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夏季养生重点:调养心脾"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阳气充盛,阴气内敛,而人则处在天地之气交汇之中。"专家表示,从农历来看,夏季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的这三个月时间,中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这个季节,人的各项生理功能,即‘阳气’,都处于最旺盛的状态。因此中医认为,夏季应以养护阳气为主。"从中医五行学说和脏象学说的角度来看,"夏天属火,与心相应,而心主血脉,  相似文献   

2.
养生之道     
《健康博览》2015,(4):50
<正>冠心病早防早治三步走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防治冠心病的关键,然而半数冠心病患者发作前没有任何症状,难以早期发现。冠心病是慢性病,其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逐步加重的过程,只有当冠脉狭窄程度在60%~70%以上时才会出现典型的冠心病症状。因此,当症状出现时,说明疾病已经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了,如果此时还不积极诊治,就会延误病情,甚至发生心肌梗  相似文献   

3.
养生之道     
《保健医苑》2005,(3):36-39
在中国,恐怕找不出什么比长寿更令人向往的了。远有彭祖,孙思邈,近有齐白石,这些或传说或现实中养生有道的人物,始终是平凡百姓崇拜的偶像。进入21世纪,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传统的养生保健迎来了前所未有新热潮。长寿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更多的平常人开始了“太平之世多长寿人”的体验和追求。  相似文献   

4.
养生之道     
中华民族历史修久,养生文化也源远流长,在人类如何健康长帮方面,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古代,诸多文献古籍就有了关于养生文化的大量内容,不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而且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实路方法。如饮食、药饵、运动、保健、气功、起居卫生习惯等。中国的养生文化在数千年来的中国历史以及几百年来西方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提供了一件抗衰老、葆青春,以及防治老年病等诸多方面的珍贵礼物。  相似文献   

5.
养生之道     
长寿者,古今有之,中外有之。随着社会进步、医学发达,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地提高。在以西方医学为代表的现代医学未普及前,影响人类平均寿命的主要是婴幼儿夭折、如天花、结核、疟疾等传染性疾病,死亡率极高。而且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肿瘤等。尽管人们用于健康保健的投入越来越大,但国人的体质却在逐年下降,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身体机能呈明显下降趋势。据权威人士调查分析,主要表现为体质虚弱,体态肥胖,血压升高,肺活量下降,且已波及到在校学生,甚至是小学生。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的小学生,因过度肥胖而不能正常参加体育课的现象令人吃惊。那么,90岁、100岁的老人又是怎样安排工作、生活、饮食起居的呢?  相似文献   

6.
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冯友兰(1895-1990),以“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总结自己的学术成就,并将人的境界分为“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四个境界,一生以追求天地境界为己任,终享95岁高寿.冯友兰在才学上的造诣极高,在养生保健方面也很有心得. “不……着……急”,正是冯友兰长寿的一大秘诀,任何时候他都不慌不忙,即使是生病,面对生死之时.1982年,冯友兰在长子和女儿的陪同下游览新泽西的天然动物园,在返回纽约的路上,车轮坏了,一时找不到地方修车只能向路边的车求救.  相似文献   

7.
8.
俗话说男靠吃女靠睡。其实,从养生角度来说,健康饮食和优质睡眠是养生两大法宝,不论男女同样重要。然而男女毕竟有别,养生也要讲究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文星 《健康向导》2009,15(5):42-42
养生之道虽无一定模式,但有规律可循。古今许多名人的养生诗歌、长寿经验都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借鉴。魏武帝曹操热心于研究炼气养性之理,以求健康长寿。在他的养生诗中,最精彩的一篇当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中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  相似文献   

10.
有研究认为,人类的正常寿命是120~125岁,可是只有极少人活到这个年龄。科学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到饮食的卫生保健、生活的科学方式以及心态的美学修养。  相似文献   

11.
《现代养生》2015,(1):34
现在的人,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我们更相信中医博大精深。每一个人都应具备一些中医的养生知识。那么,对于中医来讲,它的养生有何道呢?中医之道自然中医讲究的就是顺自然。这并不是说什么都要顺着自然,而是指在医理上都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任何一种生命的能量,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所以,人要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如果不注意养生,违背自然的话,那只能让生命更短一些。因此,  相似文献   

12.
正孔子提出的"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的中庸养生之道,是儒家"静以修身养性"的总纲和方法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由;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盖言君子动以中和为节,至于饮食起居,咸得其宜。则阴阳不能病,天地不能夭,虽不导引服饵,不失其寿也。"(《中庸》)"心和平而不失中正",正是儒家所提倡仁者在精神修养方面  相似文献   

13.
张大千先生是我国现代画家,在国内外的画坛都享有盛誉,曾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评选为"世界大画家",徐悲鸿也曾赞誉他为"五百年来一大千".他不仅在画技上炉火纯青,且在养生上也颇为有道,人们认为他的健康长寿,与他一生钟情书画和他的"健吃"、"健谈"、"健步"习惯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15.
养生之道,应因人而异,太胖了的要减肥;过于嬴弱的要适当增加体重;性格急躁的人,要调整心性;处事为人要尽量平和冷静;而过于疲沓的人再冷静下去,就只有终止任何行动了;患高血压的人才需采取各种降低血压的措施;血压偏低的人,如果也赶时髦,跟着降血压,肯定会出问题。所以  相似文献   

16.
正韩美林是著名艺术家,也是北京奥运福娃的设计者。2015年,他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的称号,这是中国美术界得此殊荣第一人。年近80岁的他依然满头黑发,脸上皱纹不多,看书还不用戴老花镜。他在获奖感言中特别提到:"我马上就80岁了,但我的头发95%都是黑的,我的眼睛视力还是1.5、1.2。"他的  相似文献   

17.
张学良是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独特的政治人物。他的经历极不平常,特别是被幽居50余载,是一般人承受不了的,但他竟能保持长寿健康,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8.
饮食养生 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卫生是保证身体健康的第一道关口,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不仅会损伤我们的身体,还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长寿》1997,(7)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创立儒家学派的先哲。他对养生学亦颇有建树,又堪称养生学家。 孔子生于战乱频繁,生产力低下,且生活水平甚低的年代。大半生于颠沛流离中,过着飘泊生活。然而,他竟能活到73岁,这显然与他注重养生是分不开的。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记录了许多关于孔子养生的言论,可归纳为六点: 一、仁者得寿 德高延年 孔子一生求仁。《论语·颜渊》指出:“仁者,爱人。”他认为,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说文》释:“仁,亲也,从人从二。”我们讲“仁”,即  相似文献   

20.
康涛 《保健医苑》2014,(10):58-59
<正>彭祖是长寿的代表,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被奉为道家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史传彭祖寿高880岁,孔子对他推崇备至,庄子、荀子、吕不韦等先秦思想家都有关于彭祖的言论。《庄子·刻意》曾把他作为导引养生的代表人物,许多道家典籍也都保存着彭祖养生遗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