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3月~2004年10月,280例冠心病(CAD)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OPCA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为94.7%。平均年龄63.1岁。合并瓣膜病变11例,合并室壁瘤9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7±14)%。5例急诊手术,其中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2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248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术中改施体外循环6例。其中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2.95。4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CABG手术。死亡3例(1.07%)。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实施OPCAB要求具备独特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郝建潮  林青  秦巍  陈丽  武猛  张春风 《黑龙江医学》2004,28(10):782-783
目的 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外科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1997- 11~ 2 0 0 4 - 0 7,2 18例CAD病人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OPCAB实施率 (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 )为 92 .4 %。平均年龄 6 3.1岁。左室射血分数 (LVEF)平均 0 .5 6± 0 .17。 6例急诊手术 ,其中 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球囊反搏 (IABP)。 31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 ;187例应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技术 ,术中改为体外循环 5例。其中 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 平均术前住院 2 .9d。 2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 ,其余均为正中切口 ,多支病变的OPCAB手术。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 2 .85个。死亡 1例 (0 .4 5 % )。结论 OPCAB手术安全可行 ,早期效果满意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分析(附1 50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 50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在国内15个中心完成的1 50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309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 198例(79.5%).二次旁路移植术18例(1.2%).急诊手术144例(9.5%).合并瓣膜替换或成形术18例、室间隔穿孔手术5例、室壁瘤切除术39例、其他手术5例.1.7%的OPCAB手术需转为体外循环下完成.合并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264例(17.5%).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83例(5.5%).结果住院死亡32例,总死亡率为2.1%,其中OPCAB手术死亡14例(1.2%).其他并发症包括:围术期心肌梗死(0.5%)、急性左心衰竭(0.3%)、严重心律失常(1.2%)、呼吸系统并发症(2.1%)、器质性神经系统并发症(1.5%)、新发或加重的肾功能不全(1.1%)、出血二次开胸(1.0%)、胸骨愈合不良(0.6%).结论不同方式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安全可靠,而OPCAB具备一些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2003年1月-2012年9月共施行CABG 216例,其中行体外循环CABG 66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50例;每例移植血管1~5支,平均(3.1±1.4)支。同期行心瓣膜手术38例,室壁瘤切除术6例。结果围术期病死占4.2%(9/216),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术后心跳骤停2例,肾功能衰竭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高危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患者高,应选择合适的病例,加强围术期综合管理,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早期临床疗效和经验体会。方法对22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施行OPCAB,其中2支血管病变3例,3支病变19例(包括左主干病变4例)。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每例完成远端吻合口2~5个,平均3.6个,91%患者使用左乳内动脉(LIMA)。结果全组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体外循环(CPB)。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4~12h,平均5.8h。所有患者康复出院,随访3~26个月,心绞痛症状全部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OPCAB创伤小、安全可行、经济,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高春宇  栗春 《吉林医学》2007,28(1):80-80,82
目的:总结6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6年11月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60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全组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52.31±8.12)岁;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23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1例,合并高血压29例,糖尿病18例,左室室壁瘤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0.52±0.17)。6例行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其中2例同时行左室室壁瘤切除术。9例行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5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其中2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急诊手术3例。结果:全组共行左乳内动脉桥吻合59支,桡动脉桥4支,大隐静脉桥94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6例。住院死亡3例,57例10~18d痊愈出院。结论:OPCAB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体外循环准备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IABP对于衰竭的心脏是一种强有力的辅助措施,疗效优于目前应用的任何药物。  相似文献   

7.
左主干病变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峰  陈彧  陈生龙  徐东  王新生  江龙 《北京医学》2003,25(2):115-117
目的 总结 14 3例左主干 (LM)病变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经验体会。方法  1999年 9月至 2 0 0 2年 4月 ,行左主干病变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4 3例 ,69例有心肌梗死史 ,其中 2 5例为心肌梗死后 1个月内手术 ,12 3例有不稳定心绞痛 ,二次手术 4例 ,三支病变 11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 (5 6.4± 13 .8) % ,其中射血分数 <3 0 %者 13例。结果 所有病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诊手术 4 4例 ,选择性手术 99例。远端吻合口数目为 3 .3 4± 0 .85个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17例。手术死亡 3例 ,均死于恶性心律失常。其余并发症的发生与非左主干病变组无差别。结论 左主干病变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江汝健  付立  李勇  陈有东 《四川医学》2007,28(12):1375-1376
目的 总结9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手术经验。方法 2002年4月~2007年4月,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91例,男83例,女8例,年龄36~80岁,其中二支血管病变13例,三支血管病变78例,合并左主干病变15例,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搭桥4支,67例搭桥3支,16例搭桥2支。89例应用左乳内动脉吻合前降支,15例应用桡动脉吻合后降支,其余均采用大隐静脉吻合。8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结果 全组91例共行冠脉搭桥265支,平均2.91支/人,全组死亡1例,全组无出血和脑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避免体外循环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的初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地将76例单独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分为OPCAB组(n=46)和CCABG组(n=30).OPCAB组患者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2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2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无差异.OPCAB组与CCABG组的移植旁路血管数分别为(2.8±0.9)支及(2.7±0.9)支(P>0.05);术后多巴胺使用率为32.6%比70.0%(P<0.05).OPCAB组术后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较少,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住院费用较低(P均<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OPCAB组为10.9%,CCABG组为30.0%,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手术中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 结论 OPCAB治疗冠心病的初期效果优于CCABG,但其近、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手术经验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4年3月-2007年12月采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37例的临床资料,全组均应用左乳内动脉吻合前降支,2例患者术前及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临时辅助。结果:全组37例共行冠脉搭桥109支,平均2.94支/人,3例搭桥4支,29例搭桥3支,5例搭桥2支。全组死亡1例,全组无出血和脑部并发症发生。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避免体外循环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严重左主干狭窄伴三支血管病变严重狭窄患者的手术时机及方法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3月对严重左主干病变伴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96例。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27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20例。60岁以上者172例(58.1%)。术前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患者246例(83.10%),包括瓣膜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室壁瘤、脑梗死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3.85±0.6)支,左乳内动脉旁路移植281例(95.10%)。围术期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32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7例(2.36%),其中低心排综合征1例、心室纤颤2例、脑岀血1例、消化道岀血1例、肾功能衰竭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术后并发症26例(8.78%),其中低心排量综合征8例、心室纤颤4例、呼吸衰竭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心包压塞2例、肾功能衰竭2例、消化道出血2例及脑岀血2例。212例(71.62%)患者随访2-84个月,3例死亡(1.01%),2例与心脏病有关。结论严重左主干伴三支血管严重狭窄高危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手术仍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左心功能低下者预先置入IABP可使CABG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降低,改善了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崔勤涛  付庆林 《中外医疗》2011,30(9):20-21,23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近期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为冠心病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8月至2009年10月收集的172例CABG患者的临床及相关资料,对可能导致术后近期死亡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多因素分析。结果 172例患者中,早期死亡21例,死亡率12.2%。围手术期心梗、术前心功能不全、左室室壁瘤、体外循环下手术对CABG术后近期死亡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心梗、术前心功能不全、左室室壁瘤、体外循环下手术是影响CABG术后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老年退行性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施行的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同期行退行性瓣膜手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患者63例,其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5±4)岁。退行性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42例,冠心病合并退行性瓣膜病2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瓣膜置换58例,其中双瓣膜置换5例,合并三尖瓣成形术15例,合并带瓣人工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1例,合并室壁瘤切除术1例,合并左房血栓清除术2例;合并单瓣膜成形术7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15例,双支16例,多支32例。结果:本组早期病死3例(4.8%),共出现并发症8例(12.7%);患者中2例死于重症感染引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低心排综合征2例,再次开胸止血3例,呼吸衰竭2例,室颤1例,脑栓塞2例均治愈。手术后随访43例,随访时间1~60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老年患者退行性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施行手术效果满意,具有安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联合冠状动脉搭桥及其相关心脏手术1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分析联合冠状动脉搭桥及其相关心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34例患者中,75.4%有Ⅲ-Ⅳ级心绞痛(CCSS),冠状动脉造影示梗阻性病变在左主干(LM)34例次、左前降支(LAD)130例次、对角支91例次、回旋支84例次、右冠状动脉80例次。伴有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41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18%-69%,其中45%-30% 50例,<30% 13例,伴左心室壁瘤56例,同时伴瓣膜功能不全42例。全部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36例伴有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者同期激光心肌打孔(TMR),同期左心室壁瘤切除三明治式缝合11例,巨大室壁瘤心内补片左室成形45例;同期心脏瓣膜手术42例。结果:人均旁路2.46支,6例患者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11-54 h;二次开胸止血6例;室上速/房颤28例,室性心律失常10例,2例电转复,余均药物控制;全组手术死亡3例,死亡原因分别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2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病人手术后心绞痛等症状均缓解,心脏功能明显改善。随访4-60个月(平均12.7月),随访率89%,65例已恢复全日制工作。结论:与单纯冠状动脉搭桥相比,联合冠状动脉搭桥及其相关心脏手术时间长,操作复杂,但只要设计良好的手术方案,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告13例冠状动脉旁路术的临床体会。方法 体外循环下手术9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4例,其中3例同期行心肌激光血运重建术,单支病变2例、双支病变3例、三支病变7例、左主干病变1例。平均每例搭桥2.3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心绞痛消失11例,减轻2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术是安全的手术,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术可减少术后输血及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研究体外循环下行心脏不停跳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180例单纯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分别进入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组(OPCAB组,n=90)和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行搭桥组(OPBH,n=90)。两组患者在心绞痛程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心肌梗死史和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中风,肾功能受损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OPBH组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患者的比例明显多于OPCAB组(P<0.05)。所有患者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OPCAB组用单根心包深吊线,引入一橡皮管,帮助暴露各冠状动脉分支,采用心脏局部固定器,辅以腔内分流栓,完成远端吻合。OPBH组在体外循环(CPB)的辅助下,用OPCAB的方法显露冠状动脉各个分支,完成各个吻合。所有患者术终行桥血流定量测定。结果 OPCAB组无1例需转成OPBH。两组人均冠状动脉远端吻合数(OPCAB组:3.22±0.58。OPBH组:3.06±0.72)和再血管化指数相似,术后呼吸支持时间、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明显少于OPBH组(P<0.05);两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出血再开胸、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异常、脑卒中、心房颤动、纵隔炎、下肢切口感染和围术期死亡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低LVEF的患者,OPBH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能达到完全性再血管化,虽然出血和输血量较大,术后呼吸支持时间和ICU停留时间较长,但能取得与OPCAB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至200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为21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行CABG,其中36 例(16.7%)术前超声心动显示LVEF《0.40,平均0.30±0.08,为低LVEF组;179例(83.3%)LVEF≥0.40,平均0.53±0.11,为正常LVEF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LVEF组心脏手术风险评估欧洲系统(EuroSCORE)与正常LVEF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1.7 vs 3.6±0.8,P《0.05).低LVEF组术前伴二尖瓣中度以上返流及室壁瘤形成的患者比例高于正常LVEF组(55.6% vs 7.8%,P《0.05),此部分患者术中需CABG联合二尖瓣成形/置换或室壁瘤成形术.低LVEF组手术死亡率高于正常LVEF组(5.5% vs 2.8%,P《0.05).低LVEF组手术早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率高于正常LVEF组(58.3% vs 10%,P《0.05).低EF组34例存活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且术后7~10 d LVEF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0.47±0.11 vs 0.30±0.08,P《0.05).结论:LVEF《0.40 的CABG患者手术风险增加,且多数伴有二尖瓣中度以上返流和室壁瘤,需同期手术纠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体外循环下及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的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8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I临床资料。应用体外循环47例(体外组),非体外循环35例(非体外组),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医院内死亡2例,其中体外组1例,术后第14天死于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非体外组1例,术后第3天死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余80例顺利出院,1例复发心绞痛,药物治疗有效,疗效满意。结论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在近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毒症透析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东风汽车公司总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对14例尿毒症透析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尿毒症透析患者中慢性肾功能衰竭1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合并室壁瘤1例;3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G),11例采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前降支均采用左乳内动脉(LIMA)作为桥血管,移植血管1~4支;同期行室壁瘤折叠术1例.比较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一年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心功能分级、血肌酐(Cre)、血尿素氮浓度(BUN)等指标,并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2例出现重症感染.14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1例于术后27个月因重症感染死亡.未见其他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术后2周,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M=Ⅱ),LVEF、LVEDD、Cre、BUN等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级(M=Ⅰ),较术后2周显著改善(P<0.05);LVEF为(55.74±7.84)%、LVEDD为(50.21±5.28) mm,较术前的(51.23±6.46)%和(56.73±6.33) mm均改善(P<0.05),而Cre、BUN等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透析患者合并冠心病行CABG风险较大,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充分的冠状动脉再血管化,并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