势及地面性质等密切相关,其中坠落高度起着决定性作用。高空坠落伤伤情较复杂,进展迅速,有些隐匿性损伤易受到忽视。早诊断,早治疗,密切监测伤情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关键。通过对我院收治的48例高空坠落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探讨分析高空坠落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陆秀凤  陈建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5,25(6):483-483,485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76例坠落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总结坠落伤的患者的观察要点和急救体会,结果发现坠落伤病情危重复杂,常合并多部位、多脏器损伤、隐性损伤,且病情变化很快。必须遵循“首先抢救生命,再根据轻重缓急,兼顾全身权衡利弊”的原则,同时加强临床观察和预见性护理,为抢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院外急救是对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病人的院前救护,包括患者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及时有效的院外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延大附属医院自2003—01~2004-11月开通“120”急救专线以来,共出诊2983次,在院外急救中,我深感急救护理的重要性,现浅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空坠落伤儿童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3年02月收治的60例高空坠落伤儿童给予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高空坠落伤儿童经过护理治疗,46例患儿经过抢救后病情稳定,转院进一步进行治疗,出现死亡的患儿占14例,主要是因为患儿来诊就已经合并全身衰竭而停止呼吸心跳。结论:对于高空坠落儿童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能够避免病情的延误,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院外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学陵 《河北医学》2000,6(6):563-564
1 概 念院外急救护理是对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等病人进行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途中监护,以挽救病人生命和减少伤残。2 意 义快速有效的急救工作,对保全病人生命,减少病人伤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根据二年多工作统计结果得出,病人由于得到迅速抢救而死亡率明显下降。3 工作程序病人及家属或他人拨通专线电话并且简单说明情况和病人所在地方,护理人员乘急救车在1~3min内必须开出医院,赶往现场。到了现场后护理人员必须抓紧时机,分秒必争对病人进行迅速体检,即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确定病人的意识状态,同时进行头部(包括:口…  相似文献   

7.
刘丽琼 《大家健康》2013,(5):117-118
目的分析急诊科救治高空坠落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因高空坠落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对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因高空坠落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急诊科院前急救小组采取正确的现场急救及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高空坠落患者进行抢救的时候,正确的现场急救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高处坠落伤134例,发现47.5%的病人伴有肺部损伤,而其中大多数病人没有肋骨骨折及主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诊科救治高空坠落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因高空坠落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对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因高空坠落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急诊科院前急救小组采取正确的现场急救及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对高空坠落患者进行抢救的时候,正确的现场急救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高处坠落伤134例,发现47.5%的病人伴有肺部损伤,而其中大多数病人没有肋骨骨折及主诉.说明X-ray表现和主诉不能明确反映肺部损伤程度及严重度,而PaO2,A-DO2可以反映肺部损伤的严重度.  相似文献   

11.
陈玉 《右江医学》2003,31(4):407-407
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占十余万 ,伤者数百万 ,且主要伤残对象是青壮年 ,伤后潜在寿命损失和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远超过其他疾病[1] 。有统计表明 ,因交通事故致死者 ,约有 2 / 3死于事故发生后 2 5分钟内。因此 ,快速而有效的院外急救工作 ,对保全病人的生命 ,减少医院前期病人的伤残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我院 2 0 0 2年 1月~ 12月 ,院外抢救交通事故伤患者 72例 ,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72例 ,男 5 2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37岁。以头部损伤为主 2 6例 (36 .1% ) ,四肢骨盆损伤为主 2 1例(2 9.2 % ) ,腹部…  相似文献   

12.
13.
正高热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性疾病,多发于3岁以下,是多种原因所致大脑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使之大量放电。惊厥反复发作,抽搐时间过长可造成脑细胞不可逆性缺氧性损伤,若不及时就医采取止痉措施,可危及生命。2013年10月到2014年5月,北海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出诊救治高热惊厥患儿96例,通过及时、科学的院外急救措施,均获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为了探讨电击伤伴复合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我科室对2例严重电击伤伴高处坠落伤进行了诊治.病例1通过早期扩创、血管移植、皮瓣修复腕部创面,保存了肢体;病例2及时发现肝破裂并手术切除肝左叶,肾挫裂伤、肺挫伤给予正确的对症处置,对创面进行准确的手术时机和术式的选择.结果 2例病例均通过对伤情的准确判断及复合伤的正确救治,病情逐渐好转,无并发症发生,治愈出院.结论 电击伤伤情的准确判断、各种复合伤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是诊治过程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院外急救风险产生因素,提出解决措施,包括树立敬业爱岗的责任心,提高自身素质,强化专业技能,建立良好形象。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安全防护技能培训:准确及时的和家属沟通,尊重家属的知情权加强自我保护,增强法律意识。加强院外急救风险管理,减少护理差错事故,护理纠纷。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及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大批车祸伤员院外急救及转运中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12月至1999年12月,在对6批29例车祸伤员的院外急救、转运中、采取了检伤分类、估伤情、合理分工、分组抢救等措施,实施妥善快速的转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出护士在急救中应机智应变,一专多能,技术精湛。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病人无疼痛),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因此,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病人无疼痛),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因此,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龚玲 《吉林医学》2010,31(17):2732-2732
<正>院外急救是指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院外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中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部分,当今社会对院外急救工作的评价日益重视,已将其作为衡量该地区急救工作水平和能力高低的标志[1]。院外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