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奥运会期间食品卫生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2000~2007年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资料,研究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北京奥运会期间食品卫生保障的建议。主要分析思路是按食物中毒发生的时间、地点、中毒人数、致病因素等归类统计,对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作出结论,提出杜绝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分析结果认为,每年第三季度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多发生在企事业单位食堂,学校食堂等大型聚餐会场所。奥运期间适逢食物中毒高发季节,这期间又将有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各赛区城市,大型聚餐场所增加,比较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 对2018年第一季度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16个省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8起,中毒1 035例,死亡19例。农村地区报告事件数占事件总数的78.95%。云南、广西和四川省(自治区)报告事件数居全国前3位。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中毒总人数和死亡总人数的44.74%、22.32%和52.63%;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中毒总人数和死亡总人数的28.95%、56.33%和0。集体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31.58%和36.62%;饮食服务单位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15.79%和39.90%。结论 加强对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监管,提高公众对有毒植物的识别能力和在农药使用中的防护意识,是预防和控制第一季度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8年全国第三季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23个省份共报告食物中毒报告事件119起,中毒3 488例,死亡27例,其中Ⅳ级及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64起,中毒2 643例,死亡27例。 第三季度报告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最多,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42.02%和69.29%;真菌性食物中毒报告的死亡人数最多,占死亡总人数的55.56%。 家庭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死亡总人数的32.77%和92.59%,发生在饮食服务单位的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占中毒总人数的51.46%。结论2018年第三季度食物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较2017年同期有所下降,中毒人数有所增加。 建议加强对饮食服务单位等重点场所的卫生监管,特别是在学校开学季,做好集体食堂食品采购、贮存和加工等各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工作;通过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公众对有毒动植物和毒蘑菇的识别能力;普及正确的食物加工方法和自救互救方法,是预防和控制第三季度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7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 对201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48起,累计报告病例7 389例,死亡140例。5-9月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月份。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总体的31.61%和57.60%,沙门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毒蕈中毒的死亡人数占总体的60.71%。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及死亡人数分别占总体的44.83%和90.71%,且病死率最高。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人数最多的场所,占总体的35.13%,其次为饮食服务单位。真菌类食品、肉类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分别占总体的25.86%和11.78%,居食物中毒致病食品种类前2位。结论 夏秋季节是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我国食物中毒的主要类别,毒蕈是导致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因素,家庭、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毒蕈和肉类制品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种类。建议各地结合本地区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及气候等特点,根据不同类别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特点,在重点时间、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做好监测预警、食品安全监管、健康教育和医疗救治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日本1996~1998年的副溶血弧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严华 《疾病监测》2000,15(10):396-398
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近几年呈现下降趋势后 ,从 1994年起又有所增加。日本有关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资料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分别收集的 :(1)根据食品卫生法 (健康福利部食品卫生科食物中毒事件所进行的统计 )所进行的强制性通报资料 ;(2 )食物中毒暴发时县市卫生机构和保健中心对病例的检验报告。以下是根据上述资料收集方法后 ,对全日本三年来发病情况所进行的综述。食物中毒的统计资料 :1996年日本共暴发了 12 17次食物中毒 ,病例数达 4 6 32 7例 ,其中在 10 4 7次 (占 86 % )事件中病原清楚 ,涉及病例 4 130 0例 (占89% )。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2018年第二季度全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情况的分析,探讨其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以便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方法对2018年第二季度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8年第二季度,全国18个省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80起,中毒2 058例,死亡33例,其中Ⅳ级及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44起,中毒1 661例,死亡33例。 山东省、云南省、四川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报告事件数居前5位。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居报告首位,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65.91%和68.08%;植物性食物中毒报告的死亡人数最多,占死亡总人数的45.45%。 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死亡总人数的40.00%和72.73%,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人数占中毒总人数的53.98%。结论建议加强对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监督指导,指导其采取正确的烹饪、加工和储存方法,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同时,针对家庭,以真菌性、植物性和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为主,应通过网络、媒体、社区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公众开展健康教育,掌握常见有毒植物和毒蕈的识别方法和自救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7.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概述1 .1 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率高  全世界每年食物中毒达数亿人 ,其中化学性食物中毒占有相当比例 ,大规模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如 1 971年 ,伊拉克人食用乙基汞浸泡过的小麦种子 ,使 635 0人中毒 ,4 5 9人死亡 ;1 984年巴基斯坦食糖在运输中被狄氏剂污染 ,使1 94人中毒 ,1 9人死亡 ;1 985年 ,美国西瓜被涕灭威污染 ,致 1 35 0人中毒 ;1 999年 ,我国江西毒猪油事件 ,致1 0 0 2人中毒 ,3人死亡。 2 0 0 0年我国共发生化学性食物中毒 63起 ,中毒人数 2 1 5 8人 ,死亡 5 9人。因而积极做好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防治工作 ,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2005-2010年浙江省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依据。 方法 对食物中毒事件的基本情况、致病因素、时间分布、责任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5-2010年浙江省网络直报食物中毒事件134起,发病3703例,死亡7例,事件以夏秋季高发。微生物类食物中毒事件数和发病数远远超过其余类别。造成死亡的中毒原因主要为河豚鱼、毒蘑菇及亚硝酸盐。学校食堂、饮食服务单位和家庭是食物中毒高发的主要场所或责任单位。 结论 需加强海产品的流通环节管理,做好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落实食品安全知识健康教育,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2013年7月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 方法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进行评估。 结果 随着暑期到来,预计7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有所下降。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已进入流行季节;疟疾仍存在因输入导致局部暴发的可能;手足口病总体疫情呈现下降趋势,但报告病例数、重症数和死亡数仍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食物中毒事件数仍维持较高的水平。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疫情进展和国际应对情况仍需密切关注。此外,还应关注气象及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的次生公共卫生风险。 结论 预计2013年7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7月类似,需重点关注中东呼吸综合征及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0.
2004-2007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连梅  李群 《疾病监测》2009,24(6):459-461
目的分析近年来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4-2007年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到的所有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2287起,中毒66 758例,死亡1037例,病死率为1.55%。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6-10月,其中9月中毒人数最多。致病因素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652起,植物性544起,动物性为383起,化学性为86起;致死人数较多的因素依次为毒蘑菇(298例)、农药/鼠药(247例)和河豚鱼(35例)。结论中国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所导致食物中毒仍是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而蘑菇中毒和农药/鼠药中毒是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中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1.
2000年3月6日18时,新泰市某中学报告8名中学生疑似食物中毒。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徐小玲  林秀中 《检验医学》2000,15(4):226-227
近年国内外有关致病性弧菌引起的急性腹泻报道,多来自沿海地区,并认为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的6~10月份[1].海宁地处沿海,由致病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时有发生.从近期我市连续发生的三起较大食物中毒事件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否在发病高峰期,对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都要重视多种致病性弧菌的分离鉴定,这对临床和流行病学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报告这三起食物中毒病原体检出及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3.
副溶血性弧苗(V5brio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分布权广的嗜盐性海洋微生物,广泛分布于海域区的海水及海产品中,它是我国沿海地区食物中毒和细菌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j。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致病性弧菌引起的急性腹泻报道,多来自沿海城市,并认为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的6—10月份L2j。天津市地处沿海,由致病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时有发生。从近期我区连续发生的两起较大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可以看出,对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要重视多种致病性弧菌的分离鉴定,这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及临床诊治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将这两起食物中毒中病原体检出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1992~2001年10年间沙门菌感染的临床检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6年英国首先报道由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SE)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来,世界范围内沙门菌引起的感染越来越多见。日本西山政孝等将1992~2001年间从住院患者中分离而来的210株沙门菌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日本沙门菌感染的高发年份自1996年开始出现,1999年达最高峰,为51株,至2000年下降到16株。所有分离株中61.9%为血清型O9群,其次为O4群,占17.1%。分离高峰出现在每年的7~10月间,占总分离数的67.1%(140/210)。  相似文献   

15.
张昕  王子军  冉陆 《疾病监测》2010,25(5):406-409
目的分析2008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毒事件。方法对2008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因素、原因食品、责任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毒事件433起,事件数和发病人数居第1、2位的是微生物类和植物类食物中毒,造成死亡的中毒原因主要是毒蘑菇、农药、鼠药和亚硝酸盐。微生物类食物中毒中事件起数占前3位的是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和沙门菌,发病人数占前3位的是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结论需要加强对蘑菇、农药、鼠药和亚硝酸盐中毒的控制,降低食物中毒的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16.
近年国内外有关致病性弧菌引起的急性腹泻报道 ,多来自沿海地区 ,并认为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的6~ 1 0月份[1] 。海宁地处沿海 ,由致病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时有发生。从近期我市连续发生的三起较大食物中毒事件中可以看出 ,无论是否在发病高峰期 ,对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都要重视多种致病性弧菌的分离鉴定 ,这对临床和流行病学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报告这三起食物中毒病原体检出及结果分析。材料和方法一、病例 此三起食物中毒均由于进食被致病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引起 ,分别在食后 4~ 1 0 h陆续出现急性胃肠炎病症来我院诊治 ,共检测 1 92人次 ,…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食物中毒调查手段与方法的不断完善与提高,“食物中毒”的定案率不断上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许多“食物中毒”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干扰无法最后定案,使受害的消费者既要经受肉体上的折磨,同时又带来了精神上的打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浙江省近年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变化,提出当前防控重点。 方法 对2006-2011年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并与1992-2004年浙江省及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 结果 2006-2011年浙江省共报告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106起。以微生物类事件为主(占67.92%),其中又以副溶血弧菌为最常见致病菌(占33.33%)。误食河豚鱼、毒蘑菇、亚硝酸盐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食物中毒。5-10月为食物中毒高发月份(占71.70%),微生物类事件夏秋季高峰更为明显。学校、厂矿企业是食物中毒的常见发生场所(分别占54.72%和14.15%),集体食堂、饮食服务单位是常见责任单位(分别占48.11%和17.92%)。 结论 近年浙江省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规模及严重程度均呈现明显下降,当前防控重点场所为集体食堂、饮食服务单位,重点类型为副溶血弧菌等常见微生物污染事件。  相似文献   

19.
陈聪 《浙江临床医学》2002,4(8):569-569
我院1995~2000年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误诊为食物中毒20例,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全体人民的身体健康,现将三水区1990~2004年十五年来食物中毒情况作全面分析,以便找到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减少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