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p53基因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肠腺瘤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大肠腺瘤进行p53蛋白和PCNA的检测,并以大肠腺癌为对照。结果;p53蛋白在轻度不典型大肠腺瘤无一例阳性表达随着腺瘤不增生程度增高,其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也增高,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与腺癌的p53蛋白阳性率差异无显著(P〈0.05)。PCNA增殖指数也是随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增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幽门螺杆菌(Hp)引起胃粘膜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对胃粘膜良恶性病变的HE切片,用油镜检测Hp;并对Hp阳性病例随机抽样,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鉴定Hp。同时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Hp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活动性(CSG)组最高(65%),且与各组间均有差异(P<0.05);PCNA在正常胃粘膜阳性率最低(35%),与各组间均有差异(P<0.0005)。且随病变加重,阳性率呈递增趋势。结论:Hp在CSG的发生中,具有病因学价值;Hp感染导致胃粘膜过度增生,为发展成癌前病变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3.
探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的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形态计量方法检测40例骨肉瘤和40例不同级别骨巨细胞瘤的p53蛋白、PCNA表达与肿瘤组织内MVD之间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Ⅱ~Ⅲ级组PCNA表达明显高于骨巨细胞瘤I级组(P<0.05),且骨巨细胞瘤MVD≥5的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MVD<5的肿瘤组织(P<0.05);骨肉瘤MVD≥5的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MVD<5组(P<0.05)。p53蛋白阳性率虽骨巨细胞瘤Ⅱ~Ⅲ级、骨肉瘤均高于骨巨细胞瘤1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蛋白、PCNA过度表达与MVD有密切关系,p53、PCNA及MVD可作为评估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预后有价值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肠镜活检标本中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检检测110例肠知检组织P53及PCNA表达,其中20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再行P53及PCNA染色。结果 正常粘膜P53表达阴性。腺及腺癌中P53表达率分别为10%和51.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腺癌中PCNA强阳性率高于腺瘤组(P〈0.05)。腺癌中PCNA强阳性率高于腺瘤组(PC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p53基因突变与眼睑鳞状细胞癌(SCC)发生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采用微波处理免疫组化LSAB法对32例SCC进行了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同时应用银染法检测了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计数。结果显示,在正常眼睑皮肤及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未见p53蛋白表达,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其PCNA指数及AgNOR计数也有增加趋势;随着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p53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增高;PCNA平均指数和AgNOR计数分别为383±301和375±153,PCNA指数和AgNOR计数随SCC分化程度的降低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的肿瘤组织,其PCNA指数和AgNOR计数均高于p53蛋白阴性表达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p53蛋白过度表达与SCC发生密切相关,出现于SCC发生的早期,将3项指标综合应用于SCC的分化程度、增殖活性及早期诊断较为客观,对协助临床病理诊断及预后评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p53和ras癌基因表达产物(p53蛋白和p21ras、p21蛋白)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2例浅表性胃炎,2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0例早期胃癌标本进行p53和p21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浅表性胃炎中两种蛋白均为阴性: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中两种蛋白阳性率非常接近,其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浅表性胃炎,差异性显著(P<005)。p53和p21蛋白联合检测阳性率,在重度不典型增生(760%)和早期胃癌(700%)中,均高于两组中p53蛋白单项阳性率(400%和367%)和两组中p53和p21蛋白同时阳性率(240%和267%)其差异性均显著(P<005)。结论:重度不典型增生在p53和ras基因表达水平上接近早期胃癌,二种基因表达产物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P53及Bcl-2蛋白在大肠腺瘤及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大肠腺瘤及腺癌中P53蛋白及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p53基因、bcl-2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0例正常大肠粘膜、30例大肠腺瘤、100例大肠腺癌及癌旁粘膜中P53蛋白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腺瘤P53、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6.7%及76.7%,大肠腺癌P53、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3%及67%,均显著高于正常粘膜与癌旁粘膜(P<0.01);随着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P53蛋白阳性率显著增高(P<0.01),而Bcl-2蛋白表达与腺瘤分级无关;大肠腺癌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瘤Ⅰ级不典型增生(P<0.01),与Ⅱ、Ⅲ级不典型增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差的大肠腺癌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分化好的大肠腺癌(P<0.01),而分化差的大肠腺癌Bcl-2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分化好的大肠腺癌(P<0.05),大肠腺癌P53、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患者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低(P<0.05),Bcl-2蛋白过度表达的大肠癌患者复发率低、5年生存率高(P<0.05)。结论:bcl-2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了解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5例不同程度胃粘膜病变活检组织中HP感染,p21、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慢性萎缩性伴肠上皮化生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2)HP阳性组p21阳性率(49.1%)明显高于HP阴性组(14.6%)(P<0.01),且p21蛋白表达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3)检测p53突变体,HP阳性组慢性萎缩性伴肠上皮化生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亦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且HP阳性组p53蛋白表达率(42.6%)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HP感染在癌前病变及胃癌病变过程中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4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p53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BC和PCR-SSCP法在48例NHL中研究p53基因外显子5~8中发生突变的类型、频率与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以及它们与病理分型、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突变型p53蛋白在NHL中的阳性率为41.7%,其中在弥漫型大细胞性淋巴瘤(DLCL)为75%,在非DLCL为35%,两者差异显著(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NHL中PCRSSCP阳性主要见于DLCL,检出率为15%,在非DLCL中PCR-SSCP均为阴性(P<0.05)。表明国人NHL,尤其在恶性程度很高的DLCL中存在p53基因突变,各型NHL都有不同程度的突变型p53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肠肿瘤中细胞核形态参数和p53、PCNA定量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对40例腺瘤、80例腺癌及15例正常粘膜细胞核形态参数和p53、PCNA含量进行研究。结果 腺瘤及腺癌中核面积、核周长、核平均直径均大于正常粘膜(P〈0.05,P〈0.01),腺癌组p53及PCNA相对含量均高于腺瘤组(P〈0.05)。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差分化有关(P〈0.05)。核面积及核平均  相似文献   

11.
ACD全血及红细胞MAP的质量分析与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聚林 《医学文选》1999,18(4):531-533
目的 充分了解 ACD全血和红细胞 MAP的质量及其保存效果 ,推广成份输血。方法  1取 ACD全血及红细胞 MAP各 2人份各分成 6小袋进行 2~ 3 0天的血糖、钾、钠、酸碱度、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与红细胞平均容积的动态观察 ;2结合质控活动 ,对 ACD全血和红细胞 MAP中的血糖、蛋白质、钾、钠、比重、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平均容积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等进行随机检测与分析。结果  1红细胞 MAP中的血比重、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及血糖明显高于 ACD全血 ,而血浆蛋白、钠离子与酸碱度明显低 ;2血液在 2~ 3 0天的保存期间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平均容积均无改变 ;3酸碱度、钾、钠离子随保存期而明显变化 ,钾与钠离子的日变化量在红细胞 MAP比在 ACD全血中明显。结论 全血保存在 ACD或红细胞混悬于 MAP保存液中是安全与可行的 ,红细胞 MAP的内容物与 ACD全血不同 ,红细胞 MAP在失血和贫血病人中的应用值得关注并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2.
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的优化设计及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复合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聚乳酸、壳聚糖可降解生物材料为载体,明胶为分散剂,span-80和tween-80混合液为微乳液,根据微粒的表面形态、粒径大小、分布、包封率、载药量选择最佳工艺条件,制备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结果与结论:原子力显微镜下可见纳米粒表面圆滑,分布均匀。正交设计效应曲线图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搅拌速度、溶剂挥发温度、聚乳酸与褪黑素投药比、壳聚糖浓度是影响制备工艺的主要因素。在30℃,1000r/min搅拌速度,搅拌时间45min,m(褪黑素):m(聚乳酸)为1:5,V(Tween-80):V(Span-80)为5:1,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条件下,可制备成平均粒径为45.84nm,包封率为38.33%,载药量为8.35%的褪黑素载药纳米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PTTG及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内膜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取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44例在位内膜,2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及免疫组化( SP )方法测 PTTG、VEGF在三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 TTG 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异位内膜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P<0.01,P<0.01)。 PTTG蛋白表达在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正常内膜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0%、79%、22%,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P<0.01,P<0.01)。 VEGF蛋白表达在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正常内膜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0%、84%、59%,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P<0.01, P<0.01)。等级相关分析PTTG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均有PTTG mRNA及PTTG蛋白表达;且异位内膜组表达均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及正常组;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中VEGF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TTG高度表达可上调VEGF高表达,PTTG与VEGF呈正相关表达,提示子宫内膜活性增强、侵袭力增高,可促进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细胞凋亡和增殖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利用DNEL技术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对130例胃粘膜活检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胃癌和癌前病变,其凋亡指数分别低于和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其增殖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凋亡指数明显递减,增殖指数明显递增。结果提示,胃癌前病变粘膜上皮细胞更新加快,不稳定性增加,通过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分离和NDA损伤,可导致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结扎沙土鼠双颈总动脉20分钟后恢复血流制做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透射电镜对额叶皮质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采用电镜能谱技术对神经元随机检测Na~十Ca~卄等离子含量。结果表明,缺血的对照组神经元Na~十明显增高达16.43,而缺血后腹腔注入双胸蚯蚓溶栓酶的实验组显著下降为13.02,接近正常组的11.47;Ca~卄正常组为1.03,对照组增高达3.81,而实验组下降为2.44。同时实验组超微结构的损伤性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反复流产和不孕症与支原体和免疫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赵晓岚  楚雍烈  叶国玲  蔡晓宁  刘琪 《医学争鸣》2003,24(20):1884-1886
目的 :探讨反复自发性流产 (RSA)与支原体感染和抗心磷脂抗体 (ACA)之间的关系及不孕症与支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 (ASA)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培养法分别对 338例RSA患者 (观察组 )和 2 4 8例不孕症患者 (观察组 )进行解脲支原体 (UU)和人型支原体 (MH)检测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ACA IgM和ACA IgG(RSA观察组 )以及ASA IgM和ASA IgG(不孕症观察组 ) .同时分别选择 1 0 5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阳性检出率 .结果 :RSA患者和不孕症患者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 5 ) ;RSA患者血清ACA IgM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不孕症观察组ASA IgM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RSA患者中 ,支原体感染阳性组ACA IgM ,ACA IgG以及ACA IgM +ACA Ig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支原体感染阴性组 (P <0 .0 5 ) ;不孕症患者中 ,支原体感染阳性组ASA IgM和ASA IgG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支原体感染阴性组 (P <0 .0 5 ) .结论 :支原体感染是RSA和不孕症的原因之一 ;自身免疫性抗体与RSA和不孕症有一定关系 ;ACA和ASA均与支原体感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血浆Hs-CRP、cTnI与不稳定心绞痛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2004年住院的uA患者46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其Hs-CRP、cTnI,观察各组冠心病(CHD)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UA组Hs—CRP、cTnl均高于SA组。差异有显著性,UA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UA和SA组Hs—CRP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s—CRP、cTnl增高者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属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血清ET、NO水平的影响,探索其疗效机制。方法86例患者被分层随机分配到3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10mg,20mg辛伐他汀或不服辛伐他汀,1周、2周时测定脑脊液、血清中ET、NO浓度。结果1周后辛伐他汀组脑脊液、血清NO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高;辛伐他汀组脑脊液、血清ET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周时两辛伐他汀组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20mg辛伐他汀组脑脊液、血清NO浓度较10mg辛伐他汀组明显高,而脑脊液、血清ET浓度较10mg辛伐他汀组明显降低。结论辛伐他汀可增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血清NO水平,降低脑脊液、血清ET浓度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血中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入院时的中毒程度分为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 6 8例及 36例健康者血浆MTL和血清GAS含量。结果 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的MTL和GAS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消化道出血组明显高于无消化道出血组 (P <0 .0 1)。结论 血浆MTL和血清GAS测定 ,对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孕周与母儿血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67例中、晚期妊娠要求引产患者,10例早产及78例孕足月自然分娩患者进行了母血及胎儿脐静脉、脐动脉血中TSH、T3、T4的测定。结果:TSH值在母血及胎儿血中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T3值在胎儿血中与母血中比较,显示低T3血症,T4值接近正常母体水平。结论:测定母血中的甲状腺激素,可动态观察不同孕周甲状腺激素变化,可及时发现胎儿低甲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