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建立2-氯-4-硝基苯-β-D-半乳糖-麦芽二糖苷(GalG2-CNP)作底物测定淀粉酶的方法。方法 用连续监测法对pH值,Km值及最适底物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实验研究,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用双试剂连续监测法;试剂Ⅰ:含KSCN 200mmol/L,CaCl26.7mmol/L,NaCl400mmol/L;试剂Ⅱ:含GalG2-CNP20mmol/L;均用pH6.0 50mmol/L MES缓冲液。线性范围达1200U/L批内CV=2.77%,批间CV=3.56%,与参考方法(BPS-G7)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2.
脐血中GM—CSF、IL—2、IL—6和sICAM—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脐血中GM-CSF、IL-2、IL-6和sICAM-1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脐血和健康妇女血中GM-CSF、IL-2、IL-6和sICAM-1含量。结果 脐血GM-CSF、IL-2和IL-6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妇女(P<0.01),sICAM-1低于健康妇女(P<0.01)。结论 脐血中有丰富的造血细胞因子且未受病原体侵袭,临床应用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抗—D,抗—C,抗—E致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5.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艳玲  薛富英 《临床荟萃》2001,16(9):429-430
皮质 -纹状体 -脊髓变性 ,即克 -雅病 (Creutzfeldt- Jakob dis-ease,CJD) ,又称亚急性海绵状脑病 (subacut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SSE) ,是一种由朊病毒 (prion)感染引起的 ,以大脑皮层、基底节、小脑和脊髓神经细胞变性脱失和胶质细胞海绵状增生为主的朊病毒病[1 ,1 8] 。 192 0年 Creutzfeldt首次报道 1例该病 ,此后国内外有数百例报道。近来报道的 10例可能与牛海绵样脑病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俗称“疯牛病”) ,有关的变异型 CJD在整个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恐慌 [2 ] ,亦使之成为研究热点。1 病…  相似文献   

6.
炎症和感染往往导致机体生长功能的下降,由此推测,机体免疫系统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从Besodovsky首先提出“免疫-神经-内分泌调节网络学说”,指出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完整的功能性调节环路,而后者主要是通过神经肽、激素和免疫分子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构成。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表明,免疫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转化生长因子(TGF)及粒巨系集落刺激因子(GM-SF)等不仅在局部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挥自分泌/旁分泌调控…  相似文献   

7.
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4,IL—6和IL—10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Th亚群功能失稀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用ELISA方法测定20例哮喘患儿和15例同龄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L-4、IL-6和IL-10含量。结果表明,哮喘三种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9.
为了解B7共刺激对细胞因子,特别是对IL-2mRNA及转录因子NF-кB和AP-1的影响,探讨B7介导的IL-2调节的分子机制,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体系中分别或联合加入抗B7-1,抗B7-2单克隆抗体和CTLA-4Ig以阻断B7/CD28信号传导,通过竞争性PCR定量检测其对IL-2和IL-4mRNA的影响,并初步测定IFN-γmRNA的改变,同时用转染MHCⅡ类分子及联合转染等量B7-1或B7-2的NIH3T3转基因细胞tDR7,tDR7/B7-1和tDR7/B7-2刺激CD28^ T细胞,通过DNA-蛋白结合实验观察B7对(IL-2转录因子NF-кB和AP-1的影响。结果表明:抗B7-2单抗和CTLA-4Ig可明显抑制B7介导的I轼和IL-4mRNA合成,而抗B7-1单抗仅有轻度抑制作用,2种或3种抗体联合应用时抑制作用相加,MLR1-6小时,单独tDR7即可诱导NF-кB的表达,联合转染B7早期对其结合活力无明显影响,6小时后tDR7诱导作用减弱,B7却可显延长tDR7的诱导作用至72小时,tDR7早期同样可诱导AP-1的表达,联合转染B7分子在24小时内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反应后期可延长tDR7早期同样可诱导AP-1的表达,联合转染B7分子在24小时内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反应后期可延长tDR7对AP-1的上调作用,B7-1与B7-2间作用未见明显不同,结论:B7通过减少IL-2mRNA降解和影响基因转录而上调IL-2分泌,并可同时影响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在转录水平B7-1与B7-2作用未见明显不同,提示两的功能差异可能与细胞表达和时间动力学不同有关,详细了解B7介导的T细胞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有助于设计更好的临床方案预防移植排斥和GVHD。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分子克隆技术、随机引物法用非放射性Digoxigenin标记制备PBR322-HBV-DNA全基因探针、单纯HBV-DNA全基因探针及经BgLⅡ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片段HBV-DNA探针。通过检130份血清HBV-DNA,比较三种探针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12.
对Ⅰ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的患施行胰-十二指肠-肾同期联合移植术,能治愈糖尿病及纠正尿毒症,且改善患生活质量,作就手术前后的护理做了总结。护理内容包括术前供体选择、受体选择、心理护理及术后观察要点、并发症的观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并作了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3.
N—乙酰—5—甲氧色胺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为了寻找新型镇痛药物,对N-乙酰-5-甲氧色胺(Mel)的镇痛作用及其与哌替啶(Pt)的协同作用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及冰乙酸致小鼠扭体为疼痛模型,观察Mel对痛阈的影响。结果 Mel 30,60,120mg/kg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小鼠痛阈,且于给药后1h达高峰,持续至2h仍有效。此外,无镇痛效应的Mel(10mg/kg)与哌替啶(10mg/kg)合用,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结论 Mel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增大剂量完全能达到哌替啶的镇痛效应,且与哌替啶有明显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尿中蛋白成分的分析,评价糖耐量减低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免疫比浊法测尿微量白蛋白,OLYM-P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终点法测N-乙酰-β-D-葡萄糖苷酸,放射免疫分析法测β2-微球蛋白和转铁蛋白。结果:糖耐量减低患、糖尿病患的尿中蛋白成分与正常人比较,糖尿病患多种蛋白成分均有升高。糖耐量减低患白蛋白、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轻微升高,β2-微球蛋白和转铁蛋白升高明显。通过对各种蛋白成分的比较,转铁蛋白和β2-微球蛋白能更灵敏反映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糖耐量减低患单纯的肾小球性和肾小管性蛋白尿的发生率都比 糖尿病组高,但混合性蛋白尿的发生率却低于糖尿病患。说明糖耐量减低并出现混合性蛋白尿的病人很容易发展成糖尿病性肾病。结论:糖耐量减低患尿中已经有蛋白成分增加,对糖耐量减低及肾损伤的关系应多加注意,尤其是多种蛋白成分的综合分析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伏格特—小柳—原田氏综合征 (Vogt -Koyanagi-HaradaSyndrome简称VKHS) ,是临床上很少见的一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特殊型色素膜炎 ,亦称葡萄膜大脑炎 ,我国自 1 936年有报告以来仅有 2 0 0余例报道。我科于 1 998年 1 1月 1 6日收治 1例较特殊的VKHS患者 ,现报告如下。yh患者张某 ,男性 ,2 0岁 ,病案号 67364,因双眼红、痛、视物模糊伴头痛 1周于 1 998年 1 1月 1 6日入院。入院前曾在本地某中心医院诊断为视网膜病变 ,曾给予血管扩张剂治疗 1周 ,未见好转 ,病情加重转来我院。入院查 :体温 36 5℃ …  相似文献   

16.
17.
18.
非放射性标记探针的应用,对于推广基因分析技术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一种新颖,简单,快速,灵敏的非放射性遗传变异分析技术-Digoxigenin-11-dUTP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表明此标记方法可以满足基因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t-PA、PAI-1、TM及GMP-140的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较正常对照组t-PA水平明显降低,PAI-1、TM及GMP-140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的变化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