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使外源性 T N F, I F N 基因和内源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 M H CⅠ)分子基因表达呈现“正反馈”式放大效 应,构建在 H L A B7 启动子调控、 I R E S连接下协同表达 T N Fα和 I F N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和结果:从p G L3 B7 T N F及p I R I F中切下 B7pro T N F和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先后插入p Bluescript Sk (+ ), 构建成p B L B7 T N I R I F。回收 T N Fα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连入 Ad C M V Link1 中,构建成 C M V 启动子驱动表达的 Ad C M V T N I R I F(+ )。回收 B7pro T N F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连入缺失 E1 和 E3 区及启动子的 Ad BglⅡ中, 构建成 H L A B7 启动子驱动表达的 Ad B7 T N I R I F(- )。结论:此两种载体为“正反馈”式放大肿瘤免疫原性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克隆造血干细胞因子( S C F)并在 C H O 细胞中表达。方法: 采用 P C R 方法从p R C/ C M V(含 S C Fc D N A)中钓取 S C F c D N A 膜外段活性区,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 D N A3,转染入 C H O 细胞;用 R T- P C R 方法检测 m R N A 水平表达及通过协同刺激骨髓细胞集落形成来检测转染细胞上清的生物活性。结果:转染 S C Fc D N A 的 C H O 细胞可表达 S C Fm R N A,其细胞培养上清可协同 G M - C S F刺激骨髓细胞形成集落数比 G M - C S F 单独作用高 2 倍,转染外源基因对细胞周期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转染 S C Fc D N A 在 C H O 细胞中表达,转染细胞上清协同 G M - C S F 刺激骨髓细胞集落的形成,而本身对集落的形成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特异的抗GBV-C/HGV抗体诊断试剂。方法:PCR扩增GBV-C/HGV NS5基因片段并定向克隆至转座载体pFastBac HTa,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37℃振荡培养4h使发生转座,于三抗选择平皿筛选重组bacmid。脂质体介导转染sf9细胞,将转染上清再次感染sf细胞,以批量表达NS5重组蛋白。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检测重组蛋白。结果:序  相似文献   

4.
将克隆的HCV5‘NCR序列反向插入pSP72的Eco RV切点,构建一种能转录HCV-RNA的质粒pSnc-2。以RT-PCR从抗HEV IgM阳性病人血浆中扩增一段238bp的HCV-cDNA反向插入pSnc-2中克隆的5’NCR序列的NcoI切点,构建插入突变型HCV-cDNA重组体pSnc-e。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克隆H-2K^bcDNA及研究其在多种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 RT-PCR法扩增H-2K^bcDNA,克隆入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pGCEN,PA317包装出重组病毒后,分别感染NIH3T3、COS7及MM45T.Li,PCR和RT-PCR分析目的基因表达,FACS分析H-2K^b在细胞膜上的表达。结果 以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pGCEN介导,分别建立了H-2K^b基因转导细胞:NIH3T  相似文献   

6.
Ⅲ型中国株丙型肝炎病毒E2/N2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Wu C  Tao Q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2):115-117
目的 构建插入Ⅲ型中国株丙型肝炎病毒E2/NS1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分析该基因片段的核苷酸一级结构。方法 利用逆转 录套式PCR扩增Ⅲ型中国株丙型肝炎病毒(HCV)E2/NS1基因片段,通过定向克隆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采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其核苷酸序列。结果 构建出含有Ⅲ型中国株丙型肝炎病毒E2/NS1基因片段的克隆,该区基因片段的核苷酸一级结构和Ⅲ型日本株HCV(HC-J6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携带人神经生长因子(h N G F) 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为应用 N G F 进行老年性痴呆( A D) 等疾病基因治疗打基础。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h N G Fc D N A 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 L X S N 中,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重组质粒p L N G F S N 中h N G F基因的插入方向,用 P C R、斑点杂交和 Southern 杂交对重组质粒p L N G F S N 作进一步鉴定。结果:h N G Fc D N A已正确地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 L X S N 中,而构建成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 L N G F S N。结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 L N G F S N 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开展 N G F基因治疗 A D 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2全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采用PCR扩增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P2基因,克隆插入pUC19,并重组人表达质粒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诱导重组质粒pBK-CMV/msp2表达MSP2蛋白抗原,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dot-ELISA和Wewtern blot鉴定。结果:PCR扩增出824bpDNA片段,经酶切鉴定和部分序列测定证实为M  相似文献   

9.
将克隆的HCV5’NCR序列反向插入pSP72的EcoRV切点,构建一种能转录HCV-RNA的质粒pSnc-2。以RT-PCR从抗HEVIgM阳性病人血浆中扩增一段238bp的HCV-cDNA,反向插入pSnc-2中克隆的5’NCR序列的NcoⅠ切点,构建插入突变型HCV-cDNA重组体pSnc-e。应用限制性酶切和PCR对这两种重组质粒进行了鉴定,为HCV-RNA的定量PCR提供有用的内参照模板。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β—防御素基因在COS—7细胞的转染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建立持续稳定表达hBD-2的哺乳类动物工程细胞的可能性,作者研究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CMV.tag2B/hBC-2以进行COS-7细胞转染表达实验。将本室克隆获得的hBD-2全长cDNA片段插入带有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MV.tag2B构建出hBD-2的重组表达载体pCMV.tag2B/hBD-2,并经DNA测序证明hBD-2cDNA片段的插入方向和其全长cDNA的碱基组成顺序均准确无误。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pCMV.tag2B/hBD-2导入COS-7细胞。RT-PCR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到被转染的COS-7细胞系能有效表达hBD-2。  相似文献   

11.
重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从载体CDZ2酶切获得1.73kbDNA片段(含16d93bp的HCV结构区cDNA,其特异性已为southernblot证实)。将HCVcUNA片段插入载体pcDNA3,构建HCV重组体。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筛选、酶切分析,获得重组HCV(PcDNA3-HCV)。以重组质粒转染H9细胞(CD淋巴细胞系),用G418筛选出抗性细胞。经RT-PCR、dot-ELISA验证表明,pcDNA3-HCV能在H9细胞中进行复制、转录和表达。这为丙型肝炎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用模型。  相似文献   

12.
血浆免疫指标变化与糖尿病足部感染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机体免疫功能在糖尿病足的变化,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办法。方法:以健康志愿者(NC)和糖尿病(SDM)患者为对照,动态观测糖尿病足(DF)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sIL-2R)、自然杀伤细胞活性(NKCA)、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CH50)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h)。结果:①DF和 SDM组sIL-2R显著高于 NC组(P<0.05),NKCA及 CD4/CD8显著低于NC组(P<0.05);同时DF患者sIL-2R较SDM患者显著增高(P<0.05),NKCA及 CD4/CD8 较SDM患者显著降低(P<0.05);在 DF组中溃疡及坏疽患者 sIL-2R显著高于高危足患者,NKCA显著低于高危足患者(均 P<0.05);②25例 DF患者治疗后,sIL-2R逐渐下降,NKCA、CD4/CD8逐渐升高,至观察终点与治疗前比较,三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在DF患者,sIL-2R与病情严重性呈显著正相关(r=0.734,P<0.01),与治疗过程中PG2h变化亦呈显著正相关(r=0.467,P<0.05),NKCA与FPG,PG2h呈显著负相关(r=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PCR方法扩增了恶性疟原虫云南株(PFD-3/YN)环子孢子蛋白(CSP)部分基因,将扩增的基因片断克隆于M13测序载体进行了基因序列测定。用PCGENE软件对恶性疟原虫不同虫株CSP基因序列进行了一系列比较分析。其结果表明恶性疟原虫虫株间CSP基因存在多态性,PFD-3/YN株CSP基因序列与T4、Welcome、NF54、3D7及7G8等虫株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选取IV基因型HCV及中国和台湾代表株HCV的5’NCR区保守序列合成引物,以RT-PCR从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血浆中扩增一段300bp的cDNA片段作目的基因,钝端插入pUC19的SmaI切点,构建了pUHCV-NC重组质粒。对pUHCV-NC分别或混合应用HCV序列特异的内外引物和载体序列特异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所用产物分子量均同预期相符;酶切分析查出HCV基因所带有和克隆位点融合所产生的两个外源NcoI切点也存在;证实pUHCV-NC中克隆基因是HCV的5’NCR序列且插入方向为反向。应用BamHI和EcoRI双切出克隆HCV基因,粘端插入pSP72的多克隆位点,均建了pSHCV-NC转录重组体,对之进行了PCR和酶切鉴定。  相似文献   

15.
pCDM8-GFP报告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实验资料 pDM 8 PBLcDNA文库由Jackson博士惠赠 ,pEGFP N3真核表达载体购自Clontech公司 .NotI、HindⅢ和T4DNA连接酶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 .COS7细胞为本室冻存。pCDM8 GFP载体的构建方法参照文献 .提取 pCDM8 X(X表示载体中插入的未知cDNA片段 )和 pEGFP N3质粒 ,分别用NotI和HindⅢ进行双酶切 ,回收酶切片段 ,用T4连接酶进行连接 ,转化感受态宿主菌。挑单菌落培养 ,提取质粒用NotI和HindⅢ双酶切进行阳性克隆鉴定 .提取重组pCDM8 GFP载…  相似文献   

16.
人骨形成蛋白-3成熟肽cDNA的克隆、测序及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扩增、克隆人骨形成蛋白-3(hBMP-3)成熟肽cDNA基因,利用大肠杆菌表达hBMP-3成熟肽.方法:PCR方法扩增hBMP-3成熟肽cDNA基因,双脱氧终止法测序正确后,克隆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DH,受控于PRPL启动子,重组质粒pDHB-3m以大肠杆菌DH5α为宿主菌在42℃进行温度诱导.结果:扩增出hBMP-3成熟肽cDNA基因,序列测定完全正确;含重组质粒pDH-B3m的工程菌诱导后在SDS-PAGE上出现一条新生蛋白带,分子质量为14.5ku,与预期hBMP-3成熟肽分子量大小一致,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8%.结论:成功扩增、克隆hBMP-3成熟肽cDNA基因,并可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7.
抗HSV—1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单抗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HSV-1为抗原,免疫BALB/C鼠,取其脾细胞在PGE介导下与SP2/0细胞常规融合,IFA法筛选鉴定,反复克隆,共获得7株能稳定、持续分泌抗HSV的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核型分析染色体数为87 ̄103条之间,Ig类型分别为IgG1、IgG2b、IgG3,腹水抗体效价在10^-5 ̄10^-7之间免疫沉淀。SDS-PAGE分析,2株与132K多肽发生特异性反应,只具有HSV-1型特异性,其余3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乙肝病毒 H Bs Ag 基因疫苗免疫小鼠后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将该疫苗定向克隆于质粒pc D N A3 巨细胞病毒启动子下游,构建能在真核细胞内表达的重组基因疫苗pc D N A H Bs Ag 。将此疫苗通过多点肌肉注射免疫 Balb/ C 小鼠后第六周,实验组小鼠均出现抗- H Bs Ig G 阳性,其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 Th1 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因子 I L2 及γ干扰素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本文构建的基因疫苗pc D N A3 H Bs Ag 能诱导 Balb/ C 小鼠产生良好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实用的扩增登革病毒大片段基因的方法。方法:用登革2 型新几内亚 C 株( D V2 , N G C 株)的核酸( R N A) 为模板,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 病毒和其变性液的量以及c D N A 的浓度等)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大片段 N S3 基因,并对扩增的目的基因用巢式 P C R 进行了鉴定。结果:用大量的或小量的登革病毒培养上清中提取 R N A 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均可扩增出大片段 N S3 基因。结论:小量登革病毒提取 R N A 扩增大片段 N S3 基因法较大量登革病毒提取 R N A 扩增大片段 N S3 基因快速、实用。  相似文献   

20.
ANEWMETHODOFDIGESTIVETRACTRECONSTRUCTIONOFESOPHAGEALCANCERINPOST─SUBTOTALGASTRECTOMYAREPORTOF3─CASESWangPeng(Taiancentralho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