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小儿肠套叠患儿5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儿在超声监控下用改良灌肠液水压灌肠复位,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肠复位,观察两组患儿复位效果及复位后患儿并发症及大便性状、实验检查。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复位成功100%,对照组一次复位成功96%,两组无1例发生肠破裂穿孔。观察组患儿复位后大便白细胞计数增高、血CRP增高、发热、腹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套叠灌肠液的改进可以使灌肠液成为水压灌肠复位治疗肠套叠的重要辅助手段,可显著减少肠套叠复位后并发症的发生,良好的护理技术是复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延时再次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雯嘉  汤绍涛 《护理研究》2009,(8):2024-2025
[目的]探讨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护理。[方法]对51例急性肠套叠患儿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或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结果]48例接受空气灌肠治疗后37例1次灌肠复位成功,8例2次灌肠复位成功,1例经3次灌肠复位成功,2例患儿2次灌肠失败后中转开腹手术,无一例发生肠穿孔等意外,总成功率达95.8%。[结论]加强急性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复位前后的观察和护理与复位成功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下水压灌肠在小儿肠套叠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对95例经彩超确诊的肠套叠患儿应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水压灌肠进行整复治疗.结果:95例中,一次灌肠复位成功86例,4例经再次灌肠后复位成功,总体复位成功率为94.73%.无患儿发生肠穿孔,误吸等并发症.结论:小儿肠套叠应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水压灌肠治疗,复位成功率高,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可作为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史雯嘉  汤绍涛 《护理研究》2009,23(22):2024-2025
[目的]探讨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护理.[方法]对51例急性肠套叠患儿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或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结果]48例接受空气灌肠治疗后37例1次灌肠复位成功,8例2次灌肠复位成功,1例经3次灌肠复位成功,2例患儿2次灌肠失败后中转开腹手术,无一例发生肠穿孔等意外,总成功率达95.8%.[结论]加强急性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复位前后的观察和护理与复位成功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与水压灌肠疗效差异。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185例急性肠套叠患儿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90例行B超监视下温盐水灌肠肠套叠复位法,对照组95例行X线透视下注气肠套叠复位法。观察两组复位成功率、24h复发率、复位时间及复位压力。结果:实验组复位成功率91.1%,对照组93.7%,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4h内复发率8.9%,对照组复发率3.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位时间、复位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肠套叠采用B超监视下温盐水灌肠复位法,患儿、家属及医务人员可以免受X线的辐射,避免出现肠穿孔,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原因,防止过度灌肠导致并发症的出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复位失败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空气灌肠复位失败34例均经手术复位,术中见回结型18例,回回结型14例,回回型2例,8例肠坏死.结论 空气灌肠复位不成功与患儿病程长、复杂型的肠套叠、肠管坏死、全身情况差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复位失败的病例应及时手术治疗,不应强行复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提高对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复位失败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影响复位成功因素。结果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套叠类型为回结型(13例)、回回结型(10例)、回回型(1例)、回回结结型(2例)、回结结型(1例)及回盲结型(1例),后3种类型在复位成功病例中较少见。结论透视下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对于复位失败的病例应及时手术治疗,不应强行复位,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对65例急性肠套叠患儿B超下行水压灌肠复位及精心护理,其中5例在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经B超检查确诊后行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结果 56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为86%;9例需要手术治疗。结论超声监视下行水压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复位过程清晰、直观,安全性好。了解此类患儿的病情特点、加强临床观察、做好复位后宣教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小儿急性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对106例急性肠套叠患儿行水压灌肠复位及精心护理。结果:92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复位成功,14例需要手术治疗。结论:了解此类患儿的病情特点,加强临床观察,积极防治感染,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做好复位及术后宣教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用一定压力的空气注入结肠,可以使肠套叠的套入部分逐渐退出而解套复位。但空气压力灌肠治疗肠套叠仅适用于早期病例;病程较长而全身情况欠佳、腹胀及出现中毒性休克的晚期病例不可应用。故在复位前后均需进行腹部透视,观察有无气腹,排除肠穿孔。1962年1月至1964年1月,我院使用空气压力灌肠治疗肠套叠35例,复位者31例,复位成功率88.6%。  相似文献   

11.
《Nursing times》2003,99(6):29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在某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传统灌肠和改良保留灌肠后的舒适度、灌肠液漏液情况及灌肠通畅性等。结果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传统方法,且无漏液、脱管现象。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钡双重对比灌肠造影检查患者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检查的成功率。方法对气钡双重对比灌肠造影检查200例患者检查前的护理方法进行改进,包括充分的胃肠道准备、药物及使用器具准备、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减少心理压力等。结果通过在检查前对患者护理方法的改进,欲行气钡双重对比灌肠造影检查的20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精心的检查前准备、完善的操作技巧及心理护理是气钡双重对比灌肠造影检查患者顺利完成检查的重要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桂红灌肠液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盆腔炎性包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桂红灌肠液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加替沙星静滴+抗妇炎胶囊口服,2组均治疗28d为1个疗程,对照组中加替沙星静滴10d。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有效率为61.4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盆腔左侧炎性包块的有效率为100%,右侧有效率为85.7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桂红灌肠液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疗效显著,尤以左侧明显,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改进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段微秀 《现代护理》2005,11(7):506-507
目的 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 将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双腔球囊乳胶导尿管,用一次性输液器控制注药速度,球囊内注水防止药液外溢,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厦灌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渍疡面的广泛接触,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赵飞跃 《当代护士》2009,(10):69-70
目的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双腔球囊乳胶导尿管代替一次性肛管,用一次性输液器控制注药速度,球囊内注水防止药液外溢,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体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均〈0.01)。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灌肠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灌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将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双腔球囊乳胶导尿管,用一次性输液器控制注药速度,球囊内注水防止药液外溢,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后的体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术前开塞露纳肛法替代肥皂水灌肠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空 《现代护理》2005,11(9):665-666
目的 手术前的肠道准备是协助患者排出积存的粪便和气体,有利于术后肠功能尽快恢复的一项护理操作,本研究探讨了腹部非肠道手术术前晚使用开塞露纳肛法替代肥皂水灌肠法对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5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为85例,对照组为70例,实验组采用开塞露纳肛法,对照组采用0.1%~0.2%肥皂水灌肠法。比较手术前晚上排便的情况和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结果 术前晚使用开塞露纳肛法和肥皂水灌肠法后患者均能排出粪便;术后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经X^2检验,2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部非肠道手术术前晚可以使用开塞露纳肛法替代肥皂水灌肠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手术前的肠道准备是协助患者排出积存的粪便和气体,有利于术后肠功能尽快恢复的一项护理操作,本研究探讨了腹部非肠道手术术前晚使用开塞露纳肛法替代肥皂水灌肠法对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为85例,对照组为70例,实验组采用开塞露纳肛法,对照组采用0.1%~0.2%肥皂水灌肠法.比较手术前晚上排便的情况和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结果术前晚使用开塞露纳肛法和肥皂水灌肠法后患者均能排出粪便;术后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经X2检验,2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部非肠道手术术前晚可以使用开塞露纳肛法替代肥皂水灌肠法.  相似文献   

20.
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经过1个月的临床观察,治疗组治愈率为93%,明显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