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热程 > 7 d的相关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IM患儿16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热程将患儿分为热程 > 7 d组(55例)及热程≤ 7 d组(108例)。分析两组患儿入院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是否存在差异, 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儿热程延长的影响因素, 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指标对于热程 > 7 d的预测价值。结果 IM患儿病程中多数热程为7 d(21.5%), 热程 > 7 d组与热程≤ 7 d组IM患儿的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热程 >7 d组IM患儿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15.97±7.60)×109/L]、单核细胞比例[7.75(4.93, 10.7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3.00(22.00, 91.50)U/L]、抑制性T细胞(Ts细胞)比例[70.00(57.00, 75.00)%]均高于热程≤ 7 d组[(15.21±5.29)×109/L、5.40(3.40, 9.6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刺激分子PD-1m RNA和T细胞表面PD-1分子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流式细胞术检测70例围绝经期、40例绝经后期和30例育龄期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1m RNA的表达。结果 PD-1m RNA的表达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育龄期组相比,围绝经期组及绝经后期组PD-1m RNA表达量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组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PD-1水平低于育龄期组(P0.05)。结论共刺激分子PD-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围绝经期妇女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HSP患儿、20例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SP组CD3+、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显著减低(P均<0.01),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血清IgG、C4显著减低(P均<0.05),IgA、C3显著升高(P均<0.01),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0.05)。结论HSP患儿急性期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  相似文献   

4.
李萍 《安徽医药》2013,17(12):2107-2108
目的 观察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诱发哮喘的临床特征及IgE水平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前瞻性选取40例MP感染诱发哮喘的患儿及50例非感染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MP组(n=50)和哮喘组(n=40),并选取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IgE在三组儿童中表达水平的差异,观察 MP组与哮喘组临床特征的差异,分析IgE表达水平在MP组与哮喘组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在个人过敏史、家族特应性病史上差异较小(P〉0.05);临床表现方面,大多数患儿入院时均有喘息.咳嗽,但MP组患儿入院时常有发热(64%),而哮喘组少有发热(35%),两组患儿发热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两组患儿白细胞可轻度升高或正常,但MP组患儿肝功能、心肌酶异常率显著高于哮喘组(P〈0.05).影像学检查,哮喘组患儿胸片以肺纹理增强多见,MP组胸片以斑片状阴影为主,多见于下叶,两组患儿肺纹理增强及斑片状阴影差异显著(P〈0.05).哮喘组患儿发病急性期IgE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症状控制,缓解期IgE水平与对照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MP组急性期、缓解期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发病同时期比较,MP组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哮喘组 (P〈0.05).结论 MP感染诱发哮喘临床特征较明显,检测 IgE水平可帮助诊断、评估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外周血白细胞(WBC)形态联合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215例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感染类型分为A组(细菌感染,n=107)和B组(病毒感染,n=108),对两组患儿开展外周血白细胞形态联合CRP、PCT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探讨WBC及炎性因子与感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组CRP、PCT、WBC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粒细胞毒性变阳性率(75.70%)明显高于其他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80.56%)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和B组WBC形态变化率分别达到88.79%、90.74%。结论 儿科感染性疾病发生后,WBC、CRP、PCT均发生明显变化,与病毒性感染相比,细菌性感染患儿上述指标明显升高,WBC形态与CRP、PCT检测能够准确反应患儿病情变化情况,对早期鉴别感染类型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外周血白介素类细胞因子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设计,分为病例组(n=98)与对照组(n=50),对照组为同期同龄健康儿童。病例组为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手足口病重型病例,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n=52)及危重症组(n=48)。患儿入院后立即取血,进行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型组IL-6、IL-10和TNF-α明显升高(P<0.05);危重型组中的IL-6和TNF-α与重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IL-4及IL-10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但与危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1阳性组(n=56)与病原学未检出组(n=42)比较,IL-4轻微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0和TNF-α明显升高(P<0.05)。结论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HFMD重症病例的发病和发展,产生严重的炎症和抗炎反应,EV71阳性患者具有更加明显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赵越  卜庆 《天津医药》2016,44(3):349-352
目的 探讨PD-L1和PD-1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组织(实验组)及20例淋巴结良性增生病变组织(对照组)中PD-L1和PD-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PD-L1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74.51%vs35.00% ,?2=9.662,P?0.05),PD-1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66.67%vs 25.00%,?2=10.074,P?0.05),PD-L1和PD-1的表达强度均仅在外周血不同LDH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程CHOP或EPOCH方案化疗后,PD-L1表达阴性组化疗有效率(RR)优于阳性表达组(84.6% vs 47.4%,?2=5.478, P?0.05),PD-1表达阴性组RR优于表达阳性组(82.4% vs 44.1%,?2=6.755, P?0.05)。PD-L1表达阴性组的中位OS高于表达阳性组(29.8 个月vs 17.6 个月,P?0.05);PD-1表达阴性组的中位OS高于表达阳性组(29.8 个月vs17.6 个月,P?0.05)。结论 PD-L1和PD-1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均表达增高,且与患者外周血高LDH水平及化疗疗效差、生存期短有关,是判断PTCL化疗疗效欠佳及预后不良的因子。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6,(12):914-916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HSPN)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0例急性期HSPN患儿(急性期HSPN组)、42例恢复期HSPN患儿(恢复期HSPN组)及30例健康儿(对照组)血浆MCP-1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HSPN组和恢复期HSPN组患儿MCP-1水平与健康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HSPN组患儿与恢复期HSPN组患儿MCP-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期HSPN患儿外周血MCP-1水平异常,随着病情缓解外周血MCP-1水平逐渐恢复,说明MCP-1参与HSPN的发病过程。对MCP-1等趋化因子的深入研究可能为将来特异性治疗药物的开发利用寻找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20,(1):147-149
目的分析血清IL-6、TNF-α在早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100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例,回顾性分析其病例资料,根据感染不同时期将患儿分成感染急性期和感染恢复期,其中急性期组(n=50)和恢复期组(n=50),同时选取同期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受检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测定,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探讨炎性因子与感染症状之间的关联。结果对照组受检者TNF-α、IL-6均明显低于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P <0.05);急性期组患儿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组患儿(P <0.05);100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例中,急性期死亡5例。结论对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来说,急性期病情严重,体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高于恢复期和正常新生儿,提示临床发生感染症状后,患儿炎性因子将呈现高表达状态,不同时期炎性因子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急性期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含量和CD64表达在脓毒症患儿的早期诊断中价值和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方面的意义.方法 脓毒症患儿56例分为严重脓毒症组(n=16)及一般脓毒症组(n=40),并将同期入住该病房的非脓毒症患儿3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儿住院后进行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及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采集血标本检测PCR、CD64.结果 2组脓毒症患儿外周血PCT及CD64的表达均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儿外周血PCT及CD64的表达明显增高于一般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及CD64是早期诊断脓毒症价值较高的指标,并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为临床医师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神经和血管保护作用的药理机制,并对辛伐他汀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7例(基础用药 辛伐他汀20 mg·d-1);B组28例(基础用药 辛伐他汀40 mg·d-1);对照组33例(基础用药).分别在入院第2、15天做相关检查.结果(1)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在A组及B组用药15 d后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α-酸性糖蛋白及触珠蛋白在B组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活化血小板在B组用药15 d后较用药前上升幅度明显减小,与A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胆固醇在A组及B组用药15 d后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B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4)B组用药15d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和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5)A、B组用药15 d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脑梗死急性期应用辛伐他汀,可出现炎症因子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降低以及活化血小板升高幅度减小等非调脂作用.B组作用强于A组,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2)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应用辛伐他汀后出现胆固醇降低,上述两种作用在A组与B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3)服用辛伐他汀可出现可逆性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可能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产儿早期液体负荷与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无严重并发症并进行中心静脉压力(CVP)监测的早产儿6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临床结局不同分为BPD组(n=20)和非BPD组(n=43)。回顾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后4 d内液体摄入量及CVP。结果 BPD组出生后4 d平均液体入量高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PD组前3 d液体摄入量高于非BPD组,其中第2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4天略低于非BP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PD组出生后4 d平均CVP高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PD组出生后1~4 d每天CVP值均高于非BPD组,其中第2、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早产儿BPD的发生可能与出生早期液体负荷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ⅢB—Ⅳ期二线治疗失败的胃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例)给予安罗替尼10 mg,第1—14日,口服,治疗4个周期(3周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组患者(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瑞利珠单抗200 mg,第1日,静脉注射,治疗4个周期(3周为1个治疗周期),出院后保持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生存时间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差异;并观察不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状态[高MSI(MSI-H)、低MSI(MSI-L)和无MSI(MSS)]患者上述指标情况。结果:88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1)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79.07%(34/43)]明显高于对照组[57.78%(2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SI-H+MSI-L患者的客观有效率[50.00%(6/12)]明显高于MSS患者[6.45%(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外周血CD4+T细胞PD-1表达和CD8+T细胞PD-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SI-H+MSI-L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4+T细胞PD-1表达、CD8+T细胞PD-1表达明显低于MS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水平与MSS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Ⅲ度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位随访时间16(12~20)个月,失访9例。观察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且观察组MSI-H+MSI-L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明显长于MS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三线治疗晚期胃癌,可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延长生存时间,安全性可控,对于MSI-H+MSI-L患者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ⅢB—Ⅳ期二线治疗失败的胃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例)给予安罗替尼10 mg,第1—14日,口服,治疗4个周期(3周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组患者(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瑞利珠单抗200 mg,第1日,静脉注射,治疗4个周期(3周为1个治疗周期),出院后保持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生存时间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差异;并观察不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状态[高MSI(MSI-H)、低MSI(MSI-L)和无MSI(MSS)]患者上述指标情况。结果:88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1)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79.07%(34/43)]明显高于对照组[57.78%(2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SI-H+MSI-L患者的客观有效率[50.00%(6/12)]明显高于MSS患者[6.45%(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外周血CD4+T细胞PD-1表达和CD8+T细胞PD-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SI-H+MSI-L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4+T细胞PD-1表达、CD8+T细胞PD-1表达明显低于MS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水平与MSS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Ⅲ度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位随访时间16(12~20)个月,失访9例。观察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且观察组MSI-H+MSI-L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明显长于MS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三线治疗晚期胃癌,可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延长生存时间,安全性可控,对于MSI-H+MSI-L患者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Nogo-A及其受体Ng R在颅脑外伤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本课题采用SPF级SD大鼠10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n=10)、假手术组(n=10)和损伤组(n=80)。对实验损伤组大鼠采用Feeney等自由落体撞击法制成急性中型脑外伤模型,损伤组随机分为1 d(n=16)、3 d(n=16)、5 d(n=16)、7 d(n=16)和10 d(n=16)5个组。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测量各组各时间点脑切片Nogo-A及Ng R蛋白的表达。结果颅脑创伤后1 d时创伤灶边缘脑组织中Nogo-A表达显著升高,伤后3 d Nogo-A表达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到伤后7 d Nogo-A表达又上升达到高峰,直至伤10 d,Nogo-A表达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创伤组Nogo-A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颅脑创伤后1天时创伤灶边缘脑组织中Ng R呈基础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后3 d Ng R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在伤后7 d达到高峰值,直至伤后10 d Ng R表达仍处于峰值。结论颅脑创伤后Nogo-A呈双峰的表达规律,Nogo-A在创伤后急性期可能参与颅脑创伤的急性病理过程,在创伤修复期发挥抑制神经再生的作用,为开辟颅脑创伤救治的新方法提供依据。Ng R在颅脑创伤的恢复期显著升高,峰值持续时间长,Ng R介导颅脑创伤后神经再生的抑制,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为探寻颅脑创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指出新的方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100例早产儿,将其分为无脑损伤组(n=50)即对照组与脑损伤组(n=50)即实验组,分别检测患儿出生1h、第3d与第7d的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含量,并运用Logistic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出生1h、第3d与第7d后实验组的血白细胞、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脑损伤与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检测炎症标志物与早产儿脑损伤症状呈正相关,能够有效的提示早产儿的脑损伤症状。  相似文献   

17.
戚国成  曹东  代果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01-2103
目的:评估结肠癌患者术中植入缓释型氟尿嘧啶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50例DukesB、C期结肠癌患者,经根治性切除加植入缓释型氟尿嘧啶组(A组,n=25)和单纯根治性切除术组(B组,n=25),对比两组手术前后1周CEA、CA199及CA242浓度变化情况.结果:A、B组患者手术后1周外周血CEA、CA199及CA242浓度较手术前1周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术中植入缓释型氟尿嘧啶能显著降低外周血CEA、CA199及CA242浓度,一定程度抑制远处转移,该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小景  张莉 《北方药学》2016,(5):129-130
目的:研究Th3、Th17及其相关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初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D)患者,称为A组;50例初诊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称为B组;另选取门诊50例健康人群组成C组.A组及B组在经过系统内科治疗后,随访至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随访期间,定期检测和统计三组人群Th3、Th17及其相关因子(IL-17、TGF-β1)的水平.结果:A组患者初诊时外周血Th3细胞下降,B组患者初诊时外周血Th3细胞上升,较C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初诊时外周血Th17细胞升高,较C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初诊时及治愈后血浆IL-17水平升高,较C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初诊时及治愈后血浆TGF-β1水平升高,较C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3、Th17及其相关因子(IL-17、TGF-β1)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血浆TGF-β1水平还可能参与H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余秀文  杨润芝 《安徽医药》2013,34(3):285-287
目的探讨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方法 5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A组(n=22)、B组(n=36)。A组只行综合治疗,B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鼻空肠管注入大黄。ELISA检测患者血清入院时(0 d)、7 d、14 d时IL-15、IL-18水平。以健康体检人群血清作为对照。结果入院0 d时A、B组IL-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IL-18、IL-15在A、B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时A、B组IL-18均比入院时下降,其中以B组下降最明显;A、B组之间IL-18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时A组IL-15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IL-15明显升高,A、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 d时A、B组IL-18、IL-15与治疗7 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大黄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节炎症介质IL-15、IL-18的表达,大黄能有效地逆转SAP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并细菌感染性疾病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诊治及转归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KD患儿共299例符合纳入标准,按照入院后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无感染组(150例)及感染组(149例),统计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热程、冠状动脉瘤、血液及生化指标等。结果:两组患儿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6,P<0.05),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使用前热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9,P<0.05);两组患儿不完全川崎病百分比、冠状动脉瘤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3,P<0.05);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比较,感染组患儿WBC计数明显较高(t=2.663,P<0.05)、CRP明显升高(t=2.059,P<0.05)、无菌性脓尿比例明显升高(χ2=33.173,P<0.05),两组间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N末端前体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患儿中存在部分合并细菌感染灶,婴幼儿较多见,细菌感染可能与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发生率相关,但对KD患儿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对于这部分患儿,在大剂量IVIG治疗同时,亦应早期给予足疗程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