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2007年卫生部与广东省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回顾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间质量评价(简称质评)作为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70多年的发展后,得到世界各国各级实验室的高度重视,而得到广泛肯定和推广.室间质量评价是提高检验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临床化学定量测定室间质量评价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EQA)的目的是评价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建立起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EQA是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客观证据,也是实验室认可的重要依据。但是,现行的室间质评由于评价靶值的设定问题、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着质评结果的客观性;同时,由于实验室人员在仪器校准和方法选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使质评结果不能反映实验室的真实能力。  相似文献   

3.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亦称为能力验证(Proficiency Testing,PT),简称室间质评,是指多个标本周期性地发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或鉴定,将每一实验室的结果与同组的其他实验室的结果或指定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的结果报告给参与的实验室。各临床实验室参与室间质评有助于发现实验室可能存在的误差,通过与其他实验室测定的结果相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并及时改正,提高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给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而准确的依据。医院检验科开展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有助于加强我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提高检验整体水平,开展实验室认可并实现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4.
2006年全国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室间质量评价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室间质量评价(简称质评)结果,发现和改进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和优化质控程序。方法选择、分装质评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质评物中CD3^-、CD3^+CD4^+、CD3^+CD8^+和CD3^-CDl6^+CD56^+淋巴细胞的均匀性;设计质评回报表,将其与质评物一同寄到参加质评单位;分组统计回报表中的信息,计算及格率。结果质评物中各项目检测结果瓶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报表信息统计显示,应用室内质控物的参加单位仅为18%,检测中使用CD45-SSC设定淋巴细胞群方案的实验室占29%,进行绝对计数的实验室占14%。检测结果统计显示,各组间CD3^+细胞百分比变化在1.06%-4.65%,CD^3-CDl6^+CD56^+细胞百分比差异较大,为0.99%-12.66%;4个项目的分组质评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及格率在86.0%一100.0%之间。结论本次质评活动所用质评物是均匀的,符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要求,参评实验室组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涉及室内质量管理的完善程度、操作的规范性、质控物存放时间、标记和检测过程中的技术熟练程度等因素。做好室间质评是保证和了解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方法,需要质评检测和被检双方不懈努力才能做好。  相似文献   

5.
Hb、RBC是临床血液学测定的重要而又量大的项目,但由于各种原因,测定的准确性不高,各实验室结果差异较大。因此于1987年第四季度开始,对我省县以上各级医院(含大厂矿医院),进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从1987年138个实验室到1990年的工176实验室参加每季一次的室间质评活动。现将1988年以来共13次室间质评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化学检验质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生物化学室间质量评价是保证临床化学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我省临检中心始于1986年开展生化质评工作.十年来,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探讨了可行性方案,使质控成绩逐年提高.现将实施的具体方法报告如下:1实施1.见参加单位的选择和后评的实施方法参加室间质评的单位必须已开展室内质控工作,并经地(市)临检中心推荐,省临检中心审核。参加质评活动的实验室由省临检中心实验室统一编号,统一发放质控物,限定二周内将结果上报,逾期不列人统计.省中心经超理、统计处理后将成绩反馈至参加单位.调查项目有钾、钠、氯、钙、磷、血糖、尿素…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我国四年来血红蛋白室间质量评价情况。在统一提供质量可靠的血红蛋白校准物、质评物的基础上,以CV做总体离散度的评价指标,以改良偏离指数法评价各参加实验室的成绩,四年来在不断扩大室间质评规模的情况下,Hb总体测定水平明显提高,实验室成绩稳定上升。根据目前现状应更深入细致地开展室间质评工作,以进一步提高我国Hb测定水平。  相似文献   

8.
1989—1992年全国血红蛋白室间质量评价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四年来血红蛋白室间质量评价情况在统一质量可靠的血红蛋白校准物,质评物的基础上,以CV做总体离散度的评价指标,以改良偏离指数法评价各参加实验室的成绩,四年来在不断扩大室间质评规模的情况下,Hb总体测定水平明显提高,实验室成绩稳定上升,根据目前现状应更深入细致地开展室间质评工作,以进一步提高我国Hb测定水平。  相似文献   

9.
张路    王薇  王治国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6,(2):144-148
目的 旨在调查实验室对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clinical laboratory,NCCL)开展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活动的满意度,并尝试建立室间质评活动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方法 向参加2012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EQA活动的实验室发放网络或纸质调查表,调查参加实验室对室间质评活动的满意度。用SPSS 13.0和EXCEL统计EQA期间参加实验室对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各部门在三个方面的满意度,统计各评价要素的满意百分率,并统计52个计划在6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满意率的中位数、均值及百分位数P2.5,P25,P75和P97.5,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因子分析法建立常规生化室间质评活动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结果 对各科室的工作质量评价满意率为84.4%~96.8%,个别部门的满意率较低。室间质评室具体质量评价工作统计中“室间质评周期”、“室间质评申请表及统计结果”和“质控品邮寄方式”的满意率分别为91.80%,92.40%和87.40%。临床实验室对52个室间质评计划项目的满意率较高,各项目关于“质控品质量”的满意率范围是79.10%~97.10%,“靶值确定方法的合理性”的满意率范围是81.00%~98.40%,“报表反馈的及时性”的满意率范围是83.5%~98.40%,“报表所含的信息量”的满意率范围是84.00%~98.20%,“质评统计分组方法”的满意率范围是81.40%~98.9%,“质评结果评价标准”的满意率范围是84.80%~98.2%。最后建立的常规生化室间质评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是:Y=0.178X1+0.258X2+0.321X3+0.244X4+0.152X5+0.157X6。结论 实验室对室间质评活动的满意率较高,实验室的很多建设性建议和意见得到落实,帮助改进服务质量。应该定期开展室间质评顾客满意度调查,收集实验室的观点,发现待改进方面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不断完善室间质评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我省乙肝免疫学检验的质量,保证各实验室室间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贵州省自1992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几年来,某些项目的检测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1995年~1997年质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1.11992年、1995年、1996年、1997年全省乙肝质评活动各参控实验室分布情况如表1。1.21995年~1997年实验室检测方法情况如表人1.3对检测结果的判读情况如表3:2评分方法:我中心每年发放12个批号的血清,定为每季度回报一次,进行3个批号,评分采用部临检中心统一SI评分法。SI二(您室得分一全省均分)/%省…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在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时,选择1台仪器回报结果是较普遍的做法,质评的成绩只能反映该仪器的检测结果与同类型其他仪器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为了保证不同仪器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需对每台仪器进行室内质量控制、仪器校准等保证检测质量的措施,此外需定期用新鲜血标本在实验室内不同型号的仪器上进行结果的比对。  相似文献   

12.
2000年~2002年广东省血站系统室间质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加强广东省血站系统的管理,提高检验质量,保证各实验室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自1998年第二季度开始,开展了血站系统HBsAg、抗-HCV、梅毒抗体和抗-HIV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通过对2000年~2002年度室间质评总结,可以看出:随着试剂质量的提高、每次质评后的小结以及对室内质量控制的重视,各项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医疗机构血清钠离子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006年第1次重庆市医疗机构血清钠离子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使参与质评的实验室之间建立血清钠离子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不断提高重庆市医疗机构血清钠离子测定检验质量,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方法采用数学整体统计方法和t检验法对重庆市2006年第1次血清钠离子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钠离子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仪器和不同实验室间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实验室应建立和落实质量保证体系,积极参加各级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工作,促进检验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室间质评结果,以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临床实验室检测的准确可靠。[方法]根据我室的质量保证制度,从实验室内(书写误差、技术问题、方法学问题)和实验室外(室间质控品问题、质控评价问题及经调查后无法解释的因素)分析一次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不理想室间质评成绩的原因。[结果]该次不理想室间质评成绩的原因在实验室外。[结论]对每一次的室间质评成绩加以分析和总结是实验室质量保证和提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验室间比对作为无室间质评的替代性程序以评价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方法采用混合血清和全血作为实验室间项目比对的材料,统计2012~2015年20个实验室之间10个检测项目的比对结果,分析比对项目和实验室的合格率。结果2012年至2015年7次实验室间比对项目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1.15%、91.81%、91.91%、93.34%、95.50%、94.79%、96.79%,各实验室平均合格率≥95%的有12家,90%‐95%的5家,≤90%的3家。结论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是对除室间质量评价以外项目的有效补充,有计划的实施以混合血清和全血为材料的实验室间比对,能提高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全市开展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测的实验室室间质评工作.方法 参考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血液检验项目室间质量评价方案,进行该市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结果 参加室间质评的单位数为36家,3次质评阳性质控品检出率的平均值为:HBsAg 98.5%、抗-HCV 99.2%、抗-HIV 98.1%、TP 98.6%;阴性质控品检出率的平均值为:HBsAg 99.5%、抗-HCV 100.0%、抗-HIV 100.0%、TP 100.0%;有两个实验室单个检测项目未达到80分的合格标准.结论 4项检测指标的阳性样品均存在漏检现象,有必要开展对全市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测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临床细菌药敏试验室间质量评价是细菌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的评价方法。笔者将陕西省 1 998~ 1 999年两年质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1 概况1 .1 活动次数 全省药敏试验室间质评活动和细菌检验室间质评活动同时进行 ,即在每次做菌种鉴定的同时要求用 K-B法测定其中一种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全年鉴定 8株细菌 ,做药敏试验 4株。1 .2 药敏纸片 每年每次活动测定的药物种类是固定的 ,共有 5种 :青霉素 ( P-G)、氨苄青霉素 ( AMP)、头孢唑啉( CFZ)…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能准确反映细菌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真实情况的方法。每次质评选用了10种以上的细菌,接序排列,循环往复,依次编号,使每一支菌都有独自的号码,防止了实验室之间互对结果现象,结果表明:与1995年度常用质评方法相比,改变方法后1996年度广东省细菌质评平均符合率明显下降,经卡方检验结果P〈0.005,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室间质评成绩存在一定的不真实性,质评方法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长寿区中心血库实验室ABO血型、RhD血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参加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及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各批次室间质评的结果。结果各室间质评项目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质评结果总体较差,但呈逐年好转,其余各项目质评结果均较理想。结论室间质评有助于判断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对保证和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国免疫球蛋白类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免疫球蛋白类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掌握全国免疫球蛋白类检验状况,使免疫球蛋白类检验逐步规范化,提高临床检验的水平和质量,方法 依据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室间质量评价方案,建立我国免疫球蛋白类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方案,通过定期向全国参评实验室寄发质控样品,然后对回报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验水平评价,试剂盒临床使用评价及检验方法学评价。结果 参加全国室间质评的单位数从199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