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呼吸功能检查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6个电子数据库中关于中药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9年8月为止.对检索到的文献由两名独立的研究者分别进行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文献质量及评估偏倚风险,若有分歧则协商解决,否则...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间质性疾病,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以往的研究多认为其病因与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炎症和纤维化的过程有关[1].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艳丽 《医学综述》2011,17(3):377-379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进行性的、局限于肺部的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以肺纤维化伴蜂窝状改变为特征的疾病,肺功能测试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或)换气障碍。由于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预后差,成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方面取得一些进展,现从糖皮质激素、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拮抗剂、抗氧化治疗及中药等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应用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2000年联合发表的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诊断标准对比分析我所诊断的39例病例与之的符合率,二者符合率为84.62%;提出对该病的诊断尤应注意胸部X线或高分辨CT的表现,某些疾病应结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或经支气管肺活组织检查进行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7.
8.
特发性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纤维化为特征的进行性下呼吸道疾病,为临床不常见病。各年龄组均可罹患,以40-50岁发病,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现将我院1995年1月至2002年5月的12例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而最终导致肺纤维化为特征的进行性下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刺激性干咳,胸部X线示双中下肺野网状阴影,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障碍,病情持续进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肺癌已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多发病。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不清。肺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电离辐射、职业致癌因子等。目前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病均为肺癌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后者对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9-12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呼吸锻炼干预改善肺结核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DOTS方案抗结核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和健康宣教等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有氧运动和呼吸锻炼。两组均干预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运动耐力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FEV1、FEV1/FVC和PEF均治疗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更显著(P0.05);同时两组患者PaO2和6MWT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结论有氧运动联合呼吸锻炼干预用于肺结核患者的效果较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纠正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高峰时的通气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状态下二氧化碳通气当量(EqCO2)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40例男性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和15名健康男性(对照组)行症状自限性运动心肺试验,同步实时测定每分钟通气量(VE)、摄氧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和EqCO2(即VE/VCO2),在运动高峰时抽取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生理死腔/潮气量比值(VD/VT).结果 在运动高峰时,COPD组最大VO2(VO2max)、最大VCO2(VCO2max)、PaO2[分别为(14.8±3.6)ml·kg-1·min-1、(19.4±5.9)ml·kg-1·min-1、(87.6±13.9)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9±4.2)ml·kg-1·min-1、(25.3±7.1)ml·kg-1·min-1、(113.9±13.6)mm Hg,均P<0.01],EqCO2、PaCO2、P(A-a)O2、VD/VT[分别为33.0±5.1、(43.5±3.1)mm Hg、(43.5±3.1)mm Hg、0.33±0.12]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8.5±2.6(P<0.01)、(39.6±4.9)mm Hg(P<0.01)、(12.6±6.3)mm Hg(P<0.01)、0.26±0.07(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OPD组运动高峰时的EqCO2与VD/VT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1).结论 COPD患者运动状态下EqCO2明显增高,VD/VT增大可能是引起COPD患者运动高峰时EqCO2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估心率恢复对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对60例稳定期COPD患者及50例健康志愿者做动脉血气分析、常规肺功能测定和心肺运动试验,并根据运动后心率恢复情况将COPD患者分为心率恢复正常组(41例)和异常组(19例)。结果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峰值心率、心率恢复明显低于正常组,分别为66±15比89±11、(134±21)比(149±13)次/min和(18±9)比(27.4-10)次/min,均P〈0.01,静息心率明显高于正常组[(83±13)比(77±13)次rain,P〈0.01]。心率恢复异常组较正常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和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下降更显著,分别为38±15比52±16(P〈0.05)和57±12比71±14(P〈0.01)。心率恢复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和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呈显著性相关(r=0.422,P〈0.01和r=0.523,P〈0.01)。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和心率恢复是预测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独立变量(P〈0.01和P=0.012)。结论运动后心率恢复不仅与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而且可作为预测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陈苗  胡萍 《大家健康》2016,(2):126-127
目的:探讨 COPD -PI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表征。方法:以该院 COPD -PIF 患者84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60例患者为对象,观察其临床症状、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情况。结果:IPF 组:FEV1(% Pred)、FEV1(%)的占比较慢性 COPD -IPF 组患者更高,而 FVC(%Pred)则较慢性 COPD -PIF 组更低;IPF 组低氧血症发生率71.43%低于慢性 COPD -PIF 组61.90%,差异性明显(P <0.05)。结论:当COPD 患者伴有低氧血症或者是呼吸衰竭,需防范 COPD -PIF;HRCT 对临床诊断 COPD -PIF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5.
王传海  李承红  孔彬 《疑难病杂志》2015,(2):129-131,136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辅治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按入院顺序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2例IPF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在糖皮质激素口服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AC,对照组糖皮质激素口服常规治疗。2组其余基础治疗相同,疗程均为6个月。评价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肺活量(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动脉血气分析[pH值、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等指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95%高于对照组的52.38%(x~2=3.857,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C、DLco均降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1,t=2.093,P均<0.05),观察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19,t=0.376,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VC、DLco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7,t=-2.083,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H、PaCO_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61/1.724,t=-1.624/-1.983,P均>0.05),PaO_2、SaO_2均降低,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5,t=2.459,P均<0.05),观察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07,t=0.381,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SaO_2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7,t=-3.426,P均<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IPF患者,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NAC能有效改善IPF的症状,且延缓其肺功能、PaO_2、SaO_2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登楼试验在判断低肺功能肺癌患者能否承担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需行肺叶切除术的418例肺癌患者按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肺功能正常(NPF)组(357例)和低肺功能(LPF)组(61例)。NPF组行手术治疗;LPF组行登楼试验,对90s内可以登楼76级台阶、静息状态呼吸室内空气时动脉血氧饱和度〉90%的48例患者进行术前功能锻炼后行手术治疗,另外13例行保守治疗。观察术后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LPF组有、无并发症者的登楼试验结果。结果手术治疗的405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51例(12.6%),其中心律失常14例、心功能衰竭7例、心肌梗死1例、肺部感染16例、肺不张6例、肺动脉栓塞1例、呼吸衰竭6例(其中1例死亡)。其中NPF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1/357),低于LPF组的20.8%(10/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F组有无并发症患者的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登楼前后心率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登楼时间和登楼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态肺功能测定显示不宜行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通过术前登楼试验筛选,可使部分患者重新得到手术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联合运动疗法对哮喘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0月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哮喘稳定期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予沙美特罗替卡松(50/250μg,2次/d,1吸/次)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呼吸训练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两组均干预3...  相似文献   

18.
Ni LF  Na J  Deng R  Wu R  Liu XM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9):622-624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O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IPF组)和5例肺癌患者癌旁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人白细胞抗原(HLA)DR的表达情况.结果 IPF组肺泡上皮及细支气管上皮细胞HLA-DR阳性累积积分为27分,对照组累积积分为2分,IPF肺组织肺泡上皮及细支气管上皮HLA-DR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02,P=0.001).结论 特发性肺纤维化肺泡上皮及细支气管上皮HLA-DR表达上调,推测其可能在上皮损伤、肺组织的异常修复即肺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所致呼吸衰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经口鼻面罩正压机械通气 (NIPPV)治疗IPF所致呼吸衰竭 2 5例病例 ,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 ,以及治疗中的副反应。结果 :2 5例病例有 2 1例的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好转改善 ,NIPPV治疗 2hPaO2 和SaO2 明显上升 ,PaCO2 明显回升 (P <0 .0 0 1、0 .0 0 1、0 .0 13) ,经NIPPV治疗的临床症状缓解率达 84 %。 11例生活质量改善。口咽干燥和胃胀气为主要副反应。结论 :尽管目前IPF的临床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方法 ,但NIPPV治疗可以缓解IPF所致的低氧血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患者生命 ,并具有副反应少、临床应用方便等优点 ,应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合并单纯肺癌(carcinoma,Ca)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以了解IPF与肺癌之间的发病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住院诊断明确的21例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IPF-Ca)、21例IPF及21例单纯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上述3组的患者的临床表现、肺功能及生存时间进行了比较,并对IPF发生肺癌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IPF组及单纯肺癌组相比,IPF-Ca组患者的生存期最短,中位生存时间IPF组为33个月,单纯肺癌组为17个月,IPF-Ca组为12个月(P<0.05)。发病初期IPF-Ca组(52.4%)发生呼吸衰竭比例明显高于IPF组(14.3%)(P<0.05)。IPF-Ca组一氧化碳弥散量(carbon monoxide diffusion capacity,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54.9%±22.0%)明显低于IPF组(39%±19.1%)(P<0.05)。IPF患者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是高龄(OR=4.06,95%CI:1.15~14.41,P=0.030 0)和吸烟(OR=3.86,95%CI:1.00~14.89,P=0.049 5);IPF-Ca组患者的胸部CT示52.4%肺癌灶位于肺纤维灶内,47.6%位于肺纤维灶外,IPF合并肺癌的病理类型以鳞癌(47.6%)多见,其次为腺癌(38.1%)、小细胞癌(9.5%)、大细胞癌(4.8%)。结论 IPF-Ca患者确诊后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IPF及单纯肺癌患者。IPF患者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是高龄、吸烟,病理类型以鳞癌和腺癌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