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针灸的抗突变效应。方法 以小鼠为实验动物 ,分正常对照组 ,阳性对照组 ,针灸预防Ⅰ ,Ⅱ组 ,针灸治疗Ⅰ ,Ⅱ组 ,针刺实验组小鼠足三里、艾灸关元穴 ,检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率。结果 阳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升高 ,预防各组和治疗各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 <0 .0 0 1)。结论 针灸具有抗突变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针灸的抗突变作用.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动物,以环磷酰胺为诱变剂.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针 灸组.艾灸组艾灸大椎、肾腧穴.针 灸组:小鼠针刺足三里、艾灸关元穴,检测各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差异.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小鼠骨髓细胞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而针灸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灸可以拮抗由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升高,针灸具有抗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刺玫果对烹饪油烟引起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烹饪油烟各实验组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刺玫果明显降低烹饪油烟诱发的微核率。  相似文献   

4.
商陆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商陆水煎液对试验小鼠及胚胎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法、小鼠胚胎细胞转移微核实验法。结果:商陆10g/kg或给孕鼠5g/kg可分别诱发小鼠骨髓和胚胎肝内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阳性。结论:商陆在一定剂量时对小鼠具有潜在致突变性,且小鼠胚胎肝嗜多染红细胞明显比骨髓的细胞对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5.
崔山田  邱德来 《中药材》1997,20(4):196-197
本文研究了剌玫果对烹饪油烟引起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烹饪油烟各实验组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剌玫果明显降低烹饪油烟诱发的微核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蜂胶的遗传毒性,为其应用提供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依据。方法用鼠伤寒沙门细菌营养缺陷型突变株TA97(a)、TA98、TA100和TA102,采用平板掺入法进行Ames试验,将实验分为加和不加代谢激活系统S9 2组平行试验。受试物蜂胶设5个剂量组(0.005、0.025、0.250、1.000、5.000 mg/皿)。应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检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利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观察不同浓度的蜂胶致小鼠精子畸形的数目。结果在Ames试验中,蜂胶各剂量组引起的回变菌落数未超过对照组自发回变菌落数的1倍以上;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显示,蜂胶3个剂量组的微核发生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可见,蜂胶3个剂量组的精子畸形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蜂胶对所试菌株、小鼠体细胞及生殖细胞无诱变性。  相似文献   

7.
五味子粗多糖拮抗环磷酰胺诱导小鼠微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沸水浸泡并用水醇沉提取五味子多糖进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试验,目的是为了研究五味子多糖对环磷酰胺(CP)诱导的小鼠骨髓PCE微核突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高中低3个剂量组微核形成率有显著的差异(P<0.01),说明五味子多糖具有抗突变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针灸对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的影响。方法  4 8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针灸预防组Ⅰ、Ⅱ及针灸治疗组Ⅰ、Ⅱ各 8只。针刺小鼠足三里、艾灸关元穴 ,检测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的变化。以环磷酰胺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针灸预防组先针灸后诱导 ,针灸治疗组先诱导后针灸治疗 ,阳性对照组只诱导不预防和治疗。结果 阳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明显升高。针灸预防、治疗各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针灸可以拮抗由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染料木素原料药致突变性研究。方法 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 染料木素原料药各剂量组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株TA97,TA98,TAl00,TAl02无诱变性;也无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和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的作用(与溶剂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染料木素原料药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之肖口服液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评价不同浓度的甘之肖口服液的抗突变作用.结果:在Ames实验中,甘之肖口服液各剂量组引起的回变菌落数未超过对照组自发回变菌落数的1倍以上;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中,甘之肖口服液各个剂量组的微核发生率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1.
斑蝥天灸对环磷酰胺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斑蝥天灸对化疗小鼠造血功能和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小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10只不予任何治疗;天灸I-Ⅳ组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斑蝥酊灸大椎、肾俞、足三里;麦粒灸组10只用精制艾绒制备的小艾炷灸上述穴位;另设正常组10只作对照.检测不同时期小鼠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脾指数及腹腔巨噬细胞诱生GM-CSF的能力.结果:CTX化疗可致小鼠出现明显的骨髓抑制,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Cell,WBC)数显著减少,脾指数减少,且其腹腔巨噬细胞诱生GM-CSF能力降低.天灸大椎、肾俞、足三里穴,不但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骨髓抑制,促进骨髓增生活跃,提高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提前回升外周血-WBC数,缩短化疗所致WBC的持续低值期,还可增强化疗小鼠巨噬细胞诱生GM-CSF的能力.结论:斑蝥天灸对化疗小鼠具有抗化疗骨髓抑制作用,能够增强化疗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诱生GM-CSF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对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萨仁  王富春  池岛乔 《针刺研究》2004,29(2):140-144
目的 :通过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基因表达 ,研究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8个月龄SD雌性大鼠 40只 ,双侧卵巢切除后 ,均分为模型、针刺、艾灸、西药四组。相同水、饲料喂养 3个月后 ,针刺、艾灸、西药组治疗 3个疗程。将 40只鼠断头取血 ,检测血清中骨钙素(BGP)、雌二醇 (E2 )含量 ;取双侧股骨测骨密度 ;无菌条件下取出大鼠右侧胫骨 ,分离骨髓细胞 ;利用对L92 9细胞的杀伤作用检测TNFαmRNA生物活性 ;利用RT PCR技术检测TNFαmRNA表达。结果 :针刺、艾灸组BGP、E2 较模型组有显著增高 (P <0 0 5) ;L92 9死亡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 <0 0 0 1) ;RT PCR显示TNFα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 :针刺、艾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在基因转录后水平上进行的 ,即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通过调控TNFαmRNA表达 ,从而控制TNFα蛋白合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针灸的抗突变作用.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动物,以环磷酰胺为诱变剂.随机分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针灸预防Ⅰ、Ⅱ组,针灸治疗Ⅰ、Ⅱ组.针灸观察组针刺"足三里",艾灸"关元"穴,检测各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的差异.结果:阳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明显升高,而针灸各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灸可以拮抗由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的升高.针灸具有抗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4.
An in vivo micronucleus assay using albino mice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anticlastogenic effects of a crude aqueous extract of Hibiscus sabdariffa fruits in bone marrow cells of mice. Various doses of freshly prepared crude extract of Hibiscus sabdariffa (50, 100 and 150 mg/kg b.w.) were given by gavaging to male laboratory bred Swiss albino mice for 7 days as a dietary supplement followed by a single dose of sodium arsenite (2.5 mg/kg b.w.) After 24 h, the animals were killed and bone marrow smears were prepared and stained in Giemsa.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dium arsenite effectively induced micronuclei in 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 (PCEs). Administration of a crude extract of Hibiscus sabdariffa led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micronuclei in PCE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a combination of Hibiscus sabdariffa and sodium arsenite reduced significantly the frequencies of micronucleated PCEs induced by sodium arsenite.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大鼠新生期结直肠扩张(CRD)形成成年内脏痛敏模型,探讨内脏痛敏及艾灸疗效与骨髓细胞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TRPV)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新生SD雄性大鼠自出生8d后进行CRD刺激建立内脏痛敏模型。8周后对模型组和对照组进行"大肠俞"模拟热敏灸,灸前后CRD刺激,记录腹部撤回反射(AWR)评分及测定痛阈值,结束后90min内取各组大鼠骨髓细胞运用RT-PCR测TRPV 1mRNA表达。结果:①模型组AW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痛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模型组艾灸后的AWR评分明显低于艾灸前(P<0.05,P<0.01),痛阈明显高于艾灸前(P<0.01)。对照组艾灸后40、60、80mmHg的AWR评分明显低于艾灸前(P<0.01),痛阈明显高于艾灸前(P<0.05)。③对照组TRPV 1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0.655±0.400),艾灸对照组TRPV 1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0.551±0.257,P>0.05),艾灸模型组TRPV 1mRNA相对表达量(2.423±2.730)较对照组、艾灸对照组略高(P>0.05),模型组TRPV 1mRNA相对表达量(6.550±2.308)明显高于对照组、艾灸对照组、艾灸模型组(P<0.01)。结论:新生期CRD可形成内脏痛敏,骨髓细胞TRPV 1mRNA表达明显增加。艾灸"大肠俞"明显减轻内脏痛敏,可减少骨髓细胞TRPV 1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腹腔镜术后不同r-AFS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热敏化腧穴的分布、热敏化现象表现形式及热敏化现象消失所需时间的差异。方法:将120例经腹腔镜手术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分为Ⅰ期47例、Ⅱ期23例、Ⅲ期26例和Ⅳ期24例,在下腹部及腰背部穴位进行腧穴热敏化艾灸,观察不同分期的热敏化腧穴个数和频数、热敏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及热敏化现象消失所需时间。结果:热敏化腧穴分布个数:Ⅰ期(5.45±1.75)个,Ⅱ期(10.88±2.97)个,Ⅲ期(15.42±2.94)个,Ⅳ期(20.04±2.8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热敏化腧穴以关元、中极、十七椎为主。热敏化现象的表现形式:比较周围热扩散感和远处热传导感,Ⅰ期(25例、13例),Ⅱ期(15例、8例),Ⅲ期(18例、10例),Ⅳ期(17例、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热敏化现象消失所需时间:Ⅰ期(10.40±2.48)d,Ⅱ期(15.17±2.27)d,Ⅲ期(21.92±3.36)d,Ⅳ期(26.17±2.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r-AFS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腧穴热敏化个数、热敏化现象消失所需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提示临床中对于高分期的患者需注意选取更多的腧穴,且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7.
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对肠上皮细胞HLA-DR抗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临床研究共收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151例,随机分成隔药灸 Ⅰ组(65例)、隔药灸Ⅱ组(56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隔药灸 Ⅰ组,近期痊愈率达 53.8%,总有效率为 92.3%;隔药灸 Ⅱ组,近期痊愈50.0%,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近期痊愈率30.0%,总有效率为66.7%。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和/或消除肠上皮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增加(强)T_8~+细胞数与功能,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间的比例关系而使结肠粘膜病变得以有效地纠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线粒体角度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月龄SAMP8小鼠1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6只,电针组6只,另选取6只8月龄的SAMR1小鼠为对照组。电针组电针"百会""大椎""肾俞""太溪"穴,每日1次,每次20min,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其他两组不做治疗干预,只进行相同方式、相同时间和相同程度的抓取和小鼠固定器固定。疗程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分光光度法检测海马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的活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三磷酸腺苷(AT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Ⅱ、Ⅲ和Ⅳ活性降低,细胞ATP含量减少;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Ⅱ、Ⅲ和Ⅳ活性升高,细胞ATP含量增加。结论:电针能够提高小鼠海马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及细胞ATP含量,改善线粒体功能,可能是治疗AD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荷瘤小鼠为研究对象,以Notch信号通路为切入点,通过观察针刺与艾灸干预后环磷酰胺(CTX)模型荷瘤小鼠骨髓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差异基因jag1、notch2的表达、蛋白量以及mRNA转录情况,探讨针灸改善荷瘤小鼠骨髓抑制的相关作用机制及途径,为临床中针灸减轻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提高生存质量及改善造血机能方面提供实验室依据及治疗思路。方法将40只昆明种雄性、清洁级小鼠自由饲养3 d后,在温度20~25℃,湿度60%左右的无菌条件下进行移植瘤模型制备,植瘤7 d后,对40只带瘤小鼠进行尾静脉采血,查其白细胞(WBC)总数并选取WBC数目接近正常范围,瘤体生长良好的荷瘤小鼠32只。将选取的荷瘤小鼠,随机分4组,每组8只,即空白组(A),模型组(B),针疗组(C),灸疗组(D)。B、C、D组均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150 mg/kg,A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C、D组选取"大椎""膈俞""肾俞""足三里"穴位分别施以针刺、艾灸,A、B组每日陪同固定,不治疗。在课题组前期初步筛选的相关差异基因jag1、notch2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免疫组化法、Real-time PCR法、Western Blot法全面深入地测定荷瘤小鼠骨髓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jag1、notch2基因的变化。结果(1)与空白组比,模型组中jag1和notch2基因蛋白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针疗组与灸疗组中jag1和notch2基因蛋白表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组比,模型组中jag1、notch2基因mRNA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针疗组与灸疗组中jag1、notch2基因mRNA表达降低,但均无统计学意义;(3)与空白组比,模型组中jag1、notch2基因蛋白含量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针疗组、灸疗组jag1、notch2基因蛋白含量均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Notch信号通路进行靶向调控,下调荷瘤小鼠骨髓细胞Notch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jag1、notch2的蛋白表达、mRNA表达、表达含量,是针灸减轻骨髓抑制、调控造血功能、改善造血微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更贴近临床恶性肿瘤患者,本次研究选用带瘤体质的小鼠,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实验室依据及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