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血液流变学及其各项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应用广泛,现通过对血液流变学及其各项指标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以更好地为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提供依据。在临床应用血液流变学进行诊断疾病时,不能孤立地看待流变学的某项指标,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才能客观地做出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2.
血液流变学检测在心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检测在心脑血管病诊断、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心脑血管病患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治疗前注这检测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或0.01),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检测指标有明显改变(P〈0.05或0.01)。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测可作为心脑血管病诊断和疗效观察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报道了用血液流变学方法(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沉)检测蚌埠地区153例健康人的正常值,并对479例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血液流变学测定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冠心病、心肌梗塞、原发性高血压、脑血栓和糖尿病的比值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0.005)。文章讨论了上述变化的机理及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上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血液流变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血液流变学的概念和涉及范围一个既研究物体的流动又研究其变形的科学称为流变学 (rheology) ,其中研究生命现象中的流变学部分称为生物流变学 (biorheology) ,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流动与变形规律的部分称为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目前血液流变学检验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特别是对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发病机制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血液病血流变学检测也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涉及内容主要包括宏观及微观血液流变学检验 ,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是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MVIS-2035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参考值范围。方法用MVIS-2035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测定485例健康体检者的全血高切(200/S)、中切(30/s)、低切(3/s)黏度值,血浆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液屈服应力和红细胞电泳时间。结果485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呈正态分布。除血液屈服应力外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不同性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20岁组分别与与20—39岁组、40~59岁组、/〉60岁组比较)比较:20~39岁组、40~59岁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血浆黏度值降低。而≥60岁组全血低切黏度值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血浆黏度值降低(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增高(P〈0.05)。95%可信区间正常参考值:男、女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值分别是4.81—6.63mPa/s、4.52~6.17mPa/s,全血中切黏度值分别是6.70—8.88mPa/s、6.14~8.35mPafs,全血低切黏度值分别是9.72~12.94mPa/s、8.78~12.18mPa/s,血浆黏度值为1.40~1.72mPafs、1.37—1.84,红细胞聚集指数分别是5.68—8.57、5.19—7.85,红细胞刚性指数分别是0.81~1.11、0.75—1.08,血液屈服应力为0.86—1.35,红细胞电泳时间分别是16.00-21.27s、14.89—19.95s。结论血液流变学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在不同性别、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最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PRP)与血流液流变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PRP患者92例(184眼)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83名作为对照组.采集受检者外周静脉血5 ml,由检验专业人员检测受检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全血黏度(...  相似文献   

9.
彭从健 《广东医学》2003,24(8):894-89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舌下脉络变化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 观察 2 19例患者舌下脉络的变化 ,并检测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结果 脑梗死患者舌下脉络变化 (颜色、曲张等 )与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检测指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虽然血液流变学的检测较先进 ,但观察舌下脉络的变化指导临床对脑梗死患者的辨证施治简便、快速 ,能把中医传统诊治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沉降率与血液流变学及血浆大分子物质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细胞沉降率与血液流变学及血浆大分子物质的相关分析唐刘红,罗太模,帅杰,王明贤红细胞沉降率(ESR)是最常用的辅助检查之一。本研究旨在确定多种血液流变学参数及血浆大分子物质对ESR的影响情况。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四川省乐山市境内的汉族干部21...  相似文献   

11.
血液流变学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物体的形变与流动的科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生物流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目前流变学的概念及手段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观察,预后判断等方面已经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为心脑血管病和其它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新理论、新思路、新  相似文献   

12.
血液流变学主要诊断血液黏度高低,通过检查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等几项主要指标来确定高黏滞血症。血液流变检验可以用来诊断各种疾病,如对于中风,它就是一个可靠的诊断指标。本文从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概念、血液流变学检查的意义、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3个方面,分析了以血液流变检验来确定血黏度增高与中风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血液流变学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余猛进  杨瑞和 《上海医学》1997,20(2):117-120
  相似文献   

14.
血液流变学俗称中风预报,是针对血液进行的物理流变学检测,其对很多疾病有预报性,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上述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出现之前,往往由各种因素引起血液黏滞度增高。下面将常用的指标及意义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血液流变学原理在脑梗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目前临床对脂肪肝病人的诊断,实验室没有理想的检测手段。我们对临床确诊的脂肪肝病人,同时伴有甘油三酯增高86例,对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的变化进行了比较,以观察临床对脂肪肝诊断的实用价值。方法:取空腹静脉血3mL注入肝素抗凝管混合,先测全血粘度,然后分离血浆测其血浆粘度。甘油三酯取空腹肘静脉血2mL,分离血清进行检测。结果:86例脂肪肝病人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甘油三酯同时增高61例,占70.9%。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甘油三酯同时增高19例,占22.1%。单纯全血粘度低切增高6例,占7%。结论:脂肪肝病人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的影响主要是全血粘度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有明显的改变,甘油三酯的增高对血浆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影响不太明显。可作为临床对脂肪肝病人辅助诊断检查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NP)患儿部分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分析,探讨其血液流变学特性.方法:NP新生儿25例(NP组),单纯咽下综合征和生理性黄疸高峰期的足月新生儿25例(对照组),分别取空腹静脉血4 mL,观察两组新生儿全血黏度(ηb)(低切、高切)、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刚性指数(E RI)、血浆黏度(ηp)、红细胞电泳指数(EEI)和变形指数(EDI)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NP组较对照组ηb(低切、高切)、HCT、EAI和ERI增高,而ηp、EEI和ED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NP可改变患儿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治疗应重视这些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我们近4年来对116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液流变学对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358例4种常见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与136例体检正常者同类指标作对照.结果 4种临床常见病患者血液流变学都有不同的指标改变.结论 血液流变学检测在临床常见病的诊断和预防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20.
102例正常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