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薄层扫描在肺内磨玻璃样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内磨玻璃样结节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穿刺病理实验证实为良性结节34例,恶性结节46例。对所有患者行CT薄层扫描,并根据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及病情评估。结果薄层CT对肺内磨玻璃样结节病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结果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患者薄层CT表现与其结节性质具有密切关系。结论采用CT薄层扫描可有效提高肺内磨玻璃样结节病的诊断检出率,并且可根据CT表现较好鉴别结节性质,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薄层螺旋CT扫描肺内单发磨玻璃样结节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接受的50例胸部CT诊断后发现的单发磨玻璃样结节患者实施临床分析,对其进行单纯磨玻璃结节薄层CT表现与混合性磨玻璃结节薄层CT表现情况评估。结果:单纯磨玻璃结节中,圆形结节为恶性的可能性更大;混合性磨玻璃样结节中,实性部分处于中心位置时的恶性几率更大。结论:薄层螺旋CT扫描中的磨玻璃样结节对诊断肿瘤性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应用飞利浦64层螺旋CT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180例,对其进行定期随访,将CT诊断结果与随访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检出率为100%,其中良性结节120例,恶性结节60例,良性结节的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的118例,符合率为98.3%。恶性结节的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的为57例,符合率为95.0%;良恶性结节的结节大小与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分析CT检查对肺磨玻璃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本院50例肺磨玻璃样病变患者进行此次的研究和对比,所有患者经过CT肺部检查,对患者的相关诊断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通过CT检查之后,有34例患者被确诊为良性病变,16例患者被确诊为恶性病变;CT检查肺磨玻璃样病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分别为93.2%、100%;经过CT检查,恶性肺磨玻璃样病变患者的CT表现与正常患者的肺组织周围的差别较为明显,会出现不规则形状的高密度影,可见透光度较低,相应的病变部位还会出现高代谢区域;而良性肺磨玻璃样病变患者经CT检查则表现为肺部组织的边缘基本清晰,肺密度有轻度的增高现象,同时存在分叶与小毛刺的现象,没有出现肺部阴影。结论:应用CT检查对肺磨玻璃样病变进行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于病变类型,包括良性与恶性的诊断鉴别效果均比较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及其应用价值,探求提高肺内孤立性结节检出率及定性诊断准确率的方法。方法收集整理经手术病理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资料完整的肺内孤立性结节46例,回顾性分析、总结本组病例多层螺旋CT影像。结果全部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46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检出率100%,结节最大直径约3.7cm,最小者直径约为0.7cm,平均2.6cm;CT诊断良性者7例,恶性者39例,与病理学检查对照总误诊例数4例(8.7%);多层螺旋CT扫描恶性者主要征象是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良性者主要征象为脂肪、钙化;增强检查22例,恶性者强化多较明显,CT值较平扫增加20HU以上,良性者多强化不明显,增强前后对比,CT值升高多在20HU以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可提高肺内孤立性结节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在显示结节形态、密度等方面,尤其是病变细微结构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是目前最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IEMENS 64排螺旋CT扫描在肺孤立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肺孤立小结节患者60例,均采用SIEMENS 64排螺旋CT扫描、病理活检,以病理活检的结果作为对比的金标准,比较采用64排螺旋CT鉴别肺孤立小结节的结果。结果:SIEMENS 64排螺旋CT诊断临床肺孤立小结节的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89.3%,准确度为91.7%,良性结节边缘清晰的状态比恶性的更高,对应的CT值则更低,P0.05,结论:临床诊断肺孤立小结节良恶性中应用SIEMENS 64排螺旋CT扫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周围孤立性结节定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08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4例肺周围孤立性结节患者,随机将其分次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检查,观察组患者则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检查,对两组肺周围孤立性结节患者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72例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相一致的有62例,诊断符合率为86.1%(62/72),而对照组72例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相一致的有49例,诊断符合率为68.1%(49/7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肺周围孤立性结节定性诊断价值较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侵入性的肺周围孤立性结节诊断手段,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高分辨率CT征象对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高分辨率CT检测,分析高分辨率CT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 ,比较肺部磨玻璃样结节良恶性患者的高分辨率CT征象,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率CT对恶性肺部磨玻璃样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120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良性78例(65.00%),恶性42例(35.00%),经高分辨率CT检出良性82例(68.33%),恶性38例(31.67%)。恶性患者高分辨率CT显示病灶形态不规则占比81.57%、毛刺征占比63.16%、分叶征占比68.42%、囊状透亮影占比36.84%、病灶边界模糊占比84.21%、密度混合占比60.53%均高于良性患者的54.88%、41.46%、18.29%、14.63%、12.20%、17.0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恶性患者的病灶大小、空泡征、支气管征、血管束征、胸膜凹陷征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T鉴别恶性肺部磨玻璃结节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部磨玻璃结节的16层螺旋CT表现,以期获得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2例16层螺旋CT检出的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影像特点及随诊观察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2例中纯磨玻璃样结节(PGGO)5例,良性2例,恶性3例;混杂磨玻璃样结节(MGGO)17例,其中良性8例,恶性9例。结论综合分析磨玻璃样结节影像特点及随诊观察变化情况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小结节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肺小结节患者189例,其中恶性结节49例,良性结节140例,均进行常规多层螺旋CT检查与CT灌注参数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CT扫描,恶性结节组的钙化、毛刺征、空泡征、棘状突起、分叶征等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恶性结节组的PP值明显低于良性结节组,而BP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结论肺小结节的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提高对肺小结节的定性诊断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在肺部磨玻璃样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能谱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40例于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某院做能谱CT检查的肺部磨玻璃样结节患者,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属于单发性结节,恶性磨玻璃样结节13例,良性非结核性磨玻璃结节13例,结核性磨玻璃结节14例,分别作为恶性组(n=13)、良性非结核组(n=13)、结核组(n=14)。全部病例中23例行外科切除后病理证实,17例介入微创术穿刺活检证实。结果:恶性组及结核组的平扫40~140KeV下的CT值高于良性结节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和良性非结核组的碘含量明显高于结核结节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和结核结节组在平扫及增强后能谱曲线斜率大于良性非结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的标准碘含量及结节水含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肺部磨玻璃样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应用能谱CT,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双源CT低剂量扫描显示磨玻璃结节征象对早期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在某院2016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胸部体检筛查出肺磨玻璃结节患者中选出300例为对象,均进行双源CT低剂量扫描检出磨玻璃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CT征象。结果:良性组患者的pGGN概率低于恶性组,P0.05;两组患者的CT征象对比,其中毛刺征概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节形状、结节直径、结节边缘、分叶征、空泡征、支气管征和血管集束征的对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低剂量扫描显示磨玻璃结节在早期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观察结节的CT征象特点,判断结节的良恶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T引导下肺结节病变经皮穿刺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78例CT诊断肺结节患者,病灶直径为1~3 cm,平均(1.9±0.7)cm。采用计算机辅助多平面重组精确三维定位后,行经皮肺穿刺术,所取组织同时作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经临床随访而明确结果。结果 78例中恶性49例,良性病变29例,总穿刺敏感性94.2%,特异性100%,符合率96.1%,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9.6%。9例并发气胸,11例肺内少量渗血,1例咯血,1例胸腔大量出血,并发症发生率28.21%(22/78),经处理后均治愈。结论计算机辅助CT引导肺结节病变经皮穿刺术活检对肺结节的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在周围型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肺部周围型肿瘤病例132例,对其行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检查。分析良恶性病灶间灌注参数的差异,并将恶性病灶的灌注参数与肿瘤分化程度对照。结果 132例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112例,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容量、表面通透性两项灌注参数与良性结节患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恶性病灶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强化峰值与血流量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结论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检查在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与恶性程度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浸润性肺腺癌与浸润前病变患者行螺旋CT诊断,分析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确诊为浸润性肺腺癌与浸润前病变的患者300例,确诊方式均为经手术病理证实,选择时间:2016年5月~2017年5月,并在手术实施之前均行螺旋CT检查。分析螺旋CT检查浸润性肺腺癌与浸润前病变的鉴别价值。结果: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浸润性肺腺癌与浸润前病变在CT鉴别中的实性部分差异十分明显,P0.05;浸润性肺腺癌中大多为混合型密度磨玻璃结节,浸润前病变以纯磨玻璃结节为主;最大径病灶组织向浸润前病变至浸润性肺腺癌表现出递增趋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螺旋CT对鉴别浸润性肺腺癌与浸润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6,(23):148-15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病患者62例,其中恶性疾病21例,良性甲状腺结节4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相结合的检查手段,根据影响学检查结果对甲状腺结节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者诊断,分析螺旋CT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MSCT检出恶性18例,良性44例,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92.68%,假阳性率为16.67%,假阴性率为13.64%,准确率为85.48%;良性结节病的MSCT检查主要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钙化为条片状。恶性结节病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钙化为颗粒状(P0.05);恶性结节强化扫描表现为肿瘤周围半岛样或残圈样强化,而良性结节的主要表现为均匀强化(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病患者40例,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最大强化值及时间-密度曲线.结果 肺癌和炎性假瘤的最大强化值与结核瘤有显著性差异.恶性结节的强化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1).以强化值20HU为阈值,敏感性100%(26/26例恶性结节),特异性42.8%(6/14例良性结节),准确性85%(34/40例肺结节).结论 强化值≤20HU,提示为良性结节;螺旋CT能准确判断SPN的强化程度和类型,能够提高SPN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正>肺癌患病率、病死率逐年增长,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肺癌的早期筛查工作也随之不断普及[1],研究指出肺局灶磨玻璃样结节患者部分为早期肺癌,因此尽早对肺局灶磨玻璃样结节良恶性病变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利于肺癌早期诊治[2]。早期采用CT扫描技术、X射线等影像学方法对肺局灶磨玻璃样结节进行诊断,虽多层螺旋CT在肺局灶磨玻璃样结节病变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但对其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并不高[3];高分辨断层扫描技术(HR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逐渐应用于肺局灶磨玻璃样结节的诊断中[4],但有关两者联合应用于肺局灶磨玻璃样结节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并不多见,本文展开临床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在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肺肿瘤病例113例,对其行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检查。良、恶性病灶的灌注参数与组织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13例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97例,良性肿瘤16例,应用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诊断的良性肿块诊断准确率14.16%,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85.84%;PS与BV在鉴别恶性与良性肿瘤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MTT与BF在恶性与良性肿瘤鉴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在鉴别肺部肿瘤的良恶性方面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采用128层Philips高速CT诊断肺磨玻璃结节样癌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肺磨玻璃结节样癌性病灶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128层Phillips高速CT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普通6排螺旋CT筛查。结果观察组诊断的准确率、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128层Philips高速CT诊断肺磨玻璃结节样癌性病灶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