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霞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6):213-21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4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给予早期活动、穿刺护理、循序减压弹力袜、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 44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中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5%,低于文献报道的7%~45%的发生率.结论 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4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给予早期活动、穿刺护理、循序减压弹力袜、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 44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中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5%,低于文献报道的7%~45%的发生率。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妇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研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00例,总结一般资料。结果在妇科手术前后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且均痊愈出院。结论注意并加强妇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很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术后患者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在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盆腔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年龄在38~76岁,平均年龄为(54.6±6.7)岁,体质量47~69 kg,手术时间62~230 min,术中失血量100~420 mL。所有患者无严重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结果经过护理干预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2例,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经过抗凝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8.5±2.3)d。通过调查随访,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3%。结论从本研究中可以发现,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无论在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住院时长还是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因此在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围术期中选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取得显著的护理成效,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髋关节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髋关节手术120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在基础护理上接受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36~91岁,平均(72.5±10.5)岁。手术类别为股骨近端骨折26例,髋臼骨折4例,半髋关节置换18例,全髋关节置换12例;对照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40~92岁,平均(73.6±12.3)岁。手术类别为股骨近端骨折24例,髋臼骨折3例,半髋关节置换20例,全髋关节置换13例;两组人员性别、年龄、手术类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手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月,平均随访18.5月。研究组共计发生2例DVT,无肺动脉栓塞发生,DVT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共计发生7例DVT,1例发生肺动脉栓塞而死亡,DVT发生率为11.6%,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住院时间为(10.3±2.4)d、对照组为(18.6±3.1)d,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DVT的发生,提高髋关节手术成功率,改善髋关节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凤  左德翠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0):2172-2173
我院自2001~2003年共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210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8例,通过非手术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全部治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 9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化的生活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占2.22%,对照组8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占1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小宫颈癌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探讨预防妇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这次研究选取本院在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情况。将所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经过一系列护理后,观察组出现深静脉血栓的例数为2例,并发率为8.33%,对照组的并发率为37.5%,两组患者的并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手术患者进行早期观察后,根据不同的反应采用合适的护理,有效预防妇科手术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了死亡率,对患者的下肢的健康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184例重症剖宫产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8例)术后启动血栓高危因素评价表,术后第一天开始每天行运动锻炼及下肢行空气压力循环治疗,2次/天,30min/次。对照组(86例)给予常规护理。术后第1天、第7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及每天测量大腿、小腿周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6例、观察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χ2=8.528,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成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即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DVT是妇科肿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在妇科术后发生率为7%-4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策略。方法将152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6例。对照组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手术期接受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27.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6.12±0.35)d,对照组为(9.13±0.5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4.74%,对照组为8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盆腔手术期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使患者早日康复、临床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当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妇科盆腔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轻者因肢体肿胀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因栓子脱落发生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因此,对妇产科手术后DVT的预防及早期诊治十分重要。回顾分析妇科盆腔术后合并DVT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对妇科肿瘤手术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妇科肿瘤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预防组和常规组,各45例。常规组患者按妇科肿瘤手术围术期要求进行术前常规护理,预防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个体化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术后下肢肿胀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同时监测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预防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发生率(6.67%,3/45)显著低于常规组(22.22%,1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防组左下肢(2.22%,1/45)和右下肢发生率(0)均低于常规组(11.11%,4/45;8.89%,4/45),但无显著差异(P> 0.05);预防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22%,1/45)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17.78%,8/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防组术后各类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但无显著差异(P> 0.05);预防组术后其他并发症总发生率(8.88%,4/45)显著低于常规组(22.22%,1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防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15±2.03)d,常规组为(6.53±2.4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科肿瘤围手术期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个体化预防护理可有效降低该并发症风险,并有助于预防其他并发症形成,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出院,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76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38例对照组和38例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21.05%,且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该护理模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妇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59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①52例、对照组②54例,观察并分析三组患者腹腔镜术后DVT发生情况及诱发因素。结果观察组2例患者并发DVT,对照组①并发3例,对照组②并发9例,观察组、对照组①患者发病率与对照组②患者发病率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4例并发DVT患者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无明显肺栓塞症状出现。经给予相应治疗后痊愈出院,出院后15d、1个月和3个月复查,全部患者病情无恶化、无复发。结论对于术前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血液高凝状态患者,要注意其术后并发DVT症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脉冲气压治疗仪、应用低分子肝素等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对妇科肿瘤患者的手术护理期间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在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所发挥的护理作用.方法:研究抽取我院于2017年6月~2020年5月接诊的妇科肿瘤患者68例作为护理对象,并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指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住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96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68%,对照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76%,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维央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307-330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1 500例.按手术日的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其中对照组744例,护理干预组7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产科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传统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10 d内肺栓塞、DVT、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 结果 术后护理10 d内护理干预组产妇DVT、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2.22、9.04,均P<0.01).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护理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产妇肺栓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2例和干预组60例。常规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30dLEDVT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30dLEDVT发生率为1.7%,低于常规组的11.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LEDVT的发生率作用显著,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