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王华  陈同 《中国医院》2006,10(4):8-10
回顾了1989年至1998年中国医院评审的历史;阐述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中医院管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医疗安全、医院服务、医院绩效、部分统计指标、三级综合医院指标参考值等7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总结认为中国恢复医疗机构评审制度的时机已基本成熟,强调指出新一轮医院评审应遵循"质量、安全、服务、绩效"的指导方针,并把握好医院评审的实质是保障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的质量认证这一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1989~1998年中国医院评审的历史,并对《医院评价指南(实行)》中医院管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医疗安全、医院服务、医院绩效、部分统计指标、三级综合医院指标参考值等7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作了简要阐述。笔者认为中国恢复医疗机构评审制度的时机已基本成熟;强调新一轮医院评审应遵循“质量、安全、服务、绩效”的指导方针,并把握好医院评审的实质是保障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的质量认证这一切入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在医疗机构评审上也进行了艰苦地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具有戒国特色的医院评审评价体系,第二周期医院等级评审左各地医疗机构中蓬勃开展,扎实推进。本周期评审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目标,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方针。  相似文献   

4.
齐艳 《吉林医学》2007,28(18):2014-2015
"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评审,对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医院评审是加强对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不断规范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了解掌握医疗机构工作运行情况为目的,有效实施的年度医院综合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5.
等级医院评审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与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是全方位、多角度、涵盖各层次的评价体系。通过等级医院评审,可以促使医院不断自查、补漏、提升、强化。新一轮医院评审在评审指标、评价标准、评审形式等方面有了一些变化,不但突出质量、安全、服务、绩效、费用主题,更体现了依法执业与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强调评审是对医院质量、安全条件和措施的认证,是支持、促进、指导、提高医院的管理,其宗旨是保障医疗护理质量,提升医疗护理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6.
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创建于1998年,是美国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ssion)的国际部,该新版标准重申国际联合委员会的使命是改善全球范围内患者医疗服务的安全与质量。《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第三版)》继由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于2002年出版第二版,并由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6年更名为中国医院协会)经美国联  相似文献   

7.
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创建于1998年,是美国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ssion)的国际部,该新版标准重申国际联合委员会的使命是改善全球范围内患者医疗服务的安全与质量。《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第三版)》继由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于2002年出版第二版,并由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6年更名为中国医院协会)经美国联  相似文献   

8.
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创建于1998年,是美国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ssion)的国际部,该新版标准重申国际联合委员会的使命是改善全球范围内患者医疗服务的安全与质量。《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第三版)》继由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于2002年出版第二版,并由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6年更名为中国医院协会)经美国联  相似文献   

9.
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创建于1998年,是美国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ssion)的国际部,该新版标准重申国际联合委员会的使命是改善全球范围内患者医疗服务的安全与质量。《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第三版)》继由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于2002年出版第二版,并由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6年更名为中国医院协会)经美国联合委员会资源部(The Joint Commission,Resources,JCR)授权于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局针对当前部分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基本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内涵建设的状况,在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深入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评审活动[1].我院于2007年初申报二级优秀医院评审,同年底顺利通过,几个月评审准备过程中,我院护理部对照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管理进行了疏理及检查,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改进措施,使护理质量管理得到持续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11.
医学教育认证是我国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医学教育认证准备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医学教育认证的内涵及其实施的重要意义,要认真研究领会<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用)>的内涵,根据校情找出差距,在此基础上以医学教育认证准备为契机,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英国保柏"管理质量服务"(Managing Quality Services)国际医保认证体系的宗旨及体系分层、认证过程、优势与局限性,并由此得出制订中医服务认证标准并使其融入国际医保认证体系,实现中医服务国际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国内首家进行了“医学教育全球认证试点性评估”,首次向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全面展示和介绍了中国医学教育发展的情况。通过此次评估,研究和了解了医学教育全球认证标准、认证办法和基本程序;按照WFME“医学教育全球标准”的要求,在肯定本科教学质量的同时,了解和学习了国际医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思想,促进了教学改革。医学教育全球认证试点性评估实践,为推进我国医学教育认证制度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建立医疗机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医疗机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构想,特别对财务管理、偿债能力等项目进行了较细致的剖析讨论,并就操作应用提出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11个国家和地区的本科医学教育与医师准入制度的关系,着重论述了密切两者关系对本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所产生的导向作用,以及对医学院校考核与质量评价的影响,希望能够为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静荣  张建 《中国医院》2010,14(3):48-49
医学职称评价标准对广大医学工作者工作价值观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但职称评定又历来是最棘手且争议最多的问题。本文通过综合评价我国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的标准及可能的发展方向,为使职称评定能够真正成为医学人才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科研学术水平的标志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解决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规范医学院校管理;引导不同类型的医学院校注重质量、注重教学、从严治教、走具有特色发展之路,建立中国医学教育认证制度是当务之急。澳大利亚医学教育认证制度经历了20余年的历程,对澳大利亚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澳大利亚医学教育体制与我国相似,其认证制度对建立我国医学教育认证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解决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规范医学院校管理;引导不同类型的医学院校注重质量、注重教学、从严治教、走具有特色发展之路,建立中国医学教育认证制度是当务之急。澳大利亚医学教育认证制度经历了20余年的历程,对澳大利亚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澳大利亚医学教育体制与我国相似,其认证制度对建立我国医学教育认证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付丽  吴云 《医学教育》2013,(5):645-647
本文分析了我国医学专业认证教育政策的背景,结合当前我国医学专业认证政策文本的梳理,对医学专业认证的主要政策规范内容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医学专业认证相关政策的局限性,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11个国家和地区的本科医学教育与医师准入制度的关系,着重论述了密切两者关系对本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所产生的导向作用,以及对医学院校考核与质量评价的影响,希望能够为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and physician accreditation system in 11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emphasized not only their guiding effect on undergraduate medical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models but also their influence on the assessment and quality evaluation in medical schools when they were closely combined hoping to offer revelation and reference for related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