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业名词     
免疫耐受(immunologic tolerance):免疫耐受是指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的无应答状态(a state of specific unresponsiveness)。免疫耐受是指对抗原特异性应答的T细胞与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不能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及特异性抗体称为免疫耐受。这不同于免疫缺陷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后造成的免疫抑制状态。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称为耐受原。如自身组织抗原,引起天然免疫耐受;非自身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和异种组织抗原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免疫原,也可以是耐受。早在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就发现,在胚  相似文献   

2.
经口诱导的免疫耐受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口诱导的免疫耐受与类风湿关节炎吴东海免疫耐受是一种特异性的免疫无反应状态,按其形成的特点可分为天然与获得性两种。天然耐受指免疫系统在成熟过程中接触了抗原物质,因而当其成熟后就不能识别和排斥这些抗原;获得性免疫耐受则是通过人工给予外源抗原诱导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口服耐受(oral tolerance,OT)是指口服蛋白质抗原后,诱导机体对该抗原产生的特异性无免疫应答或低免疫应答状态。1911年Wells首先描述口服耐受现象,发现豚鼠口服鸡卵蛋白后,对这种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有抵抗性。随后不断有学者进行类似的研究与探讨,并进一步开展了口服自身抗原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如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  相似文献   

4.
<正>本专题中,来自FDA的Rosenberg教授首先明确了免疫治疗肿瘤或自身免疫疾病过程中的免疫概念,尤其是免疫耐受如何被打破,在肝脏中占主导地位的免疫反应就是免疫耐受。耐受在自然界中常见,一些研究也表明耐受存在肝脏特异性。来自多伦多大学的Uetrecht同样肯定大多数特异质性药物性肝损伤(IDILI)由免疫介导。在特殊环境下,肝脏的免疫应答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参与,次级淋巴组织,如淋巴结和脾脏在抗原提呈细胞和T细胞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不能在体外复制。因此,需要非常严谨的动物模型设计以模拟人类特异质性DILI的机制研究。复制一个特异质性DILI动物模型仍然存在巨大挑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特定类型的  相似文献   

5.
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到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此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干预和调控从而诱导免疫耐受 ,是近年来移植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肽段诱导免疫耐受供者MHC分子是引起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供者抗原被受者抗原呈递细胞 (APC)加工处理成多肽后被T细胞识别 ,使T细胞活化、增生和分化 ,介导供者特异性排斥反应。动物和临床研究已证实 ,受者APC所呈递的供者MH…  相似文献   

6.
自身免疫的新概念 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两种:①特异的自身抗原表达引起特异性器官和组织的损伤;②细胞核或细胞浆等非特异的自身抗原表达引起多脏器或组织的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兼有上述两种表现,但其分子发病机制及引发持续的原因尚不明了。 一、免疫耐受的缺失与自身免疫的产生 免疫耐受是指免疫系统接触抗原后产生特异  相似文献   

7.
<正>引言基于抗原的治疗策略(ABTs)是通过诱导调节性T细胞应答(主动耐受)或降低/消除病理性T细胞效应(被动耐受),以达到预防或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目的。理论上,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促进免疫耐受且对免疫系统功能影响有较小影响。临床上应用ABTs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尚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8.
肝脏移植耐受及其抗原递呈细胞相关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免疫排斥反应是移植器官组织最终能否成活的最大障碍.解决此问题最理想的方法是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肝脏除了有代谢消化功能外,还能够处理外来抗原并诱导机体对其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反应,尤其是在移植耐受中表现出了独特作用.目前相关机制研究发现,除了特殊的微环境外,肝脏还拥有大量的驻留和非驻留型抗原提呈细胞参与内部免疫反应.肝脏抗原递呈细胞在移植耐受诱导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胸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在中枢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型糖尿病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胰岛β细胞受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破坏,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现有研究表明,胸腺内低水平表达各种器官特异性外周抗原,是其中枢免疫耐受的基础。研究显示人类和鼠胰岛素基因都可在胸腺内表达,胸腺内胰岛素表达水平低的个体可能缺乏胰岛素中枢免疫耐受,而成为糖尿病易感个体。另外调节胸腺器官特异性抗原表达的自体免疫调节子(AIRE)基因,可上调抗原的表达,该基因功能缺陷也会导致胸腺胰岛素中枢免疫耐受缺失。在胸腺表达的作用于T细胞的酶、蛋白或某些病毒可直接导致胸腺细胞功能障碍。上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导致中枢自身免疫耐受缺乏,胰岛β细胞遭受破坏并最终导致1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变态反应(过敏症)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产生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一种特异性免疫应答.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 dioxygenase,IDO)既是细胞内催化色氨酸分子沿犬尿酸途径进行分解代谢的限速酶,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耐受机制缺陷在变应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抗原递呈细胞(APC)如树突状细胞(DC)表达的IDO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因此,通过增加DC表达IDO而诱导免疫耐受,有望成为治疗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 DC )是高特异性的抗原递呈细胞,它收集各种输入信号,介导免疫反应;双向调节抗原负载T细胞免疫反应或诱导免疫耐受,同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移植耐受研究中起重要作用。现结合文献就DC致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组织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MS)、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都是由于周围淋巴器官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消失,导致自身反应性的效应细胞过度扩增,引起组织特异性炎症所致。虽然辅助性T细胞(Th)广泛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但抗原呈递细胞(APC)才是自身免疫反应起始和恶化的最关键因素。APC在外周免疫中发挥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感染免疫耐受及其对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耐受是一种特异性的免疫无反应状态,由事先接触特异性抗原诱导而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抑制及免疫应答基因缺失引起的免疫无反应性,不屑免疫耐受之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HBV的各种抗原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耐受,表现为抗-HBs阴性,抗-HBe阴性,抗-HBc阳性或阴性。免疫耐受是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4.
1型糖尿病是一种T淋巴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胰岛β细胞的选择性破坏.树突状细胞(DCs)作为体内最重要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在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Cs具有功能上的可塑性,不同类型DCs、不同成熟状态的DCs以及DCs所处微环境的不同,都将诱导其产生不同的功能状态.通过调节DCs的不同功能状态促进中枢或外周免疫耐受、扩展胰岛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eg cell)、以及介导辅助性T(Th)细胞发生Th1/Tk2细胞的免疫偏离,可诱导免疫耐受,预防1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大鼠肝移植自发免疫耐受模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应答”的现象,免疫耐受具有免疫特异性,可以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一些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目前,临床肝移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移植排斥反应,能在移植后患者身上实现针对移植器官的免疫耐受是临床工作者最大的愿望。肝移植排斥反应是受者和供者间抗原不一致所导致的,在这一应答反应中,T淋巴细胞是核心因素,因此,研究T淋巴细胞在免疫耐受发生中的变化将有助于揭示这种特殊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在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泉  施光峰 《肝脏》2002,7(4):272-274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高发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 3千万 ,造成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是HBV感染所形成的免疫功能不全、体内高滴度病毒含量及对受染细胞的耐受状态 ,因此打破HBV感染后的耐受状态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1] 。抗原提呈细胞 (AP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首要环节 ,能否进行有效的抗原提呈直接关系到免疫激活或免疫耐受的诱导。而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是功能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特殊地位[2 ] 。目前 ,DC应用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已有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认为是环境因素作用于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导致天然免疫耐受被打破,发生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通过自身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或)自身抗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造成相应的靶组织损伤、靶细胞凋亡和坏死.  相似文献   

18.
目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认为是环境因素作用于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导致天然免疫耐受被打破,发生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通过自身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或)自身抗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造成相应的靶组织损伤、靶细胞凋亡和坏死.  相似文献   

19.
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是一组病因不明、伴有明显自身免疫现象 ,以炎症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慢性肝脏疾病。AIH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针对肝组织特异性抗原的自我反应性T细胞及自身抗体均可导致肝细胞损伤。AIH是多种免疫异常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触发免疫耐受缺失的因素、自身抗原、遗传易感性和免疫调节网络紊乱等方面。下面就国外有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免疫耐受目前有关机体对自身抗原免疫耐受丧失的机制尚未阐明 ,相关的假设、理论较多 ,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分子模拟 ,即病原体感染机体…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DC)是最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在触发和调节免疫反应、产生免疫应答方面起重要作用。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为DC后,主要分布于外周非淋巴组织,进一步分化成具有诱发免疫应答或免疫耐受的DC。DC摄取并提呈肿瘤相关抗原(TAA)给初始T细胞,T细胞活化后通过识别TAA产生特异性主动免疫,杀伤肿瘤细胞。大肠癌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可以利用其特异性表面抗原作为TAA,诱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细胞毒反应,产生杀瘤细胞作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证明以DC为基础的主动性免疫治疗在大肠癌手术后微小残存病和控制肿瘤生长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