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6,(2):153-155
<正>川崎病(KD)是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球结膜充血、唇及口腔黏膜改变、手足指端脱屑、皮疹、颈淋巴结肿大等,而血管炎的病理改变可累及小血管、中等肌性动脉及全身各个脏器,其中以冠状动脉损害最为突出.研究[1]结果显示,未给予及时诊断与治疗的KD患儿中约15%~30%发生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形成.流行病学调查[2]结果显示,KD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全身中小血管炎性综合征,主要累及冠状动脉,可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与闭塞性病变,甚至可导致心肌梗死,是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病机制对预防及治疗KD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有积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对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小儿全身血管炎性、发热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导致的全身性血管炎,冠状动脉病变尤为突出.较多报导KD患儿存在T细胞亚群的改变,但其改变与冠状动脉损伤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却未见报导.为此作了初步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曹金鑫  徐明国 《海南医学》2022,(24):3248-3252
川崎病(KD)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急性自限性血管炎,可导致儿童冠状动脉病变(CAL),如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CAA)和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血栓性闭塞导致心肌梗死是KD患儿致死的主要原因。及时经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可减少CAL的发生率。目前报道了许多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旨在尽早识别CAL并及时做出干预措施。本文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实验室指标、临床指标及常见的预测评分如原田评分、小林评分。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KD)是一种以急性自限性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特征的小儿疾病,严重时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甚至造成冠状动脉瘤、缺血性心脏病及猝死。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了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临床结果显示,SARS-CoV-2感染患者呈现出类KD的症状,提示KD可能与SARS-CoV-2感染有关。本文将从SARS-CoV-2的起源、传播方式、致病机制以及KD与SARS-CoV-2感染之间的可能联系进行描述,有望为KD的病因提供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6.
<正>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血管炎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提示,KD可能是感染引起的急性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多项研究证实支原体肺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免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随着人们对KD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完全KD的报道越来越多,因其临床表现多样,且部分症状、体征出现晚或不出现,常导致漏诊或误诊,延误治疗时机,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甚至导致冠状动脉瘤破裂、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是小儿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2].为提高对不完全KD的认识,了解不完全KD的临床特点,本文就不完全KD 2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文献复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春  郑尧干 《中原医刊》2007,34(3):74-75
川崎病(KD)亦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它是一种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本病于1967年由日本学者川崎富作率先报道,随后该病国内外报道逐渐增多。KD部分病例可累及冠状动脉,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及冠状动脉狭窄与闭塞。现将我院儿科近5年来收治的川崎病42例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KD)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告,曾称为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儿童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累及中小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可形成冠状动脉瘤,引起血栓性梗塞、狭窄,导致心肌梗死、猝死。目前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典型川崎病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简称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血管炎.本病心血管受累最著,可导致冠状动脉瘤及心肌梗塞而猝死.近年我国KD发病数增多,成为小儿主要后天性心脏病之一.本科自1993年3月-1996年4月对40例KD病人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IVGG)和阿斯匹林(ASA)治疗,现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KD)是一种急性血管炎综合征,主要侵犯全身中、小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严重者可致心肌梗死和猝死,其诊断缺乏特异的检测手段.在心血管影像中,超声心动图、心肌声学造影、心肌灌注扫描、心脏负荷试验、磁共振成像、CT、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该文就目前KD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由日本川崎富作先生于1967年首次报道,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好发于婴幼儿,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KD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在未经治疗的KD病例中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为15%~25%,或虽规范治疗仍有部分KD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瘤。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giant coronary aneurysm,GCA)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3.
李萍  于小靓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8):518-519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清的自限性血管炎性综合征,以发热、皮疹、皮肤黏膜病损、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常导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脏损害。冬春季发病率较高,婴幼儿发病多。本病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易感者感染病原后触发的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正>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以血管炎为中心的全身性脏器炎症,经数日可自然消退的自限性急性炎症。本病除血管炎(特别是冠状动脉)以外的病变,如心包炎,心肌炎、胆囊炎、脑膜炎、神经炎等各种脏器炎症不留后遗症,且大部分会自然痊愈。冠状动脉炎也循同样经过,但由于动脉瘤,血栓形成,可引起冠状动脉闭塞,而发展成缺血性心脏病,因此形成的后遗症是一重要问题。近年研究发现内皮素(Endothelin,ET)与KD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管炎综合征,重者可导致冠状动脉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防治冠状动脉病变的关键。不典型KD的逐年增多,易导致漏诊、误诊,延误治疗,应引起儿科医师的重视。现就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不典型KD 16例,分析如下。1  相似文献   

16.
王爱民 《河北医学》2004,10(3):270-271
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冠状动脉病变是本病严重并发症,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46例KD分析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7.
赵富建 《吉林医学》2011,(3):563-564
目的:分析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川崎病(K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结果:16例患儿有8例5d内确诊,4例5~10d确诊,4例10d以上确诊,具有发热、皮疹、手足硬肿、掌跖红斑、脱皮等典型症状者易于确诊,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易延迟诊断。16例患儿经综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典型病例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可控制血管炎,防止冠状动脉病变。但基层医院对本病缺乏认识,常延误诊断,不能及时治疗,易并发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Kawasaki diease,KD)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以全身中、小血管炎和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为主要病理改变,血管炎可累及冠状动脉引起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因此川崎病已引起儿科医师的广泛关注。川崎病造成心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较多,现对我院64例KD患儿发生冠脉扩张(CAL)的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至今病因尚未明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该病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大、中血管,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其中尤以冠状动脉瘤(CAA)和冠状动脉狭窄最为严重,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和猝死。KD目前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病的首要原因,经过近40年来的努力,在KD的治疗上取得了许多新进展。笔者现就近年来KD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周倩沁  吴军华  邱海燕 《浙江医学》2019,41(13):1443-1446
川崎病(KD)属于急性发热的、自限性的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中小型血管炎,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其中心血管系统损害是最主要的并发症,可形成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严重者可引起缺血性心脏病及猝死。近年来,KD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关于K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近年来关于KD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等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