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2.
3.
<正> 糖尿病并发尿潴留是糖尿病累及植物神经所致,又称糖尿病神经原膀胱。我们运用引火归原,温肾纳气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潴留19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19例患者均是本院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4.
1 病历摘要 刘某某,女,56岁.2005年2月28日初诊. 舌体前半部发麻已历十载,多处求治无效,近1年来又添舌痛之症,火辣不舒,病友介绍前来延请周老诊治. 相似文献
5.
对于阴虚火旺的男科疾患,传统的治法是滋阴降火,但笔者在临证时常感收效不尽人意。若在上述方剂中加入少量肉桂,引火归原,则收效甚为迅速。现举典型案例如下。例1、早泄案赵某,28岁。1991年1月12日初诊。患者早泄已1年。婚后最初同房约4~5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引火归原法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76例符合诊断的病例(病程2年以上),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引火归原法治疗,另一组纯用滋阴泻火法治疗,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引火归原法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纯用滋阴泻火组,且复发率低,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于病程较长的慢性咽炎病人的治疗,引火归原法辨证更准,疗效更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8.
许业诚教授业医,执教60余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治验甚多,疗效卓著。对经方、时方善于化裁,不泥前人成见,取长补短,见解独特。对疑难杂证的治疗用药尤为精当,颇具特色。兹将治难症巧用引火归原法验案,择其二刚,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引火归原法是祖国医学中治疗元阳浮越、虚火上浮之证的一种方法 ,意在引虚火下潜 ,使元阳归宅。此证有阴虚与阳虚之别 :肾水不足 ,真阴内耗 ,虚阳无约 ,浮越于上 ,当滋水养阴 ,引火归原 ;元阳虚衰 ,阴寒内盛 ,格阳于外 ,龙火飞越 ,急需温元救阳 ,引火归原。试讨论之。1 滋水养阴 引火归原《景岳全书·阴阳篇》说 :“阴根于阳 ,阳根于阴 ,凡病有不可正治者 ,当从阳以引阴 ,从阴以引阳 ,各求其属而衰之 ,……引火归原 ,纳气归肾 ,从阴以引阳也。”临床中常见阴虚阳浮、虚火上炎之证 ,用养阴清火之剂不效 ,再用养阴潜阳之法也收效甚微 ,可“… 相似文献
10.
<正> 张焕鼎老中医,1923年出生于中医世家,现滕州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业医已50余载,以内、儿科杂病的诊治见长,对老年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引火归原,是治虚阳浮越,虚火上升之法。张老认为,由于老年人有着元阴、元阳渐趋亏损,肾火易浮的特点。运用引火归原法治疗老年病又有其特殊性。兹就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引火归原法属调整阴阳具体治法之一,主要适用于牙痛、咽喉痛、耳鸣、失眠、心烦等虚火上炎之证。笔者临床遇疑难顽症,每喜变通用之,常收意外之效,试举数例,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2.
引火归原法意在引火下潜,阳归肾宅,其"原"是指阳气所在之处,主要为命门肾宅;其"火"可以是阴不涵阳之火,也可是虚阳上浮之火,还可是阴寒内盛,迫阳外越之火.临床应用需明辨证型,分清阴虚、阳虚或阴盛格阳,对应施治,并掌握所用药物的味数及用量,方能得效.临床应用可分以下3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王红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0):86-87
运用引火归原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牙痛、咽痛、月经量少及干燥综合征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指出:病机为上实下虚的肾阳不足,相火不潜证候时,均可临证选择使用,常获佳效。 相似文献
14.
咽喉是人体的要冲,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又是饮食呼吸发声之门户,五脏病变均可波及咽喉,且火性炎上,故历代均有“咽喉病皆属于火”之说.但火有虚实之分,虚火宜补,实火宜泻,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若阴损及阳,或元阳衰微,虚阳浮越,上扰咽喉,则又宜用引火归原法.兹举病案3则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引火归源法治疗口腔溃疡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 2 0 0 0年以来使用引火归源法 ,少量肉桂配合滋阴药治疗口腔溃疡 32例获得显著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2例均为门诊患者 ,表现为口腔内多发溃疡 ,有的舌面糜烂 ,其中男 13例 ,女 19例 ;年龄 13~ 5 7岁 ;病程 5~ 2 0d ,平均 8d ;曾服用西药维生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自拟中药方治疗复发性口咽溃疡36例,同时作舌印片检查。结果:36例中有29例完成全疗程,显效18例(62.07%);有效7例(24.14%);无效4例(13.79%);总有效率86.21%。治疗前舌印片6项指标阳性率 B 组显著高于 A 组,与病情相符,说明舌印片可反映病情轻重。治疗后两组舌印片6项指标阳性率均下降,提示舌印片检查有助于判断疗效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20.
“引火归原”法是祖国医学在临证治疗中所创立的独特治法之一,在现代医学突飞猛进发展的当今社会,随着临床疾病日益表现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中医的辨证施治手段也面临着多重考验,甚至受到现代医学某些潮流的抨击和质疑。而笔者认为“引火归原”法恰恰是中医博大精深理论在临证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它在中医临证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