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HBsAg阴性应招飞行学员血清HBV-DNA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控制HBV慢性携带者进入航校提供对策,对应招飞行学员中HBsAg阴性者的HBV感染情况及对HBV的免疫状态作一探讨。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结果HBsAg阴性应招飞行学员中抗-HBs阳性206/962例(27.6%),抗HBc阳性229/962例(22.8%),HBeAg阳性0/450例,抗HBe阳性3/450例(0.67%),HBV-DNA阳性15/228例(6.6%)。HBV-DNA阳性主要集中在单一抗HBc阳性者中14/75例(18.7%)。获得HBV免疫者为34.0%。结论在应招飞行学员中对单一抗HBc阳性者应做HBV-DNA检测,未获HBV免疫者应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34例HAV和HBV重叠感染者的临床经过和HBV血清标志物改变。发现其甲肝的整个临床过程基本与一般甲肝一致;与HAV感染前比较,HAV感染恢复后1~2个月时HBV血清标志物的阳性率(除HBsAg和拉HBs外)发生了明显改变:HBeAg由75%减至35.3%,拉HBc由85.7%减至41.2%,三项阳性者由64.3%减至35.3%,拉HBe由39.3%增至76.5%,拉HBc-IgM由54.3%减至26.5%(均为P<0.01)。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丙型肝炎在我区流行情况,我们对门诊住院的80例病毒性肝炎病及本院献血员进行了一次血清抗-HCV检测,并对抗-HCV阳性患者与输血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调查。检查对象是本院献血员281名,91.12-92.3本院门诊及住院的病毒性肝炎病人80名。检测采用ELISA法,试剂盒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结果表明:281名献名员抗-HCV阳性9人,(3.2%),80名肝炎患者抗-HCV阳性11人(13.75%),其中有一次以上输血史者9人,(81.82%0,有3例曾输过抗-HCV阳性献血员的血(33.33%)。本调查提示,在我院献血员中,HCV感染率较高。HCV是我地区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因此,在筛选献血员时.除检测HBV感染标志物外,还必须检测抗-HCV。  相似文献   

4.
用对应于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virus,HEV)开读框架ORF1、ORF2和ORF3部分氨基酸序列的三段多肽为抗原,以鼠伤寒沙门菌体为载体,经静脉免疫家兔和经腹腔免疫BALB/c小鼠,制备出抗-HEV免疫血清。两次加强免疫后,经本室研制的抗-HEV IgGELISA试剂盒检测,1:10稀释血清A值达1.50~2.00。用沙门菌和HEV多肽分别做中和试验,HEV多肽的中和抑制率大于50%,而沙门菌不能中和血清中的抗体。用此免疫血清与抗-HEVIgC阳性的病人血清做阻断试验,阻断率大于50%。上述结果证明家兔和小鼠产生的抗体为特异性抗-HEV抗体。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家庭内聚集感染病例的HBV变异特点,我们对10个家庭25例HBV感染者了分子病毒学研究,均用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HBV外膜基因“a”决定簇片段的变异,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分析HBV前C区终码变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高压氧(HBO)治疗对严重烧伤患者血浆纤维连结蛋白(fibronectin,Fn)含量的影响,探讨HBO在烧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42例严重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30%或3度烧伤面积大于10%),随机分为HBO治疗组(HBO组)和非HBO治疗组(non-HBO组),于伤后8小时和1、2、3、5、7、10、14、17、21天10个时相点抽静脉血,用火箭免疫电泳法测定其血浆Fn含量。结果:non-HBO组患者伤后各时相点血浆Fn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HBO组除伤后8小时及1天外,其余各时相点血浆Fn含量正常,与non-HBO组比,伤后10个时相点血浆Fn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HBO可明显提高严重烧伤患者血浆Fn水平,故对烧伤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工构建特异性互补于HBV基因mRNASPⅡ增强子区的15-聚反义硫代脱氧核苷酸(15S-asON)并用l-32P进行末端标记,以2μLmo1/L剂量作用于HBV基因转染的HepG2细胞(2.2.15细胞),培养24h及48h后检测掺入2.2.15细胞的15-S-asON分别为69.4nmo1/L和75.8nmo1/L;对HB3sAg的抑制率分别为50%和70%;斑点杂交检测HBVDNA,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本实验所选用的反义核苷酸对HBV基因的封闭环节可能发生在翻译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形态及细胞计数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反义核酸只特异性抑制HBV基因表达,而对宿主细胞无明显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家庭内聚集感染病例的HBV变异特点,我们对10个家庭25例HBV感染者进行了分子病毒学研究,均用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SSCP)HBV外膜基因“a”决定簇片段的变异,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分析HBV前C区终码变异。结果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测定的4个家庭有、无HBV变异株感染的外膜基因序列和前C基因序列比较,从分子水平鉴定HBV家庭内传播,同时建立了SSCP检测HBV免疫逃避变异株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芹灵冲剂对雏鸭体内DHBV-DNA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芹灵冲剂(QL) 在鸭体内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 - DNA 的抑制效果。方法:用DHBV感染雏鸭进行药物治疗试验,芹灵冲剂设3 个剂量组,疗程10d,分离血清,样品点膜,标记DHBV- DNA探针,( 血清) 斑点杂交,放射自显影膜片斑点检测。以杂交斑点光密度值(OD 值) 进行自身和组间比较,并作鸭肝病理检查评价。结果:芹灵冲剂高剂量组(5、10g·kg-1)能降低DHBV感染鸭血清DHBV- DNA 水平,给药d5 和d10 的抑制率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01) ,并呈量效关系。低剂量组(2.5g·kg-1)也有一定的疗效。肝病理镜检结果证实,空白对照组鸭肝细胞的变性坏死较重,而芹灵冲剂治疗组( 大、中剂量) 则较轻。结论:芹灵冲剂不仅对DHB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有保护鸭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工合成两种半乳糖多聚赖氨酸导向配体,与荧光素标记的互补于HBVmRNA多聚腺苷酸信号部分的21-聚反义硫代脱氧核苷酸(ASODN)电性结合,与2.2.15细胞共同孵育,40min后配体组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为41%~47%和28%~31%,单纯ASODN组为11%和5%;3d后配体组为88%~89%和71%~74%,单纯组为64%和53%。经流式细胞分析,配体组使2.2.15细胞荧光染色率达75.3%和83.8%;单纯组为24.3%。结果表明,两种人工配体均具有良好的导向ASODN入肝细胞的功能,且可以明显提高ASODN抗HBV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基因序列准种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P)和逆转录酶(RT)区及表面抗原主蛋白(HBsAg)序列异质性来探讨HBV准种群状态。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自3例慢性HBV患者血清中扩增靶基因,克隆入T载体。随机挑选13株克隆测序,发现2株克隆出现大段缺失,另11株序列之间总差异率为5.1%;RT和HBsAg氨基酸序列差异率分别为4.9%和7.5%;并发现缺失突变、终止突变等多种突变类型。结果提示,HBV慢性患者体内有HBV准种群,并存在缺陷型HBV病毒。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前S1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的功能,在真核生物酵母细胞中表达HBV前S1基因。以HBV ayw亚型全长质粒pCP10为模板,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HBV前S1基因,克隆到pGEM-Tfawsk ,双酶切后回收与酵母表达质粒pGBKT7连接,将重组载体转化酶母细胞AH109,提取酵母蛋白质,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成功地构建了HBV前S1基因酵母表达载体,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HBV前S1在酵母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在胞内存在,分子量30kD左右。表明HBV前S1蛋白在酵母细胞中表达成功。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序列准种个体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P)逆转录酶(RT)区及表面抗原(HBsAg)主蛋白、e抗原(HBeAg)氨基酸序列异质性来探讨HBV准种群在感染个体中的变异特点。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自8例慢性HBV患者血清中扩增靶基因,克隆入T载体,随机挑选27株克隆测序,将获得基因的推断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病毒结构/非结构蛋白氨基酸序列存在广泛的变异现象,替换突变表现出一定的个体特异性,其结果是导致HBV在特定的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特征性的变异。本研究提示HBV在患者体内的蛋白序列多样性是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HBVDNA载量及HBV前C/C变异与临床病变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 4 6例 ,其中轻度 10 2例、中度 88例、重度 5 6例 ,分别应用ELISA、实时PCR法检测其血清中的HBV免疫学标志及HBVDNA含量。同时对HBeAg阴性而HBVDNA含量高拷贝的 3例轻度、6例中度及 8例重度患者血清 ,应用巢式PCR方法分离前C/C区全长基因 ,纯化后克隆入T载体 ,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10 2例轻度、88例中度及 5 6例重度患者中血清学标志HBsAg ,HBeAg,抗 -HBc阳性模式分别为 5 3例 (5 1.9% )、4 6例(5 2 .3% )、33例 (5 8.9% ) ;HBsAg ,抗 -HBe,抗 -HBc阳性模式分别为 37例 (36 .3% )、32例 (37.5 % )、2 1例 (37.5 % ) ;单独HBsAg阳性为 8例 (7.8% )、5例 (5 .6 % )、1例 (1.7% ) ;其他模式分别为 4例、5例、1例。HBVDNA含量平均值分别为 10E 5 .5 3拷贝 /ml、10E 6 .0 3拷贝 /ml、10E 6 .5 8拷贝 /ml。HBeAg阴性而HBVDNA含量 >10E 6拷贝 /ml的病例数分别为 3例、6例、8例。统计分析表明 ,轻、中、重慢性乙肝患者间血清学标志及HBVDNA含量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 ,而HBeAg阴性HBVDNA含量高拷贝的患者出现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序列测定结果显示 17例患者血清的HBV分离株的前C/C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前C/C基因准种与变异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C基因异质性来探讨在慢性感染者体内是否存在HBV准种。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BV前C/C基因序列,克隆入pGEM Teasy载体,每例患者挑选5个克隆测序以比较病毒的变异程度。测序结果发现同一患者前C/C基因碱基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大于98%,但存有G83→A替换、C抗原内部缺失、移框突变等多种变异类型。结果提示,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推测前C/C区的多种变异可能与感染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HBsAg(+)/HBcAb(+)/HBeAb(+)的慢性乙肝病人血清乙肝病毒(HBV)DNA前C区A1896的变异情况及其与临床关系。方法对所有试验对象检测肝功能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组和ALT正常组。用聚合酶链反应杂交(PCR-ELISA)定量检测HBV-DNA并进一步检测HBV前C区A1896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 38例患者中有18例HBV-DNA阳性,其中15例发生A1896位点变异,变异率为83.3%(15/18)。ALT升高组的18例中,血清HBV-DNA阳性13例,阳性率72.2%,平均浓度为9.62×106(1.10×103~1.09×108)拷贝/ml,A1896变异13例,变异率为100%(13/13)。ALT正常组的20例中,HBV-DNA阳性5例,阳性率25.00%,平均浓度2.55×104(3.28×103~4.61×104)拷贝/ml。A1896变异2例,变异率为40%(2/5)。两组比较无论在HBV-DNA阳性率,还是A1896位变异率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BsAg(+)/HBcAb(+)/HBeAb(+)的慢性乙肝患者存在较高的A1896变异率,ALT升高组HBV-DNA阳性率和变异率均高于ALT正常组(P<0.05),提示HBV A1896位点变异与肝脏病变活动加重和ALT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扩增核心启动子(CP) 基因序列,克隆入pGEM-Teasy质粒,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提示,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准种共存,CP区内存在热点缺失突变及散在点突变。为了进一步探讨CP区基因异质性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将野生株及不同缺失突变的CP基因片段克隆入pcDNA3.1(-)载体的EcoRI位点,筛选反向克隆,经KpnI和XhoI双酶切后克隆入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basic上,构建重组报告质粒。以Lipo-fectamine PLUS转染试剂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用ELISA方法检测CAT表达量,反映了CAT基因上游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重组报告质粒,与野生株比较,HBV CP区准种群的存在不同程度地降低了CP基因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合格库血在传播肝炎病毒方面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及PCR技术对合格库血进行了HBsAg ,抗 HBs ,HBeAg ,抗 HBe ,抗 HBc,抗 HCV ,HBV DNA ,HCV RNA的回顾性检测。 结果  116 2袋合格库血中HBsAg ,抗 HBs,HBeAg ,抗 HBe ,抗 HBc ,抗 HCV ,HBV DNA ,HCV RNA检出率分别为 :0 .17% (2 / 116 2 ) ,2 7.4(318/116 2 ) ,0 .9% (10 / 116 2 ) ,5 .6 % (6 5 / 116 2 ) ,2 4.3(2 82 / 116 2 ) ,0 .17(2 / 116 2 ) ,15 .0 % (174/ 116 2 ) ,1.5 % (17/ 116 2 ) ,其中在 5 6 3份HBsAg ,抗 HCV全部阴性者中HBV DNA ,HCV RNA检出率分别为 :8.9% (5 0 /5 6 3) ,2 .8% (16 /5 6 3)。 结论 仅以HBsAg ,抗 HCV阴性作为排除HBV ,HCV的感染是欠妥的 ,应增加抗 HBs ,HBeAg ,抗 HBe ,抗 HBc的检测 ,同时采用PCR技术来筛出ELISA全部阴性 ,HBV DNA ,HCV RNA仍阳性的携带者 ,减少输血后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准种与变异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9,自引:7,他引:42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异质性及其生物学意义。以已知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2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扩增HBV基因组序列,克隆入pGEM Teasy质粒,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并加以比较。测序结果发现,来源不同的5株HBV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一致率为93.6%,不同克隆的4个开放读码框架长度有明显区别,氨基酸序列中存有移框、缺失、替换等多种变异类型。说明来源于同一患者的HBV基因组序列之间存在有较明显的变异现象,在患者体内构成了准种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验证国产基因芯片检测HBV—P基因突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选择14例服用拉米夫定48周时HBV—DNA定量检测仍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标本,用HBV基因突变检测基因芯片检测患者血清中HBV—DNA聚合酶基因,观察发生YMDD变异的情况。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上述血清标本中编码HBV—DNA聚合酶的P基因片段并直接测序,以对比检查P基因发生YMDD变异的情况。结果:14例患者血清标本用基因芯片均检出HBV—DNA,9例为野生株,5例发生YMDD变异,其中3例为M552I(YIDD)变异,2例为M552V(YVDD)变异,同时均伴有L528M变异。与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结果完全相同。结论:国产HBV基因突变检测芯片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快速、简便等优点,可以替代繁琐的DNA序列测定和分析,可作为临床监测HBV—DNA变异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