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为临床制定相关的质量控制对策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80例接受微生物检验者(实施前)为观察对象,对其标本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并随即抽取2017年1~12月我院80例接受微生物检验者(实施后),对其实施质量控制措施,研究对比实施前和实施后标本不合格率。结果对29份不合格标本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原因主要包括送检不及时(3份)、标本污染(10份)、条码错误(1份)、取样操作不规范(13份)、采血量不足(1份)。对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送检不及时、标本污染、条码错误、取样操作不规范、采血量不足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后标本不合格率(2.50%)相比实施前(36.25%)明显更低(P 0.05)。结论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较多,如送检不及时、标本污染、条码错误、取样操作不规范、采血量不足等,临床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如加强检验人员技术方面的培训、设立监督管理小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各科室沟通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共纳入研究样本255份,根据检测时间的先后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标本微生物检验工作作为对照组,将加强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质控效果。结果:观察组水样合格率68.99%(89/129),对照组水样合格率34.13%(43/126),观察组标本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值=6.991,P0.05。对照组标本不合格原因包括取样操作不规范26例,标本污染24例,送检不及时18例,条码错误15例,观察组标本不合格原因包括取样操作不规范23例,标本污染12例,送检不及时5例。结论:针对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检验工作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结果的精准性,对保证用水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床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质控策略。方法选取1000份病原微生物标本作为调查对象,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统计所有病原微生物标本的检验结果,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情况及不合格的原因,总结控制措施。结果不合格标本84份,占比为8.40%;其中体液标本50份,占比为5.00%;血标本30份,占比为3.00%;一次性标本4份,占比为0.40%。标本不标准、标本污染、储存标本方式错误、储存标本时间超长、标本处理方式错误、检验人员技术不达标是导致病原微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单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标本不标准、标本污染、标本储存错误、标本储存时间超长、标本处理方式错误、检验人员技术不达标为临床病原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表现为多个方面,因此需要从多角度总结相关因素,进行恰当的标本处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标本检验的准确性和合格率,为患者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原因。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科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50例,记录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原因。结果在150份血液标本中,有14例血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9.33%。不合格血液标本的种类包括:3例溶血,占比21.4%;4例凝血,占比28.6%;5例标本量不足,占比35.7%;2例标本错误,占比14.3%。结论不合格标本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时要分析总结出现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本院检验科确诊的371例患者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研究,并对其不合格原因及对策予以分析。结果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得知,血凝107例,占比28.84%、标本量少88例,占比23.72%、容器选择错误58例,占比15.63%、患者信息不相符50例,占比13.48%、采集不规范42例,占比11.32%、脂血20例,占比5.39%及疑似标本污染6例,占比1.62%等。结论针对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情况而言,医务人员应严格送检时间,加强规范操作,以提高血液标本检验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微生物检验现状,总结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管理控制对策,为医院检验质量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集我院检验科收到的256例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统计标本来源于不合格原因。结果 256例不合格检验标本来源为痰液标本(42.19%)、尿液标本(33.20%)、血液标本(14.45%)、分泌物标本(5.08%)、粪便标本(2.73%)、无菌液标本(2.34%)。形成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为标本污染(26.95%),采集时间错误(22.66%)次之。结论根据微生物检验标本所存在的问题,应当加强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控制,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分析具体质控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检验收到的微生物检验标本1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其检验不合格比例,并详细分析检验不合格的原因;针对检验合格原因采取对应策略,另选取150例样本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微生物检验报告情况。结果不合格标本分布:痰液、尿液、血液、粪便等,共18例,占总标本12.00%;观察组样本不合格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采集方法不规范、未使用条形码、标本污染与送检不及时、容器使用错误等;观察组质量考评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验过程中要强化检验科与其他临床科室的联系,严格按照检验流程和规范完成检验工作,以此提升检验合格率,确保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合格化验标本的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收集232份不合格检验标本,分析不合格原因。结果标本不合格原因据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标本存放时间过长、标本送检不及时、分量不足、标本容器错误、化验项目与标本不符或缺化验单、血液凝固或溶血。标本不合格率最高的为尿液(33.6%),其次为血液(31.0%)和痰液(17.7%)。结论临床应严格标本采集方法、送检流程、医嘱查对等制度,提高标本送检合格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临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合理对策,提高检验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不合格的粪便标本112份与不合格的尿液标本132份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合格粪尿常规检验标本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不合格粪便标占6.88%;不合格的尿液标本占5.01%。临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是标本量不足145份,占59.42%,其次是标本污染占20.08%;其不合格原因排列顺位依次是标本量不足、标本污染、标识错误、容器错误与超时送检。结论采集粪尿常规检验标本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指导,特别是标本的量、容器及采集方法等,采集后应严格查对,确保粪尿常规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微生物实验室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行微生物检验的标本28653份,由经验丰富的中级以上职称人员3名评价采集标本是否合格,并对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追踪分析。结果 28653份标本中不合格标本462份,不合格率为1.61%(462/28653);其中包括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粪便、无菌体液,分别有278、95、46、33、8、2份,所占比例分别为60.17%、20.56%、9.96%、7.14%、1.74%、0.43%。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非标准痰液、标本受到污染以及采集时间不当等。结论应严格管理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送检的各个环节,加强护士的培训,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加强科室间的配合,促使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尿液常规检验中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以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某院从2012年4月~2013年6月的600份尿常规检验标本,统计出不合格标本将其最为对照组,并且对所有标本进行研究分析,找出产生不合格原因并且采取分析前质量控制。并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600份尿常规检验标本,统计出不合格标本作为观察组。结果:在对照组所有不合格标本中,门诊患者46例(51.11%),住院患者23例(25.56%),健康体检者21例(23.33%)。观察组不合格标本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患者的9%(54/600),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常规检验室在临床上的一种常用检验项目,在试验时需要分析前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标本的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分析,并探讨其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至2015年收到的6834份微生物检验标本,对其临床不合格发生率及不合格发生原因分析,并探讨其控制策略。结果本次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出现104例不合格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1.52%,其中各种类型标本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在前三位的是痰液标本、尿液标本以及血液标本,其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采集不规范、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等。结论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比较多,因此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运输以及检测中一定要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实施,以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患者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人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分类和原因分析,向临床科室提出改进建议,规范分析前质量控制,从而提高检验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到11月检验科所接收标本中不合格标本(包括三大常规、生化、免疫、细菌及配血标本)进行分类及原因分析。结果:不合格标本中标本量少31%、溶血25%、脂血12%、标本污染10%,标本凝固10%,其它包括标本容器错误、标本采集后处理不正确(包括送检不及时、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后未封针头或封针不严)、标本标签不规范(包括标签粘贴不规范、标签信息不正确或不全)、标本量多、空管等12%。其中血液、痰及大便标本居前三位。结论:重视与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规范标本处理流程,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培训,从而提高检验数据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建芬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88+99-88,99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影响原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采集950份本院住院患者的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中溶血、脂血、凝血等情况及时处理并分析原因。结果对950份血液标本进行总体分析,其中含血清标本650份、血浆标本220份、全血标本80份,不合格标本60份,占标本总数的6.31%;经过分析,不合格标本主要由5种原因造成,分别为溶血10例(16.67%)、凝固5例(8.33%)、抗凝剂错用20例(33.33%)、量的误差18例(30.00%)及其他7例(11.67%)。结论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临床血液检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方法 2009年4月-2012年7月采集血液标本700份,分析其不合格的原因.结果 700分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45份(6.43%).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量不准15份(33.33%)、溶血12份(26.67%).结论 血液标本的合格管理要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不合格现象的出现,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收到的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合格标本在所有标本中所占比例,找出不合格标本出现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在300份送检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有80份样本不合格,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6.7%。此外,水质检测不达标的有17份,所占比例为21.3%,卫生餐具的检测不合格率相对较高,有26份不达标,所占的比例为32.5%,一次性消毒餐具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有21份,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6.3%,空气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有16份,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0.0%。在质量控制对策方面,需要加大对此种类型的监控力度。结论从本次研究中发现,公共卫生用具和一次性消毒餐具检验标本不合格所占的比例最高,标本本身达不到检验的标准和标本本身的质量出现问题是造成微生物标本检查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此外,疾控中心内部,还需要充分调动每个不同部门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最大程度优化检验流程,加强人员培训。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很好地提高样本检测质量,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方法48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策略。结果(1)480份微生物检验样本中,78份样本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占比16.25%。(2)影响因素:人员因素19份(24.36%);操作规范性因素30份(38.46%);标本因素25份(32.05%);其他因素4份(5.13%)。结论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诸多,主要包括人员因素、操作规范性因素以及标本因素等。因此,需提升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技巧能力水平、注重微生物检验操作规范程度、加强标本质控、及时送检等,以此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率,进一步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根据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124份水样进行检查,其中前6个月中检测62份,后6个月根据检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策略,然后检测62份样本。分析对比两次检验结果即饮用水检测合格率。结果第1次的检验过程结果显示62份受检水样中有43例合格,合格率为71.67%;通过微生物培养质量控制策略,防止在标本采集、运输以及检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结果显示62份受检水样中有54例为合格,合格率为87.1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微生物检验实施质量控制然后对饮用水受检样本进行检查能够提高检测准确率,能够为居民安全用水提供基础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的原因,以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减少血液浪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计101 963份,应用速率法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不合格情况进行检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的阳性率进行检验,以计算不合格率。结果 101 963份血液标本中,共检测出不合格血液标本3996例,不合格率为3.92%,其中ALT的不合格率最高,为1.24%,抗-HIV不合格率最低,为0.34%。结论血液ALT不合格是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应在献血前加强对ALT的检测以降低血液不合格率,减少报废,从而减少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其相关的对策。方法选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送检的1500份血液标本,对这1500份血液标本进行分析,了解临床检验不合格率,积极的查找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结果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不合格率为10.9%。其中120份不合格标本中,33.3%是由于标本凝固导致的,25.0%是由于没有及时送检导致的,16.7%是由于标本量不足导致的,12.5.0%是由于患者信息丢失导致的,8.3%是由于采血过程不规范导致的,4.2%主要是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合格导致的。结论血液标本临床检检验不合格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通过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解决,能够进一步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