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的主要职业伤害和防护现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412名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和防护情况.结果 护理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伤害是针刺伤、锐器损伤,比例分别为96.11%,45.85%;锐器损伤情况二级医院比一级医院严重,受患者责难情况一级医院比二级医院严重;一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相对较差.结论 应当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伤害防护教育,推行"标准预防"防护措施,免费为医护人员注射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山市二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现状.方法 对我市二级医院近2年来CSSD护理人员从职业暴露、环境污染、意外伤害和心理压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四个方面的因素均存在,其中职业暴露占38%,环境污染占35%,心理压力占15%,意外伤害占12%.结论 重视CSSD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使用对人体无害的化学消毒物品,注意CSSD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适用性和舒适性,重视CSSD护理人员的心理需求,采取有效的对应措施,使职业危险因素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孙小英 《家庭医药》2016,(7):168-169
目的:本文就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措施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和分析。方法:就我院2013年01月01日-2016年01月01日在我院供应室工作的人员为研究对象,并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人员进行调查。同时,对于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进行讨论和分析。同时,对于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进行探讨。结果:通过上述调查分析后发现,对于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较强的防护措施。这种防护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暴露事件的发生,而且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对于供应室护理人员的伤害。结论:由于供应室护理人员处于暴露的危险中,因此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暴露事件的发生,减少供应室护理人员危害的发生,以确保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肠镜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对肠镜消毒的检查结果,分析肠镜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对30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 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监测肠镜消毒共180次,消毒合格率为75.00%(135/180),影响消毒效果因素主要有消毒方法、消毒设备、消毒时间等。护理人员均受到职业暴露危害,影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医院应加强对职业暴露危害的宣传,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对职业暴露危害的防范能力。结论本院肠镜消毒基本合格,但是消毒不合格问题依然严重。消毒设备、消毒技术、消毒时间与消毒效果密切相关,在肠镜消毒时应严格按照消毒流程操作,尽量选用机械消毒,并加强肠镜消毒监测管理工作,提高肠镜消毒合格率。肠镜消毒的职业危害较大,医院应加强职业暴露危害、防护知识的宣传,加强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消毒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肝胆外科护士发生的职业暴露及其危害,研究针对这些状况的预防和对策。方法通过调研设计对本院肝胆外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肝胆外科职业暴露发生锐器伤情况最多,其次是皮肤黏膜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引流液。主要操作问题表现在:动静脉穿刺防护工具包括手套等佩戴。另外工作精力集中度,工作经验,以及发生暴露对事后处理流程的知晓率、执行能力以及对标准预防的依从性是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肝胆外科要给予护理人员系统、全面、规范的有关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尽最大努力减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6.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生物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特别是血液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播的加重,使针刺损伤造成的潜在危害显著加重。护士日常工作中对针具、利器等接触频繁,更易发生针刺损伤,其职业暴露危害尤为严重。加强暴露风险防护,减少针刺伤害的发生,对保护基础医护人员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问卷形式对基层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害进行调研,总结调查结果,提出对医护人员潜在的针刺伤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与预防措施。方法对40名采血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对其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研究,以便采取预防与处理措施。结果 40名采血护士中,出现职业暴露的有9名,占22.5%;其中3名护士出现职业暴露均为2次,发生职业暴露12次,占30.0%。其中发生针刺损伤5次,41.7%;发生硬物撞伤4次,占33.3%;血液接触2次,16.7%;黏膜接触1次,占8.3%。结论通过对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与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可以为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率的降低提供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3):572-575
目的:分析感染科医护人员艾滋病(AIDS)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管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感染科医护人员80例;将2015年7月—2016年3月期间感染科医护人员作为常规管理的设定为对照组,2016年4—12月期间感染科医护人员以总结本科室AIDS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后制订有效地预防与管理措施管理的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医护人员的AIDS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管理对策。结果:感染科医护人员AIDS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有AIDS职业安全教育缺乏、侵袭性操作及医护人员恐惧心理等;对照组医护人员发生AIDS职业暴露1例,其AIDS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为1.25%,观察组医护人员未发生职业暴露,两组医护人员AIDS职业暴露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科医护人员的AIDS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较多,如能尽早总结危险因素并制订有效地预防与管理措施,可更好地避免AIDS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吴蕾 《家庭医药》2016,(12):112-113
目的:探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完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保证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安全.方法:通过对职业暴露危害影响因素的探讨及原因分析,总结其防护对策.结果:完善职业防护规章制度并完善培训教育可以降低职业风险.结论:加强对护理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增强护理的个人防护意识,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应急对策。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发生的一起严重的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以及临床干预。结果同一暴露源共发生HIV职业暴露4人,均为护理人员,经半年随访,未发生HIV医院感染。结论低年资护理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主要原因是安全防护意识差、操作不规范及应变能力欠缺所致;应加强医务人员卫生职业安全教育、加强自身防护、落实标准预防等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目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现状以及导致危险的原因,为临床医务人员正确执行防护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自2008年至2010年本院全院各科室上报113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报告单,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具体发生情况以及危险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这113例本院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主要为锐器伤,其次为血液、分泌物的暴露,其中锐器伤占85.84%、血液暴露占11.50%、分泌物暴露占2.65%。暴露人群中护理人员占53%、医生占28%、工勤人员占11%、医技人员占8%。结论要继续加强本院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培训以及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严格按规范进行各项操作,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对高发科室以及高发人群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的风险管理,在发生职业暴露后采取及时、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健康危险度的暴露评价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建 《毒理学杂志》2007,21(5):353-355
经典的健康危险度评价包括4个步骤,即危害认定、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暴露评价和危险表征。作为危险度评价的一个主要步骤,暴露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给出个体或群体暴露于某种有害因素的准确估计值,而且要提供暴露的特征如暴露的时间、方式和频度等,以用于危险度表征的分析。在过去的20年中,暴露评价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对不同介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多化学物的测定已有许多报道,也有一些探讨暴露途径和暴露方式的研究,如气体的扩散和地面水的流体模型。近年来在暴露因素鉴定、数学模型模拟和剂量重建方法等方面的进展使得暴露…  相似文献   

13.
何剑萍 《上海医药》2013,(14):35-37
目的:调查华亭社区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为制订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文献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华亭社区护士2010年1月-2012年12月3年内针刺伤的发生情况,由专人负责问卷发放和收集,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过去3年内护士针刺伤发生14人(41人次),占73.7%,原因主要为:套针帽和套安瓿、处理用毕的针头和被不适当放置的针头刺伤。护士职业防护教育接受率为84.2%,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为62.6%。结论:华亭社区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对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和知识不足,下一步应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和管理,减少护理人员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喻文碧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377-378
目的研究分析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内可对护理人员健康安全造成伤害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保障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从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大幅度宣传安全教育知识,并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实施职业安全防范对策后,护理人员的自身防范意识得到了有效提高,并大大降低了高温烫伤、乙型肝炎感染等职业危害发生的概率。结论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是医护工作质量的根本保障,因此,结合供应室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是提高职业安全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对我院感染科护士进行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调查及防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调查的职业暴露中被刀、剪、针等锐器损伤及皮肤接触血液为主要危险因素,经防护知识培训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科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相应增加,给护士的身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有效避免和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基层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本院2013年1-11月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上报统计数据,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2013年1-11月共报告职业暴露52例,其中锐器伤41例,占82.2%,血液或体液暴露9例,占18.%;其他2例。发生职业暴露以实习护士(42.3%)、护士(28.8%)和医师(12.5%)为主,工人(17.3%);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梅毒、HIV为最多,占44.8%,锐器伤暴露源的81.00%;暴露地点主要发生在急诊科输液室和病房;各暴露环节中以各种穿刺和处理医疗废物占比例最高;全年共支出职业暴露检测治疗费用12190.2元,平均每人234.43元。结论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高危职业风险,实施标准顶防,规范操作规程,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强化免疫接种、建立完整监测报告制度及暴露后实施干预措施,是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有效措施,可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制订有效防护对策。方法回顾调查2011年本院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情况。结果2011年本院在职护士共358人,发生职业暴露22例,暴露种类均为针刺伤事件,发生率为6.1%,暴露源中HIV阳性2例,乙肝病人2例,丙肝病人1例。结论护理人员是针刺暴露的高危群体,必须加强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规避危险行为,降低针刺伤事件发生,维护自身职业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减少医护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风险,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方法找出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相关不良因素,严格制定管理制度并督导执行,采取必要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和防范培训,做好职业安全教育。结果临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增强,发生职业暴露率降低,工作主动、乐观、积极向上。结论领导针对职业相关危害因素制定防范措施,提高护士自身防范意识,增强护士的机体免疫力,有效地减少职业危害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及干预。方法选取市级医院曾从事产科工作的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采用主动登记上报的方式,把自己在产科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的原因、次数、程度、损伤后如何处理等情况进行登记。结果有18名产科护理人员发生过医疗锐器伤,发生率为30%。21名曾经发生不同程度的血、羊水污染情况,发生率为35%。结论产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因此,产科护理人员在进行接产及其他任何护理操作时,都应该严格执行"标准预防",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主动阻断锐器伤及其他职业暴露途径,把职业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0.
郑菊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251-251
目的了解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现状,探讨危险因素,判定有效防范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共调查80名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和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结果职业暴露防护现状:在进行抽血注射等操作正确防护率2%,接触患者前洗手为61%,单手回套针帽30%,用工具分离针头41%,护士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正确91%。结论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淡漠,加强健康教育,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