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脑组织受到亚致死性损伤时,会激活内源性保护通路来保护脑组织。随着大批的通过抑制缺血治疗中风的临床试验失败,通过内源性神经保护来治疗中风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似乎更有潜力和前景。脑红蛋白是一种与氧结合的球蛋白,在神经元内大量表达。众多证据表明,在体外培养及动物身上,脑红蛋白都是内源性神经保护分子,对脑缺氧/缺血、氧超载相关损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均有保护作用。因此,上调内源脑红蛋白的表达将可能是一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疗法。本文总结了最近关于脑红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基因表达调控及神经元保护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是继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之后发现的第3类携氧球蛋白。脑组织在缺血、缺氧状态下会诱导脑红蛋白高度表达,以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性损害,但具体的神经保护功能及其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明了。本文就脑红蛋白的分布、结构特征及其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中可能的作用和保护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肖力  何俐 《中国卒中杂志》2008,3(6):460-464
酪氨酸激酶A(TrkA)和酪氨酸激酶B(TrkB)是神经营养因子的高亲和力受体,通过与其 特异性配体(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结合,发挥对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它们与脑缺血缺氧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TrkA和TrkB在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后的 表达、作用及其保护机制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转录调节因子,其在常氧状态下降解,低氧状态下稳定,并从细胞质向细胞核转移,参与对低氧的多种生理应答,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在缺氧神经细胞培养及脑缺血缺氧损伤模型中表达增加,不同药物干预及高压氧预处理对其表达变化影响不同,产生神经保护或者损伤作用,通过研究其表达特点,为临床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脑红蛋白广泛分布于脑内神经元,能可逆性地与氧结合,在缺血缺氧的状态下表达增加并发挥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脑红蛋白的表达反应性增高并表现出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脑红蛋白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急性神经损伤在临床上以急性脑卒中、重型颅脑创伤后的急性脑组织损伤、低氧血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化学毒性物质对神经系统的急性损伤等多见。最近的研究表明.雌激素在急性神经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亦显示,雌激素对急性缺血、缺氧性神经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可明显缩小脑缺  相似文献   

7.
低温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和主要死亡原因。窒息时因脑的供氧量减少和脑血流下降 ,使脑组织能量代谢异常而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 ,从而导致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低温可以降低脑的能量利用率和脑的氧消耗量 ,增强细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 ,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本文就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历史、机制和其副作用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脑红蛋白脑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红蛋白是一种新发现的主要位于神经元内、能够可逆性结合氧的球蛋白。目前多数研究表明脑红蛋白对脑缺血缺氧有保护作用。这方面的实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缺血缺氧条件下观察到在体或离体神经细胞脑红蛋白的表达升高,因此推测它起到脑保护作用;另一类是缺血缺氧条件下,人为增强或降低脑红蛋白的表达,观察到在体或离体神经细胞损伤减轻,这类实验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关于脑红蛋白的生理作用机制,目前有几个假说。一是储存氧,协助氧在细胞内向线粒体扩散;二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和氮自由基;三是做为信号转导中的调节子。目前的研究提示第三种方式可能是它发挥生理作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山莨菪碱与764-3的抗氧化力及对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体外实验表明山莨菪碱和7643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的作用。在体实验二者均可抑制大鼠全脑 缺血30分钟再灌15分钟脑组织丙二醛含量的升高,减轻蛋白含量的下降,并促进全脑缺血30分钟的大鼠神经病征和行为障碍的恢复。说明二者对脑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脑抗氧化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硒半胱氨酸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脑内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通过多种途径,不同机制清除脑内的氧代谢产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减少和活性降低可能与脑智力发育障碍、大脑缺血缺氧损伤、神经变性疾病及重金属中毒的发生有关,因此提高脑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浓度可能能够防止脑细胞受到氧化损伤,保护大脑功能。  相似文献   

11.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硒半胱氨酸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脑内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通过多种途径,不同机制清除脑内的氧代谢产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减少和活性降低可能与脑智力发育障碍、大脑缺血缺氧损伤、神经变性疾病及重金属中毒的发生有关,因此提高脑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浓度可能能够防止脑细胞受到氧化损伤,保护大脑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大鼠局部脑缺血灶,观察了细胞骨架神经丝蛋白200的变化。结果表明:缺血10分钟神经丝蛋白变化不明显;缺血30分钟,缺血灶内的染色变浅甚至部分染色缺失,并随缺血时间的延长,染色改变的程度愈重。在缺血早期细胞骨架神经丝蛋白200的改变,可能是脑缺血后神经元不可逆损伤的一个重要病理变化过程。此方法对脑缺血早期诊断优于常规的HE法,为脑保护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新的客观的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酮是否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方法取40只7 d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仅做颈部切口,不做缺氧缺血处理;模型组:按动物模型的方法进行缺氧缺血处理;孕酮组:动物进行缺氧缺血处理且在缺氧前30 min按8 mg/kg腹腔注射孕酮溶液;抑制剂组:在建立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模型前30 min,按16μg/kg剂量在大鼠左侧海马区注射Wortmannin。电镜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pAkt及NF-κB的蛋白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pAkt及NF-κB的蛋白含量。结果 24 h后假手术组神经元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神经元由于缺氧缺血损伤呈空化改变,给予孕酮后的缺氧缺血神经元受损情况改善,空化现象减少,应用抑制剂神经元空化改变明显。缺氧缺血后海马神经元pAkt蛋白表达减少,NF-κB表达增加;孕酮预处理可增加pAkt的表达,降低NF-κB表达;使用抑制剂组pAkt蛋白表达减少,NF-κB表达增加。结论孕酮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增加pAkt的水平,抑制NF-κB表达,减轻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大鼠局部脑缺血灶,观察了细胞骨架神经丝蛋白200的变化。结果表明:缺血10分钟神经丝蛋白变化不明显;缺血30分钟,缺血灶内的染色变浅甚至部分染色缺失,并随缺血时间的延长,染色改变的程度愈重。在缺血早期细胞骨架神经丝蛋白200的改变,可能是脑缺血后神经元不可逆损伤的一个重要病理变化过程。此方法对脑缺血早期诊断优于常规的HE法,为脑保护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新的客观的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围产期缺血缺氧一直是引起新生儿脑损伤的首要因素,往往导致死亡或终生后遗症。由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病理复杂性,目前还没有针对此病的特定疗法。因此,寻找新的神经保护性疗法正日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在哺乳动物体内,大麻素系统能调节大范围的生理过程,而且在不同类型的急性脑损伤中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围产期窒息中也扮演着神经保护者的角色。本文主要就大麻素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在围产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Nogo-A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是近年来人们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研究发现的与神经系统再生和修复相关的蛋白,而缺血后适应(PC)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干预措施,对损伤的脑神经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Nogo-A、GAP-43、白质的保护及缺血后适应对神经保护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是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最主要神经病理类型,少突胶质细胞(OLs)是PVL病变的关键靶细胞,本文阐明了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少突胶质细胞损伤的机制,即通过氧自由基和兴奋性氨基酸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少突胶质细胞损伤,最终导致脑室周围白质软化。随着对早产儿少突胶质细胞损伤的进一步研究,其损伤机制将得到更深入、更全面的阐明,这对临床治疗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FADD在脑缺血鼠大脑皮质锥体细胞中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Fas死亡区内的相关蛋白 (Fas associatedproteinwithdeathdomain ,FADD)在大鼠局灶性缺血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与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脑组织中的FADD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布。结果 :脑缺血组大鼠脑内发现FADD的免疫阳性表达细胞以大脑皮质锥体细胞、神经轴突、神经胞体较明显 ,分布于患侧大脑皮质、基底节、海马等部位。结论 :FADD的活化及超量表达可能介导缺血神经细胞信号传导过程 ,并参与了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与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背景: 大量研究表明增强脑内源性神经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自我修复将成为治愈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及脑功能重建的影响。 方法:7 d龄健康Wistar新生大鼠,建立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模型后第2天开始,激光穴位照射组给予氦氖激光照射。穴位选取顶骨正中的“百会”穴,以及第7颈椎与第1胸椎间、背部正中的“大椎”穴。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给予激光照射。于第2疗程结束后,用Y-型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随后制备脑海马切片,分别进行巢蛋白和微管关联蛋白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与结论:①激光穴位照射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 < 0.05),但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 > 0.05)。②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激光治疗组齿状回内巢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P < 0.05),且激光治疗组增多幅度大于模型组(P < 0.05)。③神经元特有结构蛋白的表达:激光治疗组大脑皮质微管关联蛋白2表达相当广泛,强阳性染成棕褐色的树突呈条索样、流星样放射状分布,海马各区锥体神经元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元排列比较整齐,树突连续阳性染色呈树枝状交叉分布于分子层。假手术组与激光治疗组染色所见无明显差别。模型组微管关联蛋白2表达明显减弱。结果提示激光治疗能够促进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诱导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并达到学习记忆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20.
治疗性低温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脑保护措施,可以通过降低代谢率、减轻脑水肿、阻断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内钙离子内流、抑制炎症反应以及谷氨酸的释放等多种机制起到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1-4].目前已在临床上使用于心脏骤停导致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缺血性中风和严重颅脑外伤等疾病的治疗中.全身低温是目前最常用的低温方式,但实施过程中伴随的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其治疗效果f5].选择性脑降温(selective brain cooling,SBC)是指选择性降低大脑温度而不降低全身体温的一种降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