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病生物力学发病机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60,自引:1,他引:60  
通过后入路手术,用电阻应变片对低头位成年家免的C_(3-6)。颈椎的应变进行了在体测量,分析了低头坐姿家免不同时期的X线改变及其与应变的关系。作者认为,颈椎能否产生骨质增生与该颈椎所受应力改变的机率、应力改变的幅度及应力的作用时间有关。在诱导骨质增生中,拉应力比压应力更重要。建议人们每次低头工作时间少于某一极限或虽大于该极限但累积作用时间不长,有利于预防颈椎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腰椎不同部位对稳定性所起作用及3种不同术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5具成尸脊柱(L1-S1),模拟3种不同术式,在5个部位,以6种状态,进行测试。结果:椎间盘是一个椎节的主要负重结构。全椎板切除术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最为显著。结论:全椎板切除术极大破坏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纠正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讨论颈椎病主要结构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 ,及其安全可靠、规范的疗法。方法 :采用颈椎棘突间、横突结节复合液局部阻滞 ,小针刀松解 ,推拿手法纠正椎体钩椎关节、棘突、小关节等处位移 ,调整其生物力学动态平衡治疗颈椎病 43 92例。结果 :治愈 3 0 2 0例 ,占 68 8% ;好转 12 2 8例 ,占 2 7 9% ;无效 14 4例 ,占 3 3 % ;治愈率 :68 8% ,总有效率 :96 7%。结论 :纠正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治疗颈椎病是安全、可靠、系统、疗效满意的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颈椎病的发病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目前,对颈椎病的研究多局限于椎体、椎间盘、韧带及小关节等.颈椎周围肌肉组织的病变对颈椎病的发病及进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刀治疗也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理论基础与基本解剖学情况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应用CT研究解剖学与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经筋在颈椎病发病中的生物力学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颈部经筋是颈椎稳定的基础。颈部经筋的损伤导致颈部肌肉力学性能降低,从而破坏颈椎外源性的稳定,并影响颈椎关节的正常位置,进一步加重颈椎的椎间盘及骨关节的退变,影响颈椎的内源性稳定。在颈椎病的治疗中,不仅要重视患者“骨”的治疗,还要重视“筋”的治疗,树立“筋骨整体观”的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X线表现与其解剖应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黎昕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3):152-152,154
目的分析颈椎病的X线表现,以探讨其与解剖及生物力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头、颈、肩不适患者颈椎正侧位及双斜位片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椎体边缘骨质增生90例.占90%;钩突增生60例.占60%;椎间隙变窄85例,占85%;椎间孔狭窄60例.占60%;生理弧度变直76例.占76%;项韧带钙化27例,占27%。结论依据颈椎正、侧、双斜位X线平片并结合临床能明确诊断颈椎病.而其解剖及生物力学的改变与颈椎病X线表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不同睡姿对颈椎病患者症状影响的生物力学进行分析。方法:观察临床颈椎病人习惯睡姿,结合临床资料及生物力学分析不同睡姿与颈椎病患者症状的影响。结果:习惯去枕平卧位的患者功能障碍症状较明显,习惯高枕平卧位组病人的根性疼痛及麻木症状较明显,其中部分出现肌力下降;高枕侧卧位组病人起床后头晕症状明显。结论:去枕平卧位睡姿会加重脊髓受压情况,导致功能障碍加重;高枕平卧位会加重神经根的压迫症状导致麻木疼痛加重;高枕侧卧位会加重椎动脉的供血不足情况导致头晕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生理曲度的生物力学变化所致颈椎不稳与交感型颈椎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对3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和30例随机抽样正常健康者颈椎的X线表现做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不稳者为23例(76.6%),颈椎间盘退变7例(23.4%);不稳定节段为1个者6例,2个者13例,3个者4例。颈椎不稳主要发生在C3-C4、C4-C5、C5-C6,偶见于C6-C7,且多为中度以上。对照组颈椎生理曲度不稳者为7例(23.4%),且多为轻度;颈椎间盘退变占21例(70%)。结论颈椎生理曲度的生物力学变化所致的颈椎失稳是交感型颈椎病的重要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试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颈椎病发病及其牵引治疗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颈椎脊柱的解剖及其运动学、动力学的特点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阐述了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及其牵引治疗机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颈交感干及颈神经后支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与颈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为临床诊治椎间孔外颈神经压迫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28具(56侧)成人尸体标本,观察颈交感干及颈神经后支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测量前斜角肌腱性交叉起点和颈长肌、头长肌腱性束带外缘与颈交感神经千的距离.结果 C1颈神经后支走行于寰椎与枕骨之间,C2颈神经后支内侧支(枕大神经)穿上项线处骨纤维孔分布于颅项,C3-8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分出后,分别经骨纤维孔进入骨纤维管,然后穿颈后肌群的腱性交叉纤维,分布于颈椎关节突关节、项部肌肉及枕部皮肤.颈下(星状)神经节下端紧贴第一肋椎关节.前斜角肌腱性交叉起点和颈长肌、头长肌腱性束带均为腱性结合.结论 颈神经后支穿行的骨纤维孔、骨纤维管及项部肌群的腱性交叉纤维是造成椎间孔外颈神经后支压迫的解剖学基础;颈上交感神经节周围肿大的淋巴结、颈下(星状)神经节下端增生的第一肋椎关节、前斜角肌腱性交又起点和颈长肌、头长肌腱性束带是造成颈交感干在椎间孔外压迫的解剖学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生物力学原理在颈椎牵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生物力学原理设计了新的牵引方法治疗颈椎病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各类型颈椎病病人 76例 ,男 45例 ,女 31例 ,其中脊髓型 3例 ,单纯神经根型 2 3例 ,椎动脉型 2 1例 ,混合型 2 9例 ,按应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一般牵引组 (下称一组 )和新法牵引组 (下称二组 )。1 2 牵引方法1 2 1 前臂旋牵法 病人平卧 (不垫枕 ) ,术者坐其左侧 ,将右前臂呈外旋角度伸颈下 ,左手按于患者额部用轻力下压同时将贴紧于患者颈后的右前臂做内旋滚动动作 ,这时患颈在右前臂的衬垫下仍保持本身正常生理曲度并在右前…  相似文献   

14.
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静 《医学综述》2007,13(13):1016-1017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椎间结构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周围组织,使患者出现相应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在临床,颈椎牵引一直被认为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收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根据颈椎的解剖及运动学特点,将颈椎牵引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原则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细胞骨架是由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等组成的纤维状聚合物和各种调控蛋白交错连接的网络结构,分别与细胞膜上的特殊结构(如黏附斑、细胞间连接等)相互联系,并与细胞核的支架系统相互作用.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细胞发生不同的形变,继而引起不同的细胞骨架组分的重装,表现出不同的细胞反应,在真核细胞内对维持细胞形态、细胞内运输、变形运动、细胞分化及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骨架参与的各种生理活动常与其动态变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6.
椎动脉椎前部的解剖学及其起源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解剖学和颈椎病手术治疗提供资料和参考。方法在114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椎动脉椎前部的起源、形态、行程和起始部外径。结果正常起源型:左侧89.47%、右侧100%起于锁骨下动脉。异常起源型均出现于左侧,占5.29%(12/227例),其中主要起于主动脉弓(83.34%):起点在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之间者占75%;起点在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后方者占8.33%;起点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外动脉者分别占8.33%,后者与枕动脉共干,而且起源和行程独特。左侧椎动脉外径41±0.09mm,右侧39±0.1mm。结论由于胚胎发育的关系,椎动脉起源异常主要发生在左侧,而且以起于主动脉弓为主。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各种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4年12月采用颈前路钉板系统治疗各种颈椎伤患者89例,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优良率97.7%,随访0.5~3年,切口均Ⅰ期愈合,无1例症状加重,未发生定位错误,内固定牢靠,未发生螺钉松动等并发症。本组3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2周后恢复,术前Frankel评分平均2.6级,术后3个月平均3.6级,平均提高1,0级。结论: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颈椎病好的方法。它能提供即刻的颈椎稳定,牢固固定植骨块,促进融合,达到长期的颈椎稳定,患者可早期康复训练,尽快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neal visualization scheimpflug technology,Corvis ST) 是一种联合Scheimpflug 高速摄像和气冲印压技术测量角膜生物力学的新设备。该设备能够实时动态记录角膜受压形变的整个过程,记录形变过程参数分析角膜生物力学特性。本文就Corvis ST 测量原理、操作方法、测量参数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贺祖斌  陆晓生 《右江医学》2020,(10):721-726
生物力学在骨科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无论是长骨、短骨或者扁骨结构中,抑或在各种骨折、畸形、肿瘤等手术中。骨骼受力性能好,所受应力分布合理,力学系统通过平衡各种应力状态以适用人体的各种体位和活动。Wolff定律指出骨骼生长过程中在力学刺激下可改变其结构,应力刺激可促进骨形成,应力刺激缺失则可引起骨丢失,即用进废退;对骨产生的应力包括压应力、牵张应力和流体剪应力;应力状态下的骨形成与重建在于其局部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改变。课题组从微观上对骨科生物力学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