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两种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和酮替芬对于用脂多糖和甲吡丙酮介导的运动性哮喘豚鼠模型的作用。方法19只豚鼠用脂多糖和甲吡丙酮注射。他们被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n=7)不服药,酮替芬组(n=6)口服酮替芬1 mg/(kg.d),氯雷他定组(n=6)口服氯雷他定2 mg/(kg.d),连续4 d。第5天,分别在运动前后测量3组的肺阻力(RL)及呼吸系统的动态顺应性(Cdyn)。三组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肺的形态。结果对照组,有RL显著增加和Cdyn显著降低。在酮替芬及氯雷他定组RL及Cdyn都没有这种变化,对照组的BALF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加。形态学研究显示对照组的支气管黏膜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在用脂多糖和甲吡丙酮预处理的运动性哮喘豚鼠模型中,氯雷他定和酮替芬能够抑制支气管收缩。抑制气道炎症的形成可能是这些H1受体拮抗剂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2.
克敏能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许雯葛荣明毛涌附属甘泉医院耳鼻咽喉科(上海,200065)关键词鼻炎,过敏性;酮替芬;抗组胺剂中图号R765克敏能是一种新型的无镇静作用、口服有效的抗组胺药,本文从1993~1996年进行了克敏能、酮替芬双盲对照试验,现...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3~H-DHA放射配基结合法,以卵白蛋白致敏的哮喘豚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了β-受体激动剂间羟舒喘灵和抗过敏药物酮替芬对豚鼠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的作用。结果表明:间羟舒喘灵治疗使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显著降低(下调),酮替芬对间羟舒喘灵诱发的β-受体下调具有预防作用,这可能是酮替芬能够预防和治疗哮喘的一个机制,建议临床上两药联用,防止可能出现的药物耐受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雷他定联合酮替芬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给予氯雷他定联合酮替芬治疗.对照组只给予酮替芬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了解口服氯雷他定联合酮替芬治疗变异性哮喘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酮替芬治疗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哮喘早期长程防治方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婴幼儿哮喘的防治方法并了解其预后,从1990~1995年,我们对陆续收治的330例婴幼儿哮喘随机单盲分为5组。A组:63例应用必可酮气雾剂与酮替芬防治:B组:66例应用脱敏治疗口服酮替芬防治:C组:67例应用必可酮气雾剂,脱敏治疗及口服酮替芬防治;D组:67例仅口服酮替芬和氨茶硷防治:E组(对照组):67例仅于急性发作期治疗。防治组总疗程至少一年,平均随访2~3年,结果发明:A、B.C组有效率高达80.1%(51/63),84.4%(56/66),92.5%(62/68),令人满意。D组、E组有效率分别为56.1%(37/66)与26.5%(18/68),提示预后不良。作者建议对婴幼儿哮喘应采用早期、正规、长程联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P-转移因子和酮替芬联合应用能否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后支气管哮喘患病率。方法: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口服P-转移因子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并辅以酮替芬抗过敏,疗程3~6个月,临床随访≥1年,观察发生哮喘的例数。同时检测防治前后患儿血清IgE、IgG、IgA、IgM与T细胞亚群变化。4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不用药作为对照组。结果:完成随访 >1年者,防治组43例中仅2例(4.65 %)发生哮喘,而对照组39例中有11例(28.21%)发生哮喘,两组有显著差异(P <0.01)。防治组患儿免疫功能改善明显,IgE水平,CD4/CD8比率下降,IgG、IgA、CD3水平增高,与防治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 -转移因子联合酮替芬口服,可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后支气管哮喘患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博来霉素诱导的中晚期肺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4只SD雄性大鼠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4只,模型复制成功的24只又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泼尼松组及吡非尼酮组,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予以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1?ml/kg),其余各组予以气管内单次注入博来霉素5?mg/kg以复制肺纤维化模型,模型复制14?d后再予以相应药物干预,用药14?d后处死大鼠取材。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通过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液、肺泡灌洗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 通过气管内单次注射博来霉素能够诱导大鼠肺纤维化。二甲双胍、吡非尼酮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由博来霉素所诱导的肺部炎症及肺纤维化。二甲双胍、吡非尼酮可抑制TGF-β、Hyp的产生,且二甲双胍与吡非尼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泼尼松对中晚期肺纤维化无治疗作用。结论 二甲双胍、吡非尼酮可缓解由博来霉素所诱导的中晚期大鼠肺纤维化。泼尼松对博来霉素所诱导的中晚期大鼠肺纤维化无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的影响,探讨Visfatin与T2DM发病的关系和药物的治疗机制。方法80例T2DM患者在运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40例,吡格列酮组每日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二甲双胍组每日早晚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疗程为16周。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清visfatin、IR、TG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P分别为〈0.01,〈0.05,〈0.05),B细胞功能有改善(P〈0.05)。二甲双胍组血清Visfatin、TG无明显改变(P均〉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吡格列酮组的Visfatin、IR、TG降低明显,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0.05),但二甲双胍组的BMI较吡格列酮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初诊的肥胖T2DM患者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且吡格列酮在有效降糖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Visfatin的水平,提示吡格列酮通过下调Visfatin水平而在T2DM的发病机理中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glitazon,Pio)能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的培养大脑皮层神经元一氧化氮释放增加,并探讨其抑制作用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6—7d的乳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为研究对象,建立脂多糖损伤和吡格列酮保护模型。采用Griess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结果脂多糖可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培养液中NO含量升高;吡格列酮(1umol/L)可明显抑制脂多糖引起的NO含量的升高。结论吡格列酮可明显拮抗脂多糖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0.
钙增敏剂MCI-154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钙稳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钙增敏剂MCI-154 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钙稳态的影响。方法:甲腈吡酮或MCI-154 治疗内毒素休克大鼠后1、3、5 h,分别测定心肌组织、线粒体、肌浆网(SR)的钙含量;离体分离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细胞,分别与1×10- 3、1×10- 2、1×10- 1m m ol/L甲腈吡酮或MCI-154孵育,利用Fura 2-AM 测定心肌细胞胞浆钙浓度([Ca2+ ]i)。结果:内毒素休克后,心肌组织、线粒体、SR钙含量明显增加。甲腈吡酮治疗后,上述指标进一步升高;而MCI-154 治疗后,心肌组织、线粒体、SR钙含量无明显增加,治疗后3、5 h 值同单纯生理盐水(NS)治疗组无明显差别,显著低于甲腈吡酮治疗组值。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细胞[Ca2+ ]i明显高于对照组,甲腈吡酮与内毒素休克心肌细胞孵育后,[Ca2+ ]i随药物浓度增大而显著升高;不同浓度的MCI-154均不明显升高心肌细胞[Ca2+ ]i。结论:MCI-154用于内毒素休克治疗时,不进一步加重心肌钙稳态失衡及心肌细胞内钙超载。  相似文献   

11.
辅舒酮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月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5,5(5):1048-1049
目的 探讨辅舒酮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儿(年龄4~14岁)随机分两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长期口服酮替芬片(1mg2次/d),治疗组长期口服酮替芬片的基础上加用辅舒酮喷雾剂(125μg/喷)吸入治疗,为期3个月,治疗期间定期随访记录临床评分、肺功能(峰流速仪测定PEF值)。结果临床评分说明辅舒酮吸入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控制或减轻,治疗组PEF值有提高,常规组PEF值无提高。结论辅舒酮长期吸入治疗后能减轻哮喘的严重程度,使哮喘得到控制,可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选取71例新诊断肥胖他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吡格列酮30mg、1次/d联合治疗;对照组包括二甲双胍组(M组)和吡格列酮组(P组),M组24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治疗;P组22例给予吡格列酮30mg、1次/d治疗患者。所有治疗疗程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P2h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P2hINS均明显下降。M组和P组疗效相似;治疗组在减低患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方面均优于M组和P组。结论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可作为经过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血糖控制仍然不良的肥胖T2DM患者选用的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谢飞  何凤仙 《吉林医学》2014,(14):66-67
目的:观察酮替芬和茶碱缓释片长程联合治疗缓解期哮喘的疗效及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0例轻度、中度哮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口服酮替芬1 mg/次,1次/12 h,联合茶碱缓释片0.1 g/次,1次/12 h口服,疗程1年。以年发病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最大峰值流速(PEFR)、血象、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药物不良反应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疗效确切,两组相比,年发病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PE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象、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无变化,未观察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酮替芬和茶碱缓释片长程联合治疗缓解期哮喘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且费用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8例,按照随机的分组方式将6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给予醋酸环丙孕酮和氯米芬治疗同时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水平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重指数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中,二甲双胍在改善体重指数方面效果显著,吡格列酮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可显著降低胰岛素水平,临床用药中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合理选用不同的胰岛素增敏剂,必要时可以选择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以豚鼠做成浅部真菌感染模型,选择氟康唑、环吡酮胺和特比萘芬等3种药物,以两两联合应用与单独使用比较其MIC值变化及疗程。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疗程中MIC值无明显变化,而单一用药组有明显升高;联合用药组的疗程比单一用药短。实验提示联合用药能有效防止耐药产生.并有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药物组合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4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三组:舒喘灵+酮替芬组18例(S-K组);氨茶碱+赛庚啶组13例(A-S组);抗感染+祛痰,止咳组13例(对照组)。结果 15天止咳总有效率S-K组为100%,A-2组为92.0%,两组比较P>0.05,但是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8.4%),P<0.01,0.05,S-K组复发率(11.1%),A-S组复发率(30.8%),两组比较,P<0.05;转化为典型支气管哮喘S-K组(33.3%),与对照组(69.2%)有显著性差异,P<0.05,A-S组(53.8%)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 舒喘灵+酮替芬和氨茶碱+赛庚啶两种疗法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适用于吸入疗法不合作的婴幼儿患者;舒喘灵+酮替芬可有效地防止其转化为典型支气管哮喘,应是基层医院优先和的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西替利嗪与酮替芬治疗学龄期儿童急性荨麻疹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12岁急性荨麻疹病人98例,分别给予口服西替利嗪(49例,10mg,1次/d)及酮替芬(49例,2/3片,2次/d),均用药7d;根据治疗前后病损总积分下降指数,分析疗效并观察比较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西替利嗪组为95.8%,酮替芬组为85.7%,二组无显著差异;西替利嗪组仅有2例出现注意力或记忆力减退,酮替芬组则出现嗜睡l0例,口干5例,注意力或记忆力减退2例。结论 西替利嗪对学龄期儿童急性荨麻疹的疗效并不明显优于酮替芬,但其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8.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豚鼠哮喘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永杰  蔡映云 《上海医学》2001,24(10):630-632
目的 通过内皮素(ET)受体非肽类拮抗剂Bosentan对豚鼠等CO2过度通气模型影响的观察,探讨运动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以及ET受体拮抗剂的治疗作用。方法 健康Hartley株豚鼠19只分为两组。Bosentan组10只,按每次30mg/kg腹腔注射,3次。对照组9只,注射用水腹腔注射。先测定肺阻力和动态肺顺应性。应用微型人工呼吸机和干燥5%CO2、95%O2气体进行等CO2过度通气,设定呼吸频率100次/min,潮气量8ml,时间5min。然后复查肺阻力和动态肺顺应性。结果 对照组过度通气后肺阻力显著增加,动态肺顺应性明显下降。Bosentan组过度通气后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Bosentan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回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ET参与运动性哮喘发病机制。ET受体拮抗剂Bosentan抑制等CO2过度通气所引起的豚鼠支气管痉挛,该类制剂可能有防治运动性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口服酮替芬;观察组I吸入糖皮质激素和观察组II口服顺尔宁,疗程均为3个月。三组均服博利康尼至咳嗽消失。结果 三组治疗临床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与观察组I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Ⅱ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半年随访复发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口服酮替芬、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顺尔宁控制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均有效。总体上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口服顺尔宁优于酮替芬,而吸入糖皮质激素与口服顺尔宁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碧云喷雾剂对豚鼠TDI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豚鼠40只分为正常组、TDI模型组、碧云喷雾剂组、酮替芬4组,除正常组外,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致敏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鼻腔给药,观察鼻部过敏症状,荧光法测定鼻黏膜组织中组胺含量,酶联免疫法(ELASA)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碧云喷雾剂组给药后第3d开始明显降低豚鼠鼻部过敏症状评分(P<0.01)、降低鼻黏膜组织胺含量(P<0.05)、血清中IgE含量(P<0.05),鼻黏膜病理改变明显减轻(P<0.05)。结论碧云喷雾剂对豚鼠TDI变应性鼻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