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男,6岁。1984年3月9日诊。患儿两天前出现恶寒发热。刻诊:高热(39.8℃)微咳,头昏痛,汗出热不退,口渴喜冷饮,纳呆,大便正常,小便黄,舌红、苔薄白,脉浮数。证属少阳与阳明并病。治以和解少阳与清热生津并举。小柴胡汤与白虎汤合方加减:柴胡10克、黄芩10克、沙参12克、花粉10克、生石膏25克、知母10克、大枣10克、  相似文献   

2.
一、阳明热结案王××,男,19岁。住院号:137689。一诊:高热一周,在39.2~40℃之间,但热不寒,阵发腹痛,泛泛欲恶,心下作痞,按之濡软,大便闭结,小溲黄赤,脉浮数,舌红苔薄黄。血象:白细胞总数偏低,中性不高,无嗜酸性颗粒细胞。西医诊断:伤寒病,产硷杆菌感染。中医辨证属阳明痞热。亟投大黄黄连泻心汤以泻热泄痞:川连3克,条芩9克,大黄9克,元明粉3克(冲),2剂。二诊:大便通下,高热即退,腹痛不作,痞结已  相似文献   

3.
<正> 一、蚕豆黄陈某,男,4岁,1965年5月14日10时就诊。其母代诉:患儿昨日下午在外食蚕豆约5~7粒,晚间即呕吐致腹痛,今早腹痛减轻,时作干呕,全身发黄,小便如浓茶样,特来急诊。诊见急性贫血面容,巩膜及全身均黄染,神疲,心烦不安,脉细数,舌红少津,壮热(41℃)无汗。诊为蚕豆黄,治予清营汤加减:犀角4.5克,生地15克,丹参9克,银花12克,连翘9克,麦冬9克,甘草4.5  相似文献   

4.
徐×,男,3岁。1989年7月20日诊。患儿高热两天,用柴胡针及抗菌素治疗,昨夜体温仍高达39.8℃,少量汗出,鼻塞流浊涕,身热烦闹,口渴欲饮,食少,大便干,小便短黄,唇舌红,苔黄,脉滑数。查:扁桃Ⅱ°肿大,白细胞18×10~9/L,中性0.72。  相似文献   

5.
冬温辨惑     
沈××,男,37岁,干部。1982年11月25日(霜降后)来诊。患者内痣环切术后10天突发高热(39.2℃),经用红、氯霉素、病毒灵等治疗4日,热势更甚。诊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口渴喜冷饮、不欲饮食、口苦、大便二日未行、尿少色黄、精神倦怠,脉浮数无力,苔薄黄质红。先拟加味银翘散:荆芥、防风、二花、竹叶、枳壳、知母各12克,连翘15克,石膏30克,六一散20克,牛蒡子、豆豉、桔梗、乌药各10克,生姜3片。二剂热退病大减,仅微见腹胀、头昏、咳嗽、咽喉不利。再拟沙参麦冬饮合竹叶石膏汤化裁调理而痊愈。按:高热病发自霜降后,中医常谓之冬温。临床上只要适  相似文献   

6.
癃闭治验     
詹××,女,12岁。82年8月14日诊。因患急性肾炎住院治疗两月余。近两日小便突然癃少,蛋白(卅),白细胞(卅),红细胞(卌),颗粒管型(+)。西医诊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诊见:小便癃少,日约200毫升,色鲜红无刺痛,口干面浮,心烦欲(?),脉细弱无力。证属气阴耗伤,热聚膀胱,脉络受损之癃闭尿血病。急投滋阴凉血,行气通癃重剂:鲜墨早莲200克,生地、玉竹各30克,黄芪15克,篇蓄、淡竹叶各10克,甘草5克,水煎频服,一日1剂。三剂后诸症大减,排尿通畅,色清,日夜尿1500~1800毫升,尿检蛋白(+),  相似文献   

7.
验案二则     
<正> 一、术后高热不退黄某,男,53岁。1977年6月29日就诊。时值长夏,阑尾手术后高热(41℃)已三天,经检查非伤口感染,经冰敷及注射青霉素、链霉素高热仍不退而邀余会诊。诊见患者无汗烦渴,头痛如裹,神识欠清,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此暑温弥漫,清阳不展,腠理营卫受阻之故,法当解表祛暑,芳香化湿。处方:香薷6克,藿香9克,佩兰9克,净连翘9克,大青叶15克,金银花15克,生石膏60克,肥知母9克,生薏苡仁18克,紫丹参15克,板蓝根30克,鲜芦根30克,  相似文献   

8.
朱某,男,25岁,农民。1981年元月7日因术后高热15天,请余会诊。患者因发热14天于1980年12月5日入我院内科,诊为“伤寒”,用氯霉素治疗9天后热渐退至正常。12月18日,患者因饮食不慎并发肠穿孔,立即转外科手术,术后体温37~37.5℃。从第5日始发高热,T39~40℃。体查:高热、心率稍快、少腹痛,多次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5.0×10~9/L~8.5×10~9/L,N 0.65~0.78比值,尿与大便常规、血培养、胸片等均未发现异常。曾先用氯霉素10天,后用红霉素加庆大霉素(配合少量多次输血浆)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 一[血精]孙××,男,26岁。患者新婚,房事频繁,晨起入厕,大便用力,见有血精溢出。并感尿道灼痛,阴囊热痒,腰脊酸楚,五心烦热,全身乏力,随即来诊。余首遇此证,恐为不确,未作处理,嘱其房事时观察准确后再议。两日后,患者来告,血精无疑,并又增小便余沥之症。刻诊,脉细而数,舌红苔少。证属肾阴亏,虚火旺,热扰精室。先予滋肾丸加味:知母9克,黄柏9克,肉桂1克,生地12克,早莲草9克,金樱子9克,甘草6克。清热泻火,固精止血,以治其标。药进5剂,精液正常,诸症亦减。再予左归丸加味:生地12克,山  相似文献   

10.
常××,女,68岁,五台县人。1987年4月9日初诊。自诉两天前因感冒引起喘息。诊见喘息汗出,上腹硬满,不能平卧。伴纳差,无力,心悸,尿少。舌淡胖,苔微黄,略带水滑,脉象濡滑稍弱。观其症,似合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之意。遂处方:麻黄6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石膏24克,半夏9克,陈皮10克,姜枣为引,二剂,水煎服。二诊:患者自述服药一剂后微觉心烦,头晕眼花,认为是药力作怪。但服第二付之一煎后,大汗淋漓,喘  相似文献   

11.
重症白喉     
胡某,女,5岁。1975年11月5日初诊。患儿受凉后突发高热,咽痛,声嘶,呼吸急促,入某医院急诊为白喉,固无白喉抗毒索,予消炎抗茵等治疗2天,病情有增无减,日趋危笃,急求中医诊治,而求治于余。刻诊:高热(39.8℃),两眼红赤,咽痛难忍,声音嘶哑,咳嗽如吠,呼吸急促,极度烦躁,口臭而喝。饮不能咽,小便黄赤,量少,大便3日未解。查: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舌红绛少津,舌苔黄燥,中心焦黑,脉数,咽喉白膜满布,不易剥脱,脱后基底部色紅出血,征系外感疫疠之邪,蕴结肺胃,上蒸咽喉而致。诊为白喉(阳热型)。治宜清热解毒,佐以利咽。方投生地100克玄参100克黄连7克黄芩15克生栀仁15克大黄15  相似文献   

12.
高热、低热     
(一)高热高××,男,2岁4个月。初诊:一九七七年九月十三日。高热三天39.7℃(肛),咳嗽,西医诊断为肺炎,用过四环素、青霉素、卡那霉素及中药,热不退,汗少,纳尚可,便溏,日行三次,脉数,舌红。诊为风温挟湿,失于汗解,急予透表,勿使内陷传变。方用柴胡3克,淡豆豉4.5克,荆芥3克,前胡4.5克,桔梗1.5克,杏仁6克,炒黄芩6克,生甘草3克,白蔻仁1.5克(冲),苏子叶各3  相似文献   

13.
(一)热入血室龙某,女,25岁。住本乡同功桥村。1988年3月诊。分娩后3日,感受风寒,发热昏迷,汗出腹痛,经服中西药治疗6天诸证不减,延余诊视,高热汗出,时有恶风,神昏谵语,两目常直视,时作昏睡,躁扰不宁,烦渴喜饮冷,气粗声洪,胸腹热甚,少腹拒按而痛,小便赤、大便秘,饮食不进,口苦而间有呕逆,恶露量少有黑块,体温波动在39~41.5℃,舌尖红干、苔薄白少津,脉弦大有力,吾以产后血脉空虚,风寒外袭,热入血室,淤血阻滞,邪热上扰神明为治。拟和解清热行淤为法。投柴胡白虎合桃仁承气汤加减:柴胡15克 參须10克炙草6克石膏30克大黄15克(酒炒) 条芩15克(炒) 法夏10克 知  相似文献   

14.
笔者用大青龙汤治疗上感高热,取效迅速,兹简介如下: 病例:王××,男,35岁。1984年7月5日诊。炎夏外出遇雨,周身尽湿,归家后即感恶寒发热交作。诊时患者恶寒凛凛,虽炎夏亦穿衣三件。且觉头身酸楚,声嘶,目红,无汗,身热灼手。体温39.8℃,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查血:白细胞16200,中性87%。此内有伏火,为外寒所郁,表里俱实。宜大青龙汤外散表寒,内清里热。处方: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0克、生石膏45克(先煎)、炙甘草6克、生姜3片、红枣五枚。服药一剂,寒热即除。诸证悉瘥。查血象:白细胞总  相似文献   

15.
例一崔××,女,27岁,1983年8月19日诊初。产后四肢关节疼痛,服中药和注射西药均无效。现已两月,又患咳嗽气喘,服土霉素和止咳糖浆亦无效。脉细数,此血虚有热,拟方如下:生地15克,当归15克,百合15克,冬花15克,全萎15克,桑枝15克,忍冬藤15克,生白芍9克,川芎9克,百部9克,丹皮9克,秦艽9克,甘草6克(水煎服) 按此方服3付,症状减轻,9付全愈。例二田××,女,30岁,1983年8月22日初诊。产后两月,恶露未净,有时颇多,此血虚所致,拟方如下:当归身24克,川芎  相似文献   

16.
溲频治验     
李××,男,27岁,1980年10月初来诊。患溲频多尿已十多年,经查诊为尿崩症,服药后时好时犯,近日加重。诊见:体瘦面憔,神疲乏力,头晕耳鸣,腰腿畏寒,口干多饮,一昼夜溲20余次、尿清长,舌淡少津,脉沉迟、两尺细弱。证属肾阳虚,蒸化无权而溲频。治以温补肾阳,固脬化气法。方用缩泉丸加味:益智仁9克乌药9克破故纸9克茴香6克菟丝子6克桑螵蛸6克黄芪6克山药15克肉桂3克,水煎,饭前服,日三次。越4日,前症减轻,每昼夜溲10次,守原方加葛根6克、党参9克以补脾升胃阳。经旬,告已病愈。两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相似文献   

17.
一、咽痛(慢性咽炎):王某某,女,49岁,1984年6月10日初诊。自诉咽干痛反复发作九年余,冬春较夏秋季节轻,平时口干欲饮而不多,痰少粘稠而色白;常觉咽喉不利,伴干咳,朝轻暮重。曾经五官科诊为慢性咽炎。诊见:咽部微肿,较干燥,淋巴滤泡增生,舌尖红,苔少,脉沉细。试以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12克,山萸肉6克,淮山药15克。泽泻10克,丹皮9克,茯苓10克,麦冬10克。日一剂。六月十八日二诊:服上方五剂后,咽干痛  相似文献   

18.
章××,男,20岁。1984年9月24日诊。患者患“急性风湿热”已两月,经抗感染、抗风湿治疗好转后仍经常发热,脉弦细,苔薄白少津。检查:白细胞12600,中性80%,血沉84。证属邪入少阳,阴血不足,治宜和解少阳,滋阴养血。处方:柴胡18克、桂枝9克、干姜6克、花粉9克、生牡蛎9克、黄芩9克、大黄9克、白芍12克、甘草6克。服药2剂,发热消失。继服3剂,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发热证治     
【高热】夏××,女,25岁。1989年3月9日诊。患者于6天前突发高热(40.3℃),伴头痛头晕,恶寒泛恶,四肢冰冷,经某院用西药消炎、退热治疗三天未效,又在某院经中西药治疗,热度一时下降,停药后又复上升,而来我院就治。症见憎寒壮热,热后寒颤,日  相似文献   

20.
川崎氏病,又叫皮肤粘稠淋巴综合征,主要在小儿当中发生。此病临床很少见。笔者用中医的方法治疗了一例,疗效尚可,现报导如下: 曾××,女,2岁多。1983年3月10日诊。两天前始发热、微恶风寒、无汗,继则双眼睑及白睛红赤,口渴。诊见:发热、神差,双目红赤,口渴喜饮,口唇鲜红,口腔粘膜红赤,扁桃体Ⅱ°肿大,充血,四肢、躯干部皮肤泛红隐隐,舌质鲜红,苔薄白,脉浮数。怀疑为猩红热早期。按温热病在卫气分论治,拟以辛凉宣解、透邪清气;方用银翘散加减。银花9克,连翘9克,淡竹叶6克,薄荷6克,牛蒡子9克,桔梗6克,甘草3克,射干9克,马勃9克,苇茎15克。两日后,周身红疹出现,高热,口唇红肿,足手肿痛,颔下淋巴结肿大,双目及口腔粘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