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彪  周焕发   《中国医学工程》2008,16(1):20-2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室肥大,心力衰竭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总结2005年9月~2007年8月120例住院诊断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以临床症状、体征、心脏彩超作为评价心力衰竭、左室肥大的指标,使用24h心电图(Holter)、心电图发现室性心律失常,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结果冠心病左室肥大、心力衰竭者与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左室肥大、心力衰竭可能是恶性心律失常的评价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46例冠心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电图QTc离散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冠心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QTc离散度明显增加(t=3.158,P<0.001)  相似文献   

3.
由于扩张性心肌病(DCM)心肌、心室结构和传导发生了变化,心肌复极不一致,易出现QT离散度(QTd)加大。作者对1997-1999年收住的39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QT离散度、电解质、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旨在了解其相互间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39例DCM中,男性33例,女性6例,年龄26~44岁,平均(3.5±6.4)岁。按1979年WHO的标准诊断,心功能Ⅲ级26例,IV级13例,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LOWN分级Ⅲ级以上)18例,偶发或没有室性心律失常者21…  相似文献   

4.
晚电位(VLP)是缺血区心肌内缓慢而不规则的折返活动引起的高频低幅的破碎电活动。它的出现可增加缺血性心脏病致死因素──室速(VT)、室颤(VF)的发生。众所周知;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开始,持续的条件之一是心室破碎除极时的缓慢传导或单向阻滞。故VLP是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电生理基础。现将我院300例冠心病患者VPL的结果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资料来自我院住院病人或门诊病人.男190例.女110例.年龄32~82岁。其中,室性心律失常组(不包括VT与VF)110例(男74例,女36例)。心肌梗塞(MI)组6O例(…  相似文献   

5.
心室晚电位(VLP)作为冠心病预测是否可能存在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检测指标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观察冠心病心室晚电位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我们对17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观测,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1996年10月~1998年4月我院住院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硫酸镁(MS)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34~78(58±12)岁;病因:冠心病2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AECG)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方法对78例冠心病患者同期进行AECG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 AECG检出78例患者心肌缺血阳性率高于常规心电图(〈0.05);室性/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房性期前收缩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事件,AECG的检出率都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均〈0.05)。结论通过AECG对心血管疾病心电图的观察,可以做到早期诊治,并对心绞痛型、隐匿型及心律失常型冠心病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QT离散度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校正的QT离散度(QTcd)≥60ms的观察组和QTcd〈60ms的对照组,观察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室性期前收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f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E/A值、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QT离散度能够较好的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心功能的改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充血性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2例患者中110例为心功能Ⅲ-Ⅳ级;心功能Ⅳ能占38.52%,其中27.66%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基础病因冠心病、风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及扩张型心肌病占82.79%,而冠心病和心肌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其他组。结论 心功能越差,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越高。其发生与心肌结构变化、心脏负荷增加和神经体液激活等因素导致折返发生和触发活动有关。ACEI类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房哲 《中外医疗》2014,33(2):108-109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期间入住该院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病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对照组的研究对象进行常规化治疗,实验组的病患在常规化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同时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和研究。结果对照组治疗效果显示为有效病患占70.58%,实验组治疗效果显示为有效的占85.29%,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P〈0.05。结论患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病患临床上除常规化治疗基础上伴随使用胺碘酮,能够有效地提高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立新  刘涛  赵晓蕾 《中外医疗》2009,28(22):61-6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5例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CHD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治疗上均进行冠心病二级防治措施,常规口服β1受体阻滞剂,心功能IV级者口服胺碘酮,出现室速、室囊时静脉应用胺碘嗣注射液、钾镁液、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或配合电击复律。结果治疗后显效2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1.1%,无效4例(8.9%),均死于反复室速,室颤。结论CHD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主要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左室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和电解质紊乱。采取有针对性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诊断和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最佳手段,但术中可能并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其中以心室颤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窦性心动过缓(窦过缓)多见,且需及时处理。我室2年来在冠心病介入检查治疗中发生并处理心室颤动5例,室...  相似文献   

13.
对347例心室晚电位(简称VLF)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23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15例阳性(1.07%),111例非心血管疾病患者6例阳性(5.41%),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冠心病、高心病、肺心合并冠心病、糖尿病会并冠心病并138例,VLP阳性45例(32.60%),其中冠心痛心模型20例,14例阳性(70%),说明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塞者易出现VLP阳性.83例室早23例阳性(27.71%),室速10例有8例阳性(80%),说明在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空速对易出现VLP阳性。可见VLP是预测冠心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脏摔死的信号,对预防摔死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分析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和联合治疗组50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余廷佑 《中原医刊》2011,(12):101-101
目的观察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注射液150mg(或3mg/kg)慢静脉注射,然后静脉滴注维持,滴速为0.5~1.0mg/min。结果本组64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静脉应用胺碘酮后59例室性心律失常得到控制,总有效率为92.2%。结论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具有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等特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新华  李莹 《实用新医学》2000,2(8):678-679
目的:探讨冠心病及未诊断冠心病老年患间心律失常及ST段改变的发生率。方法:将住院及门诊患600例按冠心病诊断标准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进行分析。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分级,房性心律失常按Kleiger分级进行统计。结果:冠心病组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二组间差异显(P<0.01,P<0.05)。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性差异(P>0.05),ST段改变的发生率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组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ST段改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7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8例),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胺碘酮片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在使用盐酸胺碘酮片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08%,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联合应用参松养心胶囊和盐酸胺碘酮片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单盲法分析11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和JT离散度(JTd)。结果 AMI室性心律失常组47例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69例QTd,QTcd,JTd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并且QTd,QTcd,JTd≥60ms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55.9%,53.1%,52.3%,≥100ms者100%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在临床上QTd,QTcd或JTd≥60ms即预示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动态心电图及12导联心电图观察胺碘酮、心律宁及普鲁卡因胺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结果胺碘酮组疗效明显优于心律宁组及普鲁卡因胺组,经t检验证实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较好,是一种较安全的药物治疗方法,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关托洛尔和培哚普利防治冠心病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2003年3月至2007年5月入住我院治疗的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伴或不伴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口服胺碘酮、培哚普利和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单用培哚普利和美托洛尔。结果在第1、2年随访时,观察组在防治室性心律失常及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再住院率及猝死方面可能也好于对照组。两组在2年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长期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和培哚普利比单用美托洛尔和培哚普利能更好地防治冠心病性室性心律失常,并有助于心衰的改善,可能还能减少再住院率和猝死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培哚普利和美托洛尔,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