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锰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氯化锰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锰诱发生精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锰染毒组给MnCl2.4H2O(15 mg/kg,30 mg/kg)4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各组给药途径为腹腔注射,1次/d,5 d/周。应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TUNEL)技术检测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生精细胞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化学比色法检测睾丸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生精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在锰染毒15 mg/kg组为(1.05±0.19)%,锰染毒30 mg/kg组为(1.80±0.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48±0.01)%(P<0.01);p53阳性细胞率在锰染毒15 mg/kg组为(9.83±1.15)%,锰染毒30 mg/kg组为(18.23±2.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72±0.35)%(P<0.01);锰染毒30 mg/kg组Bcl-2阳性细胞率(21.26±2.50)%明显低于对照组(52.46±3.57)%和锰染毒15 mg/kg组(51.34±3.87)%(P<0.01)。锰染毒组睾丸组织SOD、CAT及GSH-Px活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锰诱导的p53高表达、Bcl-2低表达以及抗氧化能力的下降可能是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p65、Bcl-2和Bax蛋白表达及其对临床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得分、临床分期等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组织标本来自于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DLBCL患者和30例反应增生性淋巴结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DLBCL患者和反应增生性淋巴结患者淋巴组织NF-κB/p65、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病理参数、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DLBCL组织中,NF-κB/p65和Bcl-2阳性率分别为39.74%和51.28%,显著高于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组织(P<0.05),Bax阳性率为32.05%,显著低于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组织(P<0.05);DLBCL组织NF-κB/p65阳性表达与B症状、IPI得分、临床分期有关(P<0.05),Bcl-2阳性表达与IPI得分、临床分期有关(P<0.05),Bax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NF-κB/p65与Bcl-2呈正相关(r=0.53,P<0.05),NF-κB/p65与Bax呈负相关(r=-0.51,P<0.05),Bcl-2与Bax呈负相关(r=-0.62,P<0.05);NF-κB/p65、Bcl-2阳性表达者生存期较短,Bax阳性表达者生存期较长。结论DLBCL组织中NF-κB/p65、Bcl-2高表达,Bax低表达,有助于DLBCL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Survivin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75% 的肝癌组织表达Survivin蛋白,而癌旁及正常肝癌组织内均阴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与肝内转移(42.9% 和92.3%)、门静脉癌栓形成(47.1%和95.7%)及肿瘤大小(89.3%和47.1%)有关;30例Survivin表达阳性癌组织的AI为(1.558±0.628)%,显著低于Survivin表达阴性癌组织(4.738±0.954)%,(P<0.05).结论 Survivin可能通过对凋亡的抑制而参与肝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uPA、uPA-R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对31例骨肉瘤和24例骨软骨瘤组织中的uPA、uPA-R蛋白表达进行研究。结果骨肉瘤组织中uPA、uPA-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2%和58.1%,骨软骨瘤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6.7%和8.3%,骨肉瘤组织uPA、uPA-R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P<0.01)。在骨肉瘤侵袭性病例中,uPA和uPA-R阳性为95.0%和75.0%,高于非侵袭性病例63.6%和27.3%(P<0.05)。uPA、uPA-R阳性表达病例术后5年死亡率分别为94.4%和77.8%,高于阴性表达组46.2%和30.8%(P<0.05)。uPA、uPA-R在骨肉瘤病理分级ⅠⅡ-病例的阳性表达率是50.0%和30.0%,低于病理Ⅲ级的阳性表达率85.7%和71.4%(P<0.01)。骨肉瘤中,uPA、uPA-R的蛋白表达水平呈直线相关(r=0.774,P<0.01)。结论骨肉瘤中纤维酶原激活系统活性较高,uPA、uPA-R蛋白的高表达反映了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RhoC和MMP-9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骨肉瘤、19例骨软骨瘤组织中RhoC和MMP-9蛋白表达,分析其与骨肉瘤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RhoC蛋白在骨软骨瘤、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为15.79%(3/19)和70.73%(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蛋白在骨软骨瘤、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为0.00%(0/19)和87.80%(3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和性别无关,和肿瘤有无肺转移及Enneking外科分期有关.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RhoC和MMP-9蛋白高表达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两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缺氧引起的神经胶质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神经胶质细胞并制作细胞缺氧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模型组、缺氧+牛磺酸组。细胞缺氧6 h后加入牛磺酸3 mmol/L继续培养24 h和48 h。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缺氧组48 h早期凋亡率为(2.48±0.92)%,中晚期凋亡率为(2.97±0.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2±0.44)%(P<0.05);牛磺酸48 h组早期凋亡率为(1.39±1.03)%,中晚期凋亡率为(1.62±0.1)%,均显著低于缺氧组(P<0.05)。缺氧组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牛磺酸组(P<0.01);牛磺酸48 h组Bcl-2 mRNA相对表达量比缺氧组升高2倍(P<0.01);牛磺酸组HIF-1αmRNA表达量均比缺氧组升高显著(P<0.01)。结论牛磺酸有助于抑制缺氧所致的神经胶质细胞早期和中晚期凋亡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吸烟患者的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37名行牙龈切除、拔除智齿及牙冠延长术的患者,年龄21~65岁,男34例,女3例。按照吸烟史分为Ⅰ组(吸烟史<6年,日均支数<11支)17例,Ⅱ组(吸烟史≥6年,日均支数≥11支)20例。选7例健康牙龈作为对照组。牙龈标本制作石蜡切片,行组织学观察。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进行组织定位。石蜡切片脱蜡、水化至水,按照SP免疫组化说明书步骤操作,常规脱水封片后行组织学观察。Bcl-2的阳性表达呈棕黄色,阴性为蓝色。PBS作阴性对照。结果 Bcl-2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颗粒层和棘层,胞质呈棕黄或褐色,越接近基底层表达越强。吸烟组Bcl-2的在颗粒层和棘层的阳性表达细胞数较对照组减少且着色变浅,基底层细胞则都为阴性表达。凋亡阳性表达的细胞胞核呈棕黄褐色。对照组较吸烟组阳性表达弱,胞核着色轻。对照棘层和基底层的细胞凋亡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31和0.672,低于各吸烟组的平均水平。吸烟组牙龈上皮基底层及棘层细胞的阳性表达与对照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吸烟Ⅰ组与吸烟Ⅱ组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吸烟可导致牙龈Bcl-2基因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氟虫腈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神经毒作用机制.方法 设3.13×10~(-6)、1.25×10~(-5)、5.00×10~(-5)mol/L 3个氟虫腈染毒组和1个对照组,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各组PC12细胞凋亡荧光强度并用流式细胞仪对凋亡率进行测定,并对3个染毒组Bcl-2蛋白表达进行荧光强度检测.结果 细胞凋亡荧光强度检测发现,3.13×10~(-6)mol/L染毒组细胞凋亡率为17.00%±0.57%,5.00×10~(-5)mol/L染毒组细胞坏死率为13.95%±1.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80%±0.30%、3.10%±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Bcl-2蛋白表达含量进行定性检测,结果显示,3.13×10~(-6)mol/L染毒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他染毒组Bcl-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氟虫腈在较低剂量时可能是通过影响Bcl-2蛋白表达来诱导PCI2细胞凋亡,而在较高剂量时可能通过其他非细胞凋亡途径直接致细胞坏死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 时腺泡细胞凋亡与Bcl-2 表达的关系.方法:SD 大鼠30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 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组(B 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组(C 组).采用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法建立急性水肿性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检测造模后12 h 各组的血清淀粉酶活性、腹水情况、胰腺组织大体及镜下病理改变与评分、腺泡细胞凋亡指数(AI)、Bcl-2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⑴ C 组血清淀粉酶活性、腹水量、大体及镜下病理评分显著高于B 组(P〈0.05),Bcl-2 阳性率、腺泡细胞AI 显著低于B 组(P〈0.05).⑵ B、C 组中腺泡细胞AI 与大体及镜下病理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AP 时腺泡细胞的凋亡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Bcl-2 参与了腺泡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原发性肝癌、17例癌旁组织和12例良性病变肝组织中STAT3与Bcl-xL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测定52例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表达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 STAT3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病变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9.23%(36/52)、52.94%(9/17)和25.00%(3/12);Bcl-xL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病变肝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5.38%(34/52)、41.18%(7/17)和16.67%(2/12)。STAT3表达阳性的肝癌组织的平均凋亡指数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STAT3高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病机制中的早期事件,STAT3基因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促进Bcl-xL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凋亡,从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Bcl—xl和VEGF—C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1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cl—xl和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Bcl—xl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VEGF—C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腺癌中表达率最高(P〈0.05);在术中淋巴结检测为阳性的病例,VEGF—C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两个表达无相关性。结论Bcl—xl和VEGF—C蛋白的检测对肺癌患者的诊疗和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0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并以55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VEGF-C和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VEGF-C和nm23-H1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VEGF-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7%(86/12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1.8%(1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5.186,P<0.01).nm23-H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5% (69/120),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90.9% (5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8.351,P<0.01).VEGF-C阳性表达仅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nm23-H1蛋白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学类型有相关性(P< 0.01或<0.05),VEGF-C和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原发部位和浸润深度均无相关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与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472,P<0.01).结论 VEGF-C和nm23-H1蛋白联合检测对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否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组织中CerbB-2的表达及与ER、PR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对笔者所在医院100例维族乳腺癌组织进行CerbB-2及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测定,分析它们之间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CerbB-2阳性表达者占34%,ER、PR阳性率分别为52%、50%,CerbB-2阳性牢在ER阳性组为19.2%,在ER阴性组为50%(P=0.0012,r=-0.325),CerbB-2阳性率在PR阳性组为16%,在PR阴性组为52%(P=0.0001,r=-0.38);CerbB-2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呈负相关(P〈0.01),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维吾尔族乳腺癌组织CerbB-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临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是预后较差的指标,CerbB-2的表达与ER、P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CerbB-2是判断维吾尔族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联合检测CerbB-2、ER和PR可以指导临床综合治疗,评判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1年7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的标本46例,根据手术实际情况,将标本分为肿瘤、近癌、远癌三区。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的Survivin表达,用D2-40标记各区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lymph vessel density,MLVD),比较各区组织Survivin表达与淋巴管密度的关系。结果从肿瘤区、近癌区、远癌区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1%、43.5%、32.6%;从近癌区、肿瘤区、远癌区淋巴管密度分别为16.39±3.6、10.4±4.6、7.8±3.9。肿瘤区及近癌区的微淋巴管密度与Survivin表达显著相关(P<0.05)。Survivin表达阳性组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乳腺癌中存在淋巴管生成,且主要发生在近癌区及肿瘤区间质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肿瘤淋巴管生成相关,提示Survivin促进乳腺癌淋巴管生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表皮生长因子-2(v-erb-b2erythroblastic leukemia viral oncogene homolog2,HER-2/neu)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链酶素抗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检测12例正常卵巢组织、18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4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COX-2和HER-2/neu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COX-2和HER-2/neu蛋白在卵巢正常组织、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和上皮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6%、30.0%、85.O%和8.3%、11.1%、20.0%、52.5%,二者的表达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OX-2和HER-2/neu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二者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同时表达的阳性率为52.5%,呈正相关(r=0.44,P<0.05)。结论 COX-2和HER-2/neu蛋白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协同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基因表达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良性肿瘤(3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30例)及卵巢癌(50例)中Skp2、p27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Skp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48.00%)明显高于良性肿瘤(0.00%)和交界性肿瘤(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27蛋白与PFEN蛋白在卵巢良性肿瘤(分别为90.00%、93.33%)和交界性肿瘤中(70.00%、70.00%)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癌(22.00%、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kp2、p27和PTEN蛋白表达与卵巢癌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卵巢癌中Skp2和p27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7,P〈0.01);Skp2和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26,P〈0.01);p27和PTE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19,P〈0.01)。结论Skp2高表达、p27和PTEN蛋白低表达可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上述3种基因有助于判断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IGF-II、HIF-1α、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40例正常胃组织中IGF-II、HIF-1α、CD105标记的MVD表达情况,以及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中IGF-II、HIF-1α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75%,MVD值(32.98±8.14)明显高于常对照组(P〈0.05)。IGF-II、HIF-1α的表达强度以及MVD值和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0.05)。两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着正相关(P〈0.05)。IGF-II、HIF-1α阳性表达胃癌组织的MVD值明显高于IGF-II、HIF-1α阴性表达胃癌组织的MVD值(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IGF-II、HIF-1α和MVD表达增高,三者可作为胃癌浸润、转移的重要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Glypican-3蛋白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表达及其与MSCT征象的关系。方法用ABC法检测GPC3蛋白在35例肾母细胞瘤标本中表达,回顾分析我院35例儿童肾母细胞瘤的MSCT征象,测定GPC3标记肿瘤细胞的阳性率并研究MSCT征象与GPC3蛋白标记肿瘤细胞阳性率的关系。结果GPC3蛋白在12例正常肾组织中阳性率为17%、35例瘤旁组织中阳性率为14%、肿瘤组织中阳性率为89%,GPC3蛋白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及瘤旁肾组织中的表达(P<0.05):GPC3蛋白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呈正相关(P<0.05),而与肿瘤部位、大小及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与GPC3的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应用MSCT结合GPC3蛋白免疫组化指标的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儿童肾母细胞瘤的正确诊断率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