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 R I)视觉检查对于病理确诊的年轻型痴呆的诊断准确率,并且评估萎缩形式在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和额颞叶变性(FTLD)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设计:从活检和尸检病例系列中选取病理确诊的可能表现为年轻型痴呆的62例患者纳入研究,获取每例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受  相似文献   

2.
杨琨 《中外医疗》2014,33(1):174-175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并进行心脏超声(CUS)检查进行对比,其中121例经手术证实。结果结果心脏疾病组CUS诊断符合率93.03%;MRI诊断符合率89.53%;MRI诊断符合率更高(P〉O.05)。大血管疾病组CUS诊断符合率为55.70%;MRI诊断符合率为98.73%;MRI诊断符合率更高(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对于大血管疾病特别是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分子弥散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的生物物理现象,体内水分子弥散的异常变化反映某些病理生理状态,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l)可以进行活体水分子弥散成像,在发生脑卒中几分钟内即可显示脑缺血范围,以往由于我们对该序列认识不足,对很多超急性脑梗死没能及时作出诊断。1 方法应用GE Signa1.5 T超导型全身磁共振成像设备,头颅线圈,取平行于前颅窝底的体轴横断位扫描基线,首先行常规横断快速自旋回波(FRFSE) T1 WI和T2 WI、FL AIR及矢状T2 WI扫描,再行DWI检查,DWI应用SE平面回波(EPI)脉冲序列,具体参数如下:在矢状定位像上设定横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头颅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干梗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从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脑干梗塞患者中随机选取65例作为本研究病例对象,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头颅磁共振进行检查诊断,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所选65例患者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显示,38例桥脑,占比为58.46%,18例延髓,占比为27.69%,7例中脑,占比为10.77%,2例混合型,占比为3.08%。结论:临床采用头颅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急性脑干梗塞疾病具有较大临床价值,此方式检查准确率高,为疾病分型和治疗提供相应信息,可尽早使用,降低漏诊或误诊状况。  相似文献   

5.
水分子弥散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的生物物理现象,体内水分子弥散的异常变化反映某些病理生理状态,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l)可以进行活体水分子弥散成像,在发生脑卒中几分钟内即可显示脑缺血范围,以往由于我们对该序列认识不足,对很多超急性脑梗死没能及时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水成像在上尿路梗阻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MR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32例上尿路梗阻病人进行了MRU检查 ,并分别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U水成像在梗阻部位上诊断准确率为 10 0 %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和巨输尿管症结合临床资料的术前诊断率为 10 0 % ,输尿管肿瘤和炎性狭窄的诊断率为 73%。结论 :MRU水成像的诊断率高 ,无创且不受肾功能影响 ,并发症少 ,可以作为上尿路梗阻病因学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成像在显示与诊断小儿颅脑疾患中的作用已颇受临床关注。由于它无放射辐射、具有高度软组织分辨率、多参数成像、可作任意方向切层以及无骨性伪影等特点,因此,在显示小儿复杂畸形、髓鞘病变、后颅凹病变以及小儿癫痫方面较CT有明显的优越性。本文就我们的初步经验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11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体格检查等手段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心脏病变组63例和大血管病变组患者53例,使用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结果:心脏病变组63例患者采用磁共振与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血管病变组53例患者采用磁共振检测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多普勒超声,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大血管病变的诊断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管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管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79例胆管恶性梗阻患者行MRCP检查,其中69例经手术证实。结果:病例包括胆管癌41例,壶腹癌9例,胰头癌17例,肝门区转移性病变12例。所有病例MRCP均明确显示了病变位及其近侧胆管扩张程度,定位诊断符合率达100%,胆管恶性梗阻常见胆管影呈截断状缺损或鸟嘴状变窄。结论:MRCP是一种安全,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来院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颅CT及常规的MRI检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DWI和MRA检查,根据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对疾病进行分型,并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结果 DWI检查显示的病灶范围更加广泛,MRA对于出现血管闭塞或是狭窄的程度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来。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DWI和MRA检查能够显示出清晰的图像,与常规的检查方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为卒中分型及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MR成像主要包括结构MRI、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和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成像。磁共振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结合能更有效的剖析脑的宏观与微观变化,找出结构变化与功能变化的关系,对于理解AD的神经病理机制和临床诊断至关重要,从而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往对鼻咽癌患者都是作传统的X线头颅侧位片和钡胶浆造影或鼻咽镜检查,但这些方法对鼻咽部深层组织结构与病变难以显示,常致漏诊。磁共振成像技术为鼻咽癌患者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现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鼻咽癌病人,都经活检病理证实。男68例,女32例,年龄39~65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鼻塞、涕血、中耳炎、听力下降及颈淋巴结肿大等而作MRI检查。其中放疗前初诊患者86例(其中已做CT检查者12例,鼻咽镜检查者3例);放疗后4~36个月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听力下降或涕血而复查MRI者14例(其中3…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 MRI )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的MRI征象,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评价MRI对直肠癌灶、T分期、侧切缘(CRM)受累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检出的准确性。结果:20例直肠癌患者21处癌灶,MRI癌灶检出率100%,T分期的准确性85%,错误分期3例,高估3例,侧切缘受累4例,高估1例,区域淋巴结正确分期65%,低估7例,MRI对直肠癌灶、T分期及侧切缘受累检出率高,区域淋巴结检出率不理想。结论:MRI对直肠癌术前评估对临床的进一步手术治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磁共振(MRI)成像诊断技术的应用目前在县级医院已走向普及。面对不断革新的影像技术,临床医师如何熟练掌握,运用这一技术来合理安排临床检查程序,以及同一疾病几种影像的诊断结果如何相互对照、相互印证,扬长避短,是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和医疗质量的关键,现就骨肿瘤如何正确运用MRI检查谈自己的浅见,供参考。 MRI对骨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对肿瘤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多发生硬化(M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脑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磁共振成像阳性率为78.6%,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80%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55%,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率77.8%。结论:脑诱发电位,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大大提高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确诊率,两者在诊断多发性硬化时相互补充,互不取代,只有正确分析各项检查结果,才能作出合理评价,提出脑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应成为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在胰腺癌患者局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4例胰腺癌患者中,利用呼吸触发的单次回波平面成像(SSEPI)序列(b值分别为:50、300和600 s/mm~2),确定局部淋巴结(lymph node,LN)的直径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随后,在这些患者中进行手术探查和/或原发性肿瘤的切除和局部LN切除。分析成像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的相关性,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性和恶性转移LN的ADC值和直径,同时进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结果恶性转移LN(1.21±0.15)的平均ADC值(×10~(-3) mm~2/s)显著低于良性LN(1.62±0.33,P<0.001),而平均直径恶性转移LN[(16.8±5.4)mm]大于良性LN[(14.1±4.0)mm,P=0.09])。使用1.25×10~(-3) mm~2/s的ADC值作为阈值,91.4%的LN被正确地分类为良性或恶性,灵敏度、特异度为83.3%、92.8%,阳性/阴性预测正确率为66.7%/96.7%。ROC曲线下面积为0.93。结论初步分析表明,利用呼吸触发SSEPI序列的DWI成像模式能为胰腺癌患者良/恶性LN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也是发展成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和评估,对该病的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肝穿刺活检现仍为肝纤维化诊断及分期的金标准,但此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磁共振成像因其无创性和易重复性在肝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和评估中受到广泛重视,具体方法包括磁共振弹力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灌注成像等。而这些检测方法各有特点,因此对其进行筛选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肾功能不全的早期发现及严重程度的准确区分至关重要,有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及调整治疗方案,从而可能延缓或终止疾病进展.目前血氧水平依赖(BOLD)、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DCE)、动脉自旋标记(ASL)等功能MRI技术已被探索用于评估肾功能,可以从氧合、扩散和灌注等微观方面对肾功能进行无创性评估,为肾脏疾病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对比剂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作用。方法临床拟诊的垂体微腺瘤50例行快速自旋回波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接着行常规增强扫描,分析比较动态增强和常规增强两种方法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增强组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为72%;动态增强组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为94%。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董艳玲  薛富英 《微创医学》2001,20(4):442-443
目的探讨脑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多发性硬化(M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脑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磁共振成像阳性率为78.6%,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80%,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55%,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率77.8%。结论脑诱发电位、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大大提高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确诊率,两者在诊断多发性硬化时相互补充、互不取代,只有正确分析各项检查结果,才能作出合理评价。提出脑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应成为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