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为3例短肠综合征患者和1例肠神经节缺失导致小肠无功能患者施行亲属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供、受者HLA配型均有4个以上抗原相合,供肠均取自回肠末端,长度为(150±10)cm,应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术后采取抗凝、改善微循环、输注人白蛋白等措施调控患者的出、凝血功能,预防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和出血,给予法莫替丁或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给予头孢三代为主的抗生素、更昔洛韦以及氟康唑预防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并注重对体表易感染部的消毒和护理;术后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早期给予谷氨酰胺,尽早将营养支持治疗过渡为肠内营养,以促进移植肠功能的恢复。结果术后3d,1例患者发生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控制。1例术后5 d移植肠系膜根部出现血肿,手术清除血肿。2例消化道分泌物及大便中发现真菌生长,给予氟康唑治疗后好转。4例在术后20 d左右均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加大FK506的用量,并以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逆转。4例患者,2例获得长期存活,至今分别存活6年8个月和3年2个月,另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35 d因感染死亡。结论小肠移植术后早期的并发症较多,与小肠的生理结构有关,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成功防治是临床小肠移植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小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与治疗。方法对1例短肠综合征患者施行亲属活体小肠移植,手术分两期进行。供者为患者的母亲,供、受者HLA有4个抗原相符。移植肠段长120cm,一期手术时供、受者肠道不进行吻合,移植肠两端在腹壁造口,一期手术后188d,再行二期手术,分别将受者残存小肠的近端、远端与移植肠袢的近端、远端作端侧吻合。术后观察移植小肠引流液的性状,定期内镜观察,并行移植肠组织学检查。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并予两剂达利珠单抗诱导。结果受者两次手术均顺利。一期手术后37d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皮质激素冲击治疗9d,未能逆转,后改为莫罗单抗-CD3治疗8d后逆转。术后121d,肠镜及组织学检查证实移植肠修复良好,小肠绒毛形态及结构基本正常,D-木糖吸收试验提示移植肠吸收功能改善。现患者已存活213d,体重增加4.5kg,进半流质饮食,生活自理。结论小肠移植后可采取肠镜和组织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来综合判断排斥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及时予以激素冲击治疗,无效时可用莫罗单抗-CD3。  相似文献   

3.
血缘性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ng W  Wu G  Song W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0):767-769
目的 探讨血缘性活性小肠移植治疗短肠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对2例短肠综合征患者切取有血缘关系的供肠行部分小肠移植术,1例18岁,男性,供体为患者的父亲,供肠150cm。另1例15岁,男性供体为患者的母亲,供肠160cm。移植肠动、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移植肠一期消化道重建,末端造口,术后给予抗排异、抗感染、抗凝血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 第1例患者术后曾出现贫血、急性排异反应,经积极处理得到控制,目前已存活26个月,肠道吸收功能正常,自由经口进食,能参加日常工作,第2例患者术后26d发生排异反应,顷冲击治疗好转,术后80d再次发生重度排异反应,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无效,改为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冲击治疗,排异反应虽有好转,但发生不可控制的感染。抢救无效死亡。生存5个月。结论 具有血缘关系的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亲属活体供小肠移植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9年成功施行活体小肠移植术1例。受者现已生存6年,并长期随访。现将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的康复治疗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供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间170例活体肝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供肝类型分为右半供肝组和左半供肝组,采用Clavien分类系统对术后早期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间供者年龄、身高体重指数、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左半供肝组比较,右半供肝组实际切取的供肝重量较大(P<0.05),残余肝重量较小(P<0.05),残余肝重量与标准肝重量之比较小(P<0.05),且住院时间较长(P<0.05).住院期间,共有55例供者发生并发症62例次,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55/170),其中右半供肝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39%(54/157),左半供肝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1/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87,P>0.05).62例次并发症中,Ⅰ级39例次,Ⅱ级5例次,Ⅲ级16例次占,Ⅳa级2例次,无Ⅳb和Ⅴ级(死亡)并发症.所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得以痊愈,所有供者均健康存活.结论 活体肝移植供者总体安全性较好,但仍面临着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术前应严格对供者进行选择和评估,术中手术操作应严密精细,重视供者术后管理,避免供者术后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和分析86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近期并发症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9年4月86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为夫妻间供肾,80例为直系血缘亲属供肾。供体均为开放手术取肾,受体首次移植84例,再次移植2例,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加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加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86例供体取肾术后7~10天出院,所有供体随访3~12个月,肾功能正常。86例受者中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8例,均经甲泼尼龙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逆转。6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死亡2例。4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其中1例并发移植肾周血肿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最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术后移植肾周血肿再次手术6例,5例治愈。发生尿瘘6例,经保守治疗痊愈。83例存活者随访至今,其中术后1年发生慢性移植物失功2例,移植肾功能正常81例。结论: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安全、疗效好,术后应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并发症,以获得人肾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7.
临床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活体小肠移植仅在少数国家开展 ,至今仅 10例 ,成功 5例。我院于1999年 5月 2 0日成功地进行了 1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受体 :男 ,18岁 ,身高185cm。因肠扭转坏死于 1998年 9月 13日行小肠切除术 ,残余小肠约 40cm。术后出现肠瘘 ,于 1998年 9月 2 6日入我院。入院诊断肠瘘、短肠综合征。 1998年 11月 2 6日行剖腹探查、肠瘘修补术。术中见残余空肠 45cm ,行肠瘘修补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出院后脱离肠外营养 ,进食后出现腹泻 ,每天 5~ 10次大便均为未消化食物 ,患者体重迅速下降 ,严重营养不良 ,因乏力…  相似文献   

8.
活体小肠移植术供体的选择及处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活体小肠移植供体的选择原则和处置。方法 对我国首次成功的2例临床活体小肠移植进行回顾性研究。受体均为短肠综合征患。患1由其父供末端回肠150cm;患2接受其母亲末端回肠160cm。两供体的组织配型HLA与各自的受体半相符,ABO血型相同。供体进行严格的体检,肠镜及钡剂造影确定小肠的长度合适,D-木糖吸收实验证实吸收功能正常,血管造影示肠系膜血管分布正常。术前严格肠道准备,术中细致取肠及运用4℃UW液进行重力灌洗。供体术后常规处理。结果 两名供体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并发症,肠道吸收功能恢复正常。受体1目前已经健康存活24个月,正常进食,生活自理,体重增加20kg;受体2已健康存活5个月。2例均出现了1次急性排斥反应,但经激素冲击治疗后得到控制。结论 选用组织相容性好、健康标准体重的亲体作为供体,术前供体的充分准备、术中细致操作、术后细心管理,是保证移植小肠存活和供体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 1 999年 5月 2 0日成功地为 1例短肠综合征患者施行了有血缘关系的活体小肠部分移植术 ,现已存活 1 50 d。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1 8岁 ,体重 35kg,身高 1 85cm,农民。因肠梗阻、肠坏死于 1 998年 9月 1 3日在当地医院行小肠大部分切除 ,残余近端空肠 40 cm。术后发生肠瘘 ,于 1 998年 9月 2 6日转入我科 ,行抗炎及营养支持治疗后 ,于同年 1 1月 2 6日行肠瘘修补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但进食后出现腹泻 ,3~ 5次 / d,甚至每日可达 1 0余次 ,均为未消化的食物 ,诊断为短肠综合征。于 1 999年 5月 2 0日在全麻下行活体…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手段,肾源缺乏成为限制发展的主要因素,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是一条扩大供肾来源的较好途径,其安全性及良好的效果已得到证实.本文综述了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1.
活体部分小肠移植一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对临床活体部分小肠移植进行总结。方法 为1例患超短肠综合的18岁男必患者施行父亲供肠的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移植肠段为150cm长之回肠,以UW液灌洗。移植肠动、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端侧吻合,移植肠近端与受者的空肠近端行端端吻合,远端与受者的空肠远端行侧端吻合,末端造口。术后给予抗排斥、抗感染、抗凝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 术后曾出现贫血、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和 急性排斥反应,经积极处理行到控制目前患者已健康存活14月余。结论 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一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短肠综合征合并高位肠瘘患者施行亲属活体小肠移植的经验和体会。方法为1例因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而切除空肠、大部分回肠及右半结肠的患者施行亲属活体小肠移植,供者为患者之子,移植回肠长度为150 cm,供肠热缺血时间1 min,冷缺血时间65 min。受者切除肠瘘,供肠动、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肠的近端与受者的空肠残端行端端吻合,远端侧壁与结肠残端行侧端吻合,移植小肠末端造口,作为观查窗。术后使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并给予抗感染、抗凝以及胃肠外为主、肠内营养为辅的支持治疗。结果术后移植小肠功能接近正常,能胜任一般的体力劳动。术后110 d,患者因情绪变化突发心脏意外,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合并肠瘘的短肠综合征并非小肠移植禁忌证,术前充分准备和术后细致观察及管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2例活体小肠移植术后贫血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活体小肠移植后发生贫血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针对其发病原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输血、止血、降低某些药物的剂量、造血原料的补充和必要的营养支持,治疗1个月后,2例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血红蛋白明显上升,均维持在100~120g/L。结论 针对病因,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的贫血可以纠正。  相似文献   

14.
小肠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四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小肠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4例患者小肠移植术后均采用阿来佐单抗诱导及单用他克莫司(Tac)的无激素维持方案,术后前3个月血Tac浓度维持在10~15μg/L,术后4个月开始减少至5~10 μg/L,术后7个月开始减少至5/μg/L.术后采用临床症状观察、移植肠内镜观察及移植肠黏膜活检等方法监测排斥反应.排斥反应的诊断和分级则依据2003年国际小肠移植会议上确立的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诊断标准.当发生IND级至轻度排斥反应时,提高血Tac浓度至15/μg/L并联合短程小剂量激素治疗,如排斥反应控制不理想,则应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当发生中度排斥反应时,则提高血Tac浓度至15μg/L并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同时积极预防全身感染,停止肠内营养使肠道彻底休息.结果 4例患者术后共发生排斥反应9次,术后3个月内3例发生IND级至轻度排斥反应4次,术后3~6个月2例发生IND级至轻度排斥反应3次,术后7~12个月2例发生中度排斥反应2次.发生的9次排斥反应经治疗后均得到很好控制,移植肠功能恢复良好.IND级或轻度排斥反应的恢复时间为2~8d(平均4.8 d),中度排斥反应为15d.4例患者中有2例的存活时间已超过1年,1例为术后8个月余,1例为术后4个月,目前均在顺利康复中.结论 移植肠黏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仍然是诊断排斥反应的金标准.提高血Tac浓度及联合应用激素治疗可成功逆转小肠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证实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能抑制小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并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小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实验分为3组。A组:为同系移植组(供、受者均为BALB/c小鼠);B组:为同种移植未治疗组(供者为C57BL/6小鼠,受者为BALB/c小鼠),移植后未给予任何治疗;C组:为同种移植共刺激信号阻断组(供者为C57BL/6小鼠,受者为BALB/c小鼠),移植后第2d开始腹腔注射CTLA4-Ig 1mg·kg^-1·d^-1,连用3d。术后观察各组受者的存活时间;移植第6d处死部分受者获取移植物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7干扰素(IFN-7)、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移植物中IDO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组和C组的中位存活时间均为30d,B组的中位存活时间为6d。A、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结果显示,B组排斥反应明显,C组呈轻度排斥反应。IL-2、IFN-γ的mRNA表达水平在A组、C组均较低,而B组则显著增加;IL-10的mRNA转录水平在A、B组较低,C组明显增高。IDO分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检测显示,A、B组的1130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低,c组增高显著。结论应用CTLA4-Ig能抑制小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IL-2、IFN-γ分子mRNA的高水平表达和排斥反应的程度呈正相关,IL-10分子mRNA表达与排斥反应强度呈负相关。CTLA4-Ig阻断共刺激信号导致T细胞的无能与IDO表达明显相关,说明了IDO所致的“色氨酸饥饿”可能是共刺激信号被阻断后导致活化T细胞无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活体部分小肠移植供受体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报告国内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的手术经过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受者为男性直肠癌术后18岁,因短肠综合征而接受小肠移植。供体,男性,44岁,为受体之父。取供体回肠末段150cm,移植肠血管与肾上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吻合,移植肠近端与受体残留空肠的端行端端吻合,移植肠无端与受体残留空肠远端行侧端吻合,移植肠末端造口作为观察窗。免疫抑制方案为FK506、骁悉、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用药。结果 受者术后已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