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指血管因素导致的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包括血管性非痴呆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ND),血管性痴呆(VD)和混合型痴呆(MD)[1].VCI概念的提出弥补了VD概念的滞后性,体现了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的新观念.VD是迄今为止惟一可以预防的痴呆,早期治疗具有可逆性,在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前进行干预,可避免发展到不可逆的VD晚期阶段[2,3].并且,近年来研究[4-6]发现,VCI与Alzheimer病(AD)具有许多共同的病理基础、危险因素和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因此,有关参与VCI进展的危险因素的资料对于痴呆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现就近年来VCI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患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认知评估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与调查,并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缺血性卒中后轻度VCI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卒中次数、发病部位及卒中面积有关;与性别、BMI、吸烟、饮酒等无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VCI发生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卒中次数、发病部位及卒中面积是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VCI发生的危险因素众多,临床上可进行针对性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经头部MRI、CT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蒙特利尔(MoCA)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并根据是否伴VCI分为2组,伴VCI的患者48例为研究组,未伴VCI的患者72例为对照组,分析2组基础资料、血管性因素、病情等。结果 2组年龄、受教育年限、饮酒史、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糖尿病、白质疏松症、脑缺血发作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病部位(丘脑)、卒中面积(大面积)、运动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高龄、受教育年限短、有吸烟和饮酒史、有高血压、白质疏松症及缺血性脑卒中史、发病部位为丘脑、大面积卒中、伴运动障碍为VCI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受教育年限短、有吸烟和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白质疏松症及缺血性脑卒中史、发病部位为丘脑、大面积卒中、伴运动障碍均为缺血性脑卒中VCI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血管因素是独立于年龄的导致痴呆的第二大危险因素.在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早期即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甚至认知损害发生之前,血管性因素以及脑血管病是唯一可治疗的,并且能够延缓甚至逆转痴呆进展的干预靶点.因此早期诊断出VCIND的病例,治疗血管性因素及脑血管病,有利于VCI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现对VCIND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自1993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概念被人们广泛接受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其发病机制,以寻求最佳治疗方案。目前,发现许多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促进VCI发生发展的原因,对其进行早期干预起到了一定的预防和减轻VCI的作用。由于尚不清楚这些可以早期干预的指标是通过何种机制来影响认知功能的,故对于已经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治疗上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可调节危险因素之一,作为一种多病因、高度异质性的疾病,环境、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表观遗传修饰可能介导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等,其中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相对成熟的机制。DNA甲基化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介绍了DNA甲基化在高血压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危险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与高血压相关的DNA甲基化影响卒中风险的潜在机制,提出DNA甲基化用于高血压诊断、治疗及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新靶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2006年卒中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糖尿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等一直被认为是血管病的经典危险因素,对这些因素的的干预所取得的成就为卒中防治做出了极大贡献。但值得注意的是,对这些可干预、环境性危险因素的控制并未降低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而遗传因素在卒中发病中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是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的多因素疾病。近年来,随着脑出血家族聚集现象的发现[1,2],遗传因素在脑出血发病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就近年来有关脑出血的遗传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1.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ong enzyme,ACE)基因高血压病作为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成为研究的热点。在与高血压病相关的代谢通路中研究较多的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系统。在RAS系统中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  相似文献   

9.
本文目的是探讨阿尔兹海默病(AD)可能的危险因素、相关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阿尔兹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年龄、性别等,可控因素包括糖尿病、中年时期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中年时期肥胖史、缺乏运动锻炼、抑郁、吸烟、低教育水平、睡眠等,此外,还包括环境中的金属元素以及脑创伤、甲状腺功能减退、肠道菌群紊乱等病史,本文对这些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及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第二大常见的认知损害性疾病,然而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清晰。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重要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和脂多糖可以通过影响VCI危险因素,促进VCI的发生和发展。文中围绕近年来肠道菌群和VCI相关的研究展开综述,旨在为VCI的防治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 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显性脑血管病(出血性及缺血性卒中)及非显性脑血 管病(脑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一组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到痴呆的临床综合征。非痴呆 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是VCI的早期阶段,其中约一半 患者会在5年内进展为痴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在治疗上尚未发现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又是唯一可以预防的痴呆。发现VCIND危险因素并进行早期干预,对于寻求延缓痴呆进展的二级 预防策略至关重要。现从VCIND的概念、流行病学、诊断标准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够 早期识别相关危险因素,防治VCI。  相似文献   

12.
正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指由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显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和脑出血等)及非显性脑血管病(白质疏松和弥漫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一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综合征。线粒体是缺血后神经细胞死亡的关键靶区,机体可通过自噬控制线粒体数量,其功能紊乱是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CIR)所致VCI的主要机制。通过阐述线粒体自噬机制及其在CCH、CIR所致VCI中的作用,有利于寻找药物作用靶点,早期干预VCI的发生发展,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孤独症的病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很多学从遗传、免疫、生理和解剖、生化及母孕期有害因素和围产期并发症等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对其发病机制尚无肯定意见.目前国外对孤独症的研究进展较快,已经从分子水平探讨了孤独症的发病机制,提出了许多假说,以下就从遗传、神经生化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免疫学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学研究、家庭因素、围产期危险因素等几方面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患病率和发病率较高且易复发,是临床病死和病残的重要原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众多,不可干预因素包括高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和遗传等;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及其他心脏疾病、血脂异常、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肥胖、吸烟、不健康生活方式、酗酒、代谢综合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其中高血压为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和管理,能够减少或延缓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求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2-12收治的130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统计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及自身和家族健康状况等共9个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脑血管疾病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含不可干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等;可干预因素:吸烟、酗酒、高血压、高脂血症或血脂异常、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等。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病和糖尿病史是肯定的危险因素;其次,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排第3位,如吸烟、酗酒等。结论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通过科学有效的自身控制和及早预防性的调整,从而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曾凡  王延江 《中国卒中杂志》2015,10(10):878-882
散发性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一种老年人中常见的颅内微 血管病。CAA相关病变(如脑出血、认知功能下降等)的发生主要包括淀粉样蛋白沉积于脑血管壁、 继发血管损伤两个重要过程,其危险因素包括ApoE 基因多态性等遗传因素和高血压病等非遗传因素。 免疫治疗和一些天然多酚类物质可防止脑血管内的淀粉样蛋白沉积,而控制高血压等非遗传危险因 素或使用依达拉奉能减轻CAA继发血管损伤。这些方法有望成为今后散发性CAA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脑微出血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ascular cognitiveimpairment, VCI) 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在VCI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就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病理基础, 以及导致血管性认 识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 相关治疗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病毒感染与多发性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发病机制很复杂,遗传和环境因素都有作用。环境因素中的病毒感染与MS发病间的关系受到普遍重视,其依据为:儿童期的病毒感染是影响MS易患性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病毒感染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MS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有数种病毒高滴度的抗体;人类其他一些脱髓鞘病变已明确病毒感染为病因;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疾病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发病机制复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由于高血压病(EH)为其首要且独立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有关脑卒中侯选基因研究较多集中于与血压调节和高血压有关的基因。现将近年来在中国人群研究较多的一些基因及其多态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代谢危险因素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代谢性脑血管病概念的提出,如何通过干预代谢危险因素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代谢危险因素可相互影响并协同作用,降压、调脂、控制血糖等对传统代谢危险因素的干预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抗炎、补充维生素、调节肠道菌群等对残余代谢危险因素的干预同样是影响脑血管病发病及预后的重要措施。新型代谢药物“一专多能”的特点为代谢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综述总结干预代谢危险因素对脑血管病影响的循证医学证据,旨在为代谢性脑血管病的管理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