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雷  张葵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964-196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及HPV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HPV16/18型DNA。【结果]1280例宫颈炎患者中HPV阳性率为35.4%,30例CIN患者中HPV阳性率为60.0%,有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经治疗后HPV转阴,1例治疗后仍为阳性。【结论】高危型HPV与CIN发生有关,高危型HPV检测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治疗后的分子生物学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HPV原位杂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宫颈上皮内瘤变的HPV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10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进行HPV6/11、16/18检测。结果CIN1中HPV6/11、16/18阳性表达分别为42.8%和17.8%,混合感染为12.5%;CIN2中HPV6/11、16/18阳性表达分别为26.9%和42.3%。混合感染为19.2%;CIN3中HPV6/11、16/18阳性表达分别为27.2%和54.5%,混合感染为9.0%。结论CIN1中HPV感染以6/11为主HPV,HPV16/18的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混合性感染在CIN中不少见。随年龄增长.HPV16/18阳性率逐渐升高,HPV6/11阳性率降低。31—54岁伴CIN病变者为防治宫颈癌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60例宫颈癌组织芯片,同时用S—P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芯片中HPV、p27、p27mRNA的表达。结果60例宫颈癌组织中HPV、p27、p27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48.3%、38.3%、51.7%。淋巴结转移阳性宫颈癌中p27和p27mRNA阳性率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宫颈癌(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宫颈癌中HPV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宫颈癌(P〈0.05)。宫颈癌和CINⅢ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HPV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Ⅰ级和CINⅡ级(P〈0.05)。而p27和p27mRNA阳性率明显低于CINⅠ级和CINⅡ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P〈0.05)。宫颈癌中HPV与p27及p27mR—NA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574,P〈0.05;r=-0.612,P〈0.01)。结论HPV感染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低表达与宫颈癌密切相关。HPV感染与p27低表达有关。HPV和p27可作为评估宫颈癌预后的参考指标。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监测高危型HPV评估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军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114-1115
【目的】评价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疗效及术后宫颈中HPV的消除情况。【方法】对阴道镜下病检报告为CINⅠ~Ⅲ(不合原位癌)的92例已婚女性实行LEEP术,治疗前行HPV—DNA的检测,术后TCT检查及HPV—DNA检测,分CINⅠ组和CINⅡ~Ⅲ组进行分析。【结果】①CINⅠ组术前HPV感染率40%,CINⅡ~Ⅲ组为77.4%,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②CINⅠ组术后复查治愈率达93.3%,HPV转阴率为75%,CINⅡ~Ⅲ组治愈达90.7%,HPV转阴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①LEEP能够有效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②LEEP对CIN伴随的HPV感染能够有效清除,③对LEEP术后监测HPV和TCT检查,可以作为评价LEEP治疗的疗效及追踪随诊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负荷量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分析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院门诊因HPV检查阳性,行液基细胞学检查(LCT),阴道镜活检者105例。结果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的HPV—DNA含量明显高于子宫颈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级别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的HPV—DNA含量呈递增超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V—DNA含量随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筛查及病情追踪监测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探讨。方法:对60例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引起的宫颈炎病变与60例宫颈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增生型)患者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60例HPV感染的宫颈炎病变患者中18例伴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其CIN1为10例,CIN2—3为8例。而60例非特异性宫颈炎增生型患者中有5例伴有CIN,且均为CIN1。感染高危型HPV伴CIN的发生率和慢性宫颈炎伴CIN的发生率分别是30%和8.3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的CIN者发生率高,可能发展为宫颈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16、Ki-67联合应用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及分级中的意义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CIN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160例宫颈各类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Ki-67蛋白表达情况,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结果 ①宫颈上皮内低度瘤变(CINⅠ)中,p16阳性率为85.7%,Ki-67阳性率为67.8%,较宫颈良性病变的阳性率明显增加(P<0.01);宫颈上皮内高度瘤变(CINⅡ-Ⅲ)中,p16阳性率为100%,Ki-67阳性率为98.3%,两者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CINⅡ-Ⅲ中,p16、 Ki-67表达呈正相关.②高危型HPV在宫颈良性病变、CINⅠ和CINⅡ-Ⅲ病变组感染者分别为30.6%、75.7%和93.3%,宫颈CINI和CINⅡ-Ⅲ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程度加重,HPV感染与p1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16、Ki-67联合应用可作为宫颈良性病变与CINⅠ以及CINⅠ与CINⅡ-Ⅲ鉴别的重要标记物;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在高危人员筛查与判断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924例妇女进行21种HPV基因型检测,同期进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按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成6组:宫颈鳞癌组28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组78例;CINⅡ组61例;CINⅠ组153例;宫颈湿疣组40例;正常或炎症组305例。结果⑴503例检测到HPV感染,阳性率为54.4%。所有标本共检测到19种HPV基因型,未检测到HPV43、44型。不同病变组HP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与宫颈湿疣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CINⅢ组(P<0.05),CINⅢ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CINⅡ组与CINⅠ组(P<0.05),CINⅡ组与CINⅠ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或炎症组(P<0.05)。⑵不同病变组HPV多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HPV多重感染率显著高于湿疣组与正常或炎症组(P<0.05)。结论不同类型宫颈病变与HPV感染率、HPV感染型别有着一定的关系,HPV多重感染可能是宫颈鳞癌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LEEP治疗前后宫颈组织高危型HPV(HPV16/18)感染状况的变化,评价LEEP手术疗效。【方法】对108例CIN患者行LEEP治疗前CIN分级及术后6个月宫颈病理变化进行比较,同时对CIN患者LEEP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行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的宫颈组织HPV16/18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阴道镜及宫颈活检,87.04%CINⅠ~Ⅲ病例转为慢性炎症;CIM级组(n=57)、CINU级组(n=40例)、CINⅢ级组(n=11),LEEP术前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47.37%、65.0%、81.82%,治疗后6个月检测三者HPV16/18阳性率分别降为1.75%、17.50、27.27%,术后12个月为0、2.56%、18.18%,各组结果显示手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检测HPV16/18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EEP治疗CIN对清除高危型HPV感染有效,检测宫颈组织HPV16/18可作为判断CIN疗效及随访观察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负荷量、年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圜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异常和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Ⅱ)阳性行阴道镜下活检患者1376例,按组织学诊断分为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cINⅡ/Ⅲ三组,高危型HPV(HR—HPV)负荷量按大小分成5个等级,分析HR—HPV负荷量、年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的关系。【结果11376例患者中组织学诊断为慢性宫颈炎686例,CINI292例,CINⅡ/Ⅲ398例,HR~HPV负荷量分级与宫颈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40岁年龄组宫颈病变发病率最高,显著高于〈30年龄组及〉40岁年龄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分级无明显关系;30~40岁是宫颈病变发病的高发年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16、Ki-67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情况和意义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CIN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宿迁市钟吾医院160例行宫颈组织活检或宫颈LEEP术活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正常宫颈黏膜上皮组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20例出现CIN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均检测P16、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HPV的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P16、Ki-67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和CINⅢ)患者中,P16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785,P<0.05),高度上皮内瘤变患者P16、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观察组HPV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率与P16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6,P<0.05),且HPV阳性率随CIN的发展而升高。结论联合检测P16和Ki-67可作为诊断CIN的有效指标,HPV的感染与CIN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对临床上诊断CIN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宫颈癌(CO)和各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特异性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到2010年10月经病理确诊的19例宫颈癌、55例CIN(包括CINI级20例、CINⅡ级16例和CINHI级19例)和30例宫颈炎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PCR扩增产物进行HPv检测,观察不同病情宫颈组织中HPV的感染情况及型别分布状况。结果HPV在宫颈炎、CINI级、CINⅡ级、CINIII级和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3.3%、50%、68.8%、84.2%和94.7%。CINII/III级及宫颈癌组患者HPV检出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和CINI组。检出型别主要是HPV16型,在宫颈炎症组、CINI级、CINII级、CINⅢ级和宫颈癌组宫颈刷脱细胞中HPV16型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6.67%、15%、31.3%、42.1%、和68.42%。同时随着病情的加重,其阳性率也逐渐升高,其中在宫颈癌组中最高,与宫颈炎症组、CINI组及CIN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INⅢ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强Pv16型感染与其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16栓出率升高。提示HPV16为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P16蛋白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IN病例135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宫颈组织31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S‐P二步法检测两组 P16蛋白表达,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法检测 HR‐HPV病毒载量,比较两组HPV‐DNA病毒载量阳性率和 P16蛋白高表达率的差异,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观察组P16蛋白高表达率和 HR‐HPV病毒载量阳性率分别为58.5%、6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16.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观察组高表达率和阳性率随着病变级别的增高而逐渐升高;HR‐HPV病毒载量阳性率与P16蛋白高表达率呈正相关性( P <0.05)。【结论】CIN 组织P16蛋白表达与 HR‐HPV病毒载量阳性率明显增高,且两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宫颈分泌物及组织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宫颈分泌物及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检测结果,提供判断宫颈病变尤其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癌的HPV感染的依据。方法对宫颈疾病患者同时采用Digene公司的第二代杂交捕获(HC2)试验系统检测13种高危型HPV及病理学方法诊断宫颈组织的HPV感染,分析两者诊断HPV感染的结果。结果HC2检测HPV的阳性率为47.89%(273/570),病理检测的宫颈HPV感染阳性率为63.68%(363/570);在207例病理检测阴性者中,分泌物HC2检测阳性率为27.54%(57/207)。363例病理检测HPV阳性者中,HC2检测的阳性率为59.50%。CIN中,CINⅠ-Ⅱ的HC2和病理HPV的阳性率为72.94%和76.47%;CINⅢ的HC2和病理HPV的阳性率均为92.31%,两种方法HPV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理组织学检测和HC2检测在判断宫颈HPV感染的一致性较差,组织病理的HPV结果不能替代分泌物HC2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16INK4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二步法和原位杂交HPV16/18DNA检测,在60例慢性宫颈炎,58例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6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P16INK4A在慢性宫颈炎中呈阴性,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阳性表达率为13.79%,8/58)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上皮病变级别升高,表达也逐渐增强,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更强;HPV16/18DNA在四组中阳性表达率,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均为96.77%),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P16INK4A蛋白表达和HPV感染相关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两组中均呈正相关(r高级别=0.373,r鳞癌=0.416,P〈0.05)。结论P16INK4A过表达及HPV16/18感染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形成的中晚期起作用,提示两者均可作为一个早期诊断恶性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不同亚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PCR法对158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中HPV感染率46.84%(74/158)。感染比例最高的亚型是HPV16(36.48%),其次分别是HPV52(21.62%)、HPV58(13.51%),在感染者中,HPV单一亚型感染率为75.68%(56/74),HPV多亚型感染率为24.32%(18/74)。结论该研究中CIN患者HPV感染的常见亚型是16、52、58,HPV-DNA的分型检测对预测病变进展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CINⅠ)、CINⅡ、CINⅢ共116例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PV16、18型的存在。结果 ①Bcl-2在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组织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CINⅡ、CINⅢ组织中Bcl-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CINⅠ组织(均为P〈0.05)。②HPV阳性组中,CINⅡ、CINⅢ组织的Bcl-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率(P〈0.05);CINⅡ、CINⅢ组织的Bcl-2的阳性表达率与HPV感染呈正相关。结论 HPV感染可能通过诱导Bcl-2的过度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组织增殖从而在宫颈癌发生的早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谢红  杨菊芳  谢懿  王莉菲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2):1662-1664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方法,以达到减少漏诊,减少术后痛变残留、复发的目的。【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5年1月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高危HPV检测、阴道镜检查筛查出宫颈上皮内瘤变302例。根据病变不同程度和生育要求,行宫颈电灼术、电环切除、全子宫切除,对其疗效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胞学检查存在着假阴性率15.2%。高度上皮内瘤变约97.6%高危HPV阳性,低度上皮内瘤变中88.2%高危HPV阳性。行电环切除术196例,术后病理为阴性的49例,病变仍有CIN,但期别减轻者64例,升级者18例,相同者65例。LEEP术后排除浸润癌,再行子宫切除,子宫标本未发现浸润癌。电灼和电环切除术后并发症少,随访最长18个月没有复发。【结论】细胞学结合HPV检查可减少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漏诊率,根据期别和生育要求对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宫颈电灼和电环切除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是全世界流行的疾病,至少50%的性活跃妇女有生殖道HPV的感染。生殖道HPV感染需要增殖的细胞为宿主,宫颈的HPV特异性感染鳞柱交界处基底和旁基细胞,HPV感染是宫颈恶性肿瘤的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宫颈局部HPV持续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关系密切。但大多数HPV感染是一过性的,其症状不明显,与局部的自然免疫有关。大量研究表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上皮癌变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颈腺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检测及p16INK4A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30例CINⅡ、35例CINⅢ、24例浸润性腺癌,同时选取35例正常宫颈组织(慢性炎症)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对13种HR-HPV DNA进行检测。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组织、浸润性腺癌HR-HPV感染阳性率和p16INK4A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细胞(P0.05);宫颈组织中HR-HPV感染阳性率与p16INK4A蛋白表达为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导致的宫颈恶化转化与p16INK4A蛋白表达密切相关,采用p16INK4A与HR-HPV联合诊断有利于提高子宫颈癌及CIN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