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族差异对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ICHE5指导原则是为评价药物在不同种族人群的差异,并帮助将一个地区的临床资料合理外推至新的地区,而药代动力学是评价药物种族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讨种族差异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是一类对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用于防治细菌感染疾病的药物。在其使用过程中 ,一定要坚持选择有效药物 ,应用合理方法 ,防止不良反应 ,避免引起病原菌耐药性的用药原则 ,其中对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并合理应用是治愈疾病的关键。就抗菌治疗而言 ,应关注药物浓度与抗菌效果及毒副作用的关系。抗菌活性的持续时间是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两者内在关系的反应 ,根据抗生素的药物动力学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1)时间依赖性和极短后效应者 ,如 β -内酰胺类 ;(2 )浓度依赖性具有持续后效应者 ,如氨基糖苷类 ;(3)时间依赖性又有持续…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7,(14):2012-2016
目的:了解麦考酚酸(MPA)制剂体内药动学参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从基因多态性、患者机体因素和药物因素等方面对MPA的体内药动学参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吗替麦考酚酯(MMF)和麦考酚钠(EC-MPS)为MPA的2种常用制剂。MMF为器官和组织移植术后抗免疫排斥反应的一线用药,其体内药动学参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受基因多态性、患者机体因素(种族、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时间和并发症等)和药物因素(联合用药、药物剂型和给药剂量)等影响。  相似文献   

4.
1 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的战略地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统称为药物的体内过程 ,其中吸收、分布、排泄过程又称机体对药物的转运 ,代谢过程又称机体对药物的转化。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动态规律的科学 ,药物代谢 (drugmetabolism)探讨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在体内以不同规模发生的生物转化 ,药物动力学 ( pharmacokinetics)的核心是阐明体内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1~ 4 ] 。几乎所有的生物体均对外源性的化学物质 (xeno biotica)具有转运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群体药物动力学原理分析复方冠心Ⅱ不同组成条件对主要组分芍药苷及阿魏酸体内过程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后分别静脉注射芍药苷(PPE)或阿魏酸(FA)提取物水溶液、灌胃给予PPE或FA水溶液及不同组成的水煎液,HPLC法测定血浆中芍药苷和阿魏酸浓度,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法分别对芍药苷和阿魏酸的血药浓度数据进行群体药物动力学解析。结果:芍药苷的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可用吸收相包含一级降解过程的二室口服吸收模型进行表述,参数CL1、V1、CL2、V2、Ka0和Ka1分别为0.509 L/h, 0.104 L,0.113 L/h,0.123 L,0.135/h及0.0135/h;阿魏酸的体内过程可用二室口服吸收模型表述,参数CL1、V1、CL2、V2,、Ka及F分别为0.295 L/h、0.025 L、0.0331 L/h、0.0518 L、0.110/h及0.40。模型化中对个体间差异进行了估计,并以给药组方因素(DF)作为固定效应对参数进行了校正。结论:群体药物动力学方法可以用于分析中药复方冠心Ⅱ中组方变化对其中指标成分的体内吸收和分布产生的影响,较以往的方法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正> 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各环节均受遗传因素影响。特别是在肝药酶(N-乙酰转移酶)催化下,有些药物可与乙酰基结合呈乙酰化而失活.但不同个体因先天遗传基因的差别与种族或环境影响,对同一药物的乙酰化能力和速度不完全相同,可有快型和慢型之分。快型的血药浓度较低而慢型的血药浓度往往偏高,这可直接影响药物疗效及其毒性反应。如50年代已用的肼苯哒嗪,对慢型乙酰化患者的血药浓度较快型患者要高2倍(只需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泊洛沙姆温度敏感原位凝胶,考察地塞米松磷酸钠(DSP)在其中的释放行为以及影响释放的因素。方法:以PluronicF127和F68为材料,DSP为模型药物制备温度敏感原位凝胶并测定胶凝温度。采用无膜溶出法和HPLC法测定DSP的释放行为;考察释放介质的接触面积、体积、pH值及振荡频率对DSP释放的影响。测定凝胶的溶蚀行为及其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胶凝温度随F127浓度增大而升高,释放介质的接触面积、体积、振荡频率对药物的释放速率有显著影响,释放介质的pH对药物释放速率无显著影响。DSP的释放和凝胶的溶蚀遵循零级动力学方程,释放量随溶蚀量增加而增加,二者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DSP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缓释效果良好,凝胶溶蚀速率、凝胶与释放介质的接触面积是控制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 半衰期(T1/2)又叫半寿期,是药代动力学中很重要的、最基本的一个参数。可分为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通常所谓的半衰期是指血浆半衰期,指药物的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它反映出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药物的半衰期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它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现简述如下: 1.半衰期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主要因素有 1.1病理因素:肝功受损时,度冷丁、安定、普萘洛尔、异烟肼、利福平等主要经肝脏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临床药理学注重于指导药物开发和应用在一个“典型”的病人身上,所以在研究数据的时候,我们偏重于“平均值”。到了21世纪,FDA、医药公司、生物工程公司、学术界、医生以及病人团体等逐步认识到,并不是“一个尺寸适合于每个人”。根据每个人的内在因素,比如年龄、性别、种族、身高、体重、器官功能障碍、遗传的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等等,以及环境、饮食、同时使用的药物、是否吸烟和饮酒等外在因素,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和药量的需求是不同的。关键是要建立药物的暴露-效应之间的关系(exposure—response relatjonship)以及研究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对它的影响,才能确定有效及安全地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合成一种同时具有pH和温度敏感性的水凝胶,并研究其载药、释药机理.方法: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基于温度敏感材料N-异丙基丙烯酰胺、pH敏感材料甲基丙烯酸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共聚物,以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测定在不同溶剂中水凝胶的载药能力;并测定了在不同pH环境(pH1,pH4和pH7)、不同温度下(25℃和37℃),双敏感水凝胶的释放性质.结果:实验表明药物在低温、低pH条件下保持收缩状态,药物基本不能从中释放;在高温、高pH状态下药物迅速释放,凝胶微球有较强的温度/pH敏感性质.结论:所得双敏感水凝胶具有显著的pH/温度敏感性质,可应用于药物口服给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细菌感染特点及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DFU患者临床资料、足感染情况及其药敏试验结果。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将细菌感染阳性患者分为MDRO组和非MDRO组。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的特点,并且对DFU患者发生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5例DFU患者培养出119细菌菌株,其中检出MDRO 70株。不同年龄、糖尿病并发症病程、足溃疡时间、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以及反复感染情况的患者发生MDRO感染的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并发症病程(OR=0.894,95%CI:0.822~0.973)、足溃疡时间(OR=0.297,95%CI:0.110~0.803)、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OR=0.366,95%CI:0.142~0.946)以及是否是反复感染(OR=0.375,95%CI:0.147~0.956)是DFU患者发生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该院DFU患者细菌感染严重,并且出现MDRO感染。不同因素对发生多重耐药情况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内炎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及临床用药选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393例诊断为感染性眼内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3例眼内炎中外源性眼内炎占78.1%(307/393)、内源性眼内炎16.8%(66/393),其他5.1%(20/393),249例给予房水/玻璃体标本病原菌培养,培养阳性66例,阳性率26.5%,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杆菌、厌氧菌和真菌分别占51.5%、28.7%、4.6%、4.6%和10.6%,其中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19.7%),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12.1%),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最高,均为100.0%,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4.7%、89.5%。用药选择中全身用药前5位的分别为头孢曲松(34.1%)、左氧氟沙星(27.2%)、头孢呋辛(20.9%)、万古霉素(14.2%)和头孢克洛(10.9%),局部滴眼前3位分别为妥布霉素(77.3%)、左氧氟沙星(18.8%)和加替沙星(10.4%),局部注射前3位分别为妥布霉素(23.7%)、万古霉素(8.6%)和两性霉素B(2.5%),治疗后视力大于0.05占12.5%。结论:感染性眼内炎以外源性为主,其致病菌谱较广,应及早检测致病菌菌种及药物敏感性,对于病原菌不明确的细菌性眼内炎,提倡早期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3.
甲氯芬酯对吡拉西坦的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复方吡拉西坦粉针剂中主要成分吡拉西坦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并考察粉针剂中另一成分甲氯芬酯对吡拉西坦药物动力学的影响及不同剂量吡拉西坦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采用RP- HPLC法分别测定了大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吡拉西坦单方和复方吡拉西坦粉针剂后的血药质量浓度 ,计算其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静脉注射吡拉西坦高、中、低剂量组(15 0、10 0、5 0mg·kg-1)及复方吡拉西坦粉针剂 (10 0mg·kg-1)在大鼠体内过程均符合双隔室模型。静脉注射剂量为 10 0mg·kg-1复方吡拉西坦粉针剂时 ,其主要的药物动力学参数t1/ 2 β、AUC分别是 (16 0 . 4± 2 5 . 8)min、(15 6. 6 6 1± 1785 . 4 )min·mg·L-1,与相同剂量的吡拉西坦单方药药物动力学参数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吡拉西坦甲氯芬酯粉针剂中的另一个成分甲氯芬酯不影响主药吡拉西坦的药物动力学。吡拉西坦的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具有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是临床药物动力学的一个分枝。因为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有很大差异。在标准剂量下,许多因素可引起药物药浓度的差异一,如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不同剂型,机体的功能状态,种族差异,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因此,有些药物需要监测血药浓度及确立适当的治疗方案,以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药物从给药到生效可分为相继发生的药物动力学过程和药效学过程。前者涉及到许多因素,例如:吸收,转运、代谢、排泄等,后者指药物与作用部位的受体、酶等生物大分子间的反应,即所谓药物的内在活性等。药物的疏水参数logP(即药物在脂水两相中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是表征这两个过程的重要参数之一。测定药物的logP 值不仅可以估计其体内的吸收、转运等情况,而且能推测其活性大小(通过QSAR 方程)。本文建立的分光光度法是测定药物logP 的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间尼索地平消旋体在大鼠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及其肠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尼索地平消旋体(0.2、0.5、1.0、2.0μg/ml)在大鼠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并计算白蛋白结合药物的表观最大能力(βp)和药物-蛋白复合物的解离常数(Kdp)。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利用HPLC法同时测定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肠循环液中间尼索地平消旋体及酚红的含量以计算4h药物吸收百分率,并探讨不同药物浓度、pH值和吐温80对肠吸收的影响。结果:0.2、0.5、1.0、2.0μg/ml尼索地平消旋体在大鼠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6.38±3.6)%、(97.13±3.1)%、(97.27±2.8)%、(98.22±3.6)%,βp为4×10-4μmol/g,Kdp为7×10-4μmol/L。间尼索地平消旋体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4h吸收百分率分别为(51.26±1.09)%、(47.85±6.25)%、(43.63±1.986)%、(39.87±5.42)%,不同pH的肠循环液和不同浓度吐温80对其小肠吸收百分率无明显影响(P>0.05),其浓度与其小肠吸收百分率呈线性关系。结论:间尼索地平消旋体与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且呈浓度依赖性;其在全肠段吸收呈一级动力学方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汉族和朝鲜族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氟康唑片的药物动力学。方法健康汉族和朝鲜族受试者各10名,男女各半,口服氟康唑片200 mg,定时采血,用RP-HPLC法测定血药质量浓度,用drug and statistics(DAS 2.0.1)软件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用SPSS软件程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汉族和朝鲜族受试者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ρmax为(4.91±0.67)、(4.70±0.86)mg.L-1;tmax为(1.90±0.90)、(2.55±1.07)h;t1/2为(33.07±5.90)、(31.02±6.02)h;AUC(0-96)为(189.61±32.91)、(183.75±31.83)mg.h.L-1,AUC(0-∞)为(219.21±40.46)、(209.93±46.37)mg.h.L-1。统计结果显示两民族受试者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汉族、朝鲜族两民族的种族差异对氟康唑片的药物动力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预测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治疗敏感性的Nomogram模型。方法 选取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高尿酸血症且规律随诊的患者,根据对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将患者分为敏感组与非敏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规律降尿酸药物治疗敏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校正曲线以及决策曲线分析分别对Nomogram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及临床预测效能的评估。结果 共纳入451例患者,敏感组343例、非敏感组108例。BMI(≥25.53 kg/m2)、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家族史、每日平均体育锻炼时间(≤30 min)以及治疗前血尿酸值(≥670μmol/L)是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敏感性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omogram模型的C-index为0.819(95%CI:0.703~0.921),其实际曲线与理想曲线的几乎趋于一致,并且当风险阈值分别>0.3时,此Nomogram模型可提供显著附加临床净收益。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留观病房与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7月-2012年6月我院急诊留观病房与EICU送检标本细菌培养分离的菌株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高检出率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率调查。结果:急诊留观病房分离菌株430株,EICU分离菌株296株。急诊留观病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最多,EICU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最多。大肠埃希菌在急诊留观病房仅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敏感率>80%),而在EICU其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80%);铜绿假单胞菌在急诊留观病房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80%),而在EICU其仅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敏感率>80%;鲍曼不动杆菌在急诊留观病房和EICU仅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敏感率>80%);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急诊留观病房和EICU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敏感(敏感率为100%)。结论:急诊留观病房与EICU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存在差别,主要病原菌耐药率均较高且呈多药耐药。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糖肽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敏感率较高。急诊医师应参考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血浆凝血酶原(P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是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但试验影响因素颇多,实验结果缺乏准确性。本文就不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 BIOCHEMBC-PLUS(德国TECO公司)。1.2 试剂 与仪器配套的所有试剂均为德国TECO公司提供。0.109mol/L、0.129mol/L枸橼酸钠;0.54mol/L EDTA-K2;0.1mol/L草酸钠。1.3 方法 采血均用一次性塑料针筒,抗凝剂与血之比为1:9,混匀后以2000转/min离心10min,吸取上层血浆备用,每次测定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说明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