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探讨两者对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判断的关系。方法5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检测CRP和FIB,对初诊患者治疗前检测CRP和FIB,治疗中每2d监测1次,直到患者康复出院。结果无意识偏瘫患者的CRP和FIB要高于有意识的患者,中央脑动脉及前支脑动脉大栓塞的患者CRP和FIB要高于对照组。结论CRP和FIB是与脑梗死预后康复预测有重要关系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方法入选患者为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87例首次脑梗死患者,年龄18-80岁,48h以内首发脑梗死,经头颅MRI/CT证实,排除脑出血。对照组来自健康体检者,共40例。两组对象血清hs-CRP浓度采用速率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Fib含量通过ACL-1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组血液hs-CRP及Fib水平均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NDS评分预后比较,hs-CRP正常组总有效率(82.7%)明显高于hs-CRP异常组(68.7%);Fib正常组总有效率(87.2%)明显高于Fib异常组(54.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hs-CRP及Fib水平数值的增高,证实其参与脑梗死急性期炎性反应,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  相似文献   

3.
背景众多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有很高的判定价值,但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判定是否有同样的价值目前尚无定论.目的探讨和比较CRP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脑梗死预后判定的价值.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全部患者均来自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94例脑梗死患者,男58例,女36例,平均年龄(58±11)岁.干预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空腹状态下血浆中CRP和FIB水平,试剂盒由福建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发病后3 d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访3个月统计脑梗死患者的残疾率、病死率.主要观察指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残疾率、病死率.结果根据血中CRP水平,将脑梗死患者分为高CRP组和低CRP组;根据血中FIB水平,将脑梗死患者分为高FIB组和低FIB组.高CRP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18.12±8.96)分,残疾率74%(40/54),病死率20%(11/54);低CRP组分别为(10.52±4 42)分,38%(15/40),5%(2/40).高CRP组显著高于低CRP组(t=3.82,x2=12.66,4.56,P<0.001).高FIB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17.69±5.12)分,残疾率70%(35/50);低FIB组分别为(14.32±4.65)分,45%(20/44),高FIB组显著高于低FIB组(t=2.19,x2=7.1,P<0.001),而病死率差异却无显著性意义.CRP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残疾率、病死率存在明显相关性(r=0.742,0.812,0.681);FIB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残疾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669,0.613),但与病死率却无明显相关性(r=0 317).与FIB相比,CRP能更准确地反映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结论CRP和FIB可作为脑梗死预后判定指标之一,在脑梗死预后判定方面CRP优于FIB.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8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112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液标本,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和Fg。结果ACI组Hcy、CRP和Fg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ACI组Hcy与CRP水平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629,P〈0.01),与Fg水平无显著性相关;CRP与Fg水平之间也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586,P〈0.01)。结论Hcy、CRP、Fg水平与老年ACI的发生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老年ACI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和预后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对脑梗死患者预后判定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众多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有很高的判定价值,但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判定是否有同样的价值目前尚无定论。目的:探讨和比较CRP和纤维蛋白原(fibinogen,FIB)对脑梗死预后判定的价值。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全部患者均来自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94例脑梗死患者,男58例,女36例,平均年龄(58&;#177;11)岁。干预: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空腹状态下血浆中CRP和FIB水平.试剂盒由福建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发病后3d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访3个月统计脑梗死患者的残疾率、病死率。主要观察指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残疾率、病死率。结果:根据血中CRP水平,将脑梗死患者分为高CRP组和低CRP组;根据血中FIB水平,将脑梗死患者分为高FIB组和低FIB组。高CRP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18.12&;#177;8.96)分,残疾率74%(40/54),病死率20%(11/54);低CRP组分别为(10.52&;#177;4.42)分,38%(15/40).5%(2/40)。高CRP组显著高于低CRP组(t=3.82,r=12.66,4.56,P&;lt;0.001)。高FIB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17.69&;#177;5.12)分,残疾率70%(35/50);低FIB组分别为(14.32&;#177;4.65)分,45%(20/44),高FIB组显著高于低FIB组(t=2.19.r=7.1,P&;lt;0.001),而病死率差异却无显著性意义。CRP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残疾率、病死率存在明显相关性(r=0.742.0.812,0.681);FIB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残疾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669,0.613),但与病死率却无明显相关性(r=0.317)。与FIB相比,CRP能更准确地反映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结论:CRP和FIB可作为脑梗死预后判定指标之一,在脑梗死预后判定方面CRP优于FIB。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短期脑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以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ACI患者及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入院时PCT、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与90d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不良转归患者最高NIHSS高于良好转归患者(P0.05)。不良转归患者入院PCT水平高于健康者和良好转归患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最高NIHSS对90d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733,灵敏度为75.5%,特异度为77.2%;入院时PCT的AUC为0.841,灵敏度为87.0%,特异度为82.9%。最高NIHSS与入院时PCT呈正相关,而入院时PCT和NIHSS与90d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最高NIHSS(22.3分)和入院时PCT(2.5ng/mL)是90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I发病后早期血清PCT水平是评价患者90d临床预后的潜在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胶囊对高血压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纤维蛋白原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及对照组8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观察期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FIB和血清hsCRP含量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后FIB和血清hsCRP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有利于降低FIB浓度,减轻炎症反应和神经损伤程度,更好地预防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8.
温志平  廖新学  陶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034-303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5例ACS患者(ACS组)、20俐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25名健康体格检查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CRP水平、血浆FIB水平。并作比较。结果:ACS组血浆FIB水平、血清CRP水平[(4.6±1. 2)g/L,(32.12±6.3)mg/L]明显高于SAP组[(3.6±0.2)g/L,(6.20±4.5)mg/L]及对照组[(3.1±0. 3)g/L,(5.40±4.8)mg/L](P〈0.05或P〈0.01)。ACS组血浆FIB水平与血清CRP水平间呈正相关(r=0.61,P 〈0.01)。结论:ACS患者血浆FIB水平与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FIB与CRP可以作为早期预测ACS的生化指标.[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9.
<正>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胆固醇等脂质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1],表现为脂质和坏死组织的骤聚,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损伤机制[2],巨噬细胞和T细胞聚集在动脉内膜,随后某些炎症介质在血浆中的水平上升。血液中的LDL于动脉壁沉积并氧化,内皮细胞在氧化型LDL的刺激下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已经黏附在内皮细胞的血单核细胞迁移至皮下,继而分化为巨噬细胞,吞噬氧化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在急性胰腺炎(AP)早期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急性胰腺炎且入院时发病在48h以内、临床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93例,依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同时随机选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患者作对照,采用秩和检验比较3组CRP、PT、APTT、FBG和DD水平,并采用AUC值分析这些指标预测重症胰腺炎的准确性。结果 MAP组、SAP组和对照组中位CRP水平分别为54.10mg/L(19.73mg/L,119.18mg/L)、209.90mg/L(147.50mg/L,391.90mg/L)和0.80mg/L(0.38mg/L,2.15mg/L);中位PT水平分别为13.80s(13.20s,14.62s)、14.80s(13.90s,15.50s)和12.50s(12.10s,12.83s);中位APTT水平分别为39.00s(35.48s,42.43s)、38.10s(33.90s,43.70s)和35.15s(33.60s,37.53s),中位FBG水平分别为4.33g/L(3.67g/L,5.45g/L)、5.79g/L(4.66g/L,8.53g/L)和2.98g/L(2.72g/L,3.30g/L);中位DD水平分别为1320.00μg/L(702.50μg/L,2695.00μg/L)、4060.00μg/L(3010.00μg/L,5860.00μg/L)和265.00μg/L(217.50μg/L,330.00μg/L);5项指标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SAP组和MAP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CRP、FBG、DD、PT和APTT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MAP组比较,CRP、FBG、DD和PT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PT、APTT、FBG和DD预测重症胰腺炎AUC值分别为0.933、0.852、0.587、0.839和0.905。结论 CRP、FBG、DD和PT在急性胰腺炎早期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有一定价值,在AP早期应结合CRP,FBG,DD,PT检验结果对AP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以做到及时预防和干预,从而减少重症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血清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发病48h以内)80例作为试验组,并同时选取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比较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试验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症诊断中的应用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诊治的脓毒症患者97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感染组(n=68)和休克组(n=29),同期健康体检者97例为对照组,于入院当日以及治疗1、3、5、7d时行PCT和CRP检测,分析PCT和CRP与病情变化、预后的关系。结果感染组患者入院当日PCT、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休克组患者入院当日PCT、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感染组(P0.05)。治疗无效患者在入院当日以及治疗1、3、5、7d时血清PCT、CRP水平高于有效患者(P0.05)。休克组患者病死率高于感染组(P0.05)。PCT、CRP水平与患者预后存在明显负相关性。结论 PCT和CRP在脓毒症中诊断价值较高,对患者预后评估准确,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血浆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5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hs-CRP和Clauss磁珠法测定FIB水平作比较。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及对照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和FIB呈正相关性。结论 hs-CRP和FIB可以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金勇  马荣国 《检验医学》2011,26(7):487-488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液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有无差异。方法对来东台市人民医院体检的22例经汉密尔顿(HADS)评分为抑郁症患者及52名正常对照人群,分别检测其CRP及FIB水平,通过t检验,检测两者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抑郁症患者的CRP、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4、2.47,P均〈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CRP、FIB水平的异常,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bg)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30例COPD病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30例体检者血清CRP、Fbg的含量,同时测定其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COPD病人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CRP及Fbg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151.61、70.45,q=7.12~22.40,P〈0.05、0.01)。急性发作期病人治疗后处于缓解期时CRP及Fbg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q=20.06、9.61,P〈0.05、0.01)。血清CRP及Fbg水平与FEV1%及PaO2均呈负相关(r=-0.82~-0.68,P〈0.01)。结论检测血清CRP、Fbg对于COPD急性发作期病情和疗效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4 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RP含量.对2组CRP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的CRP含量平均为(23.7±1.5)mg·L-1,对照组CRP含量平均为(4.5±1.2)mg·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重型组、中型组CRP水平高于轻型组(P<0.05或P<0.01),重型组CRP水平高于中型组(P<0.05).脑梗死好转组CRP水平低于无好转组(P<0.01).结论 CRP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程,能反应病情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CRP水平越高,提示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与心绞痛、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CRP采用免疫比浊法,FIB采用PT-DER演算法。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FIB、CRP高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对照组。结论:高水平的CRP、FIB与不稳定心绞痛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赵玥 《临床荟萃》2014,29(2):168-17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关系。方法在我院就诊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5例,和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患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急性脑梗死和健康对照组的Fbg,Hcy和hsCRP水平变化,观察Fbg,Hcy和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hsCRP,Fbg,Hcy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15.8±2.94)mg/L vs(2.74±0.96)mg/L,(4.67±1.18)g/L vs(2.36±0.82)g/L,(24.3±6.83)μmol/L vs(6.83±1.83)μmol/L vs(1.37±0.32)mm vs(0.76±0.16)mm(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根据IMT划分为:IMT1.0mm为26例,1.0mm≤IMT1.2mm为43例和IMT≥1.2mm为96例。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加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sCRP,Fbg和Hcy水平出现明显升高,(7.98±1.76)mg/L vs(12.87±2.87)mg/L vs(19.28±3.13)mg/L,Fbg(2.45±0.97)g/L vs(4.58±1.04)g/L vs(5.31±1.25)g/L and Hcy(10.87±2.76)μmol/L vs(22.94±6.28)μmol/L vs(28.68±7.03)μmol/L(P0.05或0.01)。急性脑梗死组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严重程度分为Ⅰ级29例,Ⅱ级35例和Ⅲ级32例。随着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hsCRP(14.65±2.97)mg/L vs(19.43±3.26)mg/L vs(23.31±3.02)mg/L,Fbg(4.41±1.18)g/L vs(5.33±1.21)g/L vs(6.10±1.32)g/L和Hcy(22.87±5.87)μmol/L vs(28.47±6.92)μmol/L vs(34.18±7.12)μmol/L水平出现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Fbg和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斑块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与血液C反应蛋白 (CRP)、纤维蛋白原 (FBG)及尿酸 (UA)的关系。方法 对 35例不同类型的CHD患者进行CRP、FBG及UA测定 ,并同 35例健康组比较。结果 CHD组CRP、FBG、U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均P <0 0 1) ;不同类型的CHD患者中三者的浓度均以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增高明显 ;CRP同FBG呈正相关 (r =0 76 3,P <0 0 1)。结论 UA、CRP、FBG同CHD关系密切 ,CRP、FBG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而高UA血症可能独立于其它危险因素对CHD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及脂蛋白(a)(LPa)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于我院住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清Fib、CRP及LPa检查。结果①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76.09%;②颈动脉硬化组各指标均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P〈0.05);③将检出颈动脉硬化的患者按其斑块性质进行分组,可分为软斑块组、硬斑块组、混合性斑块组,软斑块组和混合性斑块组CRP高于硬斑块组(P〈0.05);采用半定量法将患者按斑块严重程度分组,结果发现,随着病变程度加重,患者血清Fib、LPa、CRP浓度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三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b,CRP及脂蛋白(a)在脑梗死颈动脉硬化的诊断及病情判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